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縣

湖南省邵陽市轄縣

新邵縣隸屬於湖南省邵陽市,位於邵陽市北部,湖南省中部,介於邵陽盆地和新漣盆地之間,地勢南高北低。資水縱貫全境。東北靠漣源市,東南鄰邵東市,南鄰邵陽市區和邵陽縣,西毗隆回縣,北連新化縣、冷水江市。縣政府駐釀溪鎮大新街70號。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屬楚國。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滅楚,初設楚郡,後置長沙郡,縣境屬之。
漢高祖五年(202年)置長沙國,領13縣,縣境分屬昭陵縣和益陽縣。漢平帝元始五年析昭陵縣置昭陽候國,分屬昭陵縣、昭陽候國、益陽縣。
東漢,分屬昭陵縣、昭陽縣、益陽縣。
三國初屬蜀,后屬吳。吳孫皓寶鼎元年(226年)置高平縣,縣境分屬昭陵、昭陽、高平縣。
晉武帝以父諱昭,改昭為邵,太康元年(280年)改高平曰南高平,后又復稱高平。縣境分屬邵陵縣、邵陽縣、高平縣。
南朝陳,邵陵、高平兩縣併入邵陽縣,縣境屬邵陽縣。
隋煬帝大業年間(605年~617年)蕭銑占邵陽。置建州,並復邵陵縣。縣境分屬邵陽、邵陵縣。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建州為南梁州,七年,又將邵陵併入邵陽,太宗貞觀十年(636年)更南梁州為邵州,領邵陽、武岡二縣,縣境太部屬邵陽縣,小部為梅山峒地。
五代後晉高祖天福年間(936年~941年)楚文昭王馬希范改邵陽縣為敏政縣,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年),楚廢王馬希廣復稱邵陽縣,縣境大部屬邵陽縣,西北部為梅山峒地。
北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湖南轉運副使蔡煜重開梅山,以上梅山之太陽、永寧、石馬等地置新化縣。
元、明、清,縣境分屬邵陽縣和新化縣。
新邵縣—邵陽市區的地勢
新邵縣—邵陽市區的地勢
民國二年(1913年)廢寶慶府設寶慶縣,縣境分屬寶慶縣和新化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寶慶縣改名邵陽縣,分屬邵陽縣、新化縣。
1949年10月13日,成立邵陽縣人民政府;10月21日,成立新化縣人民政府。隨之,縣境分屬於邵陽縣和新化縣的區人民政府相繼建立。
1951年11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邵陽縣人民政府新邵辦事處,辦事處行使縣級政府職權。
1952年3月1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奉中南軍政委員會2月24日電轉中央政務院2月16日電令,批准設立新邵縣。4月1日,撤邵陽縣人民政府新辦事處,成立新邵縣人民政府,屬邵陽地區行政專員公署,縣治設釀溪。
1977年10月,划屬漣源地區。
1982年12月改名婁底地區。
1983年8月改屬邵陽市。
1997年,將陳家橋鄉(原屬釀溪鎮)劃歸邵陽市北塔區管轄。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新邵縣常住總人口686810人,其中,釀溪鎮80655人,嚴塘鎮48533人,雀塘鎮47207人,陳家坊鎮61415人,潭溪鎮32678人,寸石鎮39585人,坪上鎮73753人,龍溪鋪鎮45963人,巨口鋪鎮47891人,新田鋪鎮52868人,潭府鄉27176人,太芝廟鄉25974人,大新鄉33013人,迎光鄉24954人,小塘鄉45145人。
2004年,新邵縣轄11個鎮、4個鄉:釀溪鎮、嚴塘鎮、雀塘鎮、陳家坊鎮、潭溪鎮、寸石鎮、坪上鎮、龍溪鋪鎮、巨口鋪鎮、新田鋪鎮、小塘鎮、潭府鄉、太芝廟鄉、大新鄉、迎光鄉。
2005年,新邵縣轄10個鎮、5個鄉,659個村、25個居委會。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新邵縣常住總人口743073人,其中,釀溪鎮92299人,嚴塘鎮51702人,雀塘鎮52682人,陳家坊鎮64306人,潭溪鎮35358人,寸石鎮43551人,坪上鎮79480人,龍溪鋪鎮52234人,巨口鋪鎮51107人,新田鋪鎮56362人,小塘鎮46260人,潭府鄉29123人,太芝廟鄉27130人,大新鄉34691人,迎光鄉26788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新邵縣是湖南省地理中心縣,位於湖南省雪峰山脈東側,資江中上游,邵陽盆地和新(化)漣(源)盆地之間。地理坐標為東經111°8'~111°50',北緯27°15'~27°38'。南抵邵陽市區和邵陽縣,西接隆回縣,北靠新化縣、冷水江市,東北緊連漣源市,東南毗鄰邵東縣,與7個縣、市接壤,縣境線長358.94公里。東西68.6公里,南北43.6公里。新邵縣總面積1763平方公里(2012年)。

