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河風景區

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八里河風景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環保“全球500佳”,地處安徽省阜陽市東南的潁上縣,南臨淮水,東瀕潁河,北距潁城8公里,西迄阜陽60公里,東南距合肥170公里。

其主園區即“世界風光”、“錦繡中華”、“碧波遊覽區”、“鳥語林”佔地面積3600畝,享有“天下第一農民公園”之美稱。

歷史沿革


隋唐時期,修閘控制柳溝河水,后被特大洪水衝垮直瀉淮河。
元末明初,戰爭頻繁,洪水泛濫,柳溝河無人問津,洪水沖向柳溝鎮和白雀寺,一場大的災難降在柳溝河兩岸。
清朝,改名為八里河。
八里河風景區
八里河風景區
1938年6月國民黨政府在黃河花園口製造決堤事件,形成黃水南泛,由潁河決堤進入八里河,泛濫成災,河床升高,水面拓寬,良田淹沒,房屋倒塌,周圍群眾外逃求生。
1954年解放初期,八里河未進行改造利用,百年未遇洪水,潁、霍兩縣成澤國,潁淮兩河見面,八里河、戴家湖、邱家湖、姜家湖、城西湖、唐垛湖六大湖泊匯合,成為海洋。
1954年冬至1955年春,政府安排災民北移生產自救。1955年秋,開始淮河堵口和八里河的改道工程。淮河北岸的沿崗大堤破土動工,截流八里河水入淮的通道;開通八里河水入潁河的流徑,建閘截流。八里河成潁河的支流。
1958年,八里河建立漁場,對大湖面沒有實行投放和管理,單一地魚苗生產。三年困難時期,兩岸人民下河蛤蜊蜊、撈菱角、捕魚蝦、割雜草充饑,八里河幫助兩岸百姓度過難關。
1972年,潁上縣委、縣政府集中常年飄泊在外的全縣漁民定居八里河,成立漁業公社,治理八里河。
1976年,先後開發勝天圩、衝天圩、尤湖圩、稻香圩四個大圩,重建徐橋、馬磚橋,溝通半崗、關屯與潁城的交通。
1978年,對八里河大湖面開始魚苗投放和湖面管理。
1982年,中央水產公司、省水產公司、縣農牧漁業局三家聯合投資193萬元,成立“國營潁上縣八里河聯營漁場”,完成勝天圩1500畝精養魚塘的開挖。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八里河自然保護區位於潁上縣境內,潁河和淮河交匯處,南臨淮河,東瀕潁河,西迄阜陽市60公里,東南距合肥170公里。地理坐標為東徑116°01′~116°38′,北緯32°54′~32°57′。西長15km,南北寬平均2km,最寬處3km,環湖綿延50km。景區總佔地15.8平方公里。
八里河風景區
八里河風景區

氣候特點

地處暖溫帶向亞熱帶過渡地帶,年平均氣溫15.1℃,年日照時數為2213.4小時,年平均無霜期221天,年平均降雨量923.8mm。水體pH值7.5~8.5之間。

自然資源


八里河濕地地理位置重要,生物多樣性豐富,有魚類47種,兩棲類5種,爬行類5種,獸類8種,鳥類16目49科137種。
八里河風景區
八里河風景區
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東方白鸛、白頭鶴、大鴇;國家二級保護的有卷羽鵜鶘、白琵鷺、小天鵝、鴛鴦、白尾鷂、鵲鷂、紅隼、灰鶴、白枕鶴、小鴉鵑等14種;省一級保護的有四聲杜鵑、大杜鵑、家燕、金腰燕、黑枕黃鸝等5種;省二級保護的有普通鸕鶿、豆雁、赤麻鴨、針尾鴨等19種。

主要景觀


“世界風光”微縮了世界名建築希臘宙斯神廟、法國雄獅凱旋門、德國柏林眾議院、荷蘭風車、巴黎聖心教堂、北海白塔等。有天鵝湖、九曲橋、玉帶橋、湖心書畫長廊、柳堤等景點。

