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林則徐的結果 展開

林則徐

中國清朝中後期政治家、文學家,民族英雄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區)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歷史治水名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1839年,林則徐於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虎門銷煙使中英關係陷入極度緊張狀態,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入侵中國的借口。

儘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的入侵,但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1839年主持編譯的《四洲志》,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則徐在普寧老縣城病逝。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785-08-30

出生

於乾隆五十年七月廿六(即1785年8月30日)生於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左營司巷林氏北院后祖室。

1804

中舉

嘉慶九年(1804年),林則徐參加鄉試,中第二十九名舉人。

中舉
1806

初入仕途

嘉慶十一年(1806年),林則徐擔任廈門海防同知書記,專責處理商販洋船來往、米糧兵餉的文書記錄。其任內他得到汀漳龍道百齡和福建巡撫張師誠賞識,張師誠招他成自己的幕僚。

初入仕途
1811

官宦之路

嘉慶十六年(1811年),林則徐會試中選,賜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開始進入了官場,實現了父母所斯望的入仕做官。十九年(1814年)授編修。此後歷任國史館協修、撰文官、翻書房行走、清秘堂辦事、江西鄉試副考官、雲南鄉試正考官、江南道監察御史。

官宦之路
1839

虎門銷煙

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抵廣州。他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等傳訊洋商,令外國煙販限期交出鴉片。採取撤買辦工役、封索商館等正義措施,挫敗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煙販的狡賴,收繳英國躉船上的全部鴉片。四月二十二(6月3日)起在虎門海灘銷煙,20天中銷毀鴉片19179箱、2119袋,共計2376254斤。

1840

鴉片戰爭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鴉片戰爭開始后,英軍攻粵閩未逞,改攻浙江,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驚恐求和,歸咎林則徐在廣東“辦理不善”,屢次下旨斥責。

1841

離職查辦

道光二十一年(1841)三月受命赴浙江協辦海防。在浙積極籌議戰守,提供炮書,幫助研製新式炮車和車輪戰船。五月道光帝以廣東戰敗,歸咎前任,林則徐被革去四品卿銜,從重懲處,充軍伊犁。

1850-10

鎮壓起義

三十年九月(1850年10月)奉旨為欽差大臣,赴廣西鎮壓農民起義。

1850-11-22

逝世

1850年11月22日病逝於潮州普寧縣(今廣東普寧北)行館。

逝世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官服畫像
官服畫像
林則徐,於乾隆五十年七月廿六(即1785年8月30日)生於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左營司巷林氏北院后祖室。父林賓日,母陳帙。
林則徐之家族源於晉代由中原南渡入閩的九牧林氏家族,林姓是八姓入閩的其中一姓。依照林則徐的父親林賓日所寫的文件中,為自身的家族立下考據:
“余世居玉融,始祖高德公宋進士,傳十世至榕山公,余支祖也。公生二子,長存素公,余之五代祖,墓在玉融。存素公生高祖學弢公,遷省垣,生曾祖啟采公,墓俱在北關外飛來峰下,啟采公生北塘公,墓在北關外銅盤山。”
林則徐名字由來有3種說法:
生於徐氏,養於林氏,但這說法后被考證為無據之論。
林賓日在林則徐出生時曾“夢中親見鳳凰飛”,認為兒子是“天上石麒麟”徐陵(字孝穆)之轉世,故名則徐,字少穆,又字石麟,但這說法亦被認為無據之論。
當時出名愛才的福建巡撫徐嗣曾至林府避雨,林則徐適時出生,林賓日希望兒子效法徐嗣曾,出類拔萃,飛黃騰達。取字元撫則謂其子如徐嗣曾,仕途坦蕩,官運亨通,這說法被多人接受。

少年時代

貧苦童年
簡筆畫像
簡筆畫像
林則徐的父親林賓日原名林天翰,字孟養,號暘谷,嘉慶侯官歲貢生,是當地的教書先生,於鄰居羅氏的地方開設書塾。而林則徐的母親陳帙,為閩縣歲貢生陳聖靈之第五女。
林賓日陳帙夫婦一共生育十一名子女:長子林鳴鶴(早夭)、次子林則徐、三子林霈霖及八名女兒。
雖然林賓日為私塾教師,中了秀才后又可領取公糧。但家裡人口眾多,僧多粥少,甚至三餐都無以為繼。林母陳帙瞞住丈夫,偷偷以女紅這項手藝幫補家計,她也將此剪紙手藝傳於女兒,才能維持家庭生活。家計雖不用代勞,但林則徐每天到書塾之前,都先會為母親姊妹的工藝品拿到店鋪寄賣,放學后,則再到店鋪收錢交回母親。貧苦的童年,使他日後升至高官時都保持清儉的習慣。

