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大細胞增生症

肥大細胞增生症

肥徠大細胞增生症是一組以肥大細胞增生性浸潤為組織特點的疾病,常累及皮膚和非皮膚的其他組織器官。皮膚肥大細胞增生症多見於兒童;系統性肥大細胞增生症確診時多在40歲左右,男性稍多於女性。病因不完全明確,可能與遺傳有關,部分患者的病因是kit基因突變,發病機制是肥大細胞在組織中的聚集,同時活化的肥大細胞釋放介質所致。臨床表現為局限於皮膚的孤立性或瀰漫性損害(包括皮膚丘疹、斑疹、水皰、風團、苔蘚化等),可伴有內臟損害,有時僅有內臟損害而無皮損。肥大細胞常聚積於皮膚,但偶也可聚積於其他器官,因釋放大量組胺而引起皮膚瘙癢、潮紅,甚至出現噁心、嘔吐、心動過速、昏厥、休克等,按累及的器官和範圍的不同表現不一。目前主要依靠藥物治療。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導致皮膚等多個系統受累(包括肝、脾、骨髓等),嚴重時可出現昏迷、休克等嚴重癥狀,甚至少數患者會出現惡變。預后與疾病的類型有關,兒童皮損多可自行消退或經及時有效的治療后改善,預后良好;但也有少數患者出現惡變或進展為侵襲性,預后較差。

就診科室


● 皮膚性病科、血液科或內科

病因


● 病因不完全明確,可能與遺傳有關,部分患者的病因是kit基因突變。此外,以下因素也可引起肥大細胞脫顆粒反應。
● 寒冷。
● 外傷。
● 感染。
● 飲酒。
● X線照射。
● 放射顯影劑。
● 精神緊張。

癥狀


● 臨床表現為局限於皮膚的孤立性或瀰漫性損害(包括丘疹、斑疹、水皰、風團、苔蘚化等),可伴有內臟損害,有時僅有內臟損害而無皮損。肥大細胞常聚積於皮膚,但偶也可聚積於其他器官,因釋放大量組胺而引起皮膚瘙癢、潮紅,甚至出現噁心、嘔吐、心動過速、昏厥、休克等,按累及器官和範圍的不同表現不一。

色素性蕁麻疹

● 初發於兒童,主要位於軀幹,少見全身受累。
● 皮損為多發性卵圓形紅棕色丘疹和斑疹,輕度外傷后即成風團,呈疏散對稱分佈。
● 皮損處稍加摩擦即呈紅色,出現風團,也可出現水皰和大皰。
● 多數患者有間歇性瘙癢。
● 少數患者有皮膚潮紅、噁心、嘔吐、上腹部疼痛、心動過速、暈厥、休克等。
● 兒童半數至青春期皮損可消退。
● 成年患者表現為深褐色小斑疹和丘疹,主要見於軀幹和四肢,持續存在,系統累及(尤其是骨髓)常見。

瀰漫性皮膚肥大細胞增生症

● 兒童多見,成年人也可發生。
● 皮膚呈紅皮病樣改變,輕度肥厚苔蘚化,癢感著。
● 可伴有皮膚潮紅、腹瀉、休克等癥狀。

肥大細胞瘤

● 多見於兒童,好發於軀幹及四肢。
● 皮損為單發的粉紅色或黃色丘疹、結節或斑塊。
● 不出現系統損害,可自然消退。

檢查


● 懷疑患有肥大細胞增生症時,需要做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X線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幫助診斷和治療。

體格檢查

● 通過查體判斷疾病的類型。

實驗室檢查

● 主要用於檢查有無血液系統病變,如貧血、白細胞減少或增多、血小板減少等。

X線檢查

● 可通過X線檢查病變有無累及骨骼。

組織病理學檢查

● 通過樣本活檢,用於確診和了解病情,查看肥大細胞浸潤程度。
以上徠檢查不一定都做,醫生會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適合患者檢查,或做一些其他的檢查,患者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

診斷


● 一般情況下,根據患者的病史、體格檢查,以及實驗室檢查、X線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的結果,可以診斷肥大細胞增生症。

病史

● 多有家族史。

體格檢查

● 按疾病的類型表現有所不同。
● 色素性蕁麻疹:皮損為多發性卵圓形紅棕色丘疹和斑疹,輕度外傷后即成風團,呈疏散對稱分佈,稍加摩擦即呈紅色,並可出現風團、水皰、大皰,多伴有瘙癢,少數患者有皮膚潮紅、噁心、嘔吐、上腹部疼痛、心動過速、暈厥、休克等癥狀;
● 瀰漫性皮膚肥大細胞增生症:皮膚呈紅皮病樣改變,輕度肥厚苔蘚化,可伴有皮膚潮紅、腹瀉、休克等癥狀。
● 肥大細胞瘤:皮損為單發的粉紅色或黃色丘疹或斑塊,可自然消退。

實驗室檢查

● 可有貧血、白細胞減少或增多、血小板減少、凝血機制異常、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血沉增快等。

X線檢查

● 可有骨骼損害。

組織病理學檢查

● 各類型皮損處肥大細胞灶性積聚,但形態和細胞多少不同:
● 在色素性蕁麻疹的斑疹和丘疹中,真皮上部有稀疏的肥大細胞浸潤,主要分佈於血管周圍。
● 典型的損害為真皮有濃密的富含嗜鹼性胞質的大單核細胞聚集。
● 用吉姆薩、天青A或多色甲苯胺藍染色時,可見異染顆粒。
● 當水皰出現時,水皰的頂部位於表皮下,肥大細胞在小水皰下聚積成帶。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如蕁麻疹、多形紅斑等也可能會出現皮膚丘疹、風團、瘙癢等癥狀,容易與肥大細胞增生症混淆。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應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X線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排除綜合判斷,做出診斷。

治療


● 肥大細胞增生症目前無有效治療,主要對症治療。
● 減輕蕁麻疹瘙癢和發紅,可使用抗組胺劑和抗5-羥色胺劑,如賽庚啶。
● 光化學療法(PUVA)可使大多數患者皮損消退,但易複發。
● 注射曲安奈德或局部外用皮質類固醇封包,皮損可消退,但停葯后易複發。
● 口服色甘酸鈉可控制瀰漫性皮膚肥大細胞增多症引起的胃腸癥狀(如腹瀉),對部分皮膚癥狀(如皮膚瘙癢)也有效。

危害


● 可導致皮膚等多個系統受累(包括肝、脾、骨髓等),嚴重時可出現昏迷、休克等癥狀,甚至有少數患者出現惡變。

預后


● 肥大細胞增生症經及時有效的治療后,多數患者可改善癥狀,預后良好;但也有少數患者出現惡變或進展為侵襲性,預后較差。

怎樣預防肥大細胞增生症


● 避免外傷導致的皮膚損傷,如擦傷等。
● 避免接觸污水等污染物。
● 適當鍛煉身體,增強身體素質。
● 注意防寒保暖,天冷時及時添加衣物。
● 禁止吸煙飲酒。
● 服用藥物時應遵醫囑使用。
● 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精神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