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鎮起義
牛頭鎮起義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在中共壽光縣委領導下,全縣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馬保三以湖東鄉鄉長的合法身份,搜集槍支,舉辦抗日民眾訓練班,積極投入組織抗日武裝的準備工作。11月,中共壽光縣委在馬保三家召開了縣委擴大會議,決定以牛頭鎮為起義中心,起義後部隊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魯東抗日游擊隊第八支隊”,馬保三被推舉為總指揮。
1937年12月29日,各地游擊隊員陸續到牛頭鎮集結,馬保三宣布“八支隊”正式成立,這就是著名的牛頭鎮武裝起義。之後,“八支隊”在牛頭鎮進行集中整訓,馬保三打開自家糧倉,騰出自家房子,讓戰士們食宿,全力為部隊服務,被指戰員親切地譽為“八支隊的後勤部”。同時,他帶領子孫三代一起參軍,掀起了全縣參軍的高潮。
1938年3月,魯東工委決定,調“八支隊”東去昌邑與“七支隊”會師,協同作戰。4月,“八支隊”與“七支隊”合編,組成八路軍魯東遊擊隊指揮部。之後,馬保三不僅率部幫助山東抗日救國軍第三軍開闢了蓬(萊)、黃(縣)、掖(縣)地區抗日根據地,還與第三軍一起,智取黃縣城,解圍黃山館,收編龍口公安局和水上警察隊,一時名聲大振。
1938年7月,馬保三率部回師鄒(平)長(山)地區,鞏固擴大清河地區抗日根據地。10月,魯東遊擊隊主動出擊周村城日軍,戰果顯著,創造了攻城範例。12月,馬保三率領部隊越過膠濟鐵路挺進魯中,參與創建沂蒙山區根據地。下旬,部隊被改編為山東縱隊第八支隊,馬保三任支隊司令員,“八支隊”成為馳騁魯中抗日戰場的正規八路軍。
在抗日戰爭中,“八支隊”與日偽軍作戰200餘次,計斃傷俘日偽軍10000多人,為全民族的抗戰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早在1924年,壽光就有共產黨黨員張玉山、王雲生等同志在進行革命活動。1926年,這裡成立了黨組織。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壽光黨組織有較快的發展。國共分裂后,壽光黨組織雖然受到了損失和犧牲,但仍在活動,繼續領導群眾進行抗糧、抗稅鬥爭,打死了國民黨的催稅人員;領導“紅槍會”抗擊過張來有、黃鳳岐的土匪隊伍,1928年還積極配合了博興的農民暴動。直到1933年,由於原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長宋鳴時的叛變,壽光黨組織才被迫一度停止了活動。1934年,我受中共濟南市委的委託,去壽光同幾位失掉組織關係的黨員建立了聯繫,逐漸恢復了黨的活動。1936年秋,正式成立縣委,發展了一批新黨員,恢復了一批老黨員的關係。到1937年底,壽光約有黨員100人。這些黨員就是組織牛頭鎮武裝起義的核心,也是保證起義勝利和順利發展的骨幹。有一些革命同志,在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中,為了人民的利益,前赴後繼,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雖然犧牲了,但是給當地人民群眾留下了深遠的影響,使共產黨得到了廣泛的同情和信任。所以當我們黨發動抗日武裝起義時,即刻出現了群眾象潮水般地湧入八支隊的動人情景,起義后的部隊不患無人,只患無槍。