地質

新邵縣境內地層主要有震旦系、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白堊系等。其中震旦系主要出露於龍山、岱山、大形山、板子山一帶。寒武系主要分佈在震旦系周圍,以及白雲鋪—易家嶺和坪上的小河裡一帶。奧陶系零星分佈於下源、中源、楓樹坑、厚里沖等地。志留系出露於中部山地邊緣部分地帶。泥盆系分佈於龍山山麓,新田鋪、龍溪鋪、龍口溪、筱溪、坪上、張家沖、嚴塘、高橋、易家嶺、曹家壩、陳家坊、扶錫等地。石炭系廣佈於縣境南部丘崗地區。二迭系主要分佈於雀塘鋪、陳家橋一帶。三迭系分佈於大花塘等地。白堊系分佈於縣南部崗地及釀溪至寺門前一帶。其它第三系、第四系僅見片段,稍有發育。
新邵縣境內岩漿岩主要有加里東期,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崗岩。加里東期花崗岩見於縣境迎光一帶,面積較少。印支期花崗岩、燕山期花崗岩主要見於下源、迎光一帶。
新邵縣境內地層存有褶皺和斷裂。褶皺主要有:陳家坊以北、孫家橋以東的龍山穹窿,沿穹窿核部,金銻礦化普遍;大形山——龍口溪背斜;坪上——豹馬嶺半背斜;田心坪—庫里向斜;長沖鋪—陡嶺向斜;十字路—鐵坑向斜。斷裂帶主要有:分佈在扶錫至太芝廟、麥子排一帶的龍山穹窿東緣沖斷帶;位於大形山、龍口溪背斜與財溪至豹馬嶺之間的銅柱灘——高橋沖斷帶;發育於五湖廟、龍溪鋪、中源鋪一帶的龍溪鋪——中源鋪沖斷帶。

地貌

新邵縣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面積多,呈北高南低,南向敞開,逐級遞降形態。境內資江、湘江兩條水系縱貫,地表切割強烈,形成的山地、丘陵、平原、崗地和水面面積比例大致為4.7:2.2:1.5:1.2:0.4。
新邵縣平原面積為281.8612平方公里(2011年),佔新邵縣總面積的16.00%。以江河、溪谷平原為主,分佈在資水干、支流和湘江支流較平緩的地帶,如資江沿岸的王家坪、塘口、小廟頭和筱溪等處。溶蝕平原處在石灰岩山丘包圍之中,零散分佈縣境各地。
新邵縣崗地主要集中在縣境南部和北端,面積約為198.06平方公里(2011年),佔新邵縣部面積的11.23%。其中低崗地大部屬邵陽盆地範圍,占縣總面積的5.07%。高崗地散布各地,占縣總面積的6.88%。
新邵縣丘陵多分佈於南部崗地和中部山地的過渡地帶,面積為398.93平方公里(2011年),佔新邵縣面積的22.63%。
新邵縣山地分佈在縣境東、中、西的偏北地帶,面積為871.0256平方公里(2011年)。佔新邵縣總面積的49.41%,主要山脈有天龍山、大形山、板竹山、川岩山、金龍山、朗概山和龍山,海拔公里以上山峰136個,其中較大的31座,最高峰為龍山嶽坪峰,海拔1513.6米。