青年時期

林則徐於乾隆50年7月26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侯官鼓東街(今福州市鼓樓區)一個下層封建知識分子的家庭里。父親林賓日,以教讀、講學為生。僅靠父親教私塾的微薄收入無法維持生活,於是,母親用手工勞動來分擔家庭的困窘。
在科舉時代,林則徐的父母指望自己的兒子能在仕宦之途發達上升。林則徐性聰穎,在4歲時便由父親“懷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書五經。在父親的精心培育下,較早地讀了儒家經傳。嘉慶三年(1798年),他14歲中秀才后就到福建著名的鰲峰書院讀書,受教於具有實學的鄭光策和陳壽祺。在父親和親友的影響下,開始注意經世致用之學。
嘉慶九年(1804年),20歲中舉人。父親的淳淳教導使林則徐的學業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但此後由於家庭日難,外出當塾師。在十一年(1806年)秋,應房永清之聘到廈門任海防同知書記。這裡的鴉片煙毒引起他的注意。同年,受新任福建巡撫張師誠的賞識招入幕府。他在張幕中獲知了不少清朝的掌故和兵、刑、禮、樂等知識以及官場經驗,為他日後的“入仕”準備了些必要條件。

步入仕途

中舉成家
嘉慶九年(1804年),林則徐參加鄉試,中第二十九名舉人。就在揭曉成績排名的那一天,他正式迎娶鄭淑卿為妻,自此林則徐在鄭淑卿在世時都沒有納過妾侍,終其一生情深不渝(但據林則徐長房後人林鴻漢表示,鄭淑卿逝世后林則徐曾續弦再娶)。林則徐逝世后,同治至光緒年間,英國的杜莎夫人蠟像館特地為林則徐鄭淑卿夫婦製作蠟像,成為少數可長期展出的名人蠟像,以表敬意。年底,新婚燕爾的林則徐離開家人前往京師參加會試但名落孫山。回鄉后就在福州北庫巷開設“補梅書屋”開班授徒,等待下一次的會試。
張師誠幕僚時期
雕塑
雕塑
嘉慶十一年(1806年),林則徐擔任廈門海防同知書記,專責處理商販洋船來往、米糧兵餉的文書記錄。那時廈門的走私鴉片問題嚴重,歷任廈門海防同知皆是貪官污吏,外商賄賂成風,無人打擊走私。林則徐見識到鴉片問題、煙販伎倆,開擴視野。其任內他得到汀漳龍道百齡和福建巡撫張師誠賞識,張師誠招他成自己的幕僚。
張師誠為何選林則徐為幕僚的說法不一,依照林氏家族後人傳說,張師誠翻閱各地呈交給他的賀啟,發現林則徐的賀啟寫得最好。那時正值除夕,慣例都要各地官員向皇帝呈拜折。於是將林則徐召來代草拜折,途中諸多刁難,整夜在他居所外連放爆竹,又改動拜折,要林則徐重抄一遍。張師誠觀察林則徐的修養和態度,只見他認真謄寫一遍,深感欣賞他人品及才華,就請他納入幕僚。
張師誠位極人臣,對典章大政等政治學問均有所知,他將自己公事上的知織、權術一一傳授給林則徐,甚至他在嘉慶十四年八月(1809年9月),鎮壓海盜蔡牽時亦一同隨往,令林則徐間接參與鎮壓。張師誠事後稱讚林則徐:
“是役也,僚屬睹余督剿之勞,僉謂非余先得賊蹤,飛檄催戰,未必能如斯神速。”
同年年底,張師誠推薦林則徐父親林賓日為樂正書院主持,林家經濟得以改觀。后林則徐又在這年參加京師會試,可惜仍是落第,他依然留在張師誠當幕僚。直到嘉慶十六年(1811年),林則徐終中進士,殿試高居第二甲第四名,從此踏上官宦之路。

