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自精神

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簡稱

“四自”即為“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簡稱。

基本內容


1983年9月2日,在中國婦女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康克清同志做了題為《奮發自強,開創婦女運動新局面》的工作報告。報告在談到今後5年我國婦女的光榮任務時說:“我們要‘自尊、自愛、自重、自強’,勇敢地捍衛法律賦予自己的神聖權利”,這是全國婦聯第一次提出“四自”。“四自”的內容是:自尊,就是要自己看得起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要自卑。自愛,就是要自己愛護自己,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熱愛自己的事業。自重,就是自己要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人格。自強,是“四自”的核心,必須自強,自強才能自立。自強,就是要積極向上、奮發圖強,學好本領,干出一番事業。“四自”號召中國廣大婦女勇敢地捍衛法律賦予自己的神聖權利,不受封建殘餘思想的束縛,不做喪失自己人格、國格的事情。事隔5年,1988年9月1日,在中國婦女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莊嚴的人民大會堂懸掛起兩條醒目的標語:“投身改革,團結奮進,同全國人民一道共闖難關,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做新時代的新女性。”大會並一致通過了張幗英書記作的題為《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為爭取改革攻堅階段的勝利建功立業》的工作報告。報告中寫到:在改革競爭的大環境中,當代婦女要爭取自身的進一步解放,必須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新女性意識。這次不僅對“五大”提出的“四自”內容進行了修改,並且對“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四自”內容進行了系統闡述,並寫進全國婦聯《章程》中,作為現階段婦聯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張幗英同志在報告中是這樣解釋“四自”內容的:“在改革競爭的大環境中,當代婦女要爭取自身的進一步解放,必須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新女性意識。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維護自己的尊嚴,反對自輕自賤;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堅定自己的信念,反對妄自菲薄;自立,就是樹立獨立意識,體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反對依附順從;自強,就是頑強拼搏,奮發進取,反對自卑自弱。”新時期的“四自”精神,是對中國婦女運動光榮傳統的繼承和發展。這一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婦女自己的口號,倡導中國婦女在改革浪潮中急流勇進,樹立自我發展的獨立的群體意識,培養健全的心理素質,成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
中國婦女“六大”提出的“四自”口號,得到了黨和國家的充分肯定和熱情支持。1989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發出的《關於加強和改善黨對工會、共青團、婦聯工作領導的通知》中指出:“婦聯要教育廣大婦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激勵她們奮發上進,在建設和改革事業中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積極作用。”1990年3月7日江澤民總書記在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說:“希望你們努力提高素質,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發揚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進一步增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做社會主義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女性。”1992年4月3日,第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該法在“總則”中規定:“國家鼓勵婦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強,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從此,“四自”教育成為婦女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成為改革開放新時期廣大婦女最熟悉的口號,成為中國婦女奮發前進的動力。

