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

蔣介石長子

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出生於浙江奉化。蔣介石之長子。字建豐,譜名經國,又名尼古拉。

1916年入奉化武山小學。1922年入上海萬竹高等小學。1924年就讀於上海浦東中學。1925年,參加五卅運動。1929年12月15日,被接受為第四類黨員。1930年10月,到莫斯科的狄納莫兵工廠擔任政治軍事課教師。1931年5月,被派到莫斯科附近偏僻的索科洛夫,協助蘇聯人推動農村集體化,后擔任集體農莊的代主席。1936年12月17日,成為聯共(布)正式黨員。1938年1月1日,晉任中華民國陸軍少將軍銜。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

1935年,在蘇聯與礦場女工芬娜結合。1988年,逝世,享年78歲。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1937年蔣經國與母親毛福梅、妻子蔣方良及長子蔣孝文
1937年蔣經國與母親毛福梅、妻子蔣方良及長子蔣孝文
蔣經國在蘇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和出生於白俄羅斯的法伊娜·伊帕奇耶夫娜·瓦赫列娃結識,後來兩人在1935年3月15日正式結婚。之後法伊娜·瓦赫列娃便改名為蔣方良,並且為蔣經國生下了3個兒子和1個女兒。其中長子蔣孝文在1935年12月出生,而長女蔣孝章則是在隔年2月誕生。回到中國以後,蔣方良先是在1945年於重慶生下蔣孝武,之後又在1948年時在上海生下蔣孝勇。另外蔣經國在江西省工作時,則與章亞若外遇並且在1942年時於廣西省立桂林醫院私生了一對孿生兄弟章孝嚴和章孝慈,後來在2005年3月時章孝嚴則決定改名為“蔣孝嚴”。
而傳記作家王豐則表示,據傳蔣介石曾經將其取名為“蔣孝濱”。蔣經國先後把與蔣方良生下的兒女送往國外留學,其中蔣孝章和蔣孝武甚至在美國結婚。蔣孝文、蔣孝武、蔣孝勇先後在1989年、1991年、1996年時病逝於台北榮民總醫院,而蔣方良在2004年時亦於台北榮民總醫院病逝。另外章孝慈在1994年前往北京市訪問時中風昏迷,隨後在1996年在台北過世。今日蔣經國的僅有2個孩子仍然在世,其中蔣孝嚴成為中國國民黨重要的政治人物,而蔣孝章則是和其孩子與孫子定居在美國。
1910年4月27日出生於浙江省奉化縣,生母為蔣介石原配妻子毛福梅。
1922年到上海讀書。
1925年蔣經國參加五卅運動,后受吳稚暉啟發,同年10月前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並取一俄文名“尼古拉·維拉迪米洛維奇·伊利扎洛夫”(Николай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Елизаров)。當時與其關係最好同學為比他大六歲、後來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的鄧小平。而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的蒙古族烏蘭夫是曾坐於同一張椅子上聽課同學。同年,蔣經國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和俄共青年團。同年全聯盟共產黨(布爾什維克)成立。
蔣經國軍裝照
蔣經國軍裝照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其後成立南京國民政府,並捕殺共產黨員。之後蔣經國在中山大學的集會上登台演講,譴責蔣介石叛變革命,幾天後在塔斯社發表公開聲明與蔣介石斷絕父子關係。
1927年,以優異的成績提前畢業於莫斯科中山大學,被批准進入蘇聯軍事情報局特種學校(莫斯科聖彼得堡大學)就讀。幾個月後,於12月轉往列寧格勒托爾馬喬夫軍政學院進修。
1929年開始,多次提出申請加入聯共(布),11月2日,托爾馬喬夫軍政研究院黨支部一致同意接受蔣經國入黨。12月15日,蔣經國被接受為第四類黨員(所謂第四類,指的是“人民敵人”的子女)。
1930年3月28日,列寧格勒軍委會正式批准蔣經國為聯共(布)候補黨員。
1930年5月,以每科都是“優等”的全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畢業論文是探究游擊戰爭。
1930年10月,到莫斯科的狄納莫兵工廠擔任政治軍事課教師。
1931年5月,被派到莫斯科附近偏僻的索科洛夫,協助蘇聯人推動農村集體化,后擔任集體農莊的代主席。
1932年10月,調回莫斯科,開始與中國共產黨駐莫斯科的代表接觸。
蔣經國青年照
