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黃葯子的結果 展開

黃葯子

中藥

黃葯子是薯蕷科植物黃獨的乾燥塊莖。黃葯子味苦,藥性平。有小毒。歸肝、心經。黃葯子的主要成分有二萜類化合物、鞣質、皂苷、澱粉等,其中,二萜類化合物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

簡介


● 正名:黃葯子
● 英文名:Huangyaozi
● 別稱:黃葯、黃葯根、毛睾丸、木葯子、山慈姑、毛腎子、大苦、牛卵子、野腳板薯

功效與作用


● 黃葯子具有涼血、降火、消癭、解毒的功效。
● 現代研究顯示,黃葯子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腫瘤等功效。
● 黃葯子可用於治療瘡毒、喉痹、癭氣、蛇犬咬傷、咯血、衄血、吐血等。
● 另外,黃葯子還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還可用於急、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支氣管哮喘等的治療。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有黃葯子過敏史的人,禁止服用。
● 患有肝腎病變的人,忌服。
● 脾胃虛寒的人,請謹慎服用。
●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藥物,請務必提前告知醫生。
● 黃葯子有毒,孕婦禁止服用;如需外用,請諮詢醫生。
● 哺乳期女性服用需謹慎,服用前務必諮詢醫生。

如何使用黃葯子


● 黃葯子可煎汁服用,也可研成粉末服用,服用時務必遵醫囑,不可自己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4.5~9克;研末服用時,每日常規用量為1~2克。
● 外用時,可將黃葯子研成粉末,調製后敷於患處;也可取新鮮的黃葯子搗碎,敷於患處。
● 黃葯子還可以泡酒飲用,可散結消癭、清熱解毒,緩解痰熱互結所致的癭瘤,如甲狀腺瘤、淋巴結腫大等。

溫馨提示

● 黃葯子有毒,服用時務必遵醫囑,不可自行增加藥量,以免引起中毒。

用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避免食用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和茶類等,具體請諮詢醫生。
● 黃葯子出現發霉等變質跡象時,請停止使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黃葯子有毒,毒性成分為黃獨乙素,與當歸一起煎煮可降低有毒成分的含量。
● 過量或長期服用黃葯子,可引起嘔吐、腹瀉、腹痛等不適,並對肝腎有一定損害。所以,請務必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如何選購黃葯子


● 黃葯子主產於江蘇、湖北、湖南。
● 黃葯子為圓形或橢圓形厚片,直徑2~7厘米,厚0.5~1.5厘米。外皮深褐色,有皺摺和類白色圓點狀凸起的鬚根痕,有的還有未去凈的細小硬鬚根。黃葯子切面為淡黃色至棕黃色,密布橙黃色麻點。黃葯子質地堅脆,容易折斷,斷面為黃白色,粉性。氣味小,味道苦。
● 放在乾燥的地方儲存,注意防蟲蛀。

含黃葯子的中成藥有哪些


● 金蒲膠囊: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益氣化痰的功效,可用於晚期胃癌、食管癌患者痰濕瘀阻及氣滯血瘀證的治療。

黃葯子和山慈菇功效一樣嗎


● 黃葯子是薯蕷科植物黃獨的乾燥塊莖,味苦、性平;歸肝、心經。山慈菇是蘭科植物杜鵑蘭、獨蒜蘭或雲南獨蒜蘭乾燥的假鱗莖,味甘、微辛、涼;歸肝、脾經。二者功效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各有側重。
● ● 黃葯子和山慈菇都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癰疽疔毒、瘰癧痰核、癥瘕痞塊等。
● ● 黃葯子清熱解毒,用於瘡瘍腫毒,並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山慈菇解毒、散結的功效更強,並有良好的化痰作用,用於治療風痰所致的癲、癇等症。

用藥誤區


● 誤區:黃葯子有毒,不可作為藥物服用
● ● 黃葯子有毒,但同時也具有涼血、降火、消癭、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瘡毒、喉痹、癭氣、蛇犬咬傷、咯血、衄血、吐血、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等。只要遵醫囑用藥,不自行增加藥量或延長服用時間,一般不會引起中毒。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3]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下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4]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