提出的背景


(一)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對婦女素質提出新要求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全黨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改革開放衝破了僵化的經濟體制,在農村實行了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為主要內容的經濟改革,大大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使我國的農業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高速增長時期。在城市,通過政企分開、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以及大力發展私有經濟等多種經濟形式,使工業發生了一次質的飛躍。目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已經初步形成,“三步走”戰略已經提前完成了第二步,市場經濟日益深化和趨向正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普遍有較大提高。
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深化,給廣大婦女帶來了發展的機遇,提供了婦女施展才能的廣闊天地,拓展了婦女普遍參與經濟的深度和廣度。在農村,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婦女的勞動力走向開始了戰略性的轉移,她們從傳統的種植業、養殖業拓展到加工、服務、紡織、電子等多種行業;從生產領域進入流通領域,成為商品經濟發展中一支活躍的生力軍。
然而,在歷史發展的機遇面前,婦女也同時面臨著重大的生存和發展的挑戰。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一切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改革開放的目的在於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組成生產力的三要素中,人是其中一個決定性因素。同時,鄧小平同志又創造性地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這就對人的科學技術素質水平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由於歷史上長期男女不平等的社會制度和社會文化,決定了婦女的整體文化素質水平低於男性。在改革開放初期,兩億文盲中,婦女佔了70%,一些婦女參與能力低,家務負擔重,文化素質低,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婦女對社會的貢獻,也阻礙了婦女社會地位的提高。在越來越激烈的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四自”精神對大多數婦女尤為重要。
(二)婦女運動發展中的新情況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婦女運動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法律中規定的男女平等還沒有達到事實上的平等。社會上還存在著對婦女的歧視。20世紀80年代初,面對產業結構的調整,讓“婦女回家”的論調曾風靡一時,廣大走出家門的婦女接受了新的挑戰和考驗;社會上拐賣婦女兒童的現實屢禁不止,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的身心遭到嚴重摧殘;社會上賣淫嫖娼活動的蔓延,污染了社會風氣,影響了家庭穩定;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使得溺嬰、棄嬰、女童失學等現象在一定程度和一定範圍內存在;下崗女工的再就業難、渠道狹窄問題;單親母親家庭的母親再婚、子女教育問題;婦女受虐問題;女大學生分配難的問題等等。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除了經濟的、社會的、文化的以外,還有婦女自身的素質問題。
列寧曾經指出:“工人的解放應當是工人自己的事情,同樣,女工的解放也應當是女工自己的事情。”男女要平等,社會要發展,都離不開提高婦女素質,它是婦女發展的重要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和影響著婦女的發展水平。解放婦女問題,一方面,社會要給婦女創造一個平等的發展機會。另一方面,必須動員婦女投身於改革和建設中去,在社會勞動中實現自己的勞動權利和利益,體現自身的價值,贏得社會的尊重,同時努力提高婦女自身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以及心理素質,增強在改革中的競爭力。
(三)婦女自身素質出現了新的變化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國婦女爭取進一步解放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途徑。婦女的解放歸根結底要靠女性自身的奮起,只有當社會的進步和女性的進步達到完美和諧的統一時,女性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和獨立。
從中國婦女“五大”到“六大”,“四自”的內容發生了變化,看起來只是兩個字的修改,實則反映出社會發展對婦女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婦女的素質狀況發生了變化。
“五大”提出的“四自”,著重強調婦女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這與當時的社會經濟和婦女的素質狀況是一致的。從中國婦女“五大”到“六大”,國家的經濟和社會形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婦女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透過問題的表面,全國婦聯洞察到,婦女的整體自我意識弱,依附心理嚴重,成功動機差,自信心不足,自我評價低。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婦女的發展和提高。正如“六大”的工作報告中所闡述的:“幾千年封建社會遺留給我國婦女的某些心理勢弱,仍然是部分女性自主意識覺醒和創造精神發揚的主要障礙。”對此,全國婦聯對原有的“四自”內容進行了修改,並把它寫進“六大”的工作報告和婦聯的《章程》。它的意義在於喚起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克服自卑心理,充分發掘女性的優勢和潛能;克服依附心理,堅持在改革中實現女性的價值;克服弱者心理,在激烈的競爭中積極進取,逐步形成符合時代要求的健康的心理品格,促使廣大婦女增強歷史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走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自”境界。
(四)兒童、青少年得以健康成長的新需求
撫育、培養、教育兒童少年健康成長,是提高我國未來一代的素質,培養新世紀接班人的崇高事業。17世紀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貝爾在強調母親的作用時說:“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握在掌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握在母親手中,因此,我們必須啟發母親——人類的教育者。”我國著名文學家郭沫若也曾講過:“要有好的母親,才有好的子女,要有好的子女,才有好的國家。”
