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嶺戰役
遼寧寬甸縣西北之新開嶺地區的戰役
1946年10月上旬,國民黨調集10萬重兵,向遼東、遼南解放區大舉進攻。危急時刻,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簡稱“四縱”)隨機應變,將主力部隊秘密集結於鳳城東北部的新開嶺地區,阻擊來犯之敵,史稱“新開嶺戰役”。
此役殲第25師8000餘人,俘少將師長李正誼以下5000餘人,繳獲步槍、輕重機關槍、衝鋒槍、短槍等共2887支(挺),山炮、迫擊炮、機關炮、速射炮等117門,汽車3輛,裝甲車4輛,電台13部,各種彈藥100餘萬發。
1946年10月,國民黨軍在東北已調集正規軍7個軍,連同地方保安部隊共約40萬人,但由於戰線很長,仍無力向東北民主聯軍發動全面進攻。遂採取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戰方針,企圖首先集中兵力消滅或驅逐東北民主聯軍南滿部隊,解除後顧之憂,爾後集中全力進攻北滿,以佔領全東北。10月中旬,國民黨軍8個師10萬餘人,分3路向南滿解放區發起進攻。左路新編第1軍和第52、第71軍各1個師從營盤、興京(今新賓)、柳河向輯安(今集安)、臨江(今渾江)方向進攻}右路新編第6軍2個師和第60軍1個師從大石橋、海城向庄河、大孤山方向進攻,並迂迴安東(今丹東);中路第52軍2個師分別從橋頭、本溪向東北民主聯軍遼東軍區機關所在地安東進攻。
此次戰役,杜聿明集中了國軍8個師的主力,分兵三路向民主聯軍南滿解放區進攻,作戰部署如下:右翼兵團新六軍(轄第十四師,新編第二十二師之一團、欠第二零七師)、配屬第六十軍之第一八四師、保安第十支隊由海城沿海大(孤山)公路兩側,以廣正面擊破當面之敵,攻佔岫岩后,分向庄河、大孤山攻擊前進,與中央兵團連繫,將敵包圍殲滅。中央兵團第五十二軍(轄第二師、第二十五師、第一九五師),配屬保安第一、第六、第十一支隊──爾後增加第七十一軍之第九十一師以主力與右翼兵團連繫,由本溪沿沈安鐵路、經連山關向鳳城、安東攻擊;第二十五師之一部,由清河城經賽馬集,迂迴連山側北,爾後即沿沈安路以東地區前進,掩護主力側背;另一部及第一九五師由新賓分向桓仁、通化攻擊,牽制該方面之匪軍,使主力作戰容易。左翼兵團新一軍之新編第三十師,配屬第六十軍之第一八二師之一部由柳河向當面之匪佯攻,使中央兵團作戰容易,並相機協力收復通化。預備兵團新編第二十二師(欠一團)位置於海城附近,隨戰況之進展,適時策應各兵團之作戰。
新開嶺
遼東軍區為打破國民黨軍的重兵進攻,決定撤離安東、鳳域等城市,集中兵力堅持東部山區,並尋機在運動中殲敵一路或一部。第4縱隊司令員胡奇才、政治委員彭嘉慶奉命率所部第11、第12師,以-部兵力實施運動防禦,遲滯國民黨軍中路的進攻,掩護軍區主力集中及後方機關轉移;主力隱蔽待機。
10月19日,國民黨軍中路第52軍(欠第195師)分成兩路,右路第2師和第25師第75團從橋頭出發,沿鐵路向安東方向攻擊前進;左路第25師主力從本溪出發,沿公路向賽馬集、寬甸方向攻擊前進。第4縱隊以第12師第35團沿橋頭至安東鐵路線節節阻擊第2師,以第11師和第12師主力撤至賽馬集附近地區隱蔽集結。23日,第25師主力進佔賽馬集,第2師受阻於風城以北地區。第52軍以為第4縱隊主力在風城一帶,遂令第25師除留2個營駐守賽馬集外,師主力即轉往鳳城方向,企圖與第2師協力會殲第4縱隊,並奪占安東。第4縱隊為牽制第25師,減輕第12師第35團的壓力,以第ll師和第12師3個團於24日夜向賽馬集國民黨軍2個營發起進攻。戰至25日拂曉,殲其200餘人,攻佔賽馬集。第52軍發覺判斷失誤,急令第25師回返,尋殲第4縱隊豐力。27日,當第25師(其第75團已歸建)犯至雙嶺子地區時,第4縱隊即以5個團的兵力向其突然發起進攻,激戰)晝夜未果,撤出戰鬥。28日,第25師重占賽馬集,29日沿賽(馬集)寬(甸)公路攻擊前進。
