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核物理研究院
1960年在北京創建的研究所
核研院籌建於1958年,始建於1960年1月。早期稱清華大學原子能基地,1962年起名為清華大學試驗化工廠(簡稱試化廠)。1979年3月經學校批准更名為核能技術研究所(簡稱核能所)。1990年11月10日,經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核能技術設計研究院(簡稱核研院)。2003年9月經清華大學2003-2004學年度第1次校務會議討論通過,更名為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簡稱核研院)。更名后原有設計院資質保留,名稱仍為“清華大學核能技術設計研究院”。核研院俗稱“200號”,這是屏蔽試驗反應堆最初在校內基建項目的編號。
1989年11月,核研院設計建設的5兆瓦低溫核供熱試驗反應堆建成並運行成功,它是世界上首座投入運行的“一體化自然循環殼式供熱堆”,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採用新型水力驅動控制棒的反應堆,至今已完成了核能熱電聯供、低溫製冷和海水淡化等一系列試驗。目前我國第一座200兆瓦低溫核供熱工業示範堆的設計工作,已被國家批准立項由核研院承擔。
核研院負責承擔的國家863高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項目10兆瓦高溫氣冷實驗反應堆,於1995年6月開始動工興建,2000年12月建成達到臨界,2003年1月實現滿功率併網發電。模塊式球床高溫氣冷堆被國際核電界公認為21世紀新型核電站的首選堆型之一。這座先進反應堆的建成,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掌握了高溫氣冷堆技術的國家之一。
近年來,核研院研究成功了國際領先的分離高放廢液的中國“TRPO流程”和國際首創的“鈷60集裝箱檢測系統”,受到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評價。
40多年來,核研院完成了幾十項國家重點科研任務,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有160項成果獲部委級科技成果獎,18項成果獲國家級獎,139項專利獲權。1990年12月,核研院榮獲國家教委、國家科委命名的“全國高等學校科技工作先進集體”稱號。1992年4月,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命名的“全國先進集體”稱號。2001年7月,核研院黨委榮獲中組部命名的“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與此同時,核研院黨委還被中共北京市委命名為“北京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核研院不僅是科研基地,也是人才培養基地。現有9個博士學位授予點,11個碩士學位授予點,一個博士后流動站。從1982年至2004年,該院共授予626名研究生碩士學位,112名研究生博士學位。近年來,核研院還面向全國為在職幹部和技術人員舉辦現代科學技術短訓班,促進知識更新。
核研院研究生辦公室與各研究室協調配合,負責研究生從招生入學到畢業分配各環節的教育管理工作,包括報考、招生、培養、考核、答辯、畢業分配等。研究生辦公室從思想道德教育和專業技術教育兩方面開展工作,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核研院的研究生培養以其本身的科研結構特點呈現出多學科、多方向的專業結構。從反應堆的結構設計、操作運行、安全控制、燃料製備、廢料處理、新能源技術、管理政策與環境評價等方面,涉及了核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與電氣工程等七個一級學科,十一個二級學科。
核研院作為全國高校里最大的一個研究機構,擁有一支走在世界核領域前列的科研隊伍。他們在為國家尖端技術攻關奮戰的同時,也為國家培養了一批跨學科的專業技術人才。從1982年開始招收研究生以來,已有近150名研究生取得博士學位,700名研究生取得碩士學位。現有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