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缺乏症

維生素缺乏症

維生素缺乏症是指人體維生素缺乏,在體內往往是一個漸進過程,起初是機體儲備量下降,繼而可能出現與其代謝相關的生化異常,生理功能的改變,然後才是組織病理變化,出現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含維生素食物攝入不足,胃腸疾病等導致維生素吸收利用下降,嘔吐、腹瀉等導致維生素排出增加,以及妊娠、哺乳等維生素需要量增加的情況都可導致維生素缺乏症。維生素缺乏症較輕時常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嚴重缺乏時才出現所缺乏的維生素相關的特殊癥狀。當然,臨床上更常見的可能是多種維生素混合缺乏的癥狀。在治療引起維生素缺乏原發病的基礎上進行維生素補充治療。輕度維生素缺乏症一般建議食補;中度維生素缺乏症在食補的基礎上加用相應量的維生素補充劑;重度維生素缺乏症,需要肌肉注射或靜脈輸注。一般維生素缺乏症經治療后癥狀消失,功能恢復。維生素缺乏症病情嚴重,或不能及時有效地治療,會留有後遺症。

就診科室


● 營養科,消化內科、眼科、皮膚科等癥狀相關科室

病因


● 食物本身維生素含量不足、食物攝入量不足、加工烹調方法不當等造成維生素破壞、損失。
● 吸收利用下降:胃腸功能障礙或者脂肪攝入過少影響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 妊娠、哺乳期婦女、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對多種維生素的需要量增加,人體在寒冷、炎熱等特殊環境條件或某些疾病時也會增加對維生素的需要量。
● 嘔吐、腹瀉等情況可能導致多種維生素排出增加。
● 使用抗生素導致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增加。

癥狀


● 維生素缺乏症可分為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和B族維生素缺乏症等。
● 維生素A缺乏:指甲出現凹陷線紋,皮膚瘙癢、脫皮、粗糙發乾,多淚、視物模糊、夜盲症、乾眼炎,脫髮,記憶力衰退,精神錯亂,性慾低下等。
● 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軟化病,頭部常多汗。顱骨軟化、全身生長發育遲緩。成人則可引起骨質軟化病,孕婦和哺乳期的婦女更易發生骨質軟化病。
● 維生素C缺乏:骨質和牙質疏鬆,傷口難癒合,牙床出血,舌頭有深痕,不能適應環境變化,易患感冒,微血管破裂,嚴重的出現敗血症。
● 維生素B1缺乏:對音響有過敏性反應,小腿有間歇性的酸痛。
● 維生素B2缺乏:嘴角破裂潰爛,出現各種皮膚疾病,手腳有灼熱感覺。對光有過度敏感的反應。
● 維生素B3缺乏:舌頭紅腫,口臭,口腔潰瘍,情緒低落。
● 缺維生素B6缺乏:舌苔厚重,嘴唇浮腫,頭皮特多,口腔黏膜乾燥。
● 維生素B12缺乏:行動易失平衡,身體時有間歇性不定位置痛楚,手指及腳趾酸痛。

檢查


● 膳食調查。
● 實驗室檢查:水溶性維生素可以通過尿或(和)血進行評價,脂溶性維生素通過血進行評價。

診斷


● 醫生根據不同的癥狀,膳食調查,實驗室檢查等做出診斷。

鑒別診斷


● 不同維生素的缺乏引起的癥狀和體征都不一樣,對應的器官也不同,應與對應器官的其他疾病區別。

治療


● 在治療引起維生素缺乏原發病的基礎上進行維生素補充治療。
● 輕度維生素缺乏症:一般建議通過食補即可,應選擇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 中度維生素缺乏症:在食補的基礎上,加用相應量的維生素補充劑。
● 重度維生素缺乏症:可能需要肌肉注射或靜脈輸注。
● 維生素缺乏症的治療一定是個體化的,補充時要考慮到個體對維生素消化、吸收以及利用的問題,同時還要注意避免補充過量,否則可能危害身體健康。

危害


● 維生素A缺乏會引起角膜乾燥症、角膜軟化症、夜盲症。
● 維生素B1缺乏會引起腳氣病,嬰幼兒則出現吐奶、腹瀉、聲音沙啞、心臟肥大、神情淡漠、嗜睡等。缺乏維生素B2會引起口角炎、皮炎。缺乏維生素B6會發生痙攣。缺乏維生素B12則產生貧血。
● 維生素C缺乏會出現齒周腫脹、出血、手腳關節浮腫疼痛等。
● 維生素D缺乏會影響骨端軟骨發育與鈣質沉澱,阻礙了正常骨骼的形成。出現顱骨軟化、肋骨串珠樣畸形、肋骨軟化、雞胸、膝肉翻、膝外翻。

預后


● 一般維生素缺乏症經治療后癥狀消失,功能恢復。
● 維生素缺乏症病情嚴重,或不能及時有效地治療,會留有後遺症。

預防


● 生活中很多食物均含有各種維生素,注意飲食均衡。
● 人體吸收利用維生素的能力降低時,及時治療相應疾病。
● 妊娠、哺乳期婦女和生長發育期的兒童對多種維生素的需要量增加,應適當增加維生素的攝入量,多吃蔬菜、水果,加用相應量的維生素補充劑。
● 多種維生素排出增加時應及時補充。

參考文獻


● [1]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內科學[M].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