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光

安徽阜陽籍作家

韓光 現為臨泉縣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員。先後創作出版傳記、紀實文學文學《呂霞光傳》、《魏野疇的故事》、《地下交通員》、《歲月留痕》、《最美鄉村教師任影》 等十餘部。

個人簡介


韓光現為臨泉縣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員。先後創作出版傳記、紀實文學文學《呂霞光傳》、《魏野疇的故事》、《地下交通員》、《歲月留痕》、《最美鄉村教師任影》散文集《野艾蒿》,詩集《荒村》等十餘部。

人物故事


(臨泉縣新聞網)常言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非常精闢。就拿臨泉縣文聯主持工作的副主席韓光這個人來說吧,別看他個頭不高,其貌不揚,話語不多,從來也不講究衣著打扮,可他卻是個多才多藝之人,誠實善良之人,與他交往,可以學到不少東西。
人窮不能志短
韓光[安徽阜陽籍作家]
韓光[安徽阜陽籍作家]
今年48歲的韓光出生在臨泉縣農村,兄妹6人中排行老大。打他記事時起,一個窮字就象大山一樣壓得他全家直喘粗氣。在鄉村學校讀書時,他放了學回到家就要挎起糞筐拾柴割草,推磨做飯,後來去城裡上了高中,也只能背著紅芋片子面做成的鍋巴巴,每天交2分錢在學校食堂里加熱蒸餾,再買上一碗開水湊合著填飽肚子。1975年元月高中畢業后,他自知當時推薦上工農兵大學輪不上他,於是報名參軍。然而,又因長期營養不良,個頭不夠,身體偏瘦,加之伴有色弱等因素,也被刷了下來。這時,有人提議,讓他買一條“春秋”牌香煙找人頂替一下。雖然當時這種煙才二毛五分錢一盒,然而,他又上哪裡去弄這兩塊五毛錢喲。於是,他只好悶著頭象大人一樣在生產隊里甩糞池、推粉磨、脫泥坯,拼著命地掙工分。
然而,韓光沒有向命運屈服。還在上小學的時候,他就把周圍鄰居家所有能找到的書都借過來一遍又一遍地讀;平時路邊飄過一片帶字的紙片兒,他也要追上去看個仔細。有時在煤油燈下讀久了,鼻孔里一摳就是漆黑一團的油煙灰;有時在灶前一手拉風箱,一手往灶膛里添柴禾,便將書置於雙膝之間,借著光亮去讀,不知道有多少次頭髮被竄出來的火苗烤得焦糊。高中畢業回鄉后,他經常提醒自己,十幾年來學得的知識決不能白廢。於是,他在勞作之餘,開始試著寫點東西。白天為生產隊里推粉磨,他肚皮貼著木棍使勁往前走,腦子裡卻在構思著文章;晚上回到家裡,他就趴在煤油燈下寫呀寫,有時半夜裡想起幾句話,便一骨碌爬起來,摸著黑記在紙上,天亮后再謄到本子上。
1975年8月,一場罕見的洪水使沿淮4縣一片汪洋,韓光所在的村莊水深及胸,房倒屋塌,他與本村壯實的男勞力一起,沒日沒夜地搶救人員,轉移公私財物。大隊領導見他公而忘私,且有些文化,便讓他到大隊部搞宣傳,辦板報、牆報,幹些雜務活。這年冬天,阜陽地區組織了數十萬民工開展了大規模的開挖治理茨淮新河戰鬥,他被派到工地上掌管120人的伙食。為了加快工程進度,他在做好保障工作的同時,每天都要到一線幫助民工蹬大鍬,往幾十米高的斜坡上抬土拉土。為了給大家鼓勁,他還抽時間把工地上發生的好人好事寫成新聞稿,送到指揮部,在油印的《臨淮戰報》上發表,並通過工地上的大喇叭廣播出來,起了很大的激勵促進作用。
連韓光自己也沒想到,他的命運就在這時產生了轉機。鑒於他的突出表現,城郊公社領導決定把他當作農村幹部培養對象,工程一結束,便派他到城郊供銷社搞路線教育,在此期間,他結識了縣文化館的郭森光、王冶爐、馬家敏等老師。受他們的影響,他開始了詩歌寫作,並四處拜師求教,提高寫作能力,很快在地區文化局出版的《秋實》及地區文聯編髮的《清潁》雜誌上公開發表作品。1979年元月,他被於寨公社文化站招聘為亦工亦農文化幹部,雖然每個月只有30元錢的工資,但這些對他來說,亦算是鳥槍換炮了。
