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法榮

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院院長

沈法榮,男,1979~1984年就讀於浙江醫科大學醫療系,碩士生導師,現任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兼任心臟中心主任。

人物經歷


早期經歷

1979~1984年就讀於浙江醫科大學醫療系,后獲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

畢業后在浙江醫院工作,1984年8月 ~ 1991年10月任浙江醫院內科住院醫師。
1988年6月 ~ 1989年6月在中日友好醫院進修心血管內科及介入治療。
1991年10月至2013年5月18日在浙江醫院心內科工作,並先後任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內科副主任、心內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
2013年5月20日加入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院,任執行院長,心臟中心主任;現任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院院長。

社會活動


任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專科醫師培訓中心技術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起搏學組副組長,衛生部、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心律失常介入診療培訓基地”專家委員會規劃部副主任,心臟再同步治療工作組副組長,浙江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醫學會心電生理與起搏分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電生理與起搏分會副主任委員。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心血管內科,主要研究方向為心律失常及心臟起搏。
1、心臟同步化治療方面:目前雖然大量的臨床資料證實了心臟同步化治療的療效,但其進一步的療效提高仍然受到多方面的制約。心房作為心臟的“輔助泵”,其對心臟整體同步性及功能的改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房間隔起搏是近年來發展的新技術,房間隔起搏后改善心房血流動力學的作用已經被很多研究證實,但其在心臟同步化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作用尚不明確,為此,在完善房間隔起搏方法學的基礎上(省科技廳重點項目:2006C23020),探索房間隔起搏在心臟同步化治療中的作用,以進一步提高療效。 2、心臟性猝死防治方面臨床研究:因器質性心臟病或其它原因引起的心臟性猝死日益受到重視,擬開展對具有心臟性猝死高危因素的患者進行綜合評估(臨床、超聲、心電監測、電生理檢查等),尤其是心電生理方面的臨床研究,並進行長期隨訪,篩選出心臟性猝死的高危人群,予相應的臨床處理。
沈法榮醫生主要從事心血管內科的臨床工作及心內科介入治療的實際應用和科研,尤其在1998年後率先在華東地區開展多腔起搏的治療工作;1999年初開展了國內首例心臟同步化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填補了國內的空白,此後,在適應證的選擇、植入技術的創新、術中併發症的防治及術后優化管理等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先後在國內大部分省市開展學術講座,舉行示範性手術演示,對普及、提高我國心臟同步化治療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並參與了我國“心臟同步化起搏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指南”的撰寫及制定工作;並作為主要專家組成員進行該療法在國內作巡迴演講。
近年來主持省衛生廳課題、省科技廳重大專項課題等多項;參與國際及國內臨床研究多項;先後獲浙江省醫學創新獎多項;浙江省科技進步獎多項;發表文章數十篇;主編出版專著2本、參編5本。作為主要講者之一參加中華醫學會“心力衰竭及心臟性猝死非藥物治療”全國巡講達30多場次。連續11年,每年主辦一次全國性“心臟節律管理新進展”研討班;在全國醫學院校及省級醫院指導開展各種心臟介入治療手術;2009年10月,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舉行中國心臟再同步治療十周年慶典,

獲得榮譽


個人被授予“心臟再同步化治療突出貢獻獎”。被浙江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優秀醫師”;被省衛生廳授予首批“省衛生高層次創新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