景點介紹

“錦繡中華”集東方建築藝術;融中國傳統文化。如蘇式園林,白雀寺廟,人民豐碑,張公山等。
“碧波遊覽”佔地3000畝,過長城,走木橋,登湖中群島,觀河馬,鱷魚,逗群猴,看神龜蟒蛇;觀賞蒙古野驢,新疆野馬、蒙古駱駝、海豹、狗熊、長頸鹿、熊狸、黑天鵝等眾多世界珍稀野生動物。
六十多個木屋和鐵皮房,風格迥異,分佈在湖中湖柳堤上。漢民俗文化村,載取漢民族在歷史文化進程中的片段,集中展現當地漢民族六十年代以前的生產生活畫面。湖中湖北側白塔南面的百米天池浴場。
“遊樂場”坐落在“世界風光”園西側設施齊全,讓人品味多種意境。游泳池深淺各異,跳台高低不等;兒童樂園幾十種電動玩具。
“鳥語林”樹木假山、曲徑水池供鳥兒生息,鳥類近百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鵝綠孔雀、白鸛、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天鵝、鴛鴦、白枕鶴、灰鶴、白鷳、白額雁、禿鷲等。八里河鳥語林是一個人鳥共樂的天然場所。
淮河風情文化館
“淮河風情文化館”位於八里河旅遊區遊客服務中心南側,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
館內用豐富翔實的文物及資料全面展示淮河流域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水治理文化,再現淮河流域的歷史發展進程。

文化活動


特色小吃

八里河笨鴨蛋
八里河東西長15華里,水質優良,且無污染,資源豐富,被聯合國授予環保“全球500佳”、全國環境最優美鄉鎮,居住在八里河兩岸農民放養大麻鴨,食河內貝殼、螺絲、小魚蝦,所產的鴨蛋經過從鮮蛋的收集、挑選、清洗、腌制、深加工、包裝、出售等過程,無一不是流傳民間做法,蛋黃呈橙紅色,且多油,蛋白細緻滑嫩,口味適中,有細,鮮,嫩等六大特點,營養豐富誠為席上佳肴,饋贈親友之上品。
且具有松、油、沙、香的獨特風味,營養豐富,保質期長等特點,是居家、旅遊的理想食品。現被外地商家看好,遠銷到華東、上海等地。
格拉條
格拉條是一種麵條,所有的格拉條店均不裝飾,石灰牆水泥地,當街一口大鍋,鍋上架著千斤頂做的壓面機,壓面師傅把和得很硬的麵糰放進去,壓著千斤頂,麵條便會飄灑入鍋,沸騰的開水裡很快就煮熟,撈出,放進冷水裡,洗去粘液。
驢肉湯
阜陽的驢肉一律水煮,然後再湯,燒,炒,拌,驢肉湯象牛奶一樣雪白,清香。驢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吃了驢板腸,小孩忘了娘。
枕頭饃
枕頭饃是阜陽特產之一,又稱阜陽大饃。阜陽枕頭饃系選用麵粉,蒸制而成。饃焦呈金黃色,似油炸一般,厚約半寸,用快刀切上一片,饃瓣潔白,層層相包,鬆軟而又耐嚼。蒸制前沒有放鹼、發酵粉等物質,存放數日仍不霉不硬,味道依舊。
三鮮面
三鮮面,麵條手工獨特,做法與一般手工不同,師傅在面板上方的牆上掏洞,將擀麵杖的一端放在洞里,另一端用來壓面,所做的麵條入口有質感。
老溫麵條
老溫麵條,老溫的麵條功夫在湯,號稱百年老湯,每天煮兩隻雞,加一點肉,放入那個經年不清理的湯鍋里,麵條里點綴著雞絲,少許肉塊。
四味元宵
四味元宵,在一鍋里同時放入芝麻型、桂花香型、花生香型及肉香型的湯圓,味道豐富而且互不串味。
蒸餃蒸包子
特色蒸餃、蒸包子和蒸餃的籠壁是用東北的一種草製作而成,底下鋪有藕葉,蒸出的包子、蒸餃清香。
陳怪咕滷肉
陳怪咕滷肉,鮮肉在鹽水裡泡,加上十二味中草藥的特殊工藝,肉味香頭足,有鮮有嫩,每天只售二十斤。
白和尚牛羊肉
白和尚牛羊肉,配方極獨特,牛肉切得像紙一樣薄而不碎,能將很小的一塊切成一大碟,牛羊肉湯配地鍋饃。

