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見的消化系統急症,可由多種病因引起。疾病的輕重與出血量和出血速度有關。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腸和胰膽等病變引起的出血。本病的主要癥狀有嘔血、黑便或便血等,出血量大時會有頭暈、心慌、乏力等,若病情繼續發展還可能出現心率加快、面色蒼白、皮膚濕冷、煩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等休克癥狀。上消化道出血病情急、變化快,因此應該積極治療。主要治療方法是止血、補充血容量、預防和治療失血性休克,並積極針對病因治療。慢性消化道出血,可以導致貧血;持續的上消化道出血可以導致氮質血症,甚至休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往往是突然發生,幾乎沒有明顯徵兆,出血量大時,血液可從口中噴射而出,也可能嗆入氣管導致窒息,危及生命。上消化道出血的預后,取決於病因是否根治。一般情況下,經過積極的治療都可以有效緩解出血,改善癥狀。

就診科室


● 急診科、消化內科或內科

病因


● 上消化道出血由不同的疾病導致。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病因有:
● 食管疾病
● ● 食管賁門黏膜撕裂、食管惡性腫瘤、食管潰瘍、食管損傷、食管炎等。
● 胃、十二指腸疾病
● ● 急性出血性胃炎、胃恆徑動脈破裂出血、胃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腸手術后病變等。
● 門靜脈高壓
● ● 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門脈高壓性胃病等。
● 上消化道鄰近器官或組織的疾病
● ● 膽道出血、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腸、胸或腹主動脈瘤破入消化道、縱隔腫瘤或膿腫破入食管等。
● 全身性疾病
● ● 血液病、血管性疾病、結締組織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尿毒症等。

癥狀


●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統常見的危急重症之一,癥狀與出血量和出血速度有關。

典型癥狀

● 嘔血
● 黑便或便血
● ● 出血量持續增多時,還會出現以下癥狀
● 頭暈
● 心慌
● 發熱
● 乏力
● 口渴
● 心率加快
● 面色蒼白
● 皮膚濕冷
● 煩躁不安或表情淡漠

檢查


● 當出現類似上消化道出血的癥狀時,醫生會為你做血常規、嘔吐物或糞便隱血試驗、胃鏡、X線鋇劑造影、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等檢查,有利於醫生尋找出血原因,並進行治療。

體格檢查

● 主要是初步尋找出血來源,醫生會藉助光源對口、鼻、咽喉部進行觀察,以查看這些部位是否有出血。
● 還會對脈搏、血壓進行檢測,有助於醫生估計出血量,指導後續治療。

血常規

● 通過檢查血液中的紅細胞、血紅蛋白等,有助於評估失血的程度,並判斷是否存在貧血。

嘔吐物或糞便隱血試驗

● 檢查嘔吐物或糞便中是否含有血液,可以幫助醫生診斷消化道出血。

胃鏡

● 胃鏡是尋找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首選檢查方法,可以直接看到出血的部位,還可以在內鏡直視下取活組織做病理學檢查。

X線鋇劑造影

● 主要適用於有胃鏡檢查禁忌證或不願進行胃鏡檢查的人,一般在出血停止數天後進行檢查。可以幫助醫生尋找出血的原因,如胃潰瘍、胃癌等。

血管造影

● 如果出血量大不能進行胃鏡檢查,或者胃鏡檢查未能明確出血部位時,可能需要做血管造影,該檢查可以看到出血的部位,有利於醫生及時治療。

放射性核素檢查

● 胃鏡檢查未能確定出血部位且仍有活動性出血時,需要進行放射性核素檢查,可以看到出血的大致位置,有利於尋找病因和治療。

診斷


● 醫生會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再結合胃鏡、X線鋇劑造影、血管造影等檢查結果,做出診斷。
● 有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發病,如消化性潰瘍、肝硬化及應激性病變等。
● 有嘔血、黑便或便血等癥狀。
● 嘔吐物或糞便隱血試驗呈陽性。
● 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計數及血細胞比容下降。
● 胃鏡、X線鋇餐造影、血管造影等檢查,發現了出血的位置。

鑒別診斷


● 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引起的一種表現,需要注意除外口、鼻、咽部或呼吸道病變出血被吞入食管引起的嘔血。
● 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均可出現黑便或便血的癥狀,因此在出現黑便或便血時,需要鑒別是上消化道出血還是下消化道出血。
● 醫生可以通過內鏡、X線鋇餐造影、血管造影等檢查,尋找消化道出血的位置和引起出血的具體病因。

治療


● 上消化道出血病情急、變化快,嚴重情況下可危及生命,因此應該積極治療。主要治療方法是止血、補充血容量,預防和治療失血性休克,並積極針對病因治療。

一般治療

● 吸氧、卧位休息,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大量嘔血時血液反流至氣管而引起窒息。
● 出血量大、病情嚴重時,需要禁食,需要監測心率、血壓、呼吸、尿量等。
● 年齡較大、病情較重的患者,還需要進行心電監護。

積極補充血容量

● 如果出血又快又多,就會出現頭暈、乏力、面色蒼白、四肢發冷等癥狀,此時需要積極補充血容量,有利於改善這些癥狀。
● 患有心肺疾病或年齡較大時,需要監測心肺功能和中心靜脈壓。

止血治療

藥物止血


● 抑酸葯:最常用的是質子泵抑製劑,比如奧美拉唑等,既有利於消化性潰瘍病的止血,也可以降低再次出血的概率和手術的概率。
● 血管加壓素、生長抑素及其類似物:可以降低門靜脈壓力,達到止血的目的,有利於預后。常用的藥物有奧曲肽、特利加壓素、思他寧等。

內鏡直視下止血


● 治療方法包括高頻電灼、激光、止血夾,還有局部葯外用藥和局部注射藥物等,可以直接尋找到出血部位,“高精度”地止血。

介入治療


● 藥物和內鏡治療可以使大多數出血得到控制。對於經藥物和內鏡治療失敗或者再出血的患者,可能需要採用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手術(TIPS),對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和門靜脈高壓性胃病出血的治療效果明顯。

手術治療


● 經上述處理后,大多數上消化道出血可以得到控制。如果經上述治療仍然無效,就需要手術治療,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可以進行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分流術或聯合斷流術等。

危害


● 引起併發症
● ● 慢性上消化道出血,可以導致貧血;持續的上消化道出血可以導致氮質血症,甚至休克。
● 危及生命
●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往往是突然發生,幾乎沒有明顯徵兆,出血量大時,血液可從口中噴射而出,也可能反流入氣管導致窒息,危及生命。

預后


● 不同病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預后不同。
● 消化性潰瘍導致的出血經過積極治療后可痊癒。
● 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導致的出血即使暫時緩解了癥狀,過後也會反覆發作。
● 胃癌等消化道腫瘤導致的出血,需要積極治療原發腫瘤,如果原發腫瘤未治癒,會導致上消化道反覆出血。

預防


● 預防上消化道出血,需要預防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正確的飲食有助於預防上消化道出血。
● 平時需要少飲酒、少喝咖啡及濃茶,減少對胃腸的刺激。
● 多吃柑橘、柚子、番茄、檸檬、菠菜、捲心菜、花菜、油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可以預防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