官宦之路

嘉慶十六年(1811年),林則徐會試中選,賜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開始進入了官場,實現了父母所斯望的入仕做官。十九年(1814年)授編修。此後歷任國史館協修、撰文官、翻書房行走、清秘堂辦事、江西鄉試副考官、雲南鄉試正考官、江南道監察御史。
在京官時期,他矢志做一個濟世匡時的正直官吏。於是,他“文學而潛修”。為了通於政事,“益究心經世學,雖居清秘、於六曹事例因革。用人行政之得失,綜核無遺”。在京師為官七年中,他廣泛搜集元、明以來幾十位專家關於興修畿輔水利的奏疏、著述,寫了《北直水利書》。書中明確指出“直隸水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農為天下本務,稻又為農家之本務”。認為只有發展華北水利,提倡種稻,就地解決漕糧,才能合理解決南糧北運及由此產生的漕運積弊問題。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7月,林則徐外任浙江杭嘉湖道。他積極甄拔人才,建議興修海塘水利,頗有作為。但他感到仕途上各種阻力難以應付,曾發泄“支左還絀右”“三嘆作吏難”這樣的苦悶。終於在次年七月借口父病辭職回籍。林則徐為人民做過許多好事,但由於性情過於急躁,請人寫“制怒”大字懸掛堂中以自警。
道光二年(1822年)四月復出,到浙江受任江南淮海道,未履任前曾署浙江鹽運使,整頓鹽政,取得成效。林則徐受到道光皇帝的寵信,很快跨入官場上青雲直上時期。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提任江蘇按察使。在任上,他整頓吏治、清理積案,平反冤獄,並把鴉片毒害視為社會弊端加以嚴禁。
道光七年(1827年)6月任陝西按察使、代理布政使,在任一月即調任江寧布政使。等待交接期間,陝南略陽一帶發生水災,遂留陝暫理原職,赴略陽察看災情,安置受災百姓,同時還參與了縣城移建事宜。
道光十年(1830年)秋任湖北布政使,翌年春調任河南布政使,擢東河河道總督。從六月到次年七月,林則徐先後任湖北、河南、江寧布政使。面對關係到河道民生重大問題,決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節,工固瀾安。”為了治理黃河,親自頂著寒風,步行幾百里,對備用的幾千個治水商梁秸進行檢查,還將沿河地勢,水流情況。繪畫張掛,便於了解和治理。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調任江蘇巡撫。從這一年起到十六年間,他對農業、漕務、水利、救災、吏治各方面都做出過成績,尤重提倡新的農耕技術,推廣新農具。他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到:“地力必資人力,土功皆屬農功。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疇多一分之利賴。”林則徐這種農耕思想,是在實際考察中體驗出來的。
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升湖廣總督。面對湖北境內每到夏季大河常泛濫成災,林則徐採取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漢數千里長堤,安瀾普慶,並支河裡堤,亦無一處漫口,”對保障江漢沿岸州縣的生命財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道光十八年(1837),鴻臚寺卿黃爵滋上疏主張以死罪嚴懲吸食者,道光帝令各地督撫各抒己見。林則徐堅決支持黃爵滋的嚴禁主張,提出六條具體禁煙方案,並率先在湖廣實施,成績卓著。八月,他上奏指出,歷年禁煙失敗在於不能嚴禁。警告:“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九月應召進京,在連續八次召見中,力陳禁煙的重要性和禁煙方略。十一月受命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並節制廣東水師,查辦海口。
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抵廣州。他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等傳訊洋商,令外國煙販限期交出鴉片。採取撤買辦工役、封索商館等正義措施,挫敗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和煙販的狡賴,收繳英國躉船上的全部鴉片。四月二十二(6月3日)起在虎門海灘銷煙,20天中銷毀鴉片19179箱、2119袋,共計2376254斤。在此期間,林則徐注意了解外國情況,組織翻譯西文書報,供製定對策、辦理交涉參考。所譯資料,先後輯有《四洲志》、《華事夷言》、《滑達爾各國律例》等,成為中國近代最早介紹外國的文獻。為防範外國侵略,林則徐大力整頓海防,積極備戰,購置外國大炮加強炮台,搜集外國船炮圖樣準備仿製。他堅信民心可用,組織地方團練,從沿海漁民、村戶中招募水勇,操練教習。七月因義律拒不交出殺害中國村民的英國水手,又不肯具結保證不再夾帶鴉片,他下令斷絕澳門英商接濟。義律訴諸武力,挑起九龍炮戰和穿鼻洋海戰。林則徐親赴虎門布防,督師數敗英軍。十一月遵旨停止中英貿易。十九年十二月實授兩廣總督。此時他已覺察英國正蓄意發動侵華戰爭,以所得西方消息五次奏請令沿海各省備戰。
畫像
畫像
陳玉先《民族英雄林則徐》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鴉片戰爭開始后,英軍攻粵閩未逞,改攻浙江,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驚恐求和,歸咎林則徐在廣東“辦理不善”,屢次下旨斥責。九月林則徐被革職,留粵備查問。但仍奔走察看要隘,籌募壯勇守衛廣州,反對欽差大臣琦善畏敵求和。繼而向主持粵戰的奕山上防禦建議,不被採納。
道光二十一年(1841)三月受命赴浙江協辦海防。在浙積極籌議戰守,提供炮書,幫助研製新式炮車和車輪戰船。五月道光帝以廣東戰敗,歸咎前任,林則徐被革去四品卿銜,從重懲處,充軍伊犁。林則徐在赴伊利途中寫下了“苟利國家生死以,其因禍福避趨之。”的名句(曾被溫家寶總理引用),從中可窺見他對國家的忠心。途經鎮江,授老友魏源以《四洲志》及有關外國資料,囑撰《海國圖志》。旋因黃河在河南開封祥符決口,釀成水患,奉旨往河南黃河工地治河,工竣仍戍伊犁。
道光二十二年(1842)抵伊犁。他協助辦理墾務,親歷南疆庫車、阿克蘇、葉爾羌等地勘察,行程三萬里,所至倡導水利,開闢屯田。又繪製邊疆地圖,建議兵農合一,警惕沙俄威脅。
道光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陝甘總督,次年轉任陝西巡撫。
二十七年升雲貴總督。曾先後平息、鎮壓西北、西南民族衝突和人民起義,整頓雲南礦政。二十九年因病辭職歸籍。
三十年九月(1850年10月)奉旨為欽差大臣,赴廣西鎮壓農民起義。十月抱病起程,1850年11月22日病逝於潮州普寧縣(今廣東普寧北)行館。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學家魏源聞訊輓聯對其一生人品和功績,作了全面和崇高的評價:“品望重當朝,猶憶追陪瞻雅範;褒榮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遺徽。”
咸豐元年(1851年),咸豐帝賜祭葬,謚號“文忠”,晉贈太子太傅。林則徐逝世后,全國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同時林則徐整飭吏治,嚴懲貪贓枉法。“要正人,先正已”。“身教重於言教”,林則徐十分注意嚴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則,處處為人表率。在出任湖北布政時,入湖北發出《傳牌》,禁止沿途阿諛奉迎,借端勒索。在總督任內,仍保持“一切秉公辦理”的作風。林則徐辦事兢兢業業,是當時官場中最廉明能幹、正直無私受群眾愛戴的好宮。
畫像2
畫像2
逝世
林則徐退休之後,欲與北京任京官的長子同住,因買不起京中住宅,最終回到福州住在父親購置的舊屋中。其故居雲左山房,又稱七十二峰樓,他把新疆帶回的七車書冊,皆藏在裡面,從此,過住平淡的生活。
咸豐帝繼位后,因洪秀全等組織的拜上帝會正在準備起事,咸豐帝下旨求賢以對付太平天國,大學士潘世恩、通政使羅惇衍、兩名尚書孫瑞珍、杜受田力薦林則徐。
可是林則徐根本未康復,疝氣不時發作,結果他要躺在特製的卧轎,由福建、廣東山區,一路直達廣東,到潮州時,開始嚴重下痢,到了普寧,已病入膏肓,不得不暫住普寧行館。最後林則徐在兒子林聰彝及幕僚劉存仁陪同下,於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1850年11月22日)辰時,指天三呼“星斗南”之後,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六歲。
林則徐墓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北郊馬安村的金獅山麓。墓用三合土築造,為四層台結構。墓地離市區4公里。