更讓他感到欣喜的是,一位名叫朱敏的女孩悄悄愛上了他。朱敏是個非常懂事也非常賢慧的人,因從小就沒了父親,初中畢業后便跟隨哥哥朱洪朗給麵粉廠拉板車賣麵粉,生活也比較清苦。二人結婚後,為了讓丈夫集中精力從事寫作,她在街頭擺起了茶攤;還從商場上一次批回10雙襪子,走街串巷叫賣;後來生了兒子,生活開支大了,於是,兩口子便借錢買了一輛架車,去百十裡外的河南沈丘縣劉庄店直屬糧庫倒騰紅芋片子,兩天一趟,一次賺上三四元錢。就是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韓光一天也沒有停止過他對文學的追求。
進城不離鄉土
由於韓光為人實在,加之勤奮努力,1985年,他被組織上破格由農民轉為國家幹部,同年9月,還被推薦到大學培養深造,畢業后安排在縣文化部門工作。所有這些,使韓光深受感動,他常想:是黨帶領人民打江山,驅貧困,把自己這個農村苦孩子一步步培養成才,因此,我要用手中的筆,為黨和人民謳歌。於是,他把自己多年來的生活經歷和所見所聞所思用詩歌的形式一古腦兒地盡情傾訴出來。農業豐收的景象,集體勞動的場面,農民的一日生活,改革帶來的變化,甚至連那些上了年紀的大伯大媽,春心萌動的妮子小伙,以及農民飼養的雞鴨鵝兔,種植的瓜果梨桃,在他的筆下,不僅構思精巧,新穎別緻,而且文筆優美,熱情奔放,處處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句句展示著農村的新面貌。這些詩作在報刊上公開發表后,他很快成了小有名氣的田園詩人。1991年,他的第一部詩集《荒村》由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同年還被安徽省作家協會吸收為會員。
面對成績,韓光沒有驕傲,而是從過去單純寫詩逐步發展到寫散文、寫小說,寫戲劇小品,寫紀實文學,以及歌詞創作等,每年都有數十篇文章見諸於《散文》、《雨花》、《中國文化報》、《文學故事報》等報刊,且有相當一部分獲了獎,他成了名副其實的高產作家和文學多面手。這期間他也由一名普普通通的創作員被逐步提升為業務股副股長、股長,1997年8月組織上安排他到縣文聯擔任了副主席並讓他主持工作。雖然職務升了,位置變了,但他對農村、農民的深厚感情沒有變,每年他都要抽出一定時間,深入到鄉村,體驗生活,發現素材。在他的倡導和主持下,全縣先後成立了作家協會、音樂舞蹈協會、美術協會、書法協會、攝影協會、戲曲協會和雜技協會,除經常帶領會員們深入農村採風外,還定期舉辦一些活動,如組織新歌演唱會、舉辦作家講座、書畫交流、編印《泉河文藝》等,使全縣的文學創作出現了可喜的形勢。
創作不辭艱辛
1993年12月31日晚上,中央電視台在“新聞聯播”節目里,播放了國家主席江澤民親切會見著名旅法畫家呂霞光。87歲高齡的呂先生抱病回國,將自己終生珍藏的價值10億元珍貴文物捐贈給祖國的消息,韓光看了后,心情激動不已。因為他在下鄉時,曾到過呂霞光的老家呂大寨村,並聽說他是著名畫家徐悲鴻的高足,與吳作人交往甚密,1937年身在法國留學的他,聽從祖國召喚,積極投身於抗戰,1942年在重慶曾與周恩來同住一樓,並擔任過國家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上校美術科科長,後來旅居法國,潛心作畫,在世界畫壇上享有盛名,是一位愛國心極強的藝術家。於是他產生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想法,用自己手中的筆,為呂先生寫出一部傳記,一是弘揚他的愛國精神,二是這樣做對阜陽、對臨泉也是一部珍貴的歷史資料。