大山

東部大山是大龍山(當地人俗稱龍山,有湖南百里龍山國家森林公園),中部大山是金龍山,西部大山是天龍山(到新化縣了)。

氣候

新邵縣屬中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0℃,最高為1998年17.7℃,最低為1984年16.2℃。年平均總日照時數1480.5小時,日照百分率33%。以2003年最多,1688.3小時、日照百分率38%;1982年最少,1258.3小時、日照百分率28%。降水量屬衡邵低值區邊沿與梅城高值區之間。年平均總降水量1365.2毫米。自北向南遞減,北部1500毫米,中部1350~1450毫米,南部1300毫米左右。年平均總蒸發量1201.6毫米。最多1978年達1385.4毫米,1982年只有1011.2毫米為最少。7月份以偏南風為主,其它各月以東北風為主。年平均風速為1.0米/秒。年平均總霜日數19天。年平均初霜期11月25日,終霜期2月26日。年平均無霜期271天,1980年多達304天,1986年只有237天。年平均降雪日數12天。1985年多達25天,1981年只有2天。年平均初雪期12月19日,終雪期2月25日。
新邵縣氣候特徵:
(一)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長。
(二)4、5、6月多大雨,7、8月高溫乾旱。
(三)光熱水資源較豐富,但乾旱、洪澇、低溫等災害頻繁,大風、冰雹、冰凍、雷擊災害也不少見。
(四)地形複雜,造成溫度、降水、光照的地理差異明顯。北部和南部因海拔低而氣溫偏高,中部因海拔高而氣溫偏低。降水量年度和季節差異很大,又因地形和海拔不同,差異更顯著。據新邵縣12個雨量點記錄顯示,潭溪、洪溪、大河灘、坪上等地的大雨、暴雨、雨日、雪日、年降水量等比其它地方明顯偏多,以潭溪暴雨最多。最大年降水量是1994年坪上達2351毫米。最大月降水量是1995年6月龍溪鋪達547毫米,該月降水量占該年降水量的36%。最大日降水量是1998年5月22日坪上達225.5毫米,占該年降水量的13%。日照,山脈南坡比北坡每天多0.5~2.0小時。
(五)近20年來冬季有偏暖趨勢,在冰凍和嚴寒期(日平均氣溫≤0.0℃且連續≥5天)天氣很少出現。20世紀60~80年代,冬季多有冰凍天氣出現,1984年冰凍多達10天。90年代以來冰凍天氣明顯減少,1993~2005年的13年裡只出現冰凍2天(高寒山區外)。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05年,新邵縣土地總面積為1762.86平方公里,約合264.43萬畝,減少1.52%。其中農耕地53.13萬畝(含水田41.20萬畝),佔20.08%;後備耕地2.4萬畝,佔0.91%;園地6.19萬畝,佔2.34%;林地123.53萬畝,佔46.72%;草地8.16萬畝,佔3.09%;水域10.28萬畝,佔3.9%;難利用地15.03萬畝,佔5.68%;非農耕性佔地45.71萬畝,佔17.28%。

礦產資源

2011年,新邵縣金、鎢、鉛、鋅、銅、鎘、銀、硫鐵礦及石灰岩保有儲量居湖南省第一,銻居第二。1995年境內蘊藏礦產資源總潛在價值達8899.67億元,按年采千分之一計,年礦產值可達8.8億元。至1995年縣境共發現礦種33個,其中有色金屬有金、銀、銅、銻、鉛、鋅、鎳、鉻、鈷、鎢、鉬、汞等;黑色金屬有鐵、錳、釩;能源礦產有無煙煤、半煙煤、煙煤、石煤;非金屬礦有石灰石、花崗岩、白雲石、硅石、重晶石、大理石、陶瓷土;化學工業礦有硫、磷、鉀、砷、維尼龍石灰石等。新邵縣有礦區(點)139處,其中大、中型礦床15處,礦點108處。有開發價值或前景的33處。

水資源

2011年,新邵縣地表水資源總量13.7222億立方米,其中縣境地表徑流量12.3017億立方米,客水1.3877億立方米,資水過境水機電提水量328.45萬立方米。境內河流69條,屬資水水系63條,流域面積1591.1平方公里,地表水總量11.11835億立方米;湘江水系6條,流域面積171.9平方公里,地表水總量1.18335億立方米。新邵縣多年平均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7.0752萬千瓦,其中資水幹流12.188萬千瓦,佔71.4%;石馬江1.9892萬千瓦,佔11.6%;龍口溪河0.7379萬千瓦,佔4.3%;麻溪河0.3517萬千瓦,佔2.1%;龍山河0.4199萬千瓦,佔2.5%;其它河流1.3884萬千瓦,佔8.1%。新邵縣可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11.448萬千瓦,占理論蘊藏量的67%。其中資水幹流9.5萬千瓦(筱溪電站7.5萬千瓦,曬穀灘電站2萬千瓦),石馬江0.813萬千瓦,麻溪河0.16萬千瓦,龍山河0.1875萬千瓦,龍口溪河0.653萬千瓦,其它河流0.1345萬千瓦。