起義地區的人民群眾,有著很高的民族覺悟。他們的覺悟來自以下三個方面的教育:一是來自日本帝國主義的反面教育。日寇在侵佔東北三省之後,向華北步步進逼,終於挑起盧溝橋事件,揭開了全面侵華戰爭的序幕。日軍所到之處,燒、殺、劫、掠,無惡不作,一切不願當亡國奴的人民決心抵抗侵略,爭取抗戰勝利。二是來自蔣介石國民黨的反面教育。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對內堅決剿共、對外妥協投降的國策,不準東北軍抵抗日本的侵略,白白斷送了我大好河山,國民黨山東省主席韓復榘握有l0萬大軍,卻在敵人面前聞風而逃。日軍不費一槍一彈就佔領了德州等戰略要地,陳兵黃河,隨後又佔領了濟南。國民黨壽光縣政府的武裝,平時只知欺壓民眾,日軍一佔領德州、禹城,他們即惶惶如喪家之犬,準備逃跑。在這些令人痛心的現實面前,人民對蔣介石和國民黨政府感到無限失望。三是來自共產黨抗日宣傳和抗戰行動的教育,這是最重要的。我們黨抓住日本帝國主義野蠻侵略中國的種種罪行,及時向人們指出,日寇要滅亡中國家,奴役我民族,大敵當前是抗日救國還是當亡國奴,人人都要作出抉擇。正當國民黨部隊節節敗退、韓復榘不戰而逃、國民黨壽光縣政府準備棄城逃跑的時候,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卻在平型關取得了抗戰以來的第一個大勝利。消息傳來,民心大振。人民理所當然地把自己的命運和抗戰勝利的希望寄托在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身上,因而多數群眾選擇了跟共產黨、八路軍爭取抗戰勝利的道路。
傳達博山會議
1937年10月底,張文通同志參加中共魯東工委會議后,回壽光傳達了山東省委決定分區發動抗日武裝起義以及在魯東地區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的指示。接著壽光縣委召開擴大會議進行宣傳,確定壽光全體黨員唯一的任務是:發動群眾,收集武器,組織抗日武裝起義,在敵後開展游擊戰爭。在這之前,壽光的黨員和進步青年學生、青年農民,已分別在縣城和農村做了大量的抗日宣傳工作和組織工作。如:在不同場合演講、演戲、摹捐、寫標語、辦報紙、辦夜校,以及組織抗敵後援會、抗日救國會、民族解放先鋒隊、抗日自衛團等。從這次擴大會議以後,壽光黨的工作轉到以組織武裝抗日為重心,把一切活動集中到組織隊伍、收集武器、適應戰爭需要上面來,要求其它工作都圍繞著武裝抗日來進行。
成立軍政委員會
為了組建軍隊,發動武裝起義,縣委擴大會議后,立即成立了八路軍魯東遊擊隊第八支隊軍政委員會,成員有張文通、馬保三、王雲生、李文、王若之、王文軒等6人,由張文通任主席,王文軒兼任秘書。軍政委員會承擔著組建部隊的一切任務,主要解決了以下幾個問題:⑴確定了用八路軍的番號,定名為“八路軍魯東遊擊隊第八支隊”。⑵根據壽光黨員的分佈和群眾條件,確定組建5個中隊。先以牛頭鎮和崔家莊的黨員群眾和武器為基礎,建立一個部隊,定名為特務隊(對外仍稱“抗敵後援隊”)。這是牛頭鎮起義以前組建最早的,老黨員最多的一個部隊,隊長是李文輝,指導員是陳梅五。以王高、邢姚為中心,組建第一中隊,隊長王克禮(王西安、王其今、呂中和),指導員王永周,以南北台頭、南北洋頭為中心,組建第三中隊,隊長鄭德卿,指導員王文介,以南河、吳家營為中心,組建第五中隊,隊長吳吉亭,指導員是陳梅五(由特務隊調過來的),以王家莊為中心,在城南組建第七中隊,王文軒任隊長兼指導員(孟祝三參加七中隊以後,軍政委員會確定由孟祝三任隊長)。⑶確定了牛頭鎮起義為總集結點。牛頭鎮周圍黨和群眾的基礎好,那裡距縣城遠,靠在區巨淀湖邊,周圍遍布蘆葦,便於防守,易於機動。