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峰

蔡美峰

蔡美峰,岩土工程專家,中國礦山地應力測量的主要開拓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968年蔡美峰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工程力學專業,1981年獲北京鋼鐵學院採礦工程專業碩士學位,1990年獲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礦山岩石力學專業博士學位。201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蔡美峰首次開發出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應力測量技術,提出了以地應力為基礎的採礦設計優化的技術體系、安全高效開採技術和礦山動力災害預測與防控技術。

人物經歷


蔡美峰
蔡美峰
1967年,上海交通大學工程力學專業畢業。
1968年,被分配到國防科委第710研究所工作,任技術員、專業組長。
1978年,考入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攻讀採礦專業碩士學位。
1981年1月,畢業留校任教至今。
1985~1990年,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做訪問學者並攻讀博士學位,獲採礦岩石力學博士學位。歷任北京科技大學採礦系講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系副主任、資源工程學院(現土木與資源工程學院)院長、學術委員會主席、礦業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首席學科帶頭人。
201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蔡美峰針對地應力對採礦工程的極端重要性和地應力測量難度大,我國地應力測量起步較晚,地應力資料缺乏並嚴重製約採礦工程技術水平提高的狀況,從上世紀80年代留學澳大利亞起,致力於地應力測量理論和方法的研究。建立了符合工程岩體特性的地應力測量分析理論,發明了一種高精度的地應力測量方法和裝置,完成了15個礦山和地下工程的地應力現場。相關成果在本領域國際權威刊物發表論文多篇,得到國際知名專家的高度評價,並被他們多次引用和介紹。
針對金屬礦床的形成過程和開採穩定性均受地應力控制的特點,提出了以地應力為切入點,根據礦山的實際工程地質和開採技術條件,通過科學的定量計算和分析,選擇最合理的採礦方法,確定最佳的開採總體布置、采場結構參數、開採順序和支護加固措施的金屬礦採礦優化理論,並在實際工程中得到成功應用。
• 學術論著
蔡美峰出版學術專著4部,其中,《地應力測量原理和技術》是國內外第一部系統介紹地應力測量方法和實踐的專著,《岩石力學與工程》等被我校和其它很多礦業、土木和地質類院校用作岩石力學課程的重要參考教材。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被SCI和EI收錄100餘篇(包括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等國際權威刊物上的論文20餘篇)。
• 科研成果獎勵
蔡美峰先後負責和承擔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部級科技攻關項目和橫向科研課題等5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以上10項。
蔡美峰先後獲1999年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000年、2003年、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實現完全溫度補償並考慮岩體非線性的地應力解除測量技術及其應用”獲199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排名第一);
“高陡邊坡工程及計算機管理技術研究”(國家“八五”攻關項目專題)獲199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深部開採動力災害預測及其危害性評價與防治研究”獲200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新城金礦複雜條件礦床採礦方法研究”(國家“九五”攻關項目專題)獲200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大型深凹露天礦高效運輸系統及強化開採技術研究”(國家“十五”攻關項目課題)獲2004年度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科學技術特等獎;
“大型深凹露天礦安全高效開採關鍵技術研究”獲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岩石力學與工程》,該教材2004年被評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獲2004年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等獎,獲2005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人才培養

蔡美峰培養出博士42名、碩士39名,指導博士后15名。 2005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別被授予國家級教學名師、全國模範教師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第四屆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社會任職


蔡美峰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礦業工程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國際岩石力學學會教育委員會主席,中國金屬學會常務理事兼採礦分會理事長,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副理事長。
現擔任國際岩石力學學會教育委員會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地礦油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金屬學會常務理事兼採礦分會會長、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人物評價


蔡美峰在岩石力學與工程、採礦工程優化和安全高效開採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