同類

詞語

同類是漢語辭彙,拼音tóng leì,指同一種類;同一類人。出自唐·韓愈 《明水賦》:“豈不以德協於坎,同類則感;形藏在空,氣應則通。”孫犁《澹定集·與友人論傳記》:“《三國演義》能在同類小說中領先,是因為它得天獨厚。”

基本資料


基本解釋:
1. [of the same kind;similar;belong to the same category]∶同一種類
為與此同類。——《墨子·公輸》
同類小說
2. [same kind]∶指同一類人
同類皆相忌

引證解釋


1. 指同姓。
《國語·魯語下》:“彼無亦置其同類以服東夷,而大攘諸 夏,將天下是王。”韋昭 註:“同類,同姓也。”
2. 同一種類。
唐 韓愈 《明水賦》:“豈不以德協於坎,同類則感;形藏在空,氣應則通。”
孫犁 《澹定集·與友人論傳記》:“《三國演義》能在同類小說中領先,是因為它得天獨厚。”
3. 指同一類人。如同僚、同輩、同行、同夥等。
《三國志·魏志·司馬芝傳》:“循行何忍重惜一簪,輕傷同類乎?”
《隋書·沉光傳》:“大業 中,煬帝 徵天下驍果之士以伐 遼 左,光 預焉。同類數萬人,皆出其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醫家同類皆相忌,務改前醫之方,以見所長。”
魯迅 《華蓋集續編·空談》:“能逆料的,大概只有 段祺瑞,賈德耀,章士釗 和他們的同類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