當時馬保三任鄉長,起義部隊的給養,可由鄉公所供應。⑷確定了支隊司令和政治委員的人選。當時部隊雖然未集結,但外面巳紛傳牛頭鎮是八路軍的大本營,我們巳處於半公開狀態,加之有些工作需要馬保三出面處理,於是確定由馬保三任司令,張文通任政委(那時沒有正規任命或書面通知,只作了口頭通知),還確定王若之在部隊集結時任參謀長(后因他在起義之前,被魯東工委書記鹿省三同志調到昌邑去了,所以一直未就職)。⑸起草了八路軍魯東遊擊隊第八支隊成立宣言。宣言內容以中共中央1937年7月8日通電、中共中央7月15日交給國民黨中央的《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和國民政府8月14日發表的“自衛”聲明、蔣介石9月23日發表的實際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和兩黨合作的談話為依據,集中地說明了國共合作,團結抗日,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各行各界有人出人、有槍出槍、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保衛中華民族的尊嚴、獨立、自由,團結全國軍民,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去,是中國共產黨和它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神聖任務。⑹與廣饒、博興、益都等共產黨組織的游擊隊取得直接聯繫,互相接應。
舉辦訓練班
在牛頭鎮舉辦了培養積極分子的短期訓練班,由王若之講游擊戰術,王文軒講統一戰線政策。
利用各種合法組織進行起義準備工作
有些村莊成立了自衛團、抗日自衛團、夜校、國術館、武術隊等。黨員利用這些組織形式,向群眾進行抗日救國教育並組織隊伍。最有基礎的是崔家莊武術隊和牛頭鎮抗敵後援隊,是八支隊的骨幹力量。
利用社會關係爭取舊軍隊參加抗戰
這項活動在羊角溝警察局和南河鄉農學校都有進展,只可惜因過早暴露而遭到了破壞。
組織了第一支小部隊
當軍政委員會對武裝起義的思想準備和組織準備已相當成熟之際,外面紛傳牛頭鎮已住上了八路軍,這時為防止意外和鍛煉自己,我們決定取出現有武器先組織一支小部隊。當即通知崔家莊把能用的槍支帶到牛頭鎮,加上鎮公所的幾支槍、縣委的一支槍、孟雪園(壽光早期共產黨員,我的老師)交給我的一支槍,成立了一支擁有十多支槍、30多人的小部隊。不過還沒有豎起軍旗、佩戴袖章,仍稱抗敵後援隊。但大家情緒激動,高興異常,都想增人增槍,擴大隊伍。恰在這時,羊角溝的同志來報告說,在羊角溝有國民黨的一艘測量艦,因日軍封鎖渤海灣而開不出去,已就地把炮拆下來,連同艦上的武器,正在向縣政府運送。隨後,崔家莊的同志又來緊急報告說;運送這批武器的大車正停在崔家莊休息。我軍政委員會立即決定,派陳少卿(壽光縣委書記)等8位同志到王胡城以北路上,讓他們把上繳不用的槍借給我們抗日。通過這次借槍,我們的槍支陡然增加了一倍多,周圍的青年沸騰了,紛紛準備來干八路軍;老鄉們都喜出望外,奔走相告,說這次真的看到了八路軍!這時,壽光的共產黨員尤為振奮,已經意識到,自己拿槍的日子到來了,任人宰割的命運將一去不復返了。新老黨員都想把勁全部用出來。不少同志為聯絡人員、收集槍支,連續幾晝夜奔波不停。當時已年過半百的馬保三同志,在這段時間內,從未脫過衣服睡覺。