第4縱隊鑒於已完成掩護各後方機關轉移的任務,配屬第3縱隊阻擊左路國民黨軍的第10師即將歸建,可以迅速集中全縱隊兵力等情況,乃決定利用第25師恃強驕橫、孤軍冒進的弱點,將其東北民主聯軍某萄將俘虜押下戰蛹誘至新開嶺以東地區進行圍殲。遂令第11師在第25師正面示弱,且戰且退,誘其冒進;令第12師主力和剛歸建的第10師分別進至新開嶺東北邵家堡子、伯林川地區隱蔽集結;令第12師第35團進至石頭城地區阻援。30日,第25師尾隨第11師進至新開嶺以東、璦陽邊門以西的狹長各地,當31日晨進至老爺山和404高地附近時,第4縱隊突然發起猛烈攻擊。第25師旋即控制老爺山和404高地等制高點。第10、第11師因戰術部署上兵力火力不夠集中,反覆攻擊不克;第12師主力攻佔了公路北側的制高點。11月1日,第11師攻佔404高地,與第12師主力堵截了第25師東進或西撤的通路。第25師全部被壓縮在老爺山和黃家堡子地區國守。2日拂曉,第4縱隊第10師再次組織力量反覆攻擊老爺山。第25師憑藉日軍遺留的永備工事,並在空軍火力支援下堅守待援。此時,國民黨軍3路援軍正向新開嶺地區逼近,第4縱隊在人員傷亡較大,援敵迫近的緊急情況下,各級指揮員沉著堅定,身先士卒,組織炮兵抵近射擊,並將預備隊全部投入戰鬥,集中兵力火力進行突擊。經反覆爭奪,第10師於8時半攻佔老爺山。各部隊乘勝擴張戰果,將第25師全部圍困在黃家堡子的狹長各地內。第25師人車相擠,全線混亂,先後組織向南、向西突圍均被第11師和第12師主力擊退。第4縱隊各師逐步緊縮包圍圈,激戰至中午,將第25師全部殲滅。
此役,遼東軍區第4縱隊傷亡2000餘人,全殲國民黨軍號稱“千里駒”的第25師8000餘人,內俘師長以下5000餘人;開創了東北民主聯軍,在1次作戰中殲敵1個整師的先例。
新開嶺戰役是民主聯軍第一次以一個縱隊的兵力在東北戰場取得殲敵一個整師的戰役,而且人數上也並不佔太大的優勢,這在民主聯軍日後的戰鬥中也是不多見的。雖然在整體上對大局並沒有什麼影響,迫於國軍的整體優勢,後來南滿根據地基本喪失。此次戰役的勝利,嚴格說來,並不是依靠良好的戰略預見與組織,一開始的南滿兵力就呈分散狀態,4縱分兵把守要隘,過於依靠摩天嶺、連山關等天險,過低的估計了國軍的攻擊力,結果連遭挫敗,包括前面的右路遼南獨立師也被打散,左邊的3縱打得也不好,搞得林總很上火,但4縱很快吸取了教訓,大膽誘敵到新開嶺並調來10師集中兵力圍殲,這裡面,蘇東有個疑問,4縱領導究竟一開始就懷有全殲25師的企圖嗎?前面的摩天嶺,雙嶺子戰鬥,都沒有打贏,尤其摩天嶺,地勢上,新開嶺再險也沒有摩天嶺險,以11師、12 師能堵得住25師否,這應該打問號的,至少心裡是打鼓的。蘇東估計,為了掩護後方機關,仗必須要打,在新開嶺打至少還能打個伏擊,消滅一部敵人,所以,從這點推測,新開嶺的是無奈之下被逼出來的,勝與不勝,沒有把握,是在戰鬥過程中看到了全殲25師的可能性,而後經過努力將其變成事實,事後的評論一致認為,這次戰役的勝利是毛主席集中兵力思想的體現,蘇東認為不妥,毛主席集中兵力思想是勝敵在先的戰法,2、3個人乃至4、5個人打一個人,不出意外情況,這1個人是受不了的,但4縱這次並沒有集中那麼多的兵力,事實上也沒有,戰勝后,甚至連民主聯軍自己都納悶,認為是僥倖,以4縱的實力,打一個團應該比較穩妥的(不幸的是,26日的賽馬戰鬥,竟然還讓敵軍跑掉了,很奇怪),所以,新開嶺的勝利對毛澤東來說也是個意外的收穫,他在電報中強調凡是大一點的仗(暗示新開嶺)都要集中10個8個乃至12個團的兵力也是一種順水推舟的做法,但不管怎麼說,民主聯軍4縱戰鬥中所表現破釜沉舟的勇氣仍然值得稱道的,形勢雖然一度不利,但咬緊牙關,依據戰場形勢,下了決心,堅持到最後,並最終吃下了這鍋夾生飯,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比較下華東戰場的孟良崮戰役,二者有些形似之處,不過前者少些戰前明顯的決心與企圖。