民俗風情

霸王鞭
霸王鞭民間又稱“打花棍”、“金錢棍”、“渾身響”是一種流傳很廣的民間藝術,屬於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霸王鞭用約一米長的空心竹或扁形木條,鑿約十公分左右長的四至五個孔,每孔內裝二組銅錢,每組用二至三枚。
彩畫各種條型花紋,兩頭扎彩色布條、銅錢或銅鈴等。最初霸王鞭表演時只有幾人,後來發展到幾十人集體表演。
表演者手執霸王鞭,排列成行對打或進行跳打,故亦稱“打霸王鞭”。
舞蹈時用霸王鞭圍繞身體的主要關節碰擊發出的響聲和由此引動上身的擰、擺和小腿的變化和雙腳的跳動,形成各式各樣的舞姿和動作,舞動過程中須擊打或碰擊地面、腳心、膝、胯、肩、肘、手掌部位。
舞蹈既剛毅矯健又婀娜多姿。
舞蹈熱情、開朗、豪放、瀟灑,情緒高昂時,舞蹈隨著音樂節奏變快,動作亦更加奔放熱烈。
乾隆皇帝和“哏哏”
潁上有句土語是斥責別人在自己面前硬沖老大擺譜就是:你敢在俺面前哏哏(gengen)(耍硬氣)。而這個土語最早就出於乾隆皇帝之口,據說有一年乾隆皇帝隻身微服私訪經過潁上,由於帶的乾糧吃盡,衣服又故意穿得象個要飯的。餓得不行,只好趴在路邊等待好心人救他。
這時一對老夫妻從此路過,看他可憐。就把他背回家。每日好酒好飯的款待。乾隆皇帝很是感激,就同他拜為兄弟。臨行就告訴那老漢:如果想他,可上北京找他,你去就說你是“哏哏”的哥哥就行了。
有一年,老漢還真的想這個萍水相逢的兄弟了,就打點行囊上京。
一路風餐露宿。而到了北京到處打聽誰是“哏哏”,沒一個人知道。而此時老漢帶的盤存和乾糧已盡。只好流落街頭。
一天他在街上遊走,嘴裡仍不停的念叨著“哏哏,哏哏”。這時,當時的戶部尚書坐轎從此路過,喊來問明原由。驚呼:貴人到了,原來是皇帝的異姓兄弟,趕忙把他安排到高級旅館,並吩咐店老闆:這店中允許他一個人住,你也全心的斥候他一人,他想吃什麼你給他做什麼,他想穿什麼你給他買,他想到什麼地方玩你就陪他去。
回頭又告訴那老漢說:你說的“哏哏”是當今皇上,只有他才能在京城稱“哏哏”,他現在微服私訪在外。你安心住下,有什麼事等他回來才說。
後來乾隆皇帝回京,招見了那老漢,並勸他把“嫂嫂”同搬到京城住。老漢婉言謝絕說:他貪戀家鄉,他貪戀土地。於是乾隆皇帝就命人用一頂八抬大轎將他送回,轎子上大書兩個金字:官爺。而在過去能稱上官爺的寥寥無幾,是見官大三極,所以老漢一路上都被地方官吏奉為上賓。一月後老漢回到他在潁上的家,發現地方官早已把他的家修繕成為“官門樓”。現在在縣醫院南有個小巷就叫“官門樓”
戲曲民謠
地處南北文化分野交界線的阜陽,時時處於南北文化的交融、對流之中:這裡既流行“合關西大漢握鐵簡板放喉高歌大江東去”的豪放激越之音,如戲曲中的豫劇、京腔,婦孺能歌,也間有“合二八女郎執紅牙板淺吟低唱楊柳岸曉風殘月”的纏磨婉約之韻,黃梅、越調亦常有耳聞。阜陽的民俗文化堪稱豐富多彩、斑斕多姿。
一、民歌
民歌:阜陽民歌感情樸實,曲調流暢,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淮北特色。曾經廣為流傳的有《逃荒》、《摘石榴》、《十大綉》、《看戲》、《貨郎子調》、《李玉蓮》等。
吹打樂:樂器有班鼓、邊鼓、手板、大鑼、小鑼、水鑔、大鑔、架排雲鑼、班笛、小喇叭等,音樂豪爽奔放,善於表現喜樂歡騰的情緒。
鑼鼓棚子:是船民鼓樂班,多以邊舞邊鼓的行樂出現,演奏氣氛熱烈。
響樂班:以吹管樂為主,即嗩吶班,用以婚喪嫁娶活動。
二、曲藝
阜陽在安徽省享有“曲藝之鄉”的美譽。據初步調,源於或流散全市的曲種有淮詞、清音、鶯歌柳、琴書、墜子、道情、大鼓、評書、三弦書、端公戲、灶書、蓮花落、杠天神、講聖諭、相聲、大小鐃等近20種。
三、舞蹈
阜陽民間舞蹈有40多種,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強烈的地域特色,其中花鼓燈舞蹈已蜚聲海內外,自立於世界舞蹈之林而別具風姿。
龍燈舞:是阜陽人民最喜愛的民間舞蹈之一。表演時,整個龍燈搖頭擺尾,蜿蜒起伏,時而上下翻飛,時而捲縮盤結,表演場面威武雄壯、氣勢磅礴,活靈活現,引人入勝。
鬥牛舞:是阜陽搬運工人從鄉間生活中??牛抵頭的趣事中得到啟發編排出來的。鬥牛舞語彙簡單、粗獷、豪放,表現出搬運工人剽悍、爽朗、頑強的性格特徵。
獅子舞:表演時,由一男一女訓獅武士各執繡球,引獅入常在熱烈歡騰的鑼鼓聲中,扮獅人表演獅子的各種動作,如:抖威、炸毛、搖頭、擺尾及竄、跳、滾、撲、站、卧、翻等,還可表演上高桌、滾繡球、走梅花樁等高難度技巧。
三仙會舞:流行於阜南朱寨一帶。表演時,3個高大的巨人,左右搖擺,前仰後合,在民間打擊鑼鼓伴奏下自由地表演。
肘歌舞:肘歌由“座子”(執撐者)和“架子”(表演者)組成,內容以傳統摺子戲為主,在鼓樂配合下,且行且舞。
趕犟驢:由民間老藝人李賀軒1935年創作,舞蹈表現新婚媳婦騎毛驢回娘家途中的趣事。
竹馬:從民間祭祀活動演化而來。舞蹈時,鑼鼓聲聲,旌旗獵獵,表現了馬隊馳騁疆場,奮勇殺敵的戰鬥場面。
打玉扇:表現1對青年夫婦在趕會途中發生的趣事,二人載歌載舞,反映出青年夫婦愛情生活的甜蜜和美滿。
花鼓燈:早在宋代就在阜陽流傳,屬安徽省三大花鼓燈流派之一。其表演形式是:由“領殺引出“鼓架子”(男演員)和“蘭花”(女演員),上場表演歌舞,主要是跑隊形。
傳統的隊形有走四門、五朵花、三引嘗蛇蛻殼、別籬笆、滿天星、二龍吐須等,全場隊形變化均由領傘指揮,節奏歡快、氣氛熱烈。
四、文化活動
阜陽的傳統廟會和民間燈會也是一條色彩斑斕的群眾文化活動風景線。
傳統廟會除開展大型民間商貿活動外,也利用廟會唱大戲、演雜技、說曲藝、玩雜耍等。
阜陽有名的燈會有界首燈會、潁州燈會、沙河燈會等,頗受群眾歡迎。
五、戲曲
淮北梆子本稱梆劇,又稱高梆、土梆。其源系秦腔傳入阜陽后吸取當地流行的墜子嗡、灶王戲及民歌小調,逐漸衍化成具有淮北地方特色的梆子劇種