這次借槍的另一個收穫是,我們摸清了壽光縣政府的底:他們是有氣無力,自身難保。縣的武裝部隊已各有打算,縣長指揮不動。二區張景月(原國民黨壽光縣二區鄉農學校軍事教官)控制著鄉農學校100條槍,背後有慈樂堯等幾個謀士給他出謀劃策,他想掌握全縣的武裝,但有縣府在,他掌握不了。要是縣政府垮了,那裡的一些部隊可能四散,如果我們部隊發展得快,實力定會超過張景月。軍政委員會判斷,在日軍沒有佔領壽光、國民黨縣政府即將垮台的情況下,我們打起八路軍的旗幟來發展自己的力量,是完全可行的。
發表八支隊成立宣言
基於上面的判斷,軍政委員會決定,發表八支隊成立宣言。以馬保三司令的名義出布告,並給宋憲章寫信、打電話,進行聯絡,互通情報,拉他們共同抗日,形成有利於我們發展的形勢。我們以八路軍的名義和縣政府搞統戰,他們既不能不准我們抗日,也不能說他們不敢抗日,只得承認現狀。
公開建立游擊隊
通知各個集結點的黨員,積極收集槍支,在有能力自衛時,即公開建立游擊隊。同時利用各種形式向群眾宣傳“八路”在壽光組織隊伍和縣政府共同抗戰,不管國民黨部隊向哪裡逃跑,八路軍永遠和人民在一起。
立志堅決抗日的青年,都躍躍欲試,以參加八路軍為無尚的榮耀和最高的責任。一位名叫崔次芹的青年,結婚後,第二天即來參軍。家屬多次來隊央求他回家,但他堅決不離隊。另一位名叫崔泮公的農民,已46歲,也來當兵。他說:“我上無父母,下無子女,光棍一人。我是真正來守土抗戰的”。
1937年12月25日,沿膠濟鐵路東進的日本侵略軍佔領子周村,按行程三日可達青州、壽光,國民黨縣政府亂作一團,其部隊軍心渙散。我軍政委員會認為時機巳到,決定迅速趕製軍旗、袖章,公開站隊,準備大發展。
1937年12月29日,八路軍魯東遊擊隊第八支隊的第一面軍旗,在牛頭鎮支隊司令部的門口豎起來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壽光人民拿起武器,在這裡舉起武裝抗日起義的大旗,宣誓堅決抗日到底,一定要把日本侵略軍趕出中國去。這是有史以來在牛頭鎮發生的第一件大事,也是牛頭鎮和全魯東地區人民的—件大喜事。這一天,鎮內及周圍的群眾和剛集中的300多名游擊隊員,個個笑逐顏開,欣喜若狂。起義給人們帶來了新的希望,人們將譜寫出新的歷史篇章。
在日軍入侵壽光的前夕,城鄉呈現出一片混亂。我們在這種形勢下,順利地舉行了抗日武裝起義。起義部隊在牛頭鎮共住了18天,勝利地完成部隊編組、初步訓練、作戰準備等工作,贏得了主動。這18天中,有以下幾件事值得追述:
⒈牛頭鎮起義后,八支隊全體指戰員在周圍村莊作了大量的宣傳組織工作,這裡的人民親眼看到他們都是最有覺悟的優秀青年,因此衷心地熱愛這支部隊,一開始這裡就成了八支隊的後方。隨後八支隊的人員越來越多,在這裡吃飯、喝水、住房,麻煩事很多,當地群眾從不嫌煩。八支隊能在這裡順利的集結、訓練、備戰,確實和人民的支援分不開。這裡的人民在八年抗戰中自始至終地作出了很大貢獻。
⒉我們一開始就明確指出,八支隊是在共產黨領導下組建的抗日武裝,是人民的軍隊,為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反對日本侵略中國而戰鬥。她和國民黨軍隊有本質的區別。八支隊一成立就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要求全體指戰員尊重政治工作和政治幹部。為提高政治幹部的作用和地位,軍政委員會作了一條規定:在編製序列上,把政治委員、政治指導員列在司令員、大隊長、中隊長前面。這一規定,一直延續到1938年12月。
3,從牛頭鎮集結起義之日起,我們就抓緊組織隊伍,進行戰鬥訓練,很快形成了一支有戰鬥能力的部隊,隨時準備進行戰鬥。因為那時日軍早已侵佔周村,日軍入侵壽光,八支隊就開到前線作戰。之後,八支隊所以能在壽光各地進行游擊戰,在三里庄、三合庄取得作戰勝利,正是這一段積極訓練、加強戰備的成果。