主要成就


放眼世界

西方資本主義強敵入侵,促使林則徐“最先從封建的閉關自守的昏睡狀態中覺醒,以全新的態度睜眼看世界”。林則徐赴廣州主持禁煙后,在與侵略者鬥爭的實踐中意識到自己對西方知識的貧乏、國人對王朝之外世界的無知,他急於改變“沿海文武大員並不諳諸夷情,震於英吉利之名,而實不知來歷”的狀況,於是開始有意識有目的地收集外文報刊、書籍進行翻譯,以求獲得有價值的情報,加深朝廷、國人對“西洋”的了解。
通過分析外國的政治、法律、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情況,林則徐認識到只有向西方國家學習才能抵禦外國的侵略。他萌生出“師敵長技以制敵“的思想,提出為了改變軍事技術的落後狀態應該制炮造船的意見;他親自主持並組織翻譯班子,翻譯外國書刊,把外國人講述中國的言論翻譯成《華事夷言》,作為當時中國官吏的“參考消息”;為了解外國的軍事、政治、經濟情報,將英商主辦的《廣州周報》譯成《澳門新聞報》;為了解西方的地理、歷史、政治,較為系統的介紹世界各國的情況,又組織翻譯了英國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編為《四洲志》,記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的地理和歷史,是近代中國第一部相對完整、比較系統的世界地理志書。《四洲志》(左)與《海國圖志》(右)
為適應當時對敵鬥爭和對外交涉的需要,林則徐著人迅速編譯了《國際法》。它標誌著西方國際法著作開始正式傳入中國,近代國際法開始在中國應用於對外交涉,標誌著中國近代國際法學史的開端。從中國國際法學史角度看,他不僅是維護國際法原則的中流砥柱,而且也是中國引進國際法的第一人。
後來,林則徐把《四洲志》的資料送給好友魏源。在林則徐的囑託下,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礎上,搜集整理大量資料,並幾經增補,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編輯寫成《海國圖志》。《海國圖志》影響到了此後清政府內部發起的洋務運動,同時對日本社會的發展變化也產生了一定的啟蒙作用,影響到後來的“明治維新”。

治理水利

林則徐是一位出色的治水專家,在其仕宦生涯中,十分重視並努力舉辦水利事業,興修浙江、上海的海塘、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等水利工程,治理運河、黃河、長江。林則徐治水注重深入實際,事必躬親,同時還重視賑災濟貧,這些都是其“重民思想”的反映。林則徐曾著《北直水利書》。《北直水利書》除經濟之外,亦有治水方略,後來林則徐的學生馮桂芬將《北直水利書》改編成《畿輔水利議》。
道光十一年(1831年),林則徐擢升東河河道總督。到任后,林則徐立即補修治水方面的知識,驗催河工,保持質量,處分辦事不力之官員,下令檢驗河堤料垛,他向道光帝呈上的奏摺中表示:“周曆履勘,總於每垛夾檔之中,逐一穿行,量其高寬丈尺,相其新舊虛實,有松即抽,有疑即拆,按垛以計束,按束以稱斤,無一垛不量,亦無一廳不拆。”
林則徐做事如此認真,令貪官無可作假,桃汛來時,兩岸安然無恙,道光帝多次稱讚。當林則徐的對治水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日豐,詩人張際亮向林則徐提議將黃河河道改道北流,從山東利津入海。林則徐也有同感,但民意和官員都反對此治河方略,加上林則徐不能獨攬全局,張際亮之提議遭否決。直到林則徐逝世前不久,還表示張際亮的治河方略是對的。林則徐逝世后,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改道,循大清河至利津入海。