解放軍雖然勇敢,但在戰鬥中同樣暴露了一些問題: 1.部隊之間的協同不好,34團、35團攻擊從家堡子戰鬥可以看出,35團看到34團進攻受阻,仍抱著不是自己的事不上心的做法,不肯犧牲,為兄弟部隊鋪路,造成34團的嚴重傷亡,這種現象同樣出現在1947年12月7日的沙后戰鬥中,由於友鄰部隊不肯協助2縱5師攻擊敵人,瞪眼讓敵人跑掉,這說明在在當時的民主聯軍中,相機協同的意識也是很差的。 2.炮兵技術不好,雖然裝備了很好的火炮,據說有恐怖的240重迫,但炮兵團並沒有發揮應有威力,零敲碎打,而且打得也不準,可以看出,沙嶺一戰中暴露出的炮兵老問題在新開嶺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3.步兵進攻不講戰術,強攻硬打,造成巨大的傷亡,尤以老爺嶺為先,主力攻堅的10師28團幾乎打光。
新開嶺戰役結束以後,杜聿明在對新1軍38師校級軍官訓話時說:今後我們應該切忌驕傲,對共軍的戰鬥力萬萬不可存輕視心理,這次25師疏忽冒進,以至全部被消滅,25師這樣好的部隊真是令人痛心之及,如果大家都像25師這樣,就會亡黨亡國。杜聿明的一席話可謂道出25師的失敗原因,但只是一方面,25師在安東戰役中的確暴露出輕敵的問題,但嚴格來說這輕敵只具體體現在戰術上未作兩翼寬正面搜索上,25師向寬甸進攻是國軍上級的命令,算不上擅自冒進。況且26日的賽馬集戰鬥,4縱以5個團的兵力消滅不了25師的近一個團的兵力,從常理上說,國軍不應害怕民主聯軍圍攻,因為戰鬥素養,戰鬥指揮上,雙方的確有不小差距,杜有推脫責任之嫌。失敗的原因之二,在於新開嶺的地勢,使國軍發揮不了美械的優勢,山地作戰,裝甲車輛,重炮都發揮不了優勢,這時最有效的火力支援就是迫擊炮了,這點,國軍並不佔優勢,相反民主聯軍有恐怖的240 重迫擊炮,步兵火力上國軍是落在下風的。失敗原因之三:指揮上的失誤,自始至終,李正宜沒有及早判斷民主聯軍的意圖,向瀋陽發電,說不要援兵,只要炮彈,堅持自己突圍,實在是失策,另外戰鬥後期,收縮部隊放棄老爺嶺周圍拱衛陣地,這讓解放軍得以集中火力和兵力攻擊一點,老爺嶺的最終的失守,使得全局崩潰,這也是敗筆!失敗原因之四:友軍協調不利。52軍2師只顧一味乘虛搶佔安東,未與25師作時間上、空間上相得益彰的配合行動(救援行動不算,25師狂妄自大,是自取滅亡,怨不得2師)讓解放軍得以集中兵力,圍殲25師,協調的問題,要說到責任,也是指揮這兩個師的軍長趙公武的責任。失敗原因之五:這實際上是國軍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是兵力不敷問題。國軍這次進攻,縱深側翼都缺乏保護,基本上都是孤軍縱向深入,各軍之間又協調不好,相互之間沒有掩護,所以,部隊始終處於後路被切斷的危險之中,唯一能依靠的只有部隊的戰鬥素質。
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原東北民主聯軍南滿部隊2縱,3縱合編而成,主要由膠東軍區主力部隊6師,5師組成,司令胡奇才,副司令韓先楚,政治委員彭嘉慶,下轄10,11,12 三個師:
第10師,師長杜光華,轄第28,29,30團,是林彪的五虎之一。
第11師,師長李福澤,轄31團,32團,33團
第12師,師長江燮元,轄34團,35團,36團
國民革命軍第52軍25師: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半美械裝備,戰鬥力極強,號稱:千里駒,師長,李正誼。1946年,李正宜接任師長,外號李大麻子,副師長段培德,下轄73,74 ,75三個團:
73團,團長趙振戈
74團,團長董顯武
75團,團長李公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