脹滿

脹滿

脹滿,zhàng mǎn,ㄓㄤˋ ㄇㄢˇ,中醫病名,出處《素問·脈要精微論》。

簡介


● 英文名稱:Distention and Fullness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內科

古籍摘選


● 脹謂脹於外,滿謂滿於中,排臟腑而郭胸脅,急皮膚而露筋脈,臍凸腰圓,鼓之如鼓,胸腹之疾也。間亦有脹及於頭面四肢者,與水腫大同小異,而此則無水耳。(《醫燈續焰》)

名詞解釋


● 脹滿是指脹於外而滿於中的病證,是由脾胃損傷導致氣滯而成。

百科解讀


● 脹滿是以脹於外而滿於中為特徵癥狀的一種病證,多由脾胃損傷,致氣機壅滯而成。

癥狀表現

● 臨床上以上腹脹滿不舒為主要表現,自覺心下痞塞,觸之無形,按之柔軟,壓之無痛。若延及中下腹部則稱為脘腹脹滿。

病因病機

● 本病由濕熱夾痰,或飲食內阻,或痰氣搏結,或七情不和,氣機阻滯,或誤下傷中,導致脾胃虛弱,或暴怒憂鬱導致中焦氣機不暢,氣停於中,從而形成本病。
● 本病的基本病機為邪氣阻於中焦,氣機升降失常,痞塞不通。

現代醫學範疇

● 本病與現代醫學中的胃腸道脹氣、各種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腫瘤等有密切的關係。
● 正常人胃腸道內可有少量氣體,約150毫升。但當咽入胃內空氣過多或因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時,胃腸道內產氣過多,而腸道內的氣體又不能從肛門排出體外,就可導致脹滿的發生。

病證鑒別

● 脹滿:脾胃受損,氣機雍滯中焦,表現為外脹中滿癥狀的病證。外脹與水腫相似,但僅為氣脹而無水液滯留。
● 水腫:體內水液滯留,泛濫肌膚,以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特徵表現的一類病證。

防治經驗

● 本病的治療應以調暢氣機為主。
● 日常生活中,可以選用食療的方式,如香櫞、佛手、草果、豆蔻、陳皮等行氣健脾之品。
● 另外盡量少吃肥甘厚膩之物,少用甘草等味甘之物以防壅補。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 [2] 張伯禮.中醫內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