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聶榮縣的結果 展開
- 西藏那曲市下轄縣
- 春秋時期刺客聶政的姐姐
聶榮縣
西藏那曲市下轄縣
聶榮縣是西藏自治區那曲市下轄縣,地處西藏自治區北部、唐古拉山南麓,位於青藏高原腹地,與青海省交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在4700米左右。境內山巒起伏,溝壘縱橫,西北部一些山峰常年積雪,中部和南部的山峰相對高差大,低山丘陵與谷地錯落相間。
聶榮縣轄1個區,9個鄉,173個村。面積14540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1800萬畝。2003年全縣財政收入達到120萬元,比2002年增收5.3萬元。
2019年2月6日,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聶榮縣退出貧困縣。
聶榮縣
聶榮在元朝時境內出現了三個部落。明初又形成了一部落。後來這四個部落與比如、巴青、丁青等境內的另外一些部落一起,結成了在藏族歷史上稱之為“三十九族”的大集團,其活動的範圍稱“三十九族地區”。明朝中葉后,三十九族地區歸附佔據在青海的土默特部俺答汗、喀爾喀部卻圖汗。
明崇禎十年(1637年)又為蒙古和碩特部據有。
清世宗雍正十年(1732年)清政府將三十九族地區暫劃歸西藏管轄。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將該地劃歸駐藏大臣直接管理。
民國五年(1916年)西藏地方政府在此設霍爾基巧,管理各部落。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撤銷霍爾基巧,將三十九族地區劃分為聶榮等6個宗。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設阿扎白索宗。
1951年改聶榮宗,1959年聶榮宗由昌都專區劃歸那曲專區。1960年8月1日,聶榮縣人民政府成立。
聶榮縣
聶榮縣地處藏北南羌塘高原太湖盆區,平均海拔在4701米左右。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1800萬畝。
聶榮縣境內著名的山脈是橫亘在北部的唐古拉山,山體高聳雄偉,嶺脊參差起伏,冰峰林立,風雪瀰漫。
聶榮縣
聶榮縣境內屬高原亞寒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沒有絕對無霜期。冬長無夏,全年雨雪召100天左右,年降水量為400毫米。常見的自然災害有雪災、風災、旱災、地震等。
縣境內主要野生動植物有藏羚羊、野驢、野山羊、黃羊、盤羊、岩羊、馬鹿、狗熊、獐子、旱獺、水獺、高原兔、狐狸、猞猁、雪雞、馬雞、野鴿、黃鴨、灰鴨、黑頸鶴、天鵝、烏鴉、禿鷲、蟲草、貝母、大黃、雪蓮花等。
截止到2011年,已發現的礦產資源主要有鉛、鋅、煤、花崗岩等。
1962年建宇孜鄉、尼瑪鄉、下曲鄉、薩色鄉、桑榮鄉、索雄鄉、查當鄉、果雄鄉,1972年改公社,1982年復改鄉;1962年建當木江鄉、永曲鄉,1972年改公社,1981年復改鄉;1963年建白雄鄉,1973年改公社,1981年復改鄉;1962年建達眾鄉,1971年改公社,1981年復改鄉;1962年建色慶鄉。 |
1987年撤區並鄉時原尼瑪鄉、格色鄉、和尼龍鄉合併建尼瑪鄉,原一曲鄉、下茶鄉和吉崗鄉合併建下曲鄉,原沙色鄉和江珠鄉合併組建沙色鄉,原桑榮鄉和楚勤鄉合併建桑榮鄉,原查當鄉、果雄鄉、江龍鄉合併建查當鄉,原朋尼鄉、朋色鄉併入建白雄鄉,朗格鄉、扎落鄉和下日鄉合併建色慶鄉。 |
1988年撤區並鄉時原玉和左龍鄉合併為玉則鄉(鄉府駐龍瑪爾達則鄉),原永曲鄉、康格鄉合併建永曲鄉,原達眾鄉、色空鄉、扎西鄉合併為達眾鄉。 |
1997年,面積2.1萬平方公里,轄13鄉(達宗鄉、白雄鄉、當木江鄉、果雄鄉、永曲鄉、宇孜鄉、尼瑪鄉、下曲鄉、薩色鄉、桑榮鄉、色慶鄉、索雄鄉、查當鄉)。縣政府駐達眾鄉色貢地,距行署90公里。 |
2002年,聶榮縣由1區,13鄉,173行政村調整為1鎮、9鄉(1社區、172行政村)。達宗鄉,縣政府駐地。 |
2003年聶榮縣轄1個鎮,9個鄉 | ||||
聶榮鎮 | ||||
