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鼠
花鼠
花鼠(學名:Tamias sibiricus )別名樺鼠子、五道眉、花狸棒、花栗鼠,屬於松鼠科花鼠屬,因體背有數條明暗相間的平行縱紋而得名。體型中等,尾長,尾毛長而蓬鬆,呈帚狀,並伸向兩側。四肢略長,耳殼明顯露出毛被外。
徠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花鼠
花鼠
花鼠每年換毛兩次,從4月下旬起,雌鼠還在懷孕期間就開始換毛,春夏季換毛時間較長,5月下旬至6月是換毛的盛期。次序是從額部開始延至背部及股外側。大多數個體,臀部正中、近尾根處換毛最晚,第二次換毛從8月上旬開始。
花鼠
花鼠的齒式=22。上門齒短粗且呈鑿狀。第1上前臼齒(Pm1)細小,緊貼第2上前臼齒(Pm2)前內側。臼齒3枚。下頜門齒細長。下前臼齒1枚,臼齒3枚,依次漸大。
花鼠
花鼠
花鼠多數在地下掘洞棲息,也營巢於樹洞甚至侵佔人工招引益鳥的巢箱。其洞可分為春夏洞與越冬洞兩類:春夏季洞穴無貯糧室(或去冬的貯糧室被堵塞),巢室較淺,有些距地面最短的垂直距離約10厘米,也有30~50厘米的,洞道長短不一,長者可達二、三米,有1~8個洞口,洞口小於50×50毫米,花鼠在此洞養育仔獸。越冬洞通常有一貯糧室,洞道較深,距地面的垂直距離約為90厘米或更深。黑龍江上游沿岸花鼠的越冬洞深可達130厘米,洞道很少分支。常見到洞口有掩蔽物,附近有空心倒木、岩隙、松樹洞或土洞做為臨時的隱蔽場所。
花鼠
每年繁殖1~2次,每胎生仔4~5隻。生長三個月可性成熟,懷孕、哺乳期均為一個月。
生境較廣泛,平原、丘陵、山地的針葉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以及灌木叢較密的地區都有。一般棲息於林區及林緣灌叢和多低山丘陵的農區,多在樹木和灌叢的根際挖洞,或利用梯田埂和天然石縫間穴居。
花鼠
中文名 | 學名 |
花鼠指名亞種 | Tamias sibiricus sibiricus |
花鼠太白亞種 | Tamias sibiricus albogularis |
花鼠黑龍江亞種 | Tamias sibiricus lineatus |
花鼠鄂托沙漠亞種 | Tamias sibiricus ordinalis |
花鼠東方亞種 | Tamias sibiricus orientalis |
花鼠北京亞種 | Tamias sibiricus senescens |
Tamias sibiricus uthensis | |
Tamias sibiricus altaicus | |
Tamias sibiricus barberi | |
Tamias sibiricus jacutensis | |
Tamias sibiricus pallasi |
(以上來源於:)
花鼠徠的觀賞性和經濟價值較高。花鼠體小巧玲戲,尾毛蓬鬆,靈活可愛,性溫順,易馴養,放養於網籠可作為一種觀賞動物。花鼠肉細膩、富含蛋白質,可作為高蛋白低脂肪美味可口的佳肴。其皮毛輕而暖,毛絨細密,毛色光潤美觀。尤其冬毛柔密,皮用價值更高,適宜製做名貴女式毛朝外大衣和圍巾、帽子、皮領、手套等,外觀可與貂皮、狐皮相媲美,尾毛是製做高級畫筆和精密儀器刷子的原料。花鼠的全身還可以入葯,有理氣、調經、消積、止痛的功能。可治肺結核、胸膜炎、月經不調、痔瘡等。
喜食種子、堅果及漿果。春季常刨食農田播下去的種子,秋季盜貯糧食。花鼠是傳染病萊姆病和狂犬病的攜帶載體,接觸花鼠會給人們帶來致命的危險。並且,因為花鼠帶來的傳染經常不易被人及時發現,所以帶來的後果會更加嚴重。
1.槍擊法。花鼠下地為害前,先在樹上觀察動靜,此時可用鳥槍擊之。
2.在為害嚴重地段四周劃出2~3米遠的場地,釘木樁並用鐵絲拉線,拴養狗順鐵線來回奔跑,可迫使花鼠上樹或逃跑,減輕為害。
3.毒餌法取帶殼花生果,先取出花生仁,在仁上挖孔並注入少許磷化鋅,封孔,然後將花生仁放入殼內,投入到花鼠經常出沒的地方;或將油炸繭蛹內放入磷化鋅製成毒餌;採用急、慢性鼠藥交替使用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