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二磷酸果糖

6二磷酸果糖

果糖二磷酸鈉,別名 1,6二磷酸果糖,英文名:Fructose Diphosphate Sodium ,是存在於人體內的細胞代謝物,能調節葡萄糖代謝中多種酶系的活性,改善細胞缺氧、缺血的狀態,有利於受損肝細胞的恢復。

簡介


● 通用名:果糖二磷酸鈉
● 別名:依福鈉、佛迪
● 英文名稱:Fructocediphosphate Sodium

果糖二磷酸鈉是什麼葯


● 果糖二磷酸鈉是存在於人體內的細胞代謝物。臨床主要用於低磷酸血症。低磷酸血症可在輸血、體外循環手術、胃腸外營養等情況下出現,也與一些慢性疾病,比如長期營養不良、慢性呼吸道衰竭中碳酸的耗竭有關。

果糖二磷酸鈉有哪些用途


● 用於心肌缺血疾病的輔助治療。

果糖二磷酸鈉有哪些製劑和規格


● 果糖二磷酸鈉有好幾種製劑和規格,它們的給藥方法、途徑和吸收速度、穩定性都不一樣,各有特點。不同廠家的製劑因製作工藝不同,其藥物效果和不良反應可能也不一樣。具體如何選擇請諮詢醫生。
● 果糖二磷酸鈉注射液:5克/50毫升。
● 果糖二磷酸鈉片劑:0.25克。
● 果糖二磷酸鈉膠囊劑:0.325克。
● 果糖二磷酸鈉注射劑(粉):2.5克;5克;10克。
● 果糖二磷酸鈉口服液:1克/10毫升;2克/10毫升;10克/100毫升。

用藥前須知


什麼情況下禁止使用果糖二磷酸鈉

●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 高磷酸鹽血症及嚴重腎功能不全者、心功能不全及浮腫者禁用。

哪些情況下謹慎或者避免使用果糖二磷酸鈉

● 妊娠期應權衡利弊,哺乳期婦女慎用,選擇停葯或停止哺乳。
● 果糖二磷酸鈉與一些藥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藥物,使用果糖二磷酸鈉前請務必告知醫生,並諮詢醫生是否能用藥,如何用藥。
● 藥物是有不良反應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應而拒絕用藥。你可以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或者諮詢醫生,了解果糖二磷酸鈉的藥物不良反應,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

我該如何用藥


● 果糖二磷酸鈉為處方葯,必須由醫生根據病情開處方拿葯,並遵醫囑用藥,包括用法、用量、用藥時間等。不得擅自按照藥物說明書自行用藥。
● 注射劑應在醫院由護士操作完成,不要自行在家使用。
● 靜脈滴注成人:一次5~10克,每天1~2次,最大量為每天20克,滴注速度為分鐘0.4~0.7克。伴心力衰竭者用量減半。
● 靜脈滴注兒童:按每公斤體重70~160毫克。
● 口服片劑:一次1~2克,每天3次。
● 口服液:一次1~2克,每天3次。
● 膠囊:一次1.3克,每天4次。

用藥期間注意事項


● 嚴重潰瘍病患者在飯後服用。
● 口服液要單獨使用,不可以溶入其他藥物,特別是不可以溶於鹼性溶液和鈣鹽中。
● 肌酐清除率Ccr小於每分鐘50毫升的患者,監測血液磷酸鹽水平。
● 發生過敏反應立即停葯,予抗過敏治療。過敏性休克的搶救措施包括停止用藥,監測血壓;休克相關治療:靜脈注射腎上腺素、抗組胺葯等。

發生了藥物不良反應怎麼辦

● 藥物是有不良反應的。如果不良反應較大,應立即停葯,就醫。醫生會根據不良反應的輕重以決定是否繼續用藥,還是換用其他藥物。

什麼情況下需要立即就醫

● 蕁麻疹。
● 呼吸困難。
● 休克。

果糖二磷酸鈉應該如何保存

● 果糖二磷酸鈉藥品應該乾燥處密閉保存。
● 不要將該藥物分享給與你有相同癥狀的人使用。
● 藥物要遠離小孩。

果糖二磷酸鈉可能有哪些不良反應


● 果糖二磷酸鈉不良反應包括
● 腹脹。
● 噁心。
● 上腹燒灼感。
● 口唇麻木。
● 頭暈。
● 胸悶。
● 過敏反應(蕁麻疹、皮疹等)。
● 其他不良反應請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

哪些藥物會與果糖二磷酸鈉相互作用


● 有些藥物可能與果糖二磷酸鈉相互作用,包括處方葯、非處方葯、疫苗、維生素、草藥等。這些藥物與果糖二磷酸鈉一起使用前請諮詢醫生。

妊娠期和哺乳期能否用果糖二磷酸鈉


● 妊娠期婦女應權衡利弊,在利大於弊的情況下使用;哺乳期婦女慎用,如確需要,應暫停哺乳餵養。

如何合理使用果糖二磷酸鈉


● 藥物必須合理使用,避免濫用。處方葯應該由醫生開置,非處方葯應該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
● 果糖二磷酸鈉是處方葯,必須由醫生根據你的病情開處方使用。自行用藥可能會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藥物風險:浪費藥物資源,貽誤病情,產生耐葯,嚴重藥物不良反應。
● 果糖二磷酸鈉需要遵照醫生處方足量、足療程應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癥狀可能會有所減輕,但不要輕易減量、停葯,以免形成耐葯、病情反覆或者再次加重。

參考文獻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葯和生物製品.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第1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 [4]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化學葯。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5] https://www.dru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