動植物資源

2011年,新邵縣植物資源有被子植物243科868種,含喬木86科336種,灌木50科147種,藤木19科41種,草本88科344種;裸子植物7科42種,主要有馬尾松、黃山松、華山松、油松、雪松、黑松、杉木、柳杉、水杉、池杉、落羽杉、柏木、側柏、雲柏、羅漢松、三尖杉、銀杏等;還有蕨類植物、菌類植物(蘑菇、草菇、平菇、金針菇、木耳、茯苓、靈芝等)以及苔蘚、藻類等植物。新邵縣自然植被以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並有部分熱帶林成分。隨著海拔高度變化,植被垂直差異明顯。除農業植被外,主要有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針葉、闊葉混交林,針葉林,竹林,灌叢,草叢8個群落類型,9個群系型,24個群叢。原始植被無存,分佈上的連續性與完整性被打亂,相互參雜,群落界限不很明顯。
新邵縣在動物地理區劃上屬東洋界華中區東部丘陵平原亞區,野生動物資源生態分類屬中亞熱帶林灌草地農田動物群,種類繁多。截至2011年,脊索動物中:哺乳類有7目18科33種。鳥類有12目29科66種。爬行類有3目10科84種。兩棲類有2目7科。魚類有7目16科89種。節肢動物中:昆蟲有13目74科206種。蛛形類有16科32種。還有蝦、蟹等甲殼類,蜈蚣、百足蟲等多足類動物。環節動物中常見有蚯蚓、水蝗、山蝗等。軟體動物有4目10科。主要有園田螺等10餘種螺。園頂蚌、背瘤蠣蚌、背角無齒蚌、河蜆、湖蛛蜆、蝸牛、大蝸、蛞蝓等。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2年新邵縣有319個鄉、鎮。
2000年,新邵縣轄10個鎮、5個鄉:釀溪鎮、寸石鎮、巨口鋪鎮、龍溪鋪鎮、嚴塘鎮、坪上鎮、陳家坊鎮、雀塘鎮、新田鋪鎮、潭溪鎮、大新鄉、小塘鄉、太芝廟鄉、迎光鄉、潭府鄉。
2005年,新邵縣轄10個鎮、5個鄉,659個村、25個居委會。

區劃詳情

截止2012年,新邵縣轄11個鎮,4個。651個行政村,28個社區(居委會)。
潭溪鎮寸石鎮坪上鎮龍溪鋪鎮
巨口鋪鎮新田鋪鎮小塘鎮陳家坊鎮
釀溪鎮嚴塘鎮雀塘鎮
潭府鄉大新鄉迎光鄉太芝廟鄉
2016年4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新邵縣大新鄉、太芝廟鄉建制,分別以原大新鄉、太芝廟鄉的行政區域為大新鎮、太芝廟鎮的行政區域。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末,新邵縣總戶數為23.4萬戶,總人口811136人,常住人口749035人,其中:城鎮人口209041人,鄉村人口539994人。年內出生人口8077人,出生率10.81‰;死亡人口2741人,死亡率3.6‰;自然增長率為7.21‰。
2018年末,新邵縣公安戶籍總戶數為24萬戶,戶籍總人口83.08萬人。常住人口78.7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1.91萬人,鄉村人口46.81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40.5%,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公安登記出生人口7320人,出生率8.81‰;死亡人口5563人,死亡率6.7‰;自然增長率為2.11‰。
2020年末,新邵縣常住總人口數為612943人。

民族

截至2005年,新邵縣民族25個,總人口739159人,其中漢族人口佔99.75%。新邵縣少數民族按人數多少排列為:回族865人,苗族528人,土家族281人,侗族179人,布依族69人,滿族40人,傈僳族38人,壯族36人,彝族34人,土族32人,維吾爾族22人,藏族19人,水族15人,佤族12人,瑤族11人,朝鮮族9人,怒族7人,納西族6人,哈尼族6人,白族5人,傣族、畲族、仫佬族各2人,黎族1人。

