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科學專業

環境科學專業

環境科學專業培養具備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等從事科研、教學、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有紮實的環境科學理論基礎與較強的專業實踐技能,有創新思維能力,具備國際視野,理工結合的環境科學類應用型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環境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環境管理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及一定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掌握環境監測與環境質量評價的方法以及進行環境規劃與管理的基本技能。

知識技能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環境科學與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3.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熟悉國家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合理利用、可持續發展、知識產權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5.了解環境科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狀況;
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主幹課程


主要課程:
生態學、環境學環境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環境生物學、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學、環境質量及評價、環境儀器分析、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環境管理與環境法、環境信息系統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環境學實習、環境地學實習、環境監測實習、環境污染控制實習、環境 管理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主幹學科:環境自然科學、環境技術科學、環境人文社會科學。
核心知識領域:環境學、環境化學、環境生物學、環境工程學、環境監測學、環境影響評價、環 境管理學、環境法學、環境經濟學、環境規劃學。

相近專業


生態學,資源環境科學,應用氣象學,環境工程。

發展前景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除少數人進入研究生層次繼續深造之外,大多數人進入各級環境理論研究機構和生產部門擔當研究或諮詢人員。在大氣、海洋、交通、工業、農業、醫學、軍事等領域均有廣泛分佈,在對污染治理、環境規劃、人口問題等重大課題上發揮骨幹作用。其工作性質涉及學科體系的理論研究、生產生活中的實際運用等方面。
環境科學是一門新興的科學,近二三十年來發展極為迅速,它幾乎與自然、社會的一切學科有聯繫。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更加密不可分,故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領域相當廣泛。我國目前處於經濟政治改革的轉型時期,社會生產方式需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其中涉及到節約能源、提高效益,就不得不與環境問題掛鉤。當前可持續發展戰略計劃作為國家基本國策之一,也迫切要求環境科學的相應發展,故國家加強了這方面的扶持力度,理論方面的許多項目被列為重點研究項目。目前國家對本專業畢業生採取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的原則,從當前現狀來看,不論選擇從事環境理論研究和在生產部門從業,都是很不錯的,收入中等,並隨工作單位的不同享有不同的其他待遇。本專業高層次人才會有相當豐厚的待遇,並且從整個環境事業來看,從業人員的收入正在日漸提高。
70年代以來,人們在控制環境污染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某些地區的環境質量也有所改善。這證明環境問題是可以解決的,環境污染的危害是可以防治的。
隨著人類在控制環境污染方面所取得的進展,環境科學這一新興學科也日趨成熟,並形成自己的基礎理論和研究方法,它將從分門別類研究環境和環境問題,逐步發展到從整體上進行綜合研究。例如關於生態平衡的問題,如果單從生態系統的自然演變過程來研究,是不能充分闡明它的演變規律的,只有把生態系統和人類經濟社會系統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才能徹底揭示生態平衡問題的本質,闡明它從平衡到不平衡,又從不平衡到新的平衡的發展規律。人類要掌握並運用這一發展規律,有目的地控制生態系統的演變過程,使生態系統的發展越來越適宜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通過這種研究,逐漸形成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的相互關係的理論,環境科學的方法論也在發展。例如在環境質量評價中,逐步建立起一個將環境的歷史研究同現狀研究結合起來,將微觀研究同宏觀研究結合起來,將靜態研究同動態研究結合起來的研究方法;並且運用數學統計理論、數學模式和規範的評價程序,形成一套基本上能夠全面、準確地評定環境質量的評價方法。
環境科學現有的各分支學科,正處於蓬勃發展時期,這些分支學科在深入探討環境科學的基礎理論和解決環境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的過程中,還將出現更多新的分支學科。例如環境生物學在研究污染對微生物生命活動和種群結構的影響,以及由於微生物種群的變化而引起的環境變化方面,將導致環境微生物學的出現。這種發展情況將使環境科學成為一個枝繁葉茂的龐大學科體系。
由於環境科學的內容較複雜,課程體系除自然環境外,近來也比較注意社會、經濟、法律和文化方面的問題,在綜合分析技術上,強調數學、系統分析、電子計算機模擬。
從目前來看,環境相關單位的人才缺口相當大,不僅僅對高、中等人才有著迫在眉睫的需求,對於普通上崗人員的需求也是相當巨大。在環境問題引起人們重視以後,環境規劃、環境管理、土地利用、城市規劃等方面需要綜合性的環境科學的專業人員比較多,所以環境科學體系,亦以這方面的人才培養為重點。所以總體來說,對這個行業而言,就業範圍既廣,人才需求量也大,國家政策也支持,是相當有發展前途的新興行業。
從事工作
畢業後主要從事環境保護方面的研究工作
研究人員——從事環境科學研究、環境監測、評價、管理和規劃等工作;
環境工程師——從事環保產品的開發,或進行環境工程和給水排水工程的規劃、設計和管理;

院校分佈


北京北京大學、北京建築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師範大學
江蘇南京大學、南通大學、南京林業大學、蘇州科技大學、揚州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徐州師範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河海大學、江蘇理工學院
甘肅 蘭州大學、蘭州交通大學、西北師範大學
遼寧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遼寧師範大學、遼寧大學、渤海大學、遼寧工業大學、瀋陽農業大學、瀋陽師範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大連大學、大連海洋大學、瀋陽藥科大學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同濟大學、東華大學、上海海洋大學
山東 煙台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青島科技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山東師範大學
雲南 昆明理工大學、雲南農業大學、雲南大學、西南林業大學、雲南民族大學、玉溪師範學院
河北 河北科技大學、河北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保定)、河北農業大學
河南鄭州大學、河南城建學院
山西 山西大學、山西財經大學、山西農業大學
內蒙古 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
黑龍江 東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湖南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湘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吉首大學
天津 南開大學、天津農學院、天津理工大學、天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
吉林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長春理工大學、延邊大學、吉林農業大學
浙江浙江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溫州大學、浙江海洋學院
湖北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民族大學、華中農業大學
廣東 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廣東工業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廣東海洋大學、華南師範大學、韓山師範學院、華南農業大學、南方科技大學
重慶 西南大學、重慶文理學院、重慶交通大學
四川四川大學、西華師範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內江師範學院、西華師範大學
河北 河北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河北農業大學、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福建廈門大學、漳州師範學院、華僑大學
陝西西北工業大學、西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陝西師範大學
安徽淮北師範大學、安慶師範學院、安徽農業大學、安徽師範大學、安徽科技學院
廣西 廣西師範大學、廣西師範學院
江西江西農業大學、江西中醫學院、井岡山大學、上饒師範學院、江西農業大學
貴州貴州大學
青海青海大學
寧夏寧夏大學
新疆新疆大學、新疆農業大學

開設院校


2013-2014年環境科學專業排名
排 序學校名稱水 平開此專業學校數
1南京大學5★203
2北京師範大學5★203
3北京大學5★203
4中國海洋大學5★203
5廈門大學5★203
6南開大學5★203
7哈爾濱工業大學5★203
8河海大學5★203
9昆明理工大學5★203
10河南師範大學5★203
11同濟大學4★203
12浙江大學4★203
13大連理工大學4★203
14復旦大學4★203
15吉林大學4★203
16中山大學4★203
17湖南大學4★203
18華東師範大學4★203
19東北林業大學4★203
20山東大學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