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三利

黃三利

黃三利(1906~1945),原名黃桂芳,小名阿文,廣西平南鎮烏江街人。

基本介紹


黃三利在抗戰前以“黃三利”招牌打造、銷售小刀出名,產品遠銷區內外,甚至美國、日本、東南亞等地,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黃三利的父親綽號大泡黃,原籍桂平縣馬皮鄉灌水村人,清光緒年間遷到平南謀生。黃三利排大,中等身材,由於家庭經濟問題,只讀到初小而輟學。其為人性情孤僻,對人愛理不理,又給人好勝的感覺。但性機巧,很多機械難題在他手中得到解決。曾有一紳士拿一枝白郎林手槍叫他修理,他雖然從未見過和使用過這種手槍,但在他的細心研究下終於修好了。後來他又潛心研究小刀的淬火技術,摸索出一套獨特的淬火方法。他打制的小刀鋒利耐用。因而在遠近出名。當時,縣政府達官貴人,附近的鄉紳、平南天主教堂的美國人神父紛紛向他訂貨,他一家人日產小刀10多把,交貨往往拖至一個月以後。後來他雇請了包括他妻舅蒙七等3人為工人,以“黃三利”招牌開了間小鋪子,擴大了業務,每日生產小刀三、四十把,還供不應求。他賣出每把小刀約等於當時一把菜刀的價格。其打制的關鍵工序如打坯、熱處理等技術不肯輕易示人,風箱、火爐都安置在其屋后,閑人不得進去。黃三利後期得了內傷(肝癆)病,不大直接參加工作。1944年秋,日軍陷平南,黃三利攜家眷走避於官成區八垌鄉定花村,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病死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