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痣

貧血痣

貧血痣為一種先天局限性色素減退斑,屬於皮膚科良性病變。出生后或兒童時期發生,也可晚發,無性別差異。貧血痣是因血管對兒茶酚胺敏感性增高,局部血管始終處於收縮狀態,使局部皮膚缺血而發生白色斑片。貧血痣好發於面部、頸部或臀部。為單個或多個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的淺色斑。以手指摩擦白斑部位,周圍的皮膚髮紅,而白斑不紅。貧血痣目前尚無有效治療藥物,有需要者可對暴露部位小面積損害使用遮蓋劑治療,亦可進行整容手術治療,整容手術治療有一定治療效果。貧血痣不會惡變,但影響容貌。對外觀要求過高的患者可因此誘發抑鬱症。

就診科室


● 皮膚科

病因


● 貧血痣屬於先天性血管發育異常。
● 血管在結構上無異常,但患處血管對兒茶酚胺活性物質的敏感性增強,血管處於持續收縮狀態。

癥狀


● 貧血痣的臨床表現包括:
● 形態:單側發生,皮損為境界不清、形態不規則的淺白色斑片,皮膚質地無改變。為單個或多個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的淺色斑。
● 好發於面部、頸部或臀部。
● 以玻片壓之,則與周圍變白的皮膚不易區分。
● 以手指摩擦白斑部位,周圍的皮膚髮紅,而白斑不紅。

檢查


● 主要通過體格檢查確診貧血痣。
● 體格檢查,協助診斷貧血痣。
● ● 體檢可見面部、頸部或臀部單個或多個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的淺白色斑片。
● 組織病理檢查,排除其他原因導致的皮損。
● ● 組織病理皮膚結構正常:黑素細胞數目和位置正常,血管結構也正常。
● 皮損在伍德燈下無增強反應,貧血痣消失。

診斷


● 貧血痣必須結合臨床癥狀和各種檢查方法排除其他原因導致的皮損,才能確診。
● 臨床癥狀
● ● 單個或多個圓形、卵圓形或線狀境界清楚的淡白色斑。
● ● 胸背部多見,也可累及其他部位。
● ● 常在出生后或兒童期發病,通常終生不退。
● ● 玻片壓皮損,與周圍變白的皮膚不易區分。
● ● 摩擦皮損處或冷、熱刺激皮損處不產生紅斑反應。
● 皮損內注射乙醯膽鹼和毛果芸香鹼、組胺、5-羥色胺或前列腺素E,局部不產生紅斑反應。
● 必要時行組織病理檢查,進行病理診斷和病理分型。

鑒別診斷


● 貧血痣需與白癜風、無色素痣鑒別。
● 白癜風
● ● 白癜風是獲得性色素脫失性皮膚病,表現為後天發生的皮膚白斑,形狀不規則,隨著病情發展,白斑面頰可以擴大,可伴毛髮變白。
● ● 摩擦白斑處也會變紅。
● ● 病理學檢查表皮黑素細胞減少或消失。
● 無色素痣
● ● 無色素痣是先天性疾病,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現色素減退斑,邊界不清,形狀不規則,呈水滴狀,潑墨狀,形狀終生不變,和生長發育可呈比例的增長。摩擦白斑處也會變紅。

治療


● 貧血痣一般不需要治療,如皮損影響美觀,有需要者可對暴露部位小面積損害使用遮蓋劑治療,可行美容手術。
● 手術治療
● ● 黑素細胞表皮移植有一定療效。
● 其他治療
● ● 308nm準分子激光治療。

危害


● 貧血痣可能影響美觀,從而影響患者心理、影響工作和生活。

預后


● 貧血痣不會惡變,預后良好。

預防


● 貧血痣為一種先天局限性色素減退斑,無法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