經濟


綜述

2019年,新邵縣完成生產總值160.06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4.07億元,增長3%;第二產業增加值40.56億元,下降0.3%;第三產業增加值85.44億元,增長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20269元。一、二、三產業比重為21.3:25.3:53.4,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0%、-81.87%、141.87%。
2019年,新邵縣實現財政總收入110210萬元,比上年增長7.4%。其中稅收收入85509萬元,比上年增長6.2%。稅收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為77.6%。一般預算收入68016萬元,增長8.9%。財政總收入佔GDP的比重為6.9%。
2019年,新邵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1.54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其中,工業投資39.74億元,基礎設施投資27.82億元,民生投資14.92億元,生態投資5億元,高新技術產業投資2.6億元。按產業分,第一產業8.87億元,第二產業39.65億萬元,第三產業63.02億元。
2019年,新邵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67元,比上年增長1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26元,增長8.8%。其中:工資性收入15697元,增長5.2%,經營凈收入1390元,比上年增11.7%,財產性凈收入1921元,下降0.4%,轉移凈收入9918元,增長16.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28元,增長10.2%。其中:工資性收入4886元,增長13.1%,經營凈收入2456元,比上年增長18.8%,財產凈收入112元,增長40%,轉移凈收入4874元,增長3.3%。

第一產業

2019年,新邵縣落實糧食種植面積50.59千公頃,實現糧食總產30.26萬噸,分別下降0.23%、0.12%。油料種植面積7.69千公頃,油料總產量1.45萬噸,分別增長4.46%、3.2%。水果總產量8.5萬噸,增長0.98%。蔬菜種植面積12.6千公頃,增長5.56%,蔬菜總產量23.44萬噸,增長5.49%。全年出欄肉豬61.2萬頭,下降24.93%,出欄牛2.51萬頭,出欄羊7.42萬頭,分別增長4.58%、3.78%。全年肉類總產量5.54萬噸,其中:豬肉產量4.54萬噸,分別下降19.44%、23.21%。禽蛋產量3052噸,增長7.73%。水產品產量11983噸,比上年下降5.44%。
全縣有農產品加工企業481家,實現銷售收入89.8億元,實現利稅5.2億元。
2019年末全縣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25.12萬千瓦,全年農村用電量31332.13萬千瓦時。
2020年8月,入選農業農村部“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

第二產業

2012年,新邵縣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295512萬元,比2011年增長14.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2011年增長15.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輕工業比2011年下降8.43%,重工業比2011年提高21.88%。規模工業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08.43億元,比2011年同期增長19.73%。2012年新邵縣獨立核算規模工業企業為81家,虧損面0%。規模工業實現利稅11.24億元,比2011年增長14.75%。規模工業實現利潤總額5.58億元,比2011年增長14.3%。規模工業綜合效益指數為362.27%,比2011年提高11.52%。規模工業產品銷售率98.94%。規模以下工業2012年完成總產值185939萬元,比2011年增長16.0%。
2012年,新邵縣建築業增加值40317萬元,比2011年增長12.5%。四級及四級以上建築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813萬元。

第三產業

2012年,新邵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63725萬元,比2011年增長20.4%,其中,單位存款餘額229309萬元,比2011年增長18.2%;城鄉居民儲蓄存款734416萬元,比2011年增長21.1%;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04249萬元,比2011年增長19.65%。其中:短期貸款190061萬元,比2011年增長18.92%,中長期貸款314188萬元,比2011年增長20.09%。
2012年,新邵縣全年郵電業務總量21390萬元,年末局域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8.09萬門;固定電話用戶30119戶;行動電話年末用戶272670戶。電話普及率為40.42部/百人,計算機網際網路路用戶32743戶。
2012年,新邵縣全年共接待國內旅遊者65萬人次,比2011年增長25%,實現旅遊收入4200萬元,比2011年增長29.23%。

交通


2018年末,新邵縣公路里程2290公里。全縣全社會貨物周轉量21.32億噸公里,比上年下降5.0%,旅客周轉量8.17億人公里,比上年下降5.0%。 
1.鐵路。東西走向的滬昆高鐵邵陽北站設站我縣坪上鎮,南北走向的呼南高鐵即將動工,“一縱一橫”兩條高鐵大動脈有望在我縣境內交匯而過。懷邵衡、長婁邵城際高鐵連南接北和承東啟西,新邵縣城距邵陽南站僅12公里。湘黔鐵路跨縣而過,在境內設有石泉貨運車站;洛湛鐵路邵陽北火車貨運車站毗鄰我縣雀塘循環經濟產業園。
2.公路。滬昆、二廣、邵坪、衡邵、婁新5條高速在縣內及周邊設有落地互通9個、連接線5條。9條國省幹道連接成網。
3.航運。資江自南向北貫穿縣境54公里,直達洞庭湖。