蔣經國青年照
1933年初,調到阿爾泰地區(鄰近內蒙古、新疆一帶)做了九個月的金礦工人,同年年底,調到烏拉爾山地區的大城市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工作,擔任烏拉爾重型機械廠機械車間的副主管,后被提拔為副廠長,再任工廠報刊《重工業日報》的總編輯。
1934年,曾到莫斯科與斯大林見面。
1935年1月,在蘇共機關報《真理報》上發表文章,三度公開批評蔣介石。
1935年3月15日,與白俄羅斯人蔣方良結婚。
1936年12月17日,蔣經國成為聯共(布)正式黨員。
1937年1月5日,所在廠的共產黨委員會決定“開除蔣經國黨籍、廠籍”,2月,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地區共產黨員開會,蔣經國被人揭發是日本間諜,並被指出是托派,經黨委書記米哈依爾·庫茲涅佐夫出面保證才過關。
1937年3月25日離開莫斯科攜妻帶子回國。全家由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康生陪同,從莫斯科坐火車到海參崴,經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不少朋友都到車站與他話別,但蔣經國與康生在海參崴火車站聯名給蘇共中央發電報,支持鎮壓這些朋友。電報中還提到,他們馬上要回中國,雖然前途艱難困惑,但一定能完成蘇共中央交付的任務。這封電報至今仍存在俄羅斯聯邦安全局中央檔案室的蔣經國檔案內。4月21日,函電宋美齡:
“兒與大人之媳及孫已安抵奉化日夜想見父母之面甚切此請福安”
1938年1月1日晉任中華民國陸軍少將軍銜。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
1939年任江西省第四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兼區保安司令,政績卓越,有“蔣青天”之稱。
1944年任三民主義青年團組訓處處長、青年軍編練總監部政治部中將主任。
1945年,與宋子文去蘇聯談判,6月30日,斯大林與宋子文、蔣經國進行了15分鐘的禮節性會面,期間,斯大林當著所有人的面,送給蔣經國一把精美的蘇制衝鋒槍,有人推測“或許斯大林是在提醒蔣經國,蘇共中央交給他的任務仍未完成”。7月4日晚,斯大林在辦公室單獨與蔣經國會面。蔣經國希望挽救失地外蒙古,而斯大林認為中共力量太弱,不能控制中國,為了得到在華最大的利益,決定支持政治軟弱的國民黨,斯大林當時嚴肅地說:“我不把你當做一個外交人員來談話,我可以告訴你:條約是靠不住的。再則,你還有一個錯誤,你說,中國沒有力量侵略俄國,今天可以講這話,但是只要你們中國能夠統一。”為了得到蘇聯的支持,國民黨最終放棄了外蒙古。
1946年晉任中華民國陸軍中將軍銜。
1948年金圓券改革,蔣經國至上海進行經濟管制,與孔宋集團發生正面衝突,工作受阻。12月27日,函電宋美齡:
“某方企圖聯絡各方面擬迫父親下野局勢之發展甚為嚴重望大人能連夜返國共商決策”
後繼函電:
“父親已決定辭職返鄉兒對於公私各事皆為憂慮萬分不知大人何時得能返國遙祝安好”
蔣經國生活照
蔣經國生活照
1949年被任命為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蔣經國奉蔣介石之命進行中央銀行外匯、黃金移存台灣事宜。於1950年擔任總政戰部主任,負責政工改制工作。正式統籌台灣的情治工作。同年7月擔任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進入黨內決策核心。
1954年任“國防會議副秘書長”。
1956年任“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1957年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
1964年任“國防部副部長”。
1965年任“國防部部長”。
1966年訪問韓國。
1967年訪問日本。
1969年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財經委員會”主委。
1970年第四度訪美時在紐約遭到“台獨”人士黃文雄、鄭自才企圖刺殺未果。
1972年任“行政院”院長。
1975年繼蔣介石後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
1978年經由第一屆國民大會選舉,當選為台灣省領導人。
1978年美國宣布將與台灣省“斷交”。
12月19日,函電宋美齡:
“鑒於美匪關係既成事實必將有大批匪類赴美勢將嚴重影響大人之行動與安全兒經一夜不眠之深思極慮特馳電請示不知大人健康情形是否能考慮回國並候