獲得榮譽


八里河風景區曾以《淮北明珠八里河》、《漁鄉新貌》、《璀璨明珠譽中華》、《風景這邊獨好》等多部風光片、專題片在美國熊貓電視台、中國中央電視台及國內主流媒體播放。
1991年被阜陽市劃定為水資源保護區。
1993年5初,八里河收到來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電文,授予八里河“全球500佳”稱號,褒獎八里河走可持續發展,保護好一方水土的突出成就。
2001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2002年被授予“全國精神文明鎮”
2004年八里河鎮成為全國首批“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2013年10月2日八里河風景區成為首家中華環保基金會青少年宣教基地。
2013年10月11日,八里河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授予“國家AAAAA級風景區”稱號。“國家AAAAA級風景區”代表著旅遊區中的最高級別。

社會評價

《潁上縣誌》記載:“眾水所瀦,故汪洋浩瀚,其勢特大,南北相距八華里許,故曰八里河。”
日本《朝日新聞》記者清日勝彥曾以“奔流的中國”為題,對南湖公園作了讚揚。國內外新聞媒體多次宣傳報道這裡荒灘變公園的奇迹。
李鵬題詞:“大災促大變,奮發建家園”。
田紀雲題:“南湖公園”的園名。
盧榮景:“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回良玉:“我們在八里河所看到的旅遊農業別具一格。它沒有好個優勢,但它創造了那個優勢,創造了新的景觀,為農業的發展開拓了一個新的值得研究的命題。
這種新的人造優勢,使我們不得不更加堅信,哪裡有強人,哪裡就會創造奇迹”。

旅遊信息


門票

景區聯票50元/人。學生證半價。70以上老人免費。1.2米以下兒童免費。
自2018年9元28日起,八里河風景區門票價格由104元/人降為90元/人。

交通

1、合肥到景區一個半小時,鄭州到景區5個小時,南京到景區4個小時。
2、自駕車游提供自駕游停車、加油、刷車、洗浴、住宿等服務。
3、旅遊專線車安徽省各大城市都有景區直通車、潁上縣城有多次班車直達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