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博物館

雲岡石窟博物館

雲岡石窟博物館是由建築師程大鵬主持設計的大同雲岡石窟博物館,位於大同市雲岡石窟景區內西側,風貌保護區範圍內,是整個雲岡石窟景區改造的子項之一。雲岡石窟位於大同市城西約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距今已有1500年歷史,是佛教藝術東傳中國后,第一次由一個民族用一個朝代雕作而成皇家風範的佛教藝術寶庫,是公元5世紀中西文化融合的歷史豐碑。

2007年成為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2019年,藏品數量418(件套),珍貴文物4(件 套)。

發展歷史


雲岡石窟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造像5萬1千餘尊。以宏大之美,精緻之美,空靈之美,滄桑之美享譽世界。代表了公元5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而一千五百年來,雲岡石窟由於受到風化、水蝕和地震的影響,毀損嚴重,破敗殘缺,而周圍的環境,作為雲岡石窟文化遺產所依附存在的特定生存語境消失且變異。新的建築必須以一種清晰的積極態度參與整個景區的改善。
所以,建在風貌保護區的雲岡石窟博物館,沒有採取將以往類似項目的處理,將建築體量沉入地下,以消極的態度迴避現代人對歷史遺產所依附環境的改變。而是使這個現代技術支撐的當代建築,與整個景區“意與境”融合。
在設計中,不僅僅將面寬50米,佔地6000平方米的龐大體量建築基本隱藏在地下,而且將綿延300米長的屋面語言強化,以其簡樸單一的變化韻律融入雲岡之地文之美,以“空曠"的意境表達對輝煌了1500多年歷史的石窟的沉默的虔誠。

建築布局


該項目總建築面積9939.46平方米,建設用地位於景區的西南部,北面為北魏石窟,東側為綠化帶,南側為總建築面積9939.46平方米,包含一個陳列館、一個多功能的演藝中心(原古城遺址上復原)。博物館以寬4米,跨度40米為一個單元的拱形交錯排列而成。陳列館為單層大跨度空間,地下6米,地面以上最高點標高5.8米。南面演藝中心為在原古城遺址上復原。地下一層,層高3.6米,地上一層檐口標高7.0米。

藏品數量


年度藏品數量(件套)珍貴文物(件 套)
2019年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