主要成就


蔣經國在“行政院長”任內推動十大建設,台灣經濟發展迅速,使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在推行十大建設之前還在行政方面進行十項革新,使行政執行更為簡廉有效,此外也頒布“政治
蔣經國彩像
蔣經國彩像
與社會革新”的八項要點,有人將這兩次革新統稱為“十八項革新”。
在其主政台灣期間較重視本土人才,大量啟用台灣本省籍官員,積極推行“本土化政策”。在其執政晚年逐步開始民主改革,即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和報禁,以及實行“民意機構改革”等,開啟了台灣政治民主化之路。
蔣經國堅持“一個中國”立場,反對“台灣獨立”。1987年11月宣布開放部分人士赴大陸探親,結束了近40年兩岸同胞不相往來的局面。
在擔任“行政院長”期間,蔣經國主張改革台灣人鋪張餐飲陋習,提倡“梅花餐”(即五菜一湯),使餐飲奢侈風氣有所收斂。
較關心基層民眾的生活,據報道,其每年超過200次親自下鄉走訪,以了解地方實際需要。同時也很注重偏遠鄉村建設,落實水電及基礎醫療衛生建設,減少城鄉差距,使台灣的鄉村建設程度較進步。由於其作風親民,深受台灣民眾的好評。當他在台灣逝世的消息傳出,不少台灣民眾曾聞聲痛哭。迄今為止,在對以往幾位台灣領導人的民調中,他仍是最受台灣民眾肯定的一位。

個人作品


著有《我的生活》《我的父親》《負重致遠》《蔣經國先生言論著述彙編》等書。

軼事典故


與蔣介石

蔣經國和蔣介石
蔣經國和蔣介石
1923年8月10日:“下午,復諭經兒。近日經兒學業,頗有進步,可慰。”——蔣介石日記
蔣介石膝下凡二子,長曰經國,次曰緯國。經緯的含義見《左傳•昭二五年》:“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疏》:“言禮之於天地猶織之有經緯,得經緯相錯乃成文。”《淮南子•要略》:“經古今之道,治倫理之序,總萬方之指,而歸之一本,以經緯治道,紀綱王事。”由此可見,蔣介石為其二子取名時,就有所考慮,對其二子冀以希望,長大能規劃整理,治國安邦,成為經緯濟世之才。
蔣介石與其髮妻毛福梅感情並不睦,留日學習期間,每逢暑假,回家探母,移尊就教,春風一度,不想到1910年3月18日,在春意融融,桃紅柳綠之時,毛福梅在溪口豐鎬房內產一麟兒,蔣氏門中上下皆悅。但是毛福梅並未以子而貴,不管如何,心靈上總是有了精神依靠。蔣氏之後代,取名經國,乳名建豐。1920年夏,蔣介石“託故假歸”,父子正式見面,經國已蹣跚學步,咿呀作語。蔣毛之間,有了這個寧馨兒,但兩人的感情卻未增添一分。一在東,一在西,勞分飛,名義是夫妻,只有經國是唯一勉強將父母拴在一起的“木樁”。
蔣介石是個嚴父、霸王,越是親生骨肉,越要嚴加管束,玉不琢,不成器,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是蔣介石對待親兒的態度。
最讓蔣經國永懷不忘的,驚心動魄的是父母親之間經常性的爭吵,以及打架。這是孩子最心驚膽戰的。蔣介石平時與毛福梅分居,不常見面。經國10歲那年,因奶奶有病,與母從寧波城裡返回溪口。那時老宅已有了一個來歷不明的弟弟緯國與姚家姆媽,孩子並不懂事,他有時問母親:“爹爹為何不讓我們住在老家?”毛福梅無言以對,掩面而泣,經國亦哭,並用小手給其母拭淚,結果總是母子倆傷心一場,但經國當時就很懂事了。

日記誇讚

作為蔣介石對自己的親兒子又是怎樣呢?我們還應該看看蔣介石的日記。
1923年8月10日:“下午,復諭經兒。近日經兒學業,頗有進步,可慰。”
1925年8月8日:“經國與柄侄祥甥到廣州,心稍安樂。”
1925年8月9日:“今日赴省垣,準備送經兒回滬。”
1925年8月12日:“攜經兒等照相。”
從以上日記,可以看出,蔣介石對經國的感情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經國幼時,蔣介石與毛福梅感情惡劣,恨妻及子,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蔣介石並不太喜歡他。但因為是自己的兒子,作父親無一不希望子能成才,所以對經國的教育很重視。由於他過分嚴格、苛刻,王采玉心疼,奶奶護孫子,理所當然,母子發生矛盾,所以,蔣介石埋怨,“此兒恐為所害。經兒雖乏天真活潑之態,但舉止言語穩重,”?介石從內心裡還是喜愛的,但不太流露出來。蔣介石與毛福梅離異,經國隨其母,蔣介石父子不常常相聚,故而很少領他外出玩耍,也覺得他很可憐,只有一兩次,還是沾陳潔如和緯國的光。儘管如此,蔣介石對經國學習的進步,都很讚賞。
1925年8月初,他的廣州之行,前後6天,蔣介石很冷淡,在兒子來的第2天就準備送他回去。但對經國的北上就學,去蘇俄留學都表示支持,他準備培養、造就經國,因此主張對其有一番磨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