⒋1938年1月9日下午,日軍侵入壽光縣城。在日軍未到之前,國民黨壽光縣政府及其武裝棄城逃跑,大部潰散。我們抓緊這一時機,號召黨員、幹部、戰士迅速去收集這批被遺棄在鄉間的武器、彈藥、馬匹來武裝自己。僅半月時間,就將遺棄在彌河以西的武器基本上收集起來。到1月下旬,八支隊就增加了近千支槍、1000多人。
⒌1938年1月l0日,韓明柱同志來到八支隊,他對八支隊戰鬥力的提高和部隊建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他原是紅軍的青年幹部,在紅軍里任過團長。他是和楊滌生同志一起到壽光的。當時,被壽光縣長宋憲章扣留起來,幸經我地下黨員李挺奎、李登坦援救並攜帶槍支馬匹和他們一起於1月10日來到牛頭鎮。他的到來,轟動了牛頭鎮的男女老少。當時八支隊已發展到700多人、300多支槍,正愁著沒有人指揮和帶領,來了這位能征善戰的指揮員,真是天賜良將,軍政委員會一致推舉韓明柱同志任八支隊副司令。從此,他肩負起八支隊的組織編製、訓練、作戰、建立制度、培養作風等一系列的繁重任務。他言傳身教,身先士卒。三里庄殲敵,三合庄收繳偽軍韓堂大隊的槍,白天攻下黃縣縣政府,焦橋一戰打垮11股土頑,一度攻入日軍據點周村,孟家莊殲敵……這些都是韓明柱同志親自指揮創造出的光輝戰績。他在全體指戰員中,在膠東掖(縣)、蓬(萊)、黃(縣)和清河地區的廣大群眾中,都有很高的威望。當他在孟家莊指揮部隊圍殲日軍的作戰中英勇犧牲時,全支隊上下均痛哭失聲,各地群眾都遙向這位英雄祭奠、致哀。
在壽光市西北17公里處,有一片綠意蔥蘢、水草豐茂的土地,這裡陽春三月蘆筍如竹,仲秋時節蘆花飄香,魚蝦戲水,飛鳥翔集,這就是遠近聞名的抗日堡壘英雄村―――牛頭鎮村。
牛頭鎮村有著悠久的歷史,傳說西漢武帝曾躬耕於巨淀湖畔。在轟轟烈烈的八年抗戰中,牛頭鎮村的共產黨員馬保三率眾在此起義,創建了“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魯東遊擊隊第八支隊”,舉起抗日大旗。
馬保三的故居,位於村的西北部,是牛頭鎮起義時的領導機關。院南北長19.5米,東西寬19米。院內有北屋7間,磚牆瓦脊,木方格窄欞窗,東端三間為馬保三住處,中共壽光縣委籌劃起義的擴大會議就是在這裡召開的。院里現有石磨一座。原先院中還挖有地道,牆中設有夾壁,現已損壞。
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紀念碑,位於村北部,於1993年12月在巨淀湖畔落成。碑高27.5米,碑座高6米,巍然矗立,“牛頭鎮抗日起義紀念碑”十二個大字金光閃閃,面向東方,表達了壽光人民八年抗戰勝利的心聲。
紀念碑的右方是“八支隊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坐北向南,規模宏偉。入門甬路向北直通紀念館,紀念館是主體建築,在綠柳翠柏的掩映下,顯得巍峨壯觀。紀念館兩邊各建有殿堂式接待室2間,飛檐翹角,古樸典雅。整個館園綠樹蔥蘢,空氣清新,肅穆靜雅。5間大廳里展示著抗日武裝起義時的實物和圖片,共150多件。其內容分為四部分:星火燎原、巨湖風雷、高舉義旗、疆場揚威。共有圖片63幅,資料67件,展示出我黨組織為組建抗日武裝八支隊,從籌劃到起義,從建立到壯大,直到東征、西進和南下的整個戰鬥里程及八支隊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浴血奮戰,前赴後繼,成為南征北戰不可戰勝的一支武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