色慶鄉 | 尼瑪鄉 | 當木江鄉 | 查當鄉 | 桑榮鄉 |
下曲鄉 | 白雄鄉 | 索雄鄉 | 永曲鄉 |
聶榮縣[西藏那曲市下轄縣]
2003年總人口3萬,均為藏族。
2021年,那曲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聶榮縣人口為35163人。
聶榮縣
2014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7000萬元以上,牧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380元。
聶榮縣經濟以畜牧業為主。牲畜有氂牛、藏系綿羊和山羊、馬等。主要畜產品有羊毛、酥油、牛羊絨、皮張、牛羊肉等。
截至2002年底,全縣各類牲畜存欄45萬多頭,成活率達88.91%,肉類、皮毛等綜合商品率達到58.24%。全年牲畜出欄11萬多頭,出欄率為27.06%,比往年均有所提高。截至2003年6月,全縣牲畜存欄達53萬多頭。一改過去傳統的出欄方式,變一季出欄為四季出欄,增加活畜出售量,確保了牲畜出欄率達到27%以上,又增加了群眾的現金收入。
截止2014年,聶榮縣全縣實現農牧民轉移就業人數247人,轉移資金收入達59.616萬元。
2014年,先後投入114萬元(其中扶貧項目49萬元、民宗局“興邊富民”項目44萬元、民政扶貧項目21萬元),發展成為了佔地面積2030平方米,種植草料面積300畝、草場面積2200畝,從養殖22頭黃牛開始發展到擁有黃牛63頭的專業養殖場。養殖場主要經營牛奶、奶渣和酥油等農畜產品。養殖場運營狀況良好,年收入達12萬元。
2014年,茶葉經濟效益明顯,新開發茶田需5-6年才能產茶,可採摘茶田144畝,年產高山毛峰約340斤、散茶約15312斤,年收入938900元,人均增收達到2610元。
聶榮縣
2014年,羊毛加工廠(於2009年,通過爭取區農行對口幫扶資金17萬元開辦。2012年通過爭取“興邊富民”項目資金25萬元,修建了倉庫,添置了羊毛軋壓機、縫紉機等生產設備),廠房、倉庫面積約495平方米,擁有羊毛軋壓機1台,縫紉機2台,工作人員4名,主要生產羊毛被和牛絨被。
2014年,砂石廠(砂石廠於2013年投入85萬元建立,其中20萬元由居委會自籌所得、65萬元信貸所得),共創收30萬元,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佔地面積50畝。2014年,在扶貧開發項目的扶持下,投入資金130萬元,添置了貨車、挖掘機等設備,增強了砂石廠生產能力。
截止到2014年,在援藏方面,神華集團累計投入援藏資金2.27億元,實施了援藏項目110多個。
截至2014年,聶榮縣全縣實現農牧民轉移就業人數247人,收入達59.616萬元。共對471名農牧民進行了技能培訓,其中參加自治區級藏式烹調師、中式烹調師、家用電器維修、建築施工、民族手工品編製與加工5項培訓共80人;地區級培訓摩托車維修、駕駛培訓共121人;在縣內認真組織實施了繪畫、蔬菜種植、木工技能、電工、敬老院護理人員培訓128人,電腦操作培訓142人。
2014年,帕玉村經濟合作組織年底總收入突破百萬大關,實現收入119.6萬元。人均收入達到1.31萬元,是2008年成立之初人均收入800元的16.4倍。人均現金收入達到1.04萬元,是2008年人均現金收入400元的25.9倍。 2014年12月28日,經過經全國農民合作社發展部際聯席會議決定,聶榮縣色慶鄉帕玉牧民合作社被認定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
“亞爾吉”為藏語,意思是狂歡的夏天,藏曆每年六月份,聶榮縣牧民群眾不論男女老少都將穿上鮮艷的民族服飾,以賽馬、參加當地宗教活動等形式盡情享受“亞爾吉”節帶來的歡娛。藏曆六月份,在“亞爾吉”節期間帶上酥油茶、奶茶和各類小食品相互宴請。
“亞爾吉”節為期10天左右,期間,各村將舉辦大型賽馬會、小型宗教活動以隆重慶祝節日。牧民群眾在節日期間將穿上平時捨不得穿的帶有水獺皮、豹皮、虎皮、珊瑚、瑪瑙、藏銀等飾品的民族服飾和頭飾,在各村固定地點(大部分在寺廟、日追附近)搭建大大小小雕刻有西藏八寶等吉祥圖案的帳篷舉辦賽馬會,賽馬會內容豐富,期間舉辦馬上撿哈達、馬上射箭、長跑、抱石頭、拔河、跳舞等活動項目以充分展示牧區的發展變化,屆時牧民群眾也將邀請鄉村幹部、當地寺廟活佛僧尼一同觀看賽馬會盛況。