強烈的責任心驅使著他去了北京,幾經周折,他才得以見到徐悲鴻先生的夫人、時任全國政協常委的廖靜文女士和吳作人先生的夫人蕭淑芳女士,據他倆介紹,呂霞光回國時曾說起過在國外有數十人打算為他寫傳,但都因要價太高被他一一回絕,目的是要把終生財富捐贈給祖國。
聽了這些話,韓光更加激動,他拍著胸口向廖靜文、蕭淑芳兩位老人表示,一定要把呂先生的高風亮節寫出來,展示給全國人民。
然而,他哪裡知道,呂霞光從14歲離家出走,到過北京、南京、上海、杭州,1930年便去了法國、比利時,1937年抗戰爆發,他又回到了中國,幾經顛沛流離,後來到了武昌、重慶,1948年二度赴法舉辦個人畫展,因患重病差點要了他的命,憑著堅強的毅力,才頑強地生存下來,歷經磨難,終於走向了輝煌。而所有這些都要經過詳盡考證才能動筆,別的不說,單是沿著呂先生走過的路線轉上一圈,僅路費就需要不少開支。當時縣裡財政也很困難,實在拿不出多少資金。而自己家裡雖然近幾年經濟狀況有了好轉,但只能靠妻子在電影院門口租賃的4平方米小櫥窗內賣點雜貨掙上幾個小錢,況且兩個孩子上學也要不少開支。
其實,困難遠不止這些。比如,與呂霞光熟悉的同齡人已經不多,這些人也非常難找,即便找到了,一聽說他是縣文聯來的,也並不熱情,言外之意,這樣的“小人物”根本不值得他們浪費時間,更不用說向他提供什麼歷史資料了。再說,呂霞光先生1994年元月從北京回到法國后,僅僅堅持了1個月時間,便與世長辭了,他的法國妻子馬德蘭已於1987年先他去世,幾個孩子全都不懂中文,而韓光也不懂法文,這又怎麼聯繫?找誰來翻譯?
一系列的難題擺在了韓光的面前。
要說最難的,那就是人物傳記不同於其它文學作品,字字句句,必須完全真實,來不得半點虛構,若要做到這一點,該付出多少艱辛?
然而,韓光沒有被困難嚇倒,憑著鍥而不捨的精神,他先後8次自費去北京,2次去上海、杭州等地,只要是呂先生當年生活過的地方,他都跑了一個遍;只要打聽到哪個人了解呂霞光,他哪怕軟磨硬纏也要想辦法收集挖掘到一些有關資料,哪怕是幾句話、幾個字,他都像如獲至寶一樣。每次外出,他住的是最便宜的旅館地下室或大通鋪;餓了,就在街頭小吃攤上湊合著買點東西填飽肚子。就這樣,他在不影響文聯工作的同時,歷時8年,終於寫出了長達16萬字的《呂霞光傳》,並由中國文聯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全國政協常委廖靜文還特意為此書寫了序,對此,不少人稱讚他是“將一個歷史名人復活的人物”;“是他把一個被歷史打碎的花瓶,一片一片地揀起來並拼接完整。”《文藝報》、《安徽日報》、《阜陽日報》、《清穎》等十餘家報刊紛紛連載或選載,並配發了評論進行廣為推介,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在杭州西湖呂霞光藝術館落成典禮上,呂霞光的長子菲力蒲・重慶更是激動得流著眼淚對在場的領導和翻譯說:“韓先生為我父親做了那麼多事,卻沒有從我們這裡索取過一分錢,中國人,太偉大了!”
不為家庭所累,不為職務所憂,不為金錢所動,這就是韓光!
韓光,你是咱阜陽人的驕傲!

個人履歷


韓光安徽省臨泉縣人。中共黨員。1975—1978年回鄉務農。1978—1985年被招聘到公社文化站工作,1985—1988年,破格轉為幹部,同年進入安徽交大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歷任臨泉縣文化局業務股長,臨泉文化廣播電視局文藝股長,縣文聯主席。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