防塞策略

林則徐不顧年高體衰,從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萬里”,實地勘察了南疆八個城,加深了對西北邊防重要性的認識。林則徐所譯資料中發現沙俄對中國的威脅,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國防思想,成為近代“防塞論”的先驅。於是他明確向伊犁將軍顏扎·布彥泰提出“屯田耕戰”,有備無患。他還領導群眾興修水利,推廣坎兒井和紡車,人們為紀念他的業績,稱為“林公井”“林公車”。林則徐根據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結合當時沙俄脅迫清廷開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脅的嚴重性,臨終時曾大聲疾呼,告誡國人:“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當見之。”果不其然,六十餘年之後,數百萬領土已被蠶食鯨吞。

虎門銷煙

道光十八年(1838年)9月,林則徐向道光帝上書言事,痛陳西方國家對中國大量傾銷鴉片的危害,“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道光讀後深為所動,即於同年底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使粵查禁鴉片。
在廣州禁止鴉片的過程中,林則徐意識到英國殖民者不肯放棄罪惡的鴉片貿易,而且蓄謀要用武力侵略中國。為戰勝敵人,他進行了大量的軍事變革實踐。林則徐在廣東一邊禁煙,一邊積極備戰,修建炮台,拉攔江木排鐵鏈,相信“民心可用”,招募五千多漁民編成水勇,屢敗英軍的挑釁。在道光十九年(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龍之役、川鼻官涌之役等反擊戰的勝利。
自道光十九年(1839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州查禁鴉片起,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10月清廷革林則徐兩廣總督職止,林則徐在廣州主持禁煙抗英軍事鬥爭共19個月。5月18日,實用了34天,共收繳煙土19187箱,又2119袋,總重量1188127公斤。6月3日,歷時23天的虎門銷煙,在林則徐的指揮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華民族決不屈服於侵略的決心。林則徐向清朝道光帝奏報收繳鴉片情況奏摺
虎門銷煙是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是抗擊外來侵略的勝利。林則徐銷煙的正義行動,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虎門海灘每天都有上萬人觀看,人們無不拍手稱快。外國人看到這情形,也對林則徐禁煙的果斷表示欽佩。林則徐領導禁煙運動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反侵略鬥爭史上第一個偉大勝利,這一壯舉,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利益,增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

個人作品


《林文忠公政書》3卷
《畿輔水利議》1卷
《俄羅斯國紀要》1卷
《滇軺紀程》1卷
《荷戈紀程》1卷
《雲左山房文鈔》
《雲左山房詩鈔》8卷
《詩餘》1卷
《四洲志》
《林文忠公家書》
《信及錄》
《林文忠公禁煙奏稿》
《道光廣南府志》4卷林則徐等修

家族成員


關係姓名及生卒年簡介
父親林賓日(1749-1827)貢生,一生未仕,以教讀為業。
母親陳帙(1759-1824)宿儒陳時庵之女。通曉大義,勤於女紅。
妻子鄭淑卿(1789-1847)河南永城縣令鄭大謨之女。
兄長林鳴鶴早夭。
弟弟林霈霖(1796-1839)道光五年(1825年)中舉,官任光澤縣學訓導。
長子林汝舟(1814-1861)道光十八年(1838年)進士,官任翰林侍講。
次子林聰彝(1824-1878)歷署浙江按察使、杭嘉湖道。
三子林拱樞(1827-1880)官任山西汾州知府。
林則徐有妹八人,姓名不詳。林則徐的五世孫有中國天津市公安局偵察組組長李良(原名林曾同)、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凌青(原名林墨卿)。

軼事典故


名字來由

則,學習、效法。徐,指的是福建巡撫徐嗣曾(ceng)。元撫,以巡撫徐嗣曾為榜樣的意思。
關於字少穆,石麟。一種說法:據程恩澤《題林暘谷年丈飼鶴圖遺照》詩及注的解釋,林則徐出生那天晚上,林賓日“夢中親見鳳凰飛”,這使他立即聯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類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孝穆),以為是吉兆,因此在給兒子取名“則徐”之餘又給字“少穆”,“石麟”。
另一種說法:他出生時有一個不尋常的巧合。那天是八月三十,林賓日因妻子分娩在即,接生婆也進了門,他自己便去鎮上想買點龍眼等滋補品回家。正巧,福建巡撫徐嗣曾從鄉下察看災情回衙,半路突然大雨瓢潑。徐嗣曾當即吩咐眾人找地方避雨,找到了林家。突然,屋內傳出一陣嬰兒墜地的啼哭聲,正巧林賓日也在此時趕了回來。他見一位朝廷大員居然站立在自己家門口,大吃一驚,匆匆跪拜。徐嗣曾把林陽谷攙扶起來,祝賀他得子。林賓日十分感動,為紀念這次奇遇,於是給兒子取名為則徐,字元撫,又字少穆。“則”是“效仿”的意思。因為林賓日知道巡撫徐嗣曾重視知識分子,深得士人的敬仰,故他希望兒子長大后能夠效仿徐嗣曾,做一個清官。