“亞爾吉”節期間,當地活佛於每天賽馬節活動啟動前的30分鐘和賽馬會活動間歇時間為牧民群眾誦經、“摸頂”,還將進行跳神(僧人身著象徵性的面具、服飾)活動,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期盼一年沒有飢餓,沒有疾病,沒有自然災害。
藏傳佛教模製
藏傳佛教模製的泥質小佛像、塔,藏語讀做“擦擦”。無論是用單面模具印製的浮雕,還是用雙面模具脫范而出的圓雕佛像、塔,均稱為“擦擦”。
藏族僧俗製作擦擦的目的是為了積攢善業功德,製成的擦擦多用來為大佛塔和大佛像裝藏而置於內膛,也多作為禳災祈福的聖物,供奉於擦康、雪山、神湖、山巔、洞窟等清靜之所在,以求福蔭。
擦擦是藏傳佛教藝術中頗具典型的代表,是藏族先民創作的中國古代藝術奇珍,是世界人文寶庫中的組成部分。
山羊絨
山羊絨屬於稀有的特種動物纖維,是一種珍貴的紡織原料,國外稱其為“纖維的鑽石”、“軟黃金”。由於亞洲克什米爾地區在歷史上曾是山羊絨向歐洲輸出的集散地,所以國際上習慣稱山羊絨為“克什米爾”;中國採用其諧音為“開司米”。
山羊絨是從山羊身上梳取下來的絨毛,其中以絨山羊所產的絨毛質量為最好,每年春季是山羊脫毛之際,用特製的鐵梳從山羊軀體上抓取的絨毛,稱為原絨。洗凈的原絨經分梳,去除原絨中的粗毛,死毛和皮屑后得到的山羊絨,稱為無毛絨。山羊絨有白、青、紫三種顏色,其中以白絨為最珍貴。
擀氈
藏北手工業種類齊全,其中擀氈技藝精湛。擀氈技術可以追述到吐蕃以前,它是一種古老的工藝,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藏北少數民族因為生活需要,毛氈成了他們必不可少的一件生活用品,制氈也就成了藏北民族一項充滿民族特色的傳統工藝。
擀氈是個精細活,擀氈用料主要以羊毛、牛毛為主,而且要求毛絲纖長,純手工作業,鋪毛、噴水、卷氈、捆氈連、擀連子、解連子壓邊洗氈整形曬氈,9道工序缺一不可,每個細節只用簡單的工具,用手工操作完成。擀氈過程中唱著擀氈調,邊唱邊做,節奏協調,亦勞亦樂。擀氈屬於純手工製作,製品有鞍韉、防雨工具、氈帽、氈鞋。是藏北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氈也就隨之悄然退出了人們的生活,擀氈這一非物質文化也正面臨著消失的危險。
主幹公路為那曲一聶榮公路和聶榮一吾拉區公路,長度分別為100公里和156公里。全縣的1區9鄉、100多個村均通公路,通車里程達575公里。還有鄉村公路330公里。
聶榮縣
每年的8月上旬,各地牧民一般以鄉為單位舉行賽馬會。賽馬會的項目主要有賽馬大跑、小跑、跑馬撿哈達、跑馬射箭(擊)等傳統項目。
醫療衛生
截至2014年,聶榮縣主要醫院有聶榮縣人民醫院、聶榮縣藏醫院、聶榮縣醫療服務中心、聶榮縣醫院急診室。
教育事業
截至2014年,聶榮縣有聶榮縣初中和聶榮縣神華希望小學。
社會保障
聶榮縣
那曲市給聶榮縣下撥了2014年孤兒基本生活補助資金769824元。其中,自治區配套684288元;地區配套85536元;同時縣級配套資金85536元。此次聶榮縣共為99名孤兒兌換生活補助,其中19名為超齡在校孤兒。
玉浦峰
聶榮縣牧場景色
汀給索瓦昂亞山
汀給索瓦昂亞山在那曲市聶榮縣境內。此山神被草原牧人視為重要的地地山神。山腳下有神湖叫逆若措根,是山湖相映的朝聖地。
據傳,此地是羌門加莫女神之居所,有她的坐騎神牛的蹄印,故而湖名“日逆若”,意為“蹄湖”。據《瓊波世系傳》記載:索瓦昂亞山和逆若湖仙共生有18子,即迦欽久傑(十八金剛),其中的忸古傑就在他們身邊。
雜瑪崩扎山
在那曲市聶榮縣境內。頂峰是亂石,山腰是片石,山腳是草坡。峰頂平坦如壩,美麗壯觀。其周圍還有許多著名山峰,如夏如拉贊、本波雜那、瑪本巴地糾松等。
那塔賽保峰
那塔賽保峰亦稱“那木褡賽保”,意為“岩羊黃絕崖山”。在那曲市聶榮縣境內,位於縣駐地東北。
嘉贊扎乃蔡亞山
嘉贊扎乃蔡亞山亦稱“巴南諾布拉贊”。在那曲市聶榮縣境內。山呈紅色。傳說此山的依神是沃岱貢傑雪山之子。
卓如扎冬納保峰
卓如扎冬納保峰,在那曲市聶榮縣境內,位於縣城東北。意為“波谷黑石山”,亦稱“卓日扎冬納保”。山麓為天然牧場,牧有氂牛、犏牛、綿羊、山羊等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