社會


文化

2012年,新邵縣擁有藝術表演團體68個,文化館1座,公共圖書館1座。縣級電視台1個,有線電視台1個,有線電視用戶9.8萬戶,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廣播人口覆蓋率96%。新建農家書屋180家。
2016年,新邵縣擁有藝術表演團體14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座,放映農村公益電影7788場。縣級電視台1個,有線電視台1個,有線電視用戶15.52萬戶,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5%,廣播人口覆蓋率97%。

教育

截至2012年末,新邵縣擁有各類學校226所。其中:小學175所,特殊學校1所。2012年末在校學生130105人,其中在校高中生、初中生、小學生分別為11822、27212、6813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畢業生升學率分別為100%、100%。在園幼兒17271人。一中晉陞為省示範中學,職中晉陞為國家重點職業學校,八中2013年晉陞為省特色學校,二中、三中、四中、五中相繼晉陞為市示範中學。湧現出了全國快速作文之父楊初春及獲全國江民特教園丁獎和全國巾幗標兵的劉娟英等一批著名教育工作者和優秀教師。
截至2016年末,新邵縣擁有各類學校299所。其中:小學172所,特殊學校1所。年末在校學生11.6萬人,其中在校高中生、初中生、小學生、幼兒園分別為14598、30861、59076、2063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畢業生升學率分別為100%、100%。各類民辦學校70所,民辦學校在校學生13966人。

衛生

截至2016年末,新邵縣共有衛生機構23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9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全縣衛生機構擁有3097張床位,衛生技術人員1958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774人,註冊護士732人。

體育

2016年,新邵縣共有體育場30個。開展全面健身項目12項次,全面健身運動參加人數6萬人。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8個。

科技

2016年,新邵縣專利申請202件,授權專利112件,簽訂技術合同42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710萬元。2016年,全縣高新技術產品生產企業20家,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63.8億元,實現增加值11.3億元。

旅遊


白水洞景區
新邵縣風光
新邵縣風光
白水洞景區位於新邵縣嚴塘鎮白水洞村,距縣城釀溪鎮12公里,區域以白水洞村為主體,包含洞口村、岱山林場部分土地,總面積11.90平方公里。精彩景點有:白龍洞、吸潮岩、簡氏節孝坊、卓筆峰、武士崖、飛虹瀑布、銀濤峽、水簾洞瀑布、羅山洞水庫、七仙瀑布、雷公山等。
白雲岩景區
白雲岩景區坐落在新邵縣巨口鋪鎮白雲鋪村,距S217兩公里,始建於南宋寶佑年間,續建於明清。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全國各地前來拜佛祈福的香客絡繹不絕。白雲岩古建築群由妙音寺、毗廬寺、牧雲寺、關龍亭、會仙橋等組成。
百里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百里龍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新邵縣東北部,距邵陽市50公里,其東西長50公里,南北寬25公里,號稱“百里龍山”,歷史上藥聖唐朝孫思邈和御醫申泰芝曾在此採藥煉丹,留有“藥王殿”和“煉丹池”古迹,故“百里龍山”又稱“葯山”。龍山主峰岳平雲頂海拔1513.6米,比南嶽衡山祝融峰還高223.6米,為寶慶十二景之一。境內有人文景觀8處,自然景區37處。包括有數百年歷史的香楓、銀杏、搖錢樹,壯觀的天然瀑布、峽谷、溶洞,數百年歷史的風情山寨和工農運動的革命遺址等。
資江風光帶
資江是新邵的母親河,幹流由南向北貫穿全境,途經縣城及釀溪、新田鋪、嚴塘、大新、坪上等5個鎮鄉,流程54.5公里。境內的資江素有“小三峽”之稱,沿途景點有賽雙清、將軍石、護江石林、石門獻翠、清溪灘、銅柱灘、水洞岩、岩鷹石、金猴迎客、海豹出江、蛇形山、駱駝峰。

代表人物


新邵名人
新邵名人
新邵縣有唐文斌、隆義清、卿艷、謝道新、謝友文、彭潤民、廖懷章、石憶邵、楊初春、何署坤、陳清林、周繼華、鄧輝楚、李子明、岳松華、鄧普輝、朱有志、簡懷玉、王雙橋、劉志堅、吳正治、肖祥海、羅星凱、黃明開、周集中、肖貞堂等名人。

獲得榮譽


2020年3月,入選2020中國青年樂業百佳縣市。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新邵縣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縣城。 
2021年1月29日,入選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區名單(全省信訪工作“三無”創建達標縣市區)。 
2021年2月18日,入選“2020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2021年3月,入選教育部公示的“2020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21年3月25日,被湖南省文明委授予“湖南省文明城市”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