改詩深意

林則徐的女婿沈葆楨,年輕時功名未就,跌宕不羈,曾有詠新月詩云:一鉤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輝滿十分。林則徐讀了,認為女婿詩雖好,但卻小有不妥,於是替他把“必”字改為“況”字。沈葆楨的詩托月言志,未免自視清高,氣量偏狹。林則徐把它改為“何況清輝滿十分”,詩意迥然不同,成為功名未就時,蓄才積識以備濟世之用,一旦身居高位便可大展身手,實現治國安邦的宏圖大業;而且對照上下句,詩中隱含著“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深意。

藏書之好

林則徐從政之暇,尤喜藏書。舉進士后,居於文藻山,早年以“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頌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為志,潛心搜羅前朝及當代各類書籍。藏書樓有“七十二峰樓”、“雲左山房”,專用貯書,積三十餘楹。貶謫伊犁時,以大車7輛,載書20篋。臨行前賦詩云“縱使三年生馬角,也須千卷束牛腰”。有《雲左山房書目》抄本傳世。藏印有“林少穆珍藏印”、“河東節帥,江左中丞”、“寵辱皆忘”、“讀書東觀,視草西台”、“吳越秦楚齊梁使者”等十數枚。原藏書之所“七十二峰樓”於1948年被洪水衝垮,後福州市政府撥款重建。

佛門居士

林則徐青年時期便受佛法熏陶,並深信力行,從而奠定了他終生堅持以“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為做人作事準則的深厚思想基礎。林則徐之妻鄭淑卿是虔誠的佛門弟子,其持齋誦經、篤信佛法的行為,對林則徐的影響非常大。道光二十一年(1841)三月,適逢鄭夫人生日,而這時也正是中英兩國為鴉片而交戰的緊要關頭,林則徐被調往浙江整修海防,他有感而發,遂作《辛丑三月十七日室人生日有感》,其中有云:“蓮子房深空見薏,桃花浪急易飄萍;遙知手握牟尼串,猶念金剛般若經。”在這首詩中,林則徐遙想適逢生日的夫人,一定是手持佛珠專心誦念《金剛經》。每天學佛念佛的習慣,讓兩人心靈相通,夫婦倆雖兩地相隔,卻為著共同的願望而努力。林則徐為官期間,勤政愛民,與人友善,佛教界人士也不例外。在與林則徐交往的佛教界人士中既有在寺出家的詩僧,也有在家修行的民間居士。在佛門詩僧中,根據林則徐日記和詩詞可以肯定的有兩位高僧,一位是道光二年林則徐初識並讚譽其“詩亦清雋”的鎮江焦山定慧寺方丈巨超,還有一位是林則徐任職雲貴期間的昆明西山華亭寺方丈岩棲。林則徐日課“三經二咒”,以凈土為依歸,除了張師誠的啟發,另有同行善友為依。龔自珍、魏源二人正是林則徐在菩提道上的摯友。在諸佛菩薩中,林公最崇敬的是觀音大士,除多次向大士行香、祈雨外,道光十八戊戌(公元1838年),在擔任湖廣總督期間,還在督署內建了觀音廟,每日行香設供。

雨化事件

林雨化是林則徐的同族長輩,亦是林賓日所創立的真率會的中堅分子,為人正派不阿,不畏權勢。他揭發當時的福建按察使錢士椿營私舞弊,遭錢士椿羅織罪名報復,林雨化拒不認罪,錢士椿則迫林雨化父親代押。結果林雨化被監禁七個月後,遣戍新疆,途中受盡折磨,直到六十歲時獲釋歸鄉。
林賓日對林雨化的遭遇感到無限憤慨,林則徐少時已經從父親口中聽聞林雨化事件,希望一見林雨化。在父親的引見下拜見了林雨化,拜讀其著作。之後,林則徐對吏治腐敗加深了認識,日後對他的改革吏治有重要作用。
林則徐的家離南宋抗金將領李綱之祠不遠,結果那裡成為他和朋友聯誼之所。此後,林則徐特別遊覽歷代愛國者的遺跡,感受到愛國及民族思想的熏陶,後來他和友人梁章巨發起修葺李綱墓地行動,又重修于謙祠墓。

同榜之誼

潘錫恩曾任江南河道總督兼漕運總督。晚年晉封太子少保,去世后賜謚號“文慎”。嘉慶十六年(1811年)辛未科開科取士后,林則徐赫然列居放榜單中第二甲九十二名進士中的第四位,潘錫恩列居第三十五位。中進士后兩人都被選任為翰林院庶吉士。其後潘錫恩在任會試同考官后的第二年(1817年)大考中名居第一,其所寫的《澄海樓賦》一文深受嘉慶皇帝的欣賞。這兩位彪炳史冊的人物是同榜也是知己,在清朝嘉慶、道光時期曾有一段不平凡的交往。
潘錫恩是位水利專家,主持治(黃)河工程,不僅有治河方面的奏疏,而且還寫過《畿輔水利》等專著。因為這些原因,林則徐對潘錫恩的學問和人品很是欽佩,兩人交情深厚。清代方浚師所著的《蕉軒隨錄》中有一副林則徐贈潘錫恩的對聯:“三策治河書,緯武經文,永作江淮保障;一篇澄海賦,掞天藻地,蔚為華國文章。”這副對聯是林則徐對潘錫恩一生功業的最高肯定和褒獎。