兒童和女性有著天然的聯繫。由於現實情況所致,對3歲前的幼童,母親擔負了養育孩子的大部分職責。3歲上幼兒園,幼兒園的老師幾乎是清一色的女性。初中和高中的老師大部分是女性。可以說,在一個人一生髮展的最關鍵時期,女性對其影響巨大。從發展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的角度看,女性,尤其是母親的人格,對一個兒童的人格形成有非常大的影響力。
有鑒於此,黨和政府一直關心、重視兒少工作,認為培育兒童少年“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戰略任務,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黨的許多文件對兒少工作做出了具體批示。全國婦聯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就把兒童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並把工作的側重點放在提高女性的素質尤其是母親的素質上。“四自”精神的提出,對女性的心理品質尤其是人格塑造,是一個要求,也是一個提高。全國婦聯在全國大規模地開展“五好家庭活動”和家長教育活動,正是從另一個側面把“四自”教育貫穿到家庭和女性中去。
三、“四自”與“四有”、“五愛”、“五種精神的關係”
“四有”、“五愛”是在1986年9月28日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中首次提出的。《決議》指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決議》還指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求,是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要使‘五愛’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體現出來,在全國各民族之間,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之間,軍民之間,幹部群眾之間,家庭內部和鄰里之間,以至人民內部的一切相互關係上,建立和發展平等、團結、友愛、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關係。”
“四自”是在“四有”與“五愛”精神的基礎上對原有的“四有”做出的新的全面的詮釋,是符合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需要的,是新時期中國女性的追求和奮鬥目標。“四有”精神側重於人們的思想道德建設和科學文化建設,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五愛”又在此基礎上把“四有”精神具體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四自”的精神側重在培養中國婦女的自我意識和心理素質,提高女性的整體素質,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正確的理想信念。首先,我們應充分認識女性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一支偉大力量,婦女與男子同是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造者,同是人類歷史前進的推動者,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嚴,同等的權利和地位,更何況婦女還為人類再生產做出了特殊貢獻。其次,也應該看到社會土輕視歧視婦女、侵犯婦女合法權益的現象還時有發生,由法律上的男女平等達到事實上的男女平等,其道路仍很漫長。廣大婦女首先應從我做起,堅信自我人格的獨立,維護自己的尊嚴,堅信自己的信念和能力,培養自己的整體素質。在“九五”期間開展的“巾幗文明行動”系列活動中,發揚中國婦女的優良傳統,尊老愛幼,培養保護環境的意識,崇尚節儉遵紀守法,遵守公德的文明習慣和觀念,堅決反對封建迷信;賭博吸毒、賣淫嫖娼、制黃販黃等社會醜惡現象及犯罪行為。我們堅決反對少數女性在金錢的誘惑下自輕自賤,這是在提倡“四自”精神時代所不容許的。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中國婦女要爭取在國內外經濟、科技的迅速發展和激烈競爭中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要,與男子共同承擔起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重任,就應該把“四有”、“五愛”和“四自”的精神融合在一起,必須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準備抵禦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的侵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作貢獻。
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同志重申毛澤東同志關於人要有一點精神的思想,要求大力倡導黨在長期革命鬥爭中形成的“五種精神”,即:革命和拚命精神;嚴守紀律和自我犧牲精神;大公無私和先人後己精神;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精神;革命樂觀主義、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神。
1998年9月5日,陳慕華同志在中國婦女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式上發表了題為《總結過去,展望未來,願中國婦女的明天更美好》的重要講話,其中指出:“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形成科學的理想信念的基礎,作‘四有’、‘四自’新型女性是廣大婦女的目標和追求。”在談到關於對婦女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時強調:“在進入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推動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跨世紀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在廣大婦女中弘揚‘四有’、‘四自’精神,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也必須融入在長期革命鬥爭中形成的這五種精神,鼓勵支持一切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於弘揚正氣、抵制不良社會風氣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於履行公民權利與義務、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為新時期的‘四有’、‘四自’精神注入新的內容,賦予新的內涵,激勵廣大婦女勇敢地投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以堅韌不拔、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面對新的挑戰和競爭,去創造新業績,開創新局面。”這就是新時期中國婦女的追求和奮鬥目標。我們不僅應該具備“四有”、“四自”的素質,還要具備革命和拚命的精神,反對嬌氣和依賴思想,要培養自己的獨立意識,相信自己有能力排除一切困難,去爭取美好的未來。可以預見,具有“四有”、“四自”精神和“五種精神”的新女性,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和祖國繁榮昌盛的中堅力量,是不可輕視的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