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張新民的結果 展開
- 曾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常委
-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張新民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張新民,男,1959年1月出生,河南省溫縣人。現任農工黨北京市委會副主委,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阿里原初引力波項目首席科學家。研究方向為粒子物理理論、粒子宇宙學。
張新民
1991年6月獲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博士學位。
1991年9月至1996年7月 分別在美國馬里蘭大學和依阿華州立大學作博士后。
1996年8月回國,在高能所理論物理研究室工作。
1997年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
1998年晉陞為研究員。
1999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2004年當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06年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08年定級為二級研究員。
2012年7月任農工黨北京市委會副主委。
2016年12月13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宣布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測正式啟動,由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張新民擔任首席科學家。
2017年7月10日,農工黨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勝利閉幕,農工黨北京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張新民為副主任委員。
在頂夸克物理領域,與導師R.D. Peccei教授一起,在國際上首次構造了手征拉氏量。之後,與FermiLab,UC Davis,Iowa State等單位合作,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其成果多次應邀作專題演講和報告,受到了國際理論物理與實驗物理界的重視。在粒子宇宙學領域,與Mohapatra 教授一起研究了左右對稱模型中的Leptogenesis和弱電能標重子數產生的物理機制;1996年回國后,主要致力於暴漲模型,Quintom反彈宇宙模型,暗物質,暗能量,數據擬合分析確定宇宙學參數等粒子宇宙學的研究,承擔了科技部“973”、國家基金委和科學院的創新項目,已取得了一些深受國內外關注的重要成果,多次應邀在國際國內會議上作大會特邀報告。1999-2000年提出了WIMP暗物質粒子的非熱產生機制 及溫WIMP暗物質模型。2003年提出了中微子暗能量模型。2004年,提出了精靈(Quintom)暗能量模型,此論文單篇引用400餘次並獲得了首屆中國卓越研究獎(Thomson Scientific Research Fronts Award 2008)。另外兩篇關於精靈研究的論文入選了《第一屆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優秀國際學術論文》。2002年提出描述宇宙加速膨脹和正反物質不對稱產生的統一模型,2005-2006年研究了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極化數據檢驗CPT對稱性並首次做了數據分析,美國物理學會周刊《Physical Review Focus》為此做了專題報道。至今已發表了一百二十餘篇學術論文,由Slac-Qspires查知,總引用4000餘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