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369《林則徐傳》

後世紀念


墓葬

主詞條:林則徐墓
林則徐墓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馬鞍村金獅山。墓為林則徐夫婦與父、母、弟、弟媳的合葬之所。墓前有清咸豐元年(1851年)朝廷派官員致祭時立的《御賜祭文》碑和《御賜碑文》碑。1981年,林則徐墓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紀念建築

除林則徐墓外,中國福建省福州市還有林則徐紀念館、林則徐出生地、林則徐故居、林則徐西湖讀書處、升山摩崖題刻等紀念設施。
林則徐出生地紀念館
林則徐出生地紀念館位於福州市鼓樓區中山路9號,是林則徐的出生地及幼年成長之處。1997年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6月26日,福州市政府在館內開闢了“福州市禁毒教育基地”。
林則徐故居
林則徐故居又名雲左山房,位於福州市鼓樓區文藻山北路(今稱文北路),是林則徐逝世前在家鄉的住處。1948年被洪水衝倒主要建築。1961年被列為福州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重建,2004年竣工開放。
福州林則徐紀念館
林則徐紀念館,即林文忠公祠,位於福州市鼓樓區澳門路16號。原為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的林文忠公祠,自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后,該祠屢被占作他用。1982年由福建省、福州市人民政府撥款修復,闢為林則徐紀念館。紀念館為古典木構建築,略呈長方形,坐西朝東。館內主要部分有甬道、儀門、御碑亭、樹德堂、南北花廳、曲尺樓、辦公樓等。展覽以大量的實物、照片、圖表、模型等表現了林則徐的一生。1985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另在澳門、廣東、新疆等地,亦有紀念林則徐的建築。
澳門林則徐紀念館
澳門林則徐紀念館(Museu Lin Zexu de Macau)位於澳門特別行政區蓮峰廟內,由澳門民間集資,建於1997年11月。林則徐曾在此宣布禁止外國商人販賣鴉片,為紀念此事,蓮峰廟慈善值理會於1989年在廟宇前樹立了由著名雕塑家唐大禧和林彬所製作的林則徐雕像。
伊犁林則徐紀念館
伊犁林則徐紀念館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市經濟合作區福州路885號,始建於1994年。1997年香港回歸前重新布展,后經兩次改建翻修。相繼被公布為“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伊犁州禁毒教育基地”。
虎門林則徐紀念館
虎門林則徐紀念館又名鴉片戰爭博物館,位於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始建於1957年,初名林則徐紀念館;1972年更名為鴉片戰爭虎門人民抗英紀念館;1985年重新定為今名。館內基本陳列為《林則徐禁煙與鴉片戰爭史實陳列》《鴉片戰爭海戰陳列》以及《虎門海戰半景畫》。主要景點林則徐銷煙池與虎門炮台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繼被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級AAAA旅遊景區”等。
林則徐紀念園
林則徐紀念園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珠江江畔的海印橋北岸,建於2010年。園內設置有林則徐立像、浮雕景牆、情景雕塑、炮台等。

榮譽

郵票、銀幣
1985年8月30日,中國人民郵政發行林則徐誕生200周年紀念郵票二種。面額人民幣8分郵票,編號J.115(2-1)。面額人民幣80分郵票,編號J.115(2-2)。
同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人民幣5元面額的林則徐銀幣,重22克。銀幣背面主圖上的林則徐,手持“千里眼”,銀須傲挺,雙目怒睜,一臉威武,有不可侵犯的凜然大氣。
節日
20世紀初,國際聯盟把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定為“國際禁煙日”。1987年12月,第42屆聯合國大會又把虎門銷煙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
行星
主詞條:林則徐星
1996年6月7日,中科院北京天文台陳建生院士發現了一顆小行星(國際永久編號7145)。陳建生領導的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和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成員、北京天文台朱進博士,提議將新發現的這顆小行星命名為“林則徐星”,得到了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的批准。“林則徐星”在火星與木星之間,沿橢圓軌道以4.11年的周期繞太陽運動。
2000年9月20日,在林則徐誕辰215周年之際,“林則徐星”紀念碑於福建省福州市左營司揭幕。
稱號
2019年,林則徐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公布為“歷史治水名人”之一。

塑像

蠟像
19世紀60年代末,英國的杜莎夫人蠟像館特地為林則徐、鄭淑卿夫婦製作蠟像,成為少數可以長期展出(每五十年一換)的名人蠟像。
銅像
1997年,在香港回歸前夕,美國紐約華埠東百老匯街樹立林則徐銅像。銅像基座上題中文“世界禁毒先驅林則徐”及其英文“Pioneer in the War Against Drugs”。不久,紐約市長把樹有林則徐銅像的街道命名為“林則徐廣場”。2005年6月25日,美國政府又宣布將紐約東百老匯街命名為“林則徐街”。林則徐銅像背面,鐫刻四言詩銘文:立像紐約,意義高超。世界都會,觀瞻聚集。五洲列邦,榜樣號召!
2004年,新加坡在孫中山南洋紀念館晚晴園內樹立了林則徐銅像。

