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橋村

湖北省遠安縣河口鄉下轄村

張橋村位於湖北省遠安縣河口鄉東北角(由原張橋村和西峰村合併而成),該村5個小組,430戶,1380人。耕地面積133.6公頃,其中水田121公頃,旱地12.6公頃,山林面積1200公頃。2016年,實現糧食總產971噸,油料總產132噸,生豬出欄2841頭,家禽出籠2157隻,袋料食用菌215萬袋,產干菇171噸,鮮菇213噸,年產柑桔9噸,蜂蜜198公斤,全年總產值25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250元。2016年被河口鄉黨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五星級服務型黨組織”、“優秀婦聯組織”,2017年2月被遠安縣委、縣政府評為2016年度“貢獻突出單位”,2016年12月26日被市環保局評為市級生態村。

地理環境


河口鄉張橋村位於河口集鎮東北角(由原張橋村和西峰村合併而成),村委會駐地距鄉政府2.5公里,東與鞏裕村相鄰,南與河口村交界,西與-村相接,北與江范村接壤。由原張橋與西峰兩村合併而成。全村版圖面積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04畝。地勢以丘陵為主,土地肥沃。平均海拔400米,交通便利。

人口民族


人口現狀: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430,戶1380人,外出務工450人,空巢老人15人,留守兒童21人,農村低保67人,五保戶2人,優撫2人
村級組織:村黨支部委員會成員3人,黨員49人,入黨積極份子2人,60歲以上老黨員23人,37歲以下年輕黨員13人。村民委員會成員4人,村民代表27人。團支部、婦聯、民兵聯等群團組織負責人6人。
產業發展:食用菌、草食蓄、返季蔬菜和外出務工是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近幾年來,張橋村以張世全為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的“兩委”一班人,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密團結,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著力打造“四點”:黨員創業致富示範點、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點、黨員發揮作用示範點、居民小區建設示範點,努力實現“四化”:綠化、美化、凈化、亮化,全力建設“四村”:食用菌大村、延季蔬菜名村、黨建示範村、和諧文明新村,全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健康文明新風尚正逐步形成。
2016年,實現糧食總產971噸,油料總產132噸,生豬出欄2841頭,家禽出籠2157隻,袋料食用菌215萬袋,產干菇171噸,鮮菇213噸,年產柑桔9噸,蜂蜜198公斤,全年總產值25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250元。2016年被河口鄉黨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五星級服務型黨組織”、“優秀婦聯組織”,2017年2月被遠安縣委、縣政府評為2016年度“貢獻突出單位”,2016年12月26日被市環保局評為市級生態村。
張橋村[湖北省遠安縣河口鄉張橋村]
張橋村[湖北省遠安縣河口鄉張橋村]
從無到有的“起步村”
近日,中共湖北省委農村工作部發布了《關於2016年度全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進步村”擬表彰名單》,對200個2016年度湖北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進步村”進行獎補,每個村給予5萬元獎勵資金,並予以通報。遠安縣河口鄉張橋村榜上有名!
走進河口鄉張橋村,映入眼帘的是一道古色古香的鄉風民俗文化宣傳牆,在深藍色琉璃瓦的映襯下綻放著文化的芬芳。一幅幅構思奇妙、畫面生動的文化專欄,不由得讓人眼前一亮。
張橋村[湖北省遠安縣河口鄉張橋村]
張橋村[湖北省遠安縣河口鄉張橋村]
據悉,該村以“張橋印象”為主題,突出“人文、幸福、和諧”,圍繞“走進張橋”、“文化張橋”、“發展張橋”、“幸福張橋”四大板塊,內容涉及村情簡介、歷史沿革、文化遺存、能人榜樣、產業發展、民間傳承、笑臉牆等,打造出一條彰顯全村深厚歷史底蘊的文化長廊。一幅幅專欄演繹著歷史發展的步伐,一張張笑臉訴說著越來越好的幸福生活……
全鄉大膽創新、一鼓作氣,緊密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做“活”鄉村文化,按照“抓點、連線、成片”的推進方法,有針對性地選擇人口聚集、交通便利、群眾參與熱情高的5個村打造樣板點,帶動周邊村積極推進文化長廊建設,在潛移默化中弘揚先進文化,推動精神文明建設。
大力招商引資,積極挖掘“看點”。充分挖掘境內旅遊資源,引進民間資本開發建設清涼寺等旅遊項目,打造本土特色景區。目前,清涼寺開發項目已完成公司註冊,擬選址張橋村,計劃用地規模300畝,建設內容包含廟恢復重建、修建森林公園、文物陳列館和硬化道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