人物評價


史書評價

《夷氛聞記》:文忠(指林則徐)聰達諳練,集思廣益,視國如家,兵旅所過,文戒預頒,村市秋毫無擾,及遇敵臨陣,又教以成法,人人爭先,其忠勇之氣,早有以懾服遠人,推誠士卒。
《林文忠公傳》:(林則徐)朝夕孜孜不倦者,國政民瘼兩大端而已。公盛德純忠,豐功偉績,他人得一已足名世,而公所樹立,僂指未能盡。其尤著者,新疆屯田、江南漕賑、雲南回務三事,皆以一時貽百世之利,一心布萬民之澤。粵東燒煙之役,雖論者謂之過當,而西人傾國之資,雖繳至二萬餘箱,終公任番舶不能逞志於粵。二十年來洋人記載,於中國大臣皆直斥其名,惟公則尊之曰林文忠,無敢慢之者。
《林文忠事略》:公(林則徐)於政事,無所不盡心,而其尤關天下治亂之數者,則以辦夷務、剿粵寇二者為最巨,而皆齋志以終……然待人以恕,接人以誠,人咸樂為之用。
《清史稿》:
● 則徐威惠久著南服,賊聞其出,皆震悚,中道遽歿,天下惜之。
● 則徐才識過人,而待下虛衷,人樂為用,所蒞治績皆卓越。道光之季,東南困於漕運,宣宗密詢利弊,疏陳補救本原諸策,上畿輔水利議,文宗欲命籌辦而未果。海疆事起,時以英吉利最強為憂,則徐獨曰:“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后其言果驗。
● 林則徐才略冠時,禁煙一役,承宣宗嚴切之旨,操之過急;及敵氛蹈瑕他犯,遂遭讒屏斥。論者謂粵事始終倚之,加之操縱,潰裂當不致此。則徐瀕謫,疏陳:“自道光元年以來,粵關徵銀三千餘萬兩,收其利必防其害。使以關稅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制夷已可裕如。”誠為讜論。惟當時內治廢弛,外情隔膜,言和言戰,皆昧機宜,其禍豈能倖免哉?
《清史演義》:焚煙之舉,雖未免過激,然使省省有林、鄧,則善戰善守,英何能為?且但患畏葸,不患孟浪,本出自宣宗之口,林、鄧二公,不過奉上而為之耳。何物穆彰阿,敢行煬蔽,妨賢病國,縱敵殃民,弛一日之大防,釀百年之遺毒。不知者謂鴉片之禍,起自林文忠,其知者則固謂在彼不在此也。
《欽差大臣的生平及著述》:林則徐是“中國政治家中最卓越的人物”,他說“在中國,可以說林則徐是該國人民的縮影——那個龐大帝國的輿論集中表現在這個人身上。他是中國的一位理想的愛國志士。他是聖人,而且是萬聖之聖。他把自己的智慧同傳統的智慧結合了起來”。包令還說林則徐是“中國愛國志士的驕傲”,“太偉大了,他不會被遺忘”,“林則徐忠誠地、幾乎不間斷地為他的國家服務了36年。在社會生活中,他以廉潔、睿智、行為正直和不斂錢財著稱”。
《鴉片貿易史》:中國政府終於到了非立即採取堅決措施不可的地步……頂點是欽差大臣林則徐到達廣州和按照命令沒收焚毀走私的鴉片。
《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員,是(道光)皇帝的化身。林欽差的整個經歷明凈如水晶。他的動機是禁止鴉片的輸入和消費,為了達到此目的,他準備採用一切手段,但是他的任務是毫無希望的。
《香港史》:(林則徐的禁煙計劃)以果斷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擊,使得英國人出乎意料,(他們)完全沒有想到林則徐會以果斷、活力和對中國利益的獻身精神來付諸行動。
《林欽差與鴉片戰爭》:①林擔任省級官員時,以他的勤奮、改進政府工作的強烈願望以及全力為民謀利的信念而著稱。②在所有19世紀的中國政治家中,林則徐的形象和影響都超過了其他人……比曾國藩、李鴻章早兩三代的時間,林則徐就已提倡和發動了向‘蠻夷’學習的自強運動。
《劍橋中國晚清史》:他的經歷清白無瑕。他有著一個從未犯過錯誤的人的強烈信心。他為人處事很講道德,有強烈的責任感。

歷代評價

毛澤東:我們的民主革命“從林則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來新夏《林則徐年譜新編》(1999)
楊國楨《林則徐傳》(2000)

影視形象

時間劇名飾演者作品類型
1943萬世流芳高占非電影
1959林則徐趙丹電影
1997鴉片戰爭鮑國安電影
1997鴉片戰爭演義許還山電視劇
1997林則徐徐正運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