峙浪鄉

寧明縣城東南部的鄉

峙浪鄉位於寧明縣城東南部,東與桐棉鄉、南與愛店鎮和越南、西與寨安鄉、北與板棍鄉明江鎮接壤,是寧明縣四個邊境鄉鎮之一,邊境線長12公里,全鄉總面積210平方公里,聚居著壯、漢、瑤等民族,其中壯族人口佔95%。全鄉下轄1個社區和8個村委會,66個自然屯,99個村民小組,2013年底總人口為24796人,其中社區面積120600平方米,社區人口6450人。目前鄉長是黃芝師先生,那堪鄉人。

峙浪鄉,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寧明縣,地處崇左市南部。截至2018年末,峙浪鄉戶籍人口24505人。

明洪武元年(1368年),思陵土州改屬思明土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思陵直隸州降改為土州,隸太平府。1953年,改為寧明縣第六區。1958年,設公母山公社。1959年,公母山公社改名峙浪公社。1962年,峙浪公社改峙浪區。1966年,峙浪區復為峙浪公社。1984年,峙浪公社改峙浪鄉。 截至2020年6月,峙浪鄉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 鄉人民政府駐峙浪街。

歷史沿革


時間事件
明洪武元年(1368年)思陵土州改屬思明土府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思陵直隸州降改為土州,隸太平府
1953年改為寧明縣第六區
1958年設公母山公社
1959年公母山公社改名峙浪公社
1962年峙浪公社改峙浪區
1966年峙浪區復為峙浪公社
1984年峙浪公社改峙浪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峙浪鄉地處崇左市南部,位於寧明縣東南部。東鄰桐棉鄉,南接愛店鎮,西鄰寨安鄉,北接明江、板棍鄉。 峙浪鄉行政區域面積277.87平方千米。
峙浪鄉
峙浪鄉
地形地貌
峙浪鄉屬半山區半丘陵地勢。最高點寶蓋山(山名)海拔800米,最低點那密村(地名)海拔0.1米。
氣候
峙浪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春季乾旱少雨,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涼少雨。多年平均氣溫21℃,1月平均氣溫10℃,極端最低氣溫3℃;7月平均氣溫29℃,極端最高氣溫37℃。平均氣溫較差5℃。生長期年平均280天,無霜期年平均360天,最長365天,最短366天。年平均日照1680小時,年總輻射1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隆水量1300毫米,極端年最大降水量1800毫米,極端最少降水量300毫米。
自然災害
峙浪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乾旱、大風、霜凍、雷擊等。其中水災、旱災是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年均發生一次,最嚴重的一次水災發生在2008年9月,受第3號強台“風榴槤”的影響,明江河水位暴漲,最大6小時漲水4.83米,部分小區交通、自來水、電力、通訊完全中斷,受災農作物460公頃,受淹房屋9間,倒塌8間,受災人口0.6萬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50萬元。旱災年均發生一次,最嚴重發生在2009年11月造成0.8萬人受災,1.2萬畝農作物減產,甘蔗減產1.2萬噸,糧食減產1.8萬千克。

地理氣候

峙浪鄉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全鄉總面積210平方公里,屬半山區半丘陵地帶,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1.9℃,總積溫7200℃-8100℃,日照時數1700小時,無霜期達350天,年降雨1200mm-1500mm。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峙浪鄉轄峙浪1個居民委員會,思陵、派台、欽加、那密、洞浪、長橋、洞漫、那兵8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6個居民小組,89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峙浪鄉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 鄉人民政府駐峙浪街。
峙浪鄉區劃詳情
峙浪社區思陵村欽加村
那兵村洞浪村洞漫村
派台村那密村長橋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峙浪鄉轄區總人口2.4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0.12萬人,城鎮化率5%。另有流動人口3000人。總人口中,男性1.24萬,佔51%;女性1.19萬人,佔49%;14歲以下4025人,佔16.6%;15~64歲17809人,佔73.2%;65歲以上2497人,佔10.2%。總人口中以壯族為主,達2.4萬人,佔99%。2011年,人口出生率11.8‰,死亡率0.74‰,人口自然增長率11.06‰。
截至2018年末,峙浪鄉戶籍人口24505人。

經濟


農牧業

全鄉有林面積20多萬畝,耕地面積2.3萬畝。由於山地居多,全鄉主要盛產木材、松脂、八角、藥材、食用菌等農特產品,是寧明縣較大的木材、八角、藥材等產品集散地。近年,峙浪鄉把發展砂仁作為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產業之一,採取“協會+農戶”的方式,通過基地示範,農戶帶動,標準化種植、產品包銷等,促進砂產業化。目前,該鄉發展砂仁協會會員56戶,種植砂仁面積6900畝,預計年產砂仁鮮果600多噸,實現產值310萬元左右。

鄉鎮企業

峙浪鄉牢固樹立“項目立鄉”意識,把搞好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全鄉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依託本鄉良好的沿邊優勢和資源優勢,用足用活國家及自治區給予的邊境地區建設和西部大開發各種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全面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做到辦事最快、服務致優,實現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新突破。在2006年實現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超千萬元的基礎上,2007年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再創歷史新高,全年共引進項目23個,累計金額總額達1.4543億元。松香深加工、派連河梯級水電站等順利落戶該鄉。

綜述

2011年,峙浪鄉地方財政收入230萬元,比上年增長0%。人均財政收入4354元,比上年增長0.075%。2011年末,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1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1%;各項貸款餘額5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
2018年,峙浪鄉有工業企業2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農業

2011年,峙浪鄉耕地面積2.9萬畝,人均1.19畝,全部為水澆地,以種植水稻、玉米、甘蔗、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6331萬元,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5.8%。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4193噸,人均172.3千克,其中水稻261.8萬千克,玉米46.9萬千克。經濟作物以甘蔗、蔬菜、花生為主。2011年,甘蔗種植1495公頃,人廠原料蔗榨季產量111585噸;蔬菜種植2970畝,總產量315萬千克,總產值630萬元。有林面積14000公頃,活立木蓄積量3.361萬立方米以上,年木材可採伐量3.361萬立方米以上,年產松脂1.74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8萬頭,年末存欄0.84萬頭;羊飼養量0.0213萬隻,年末存欄0.01萬隻;家禽年飼養7.61萬羽,其中,念忌屯鴨蛋生產基地有1000隻蛋鴨,年產蛋達4萬斤。可敬屯鱷魚養殖基地規模達200條。

文化


名稱來歷
峙浪鄉因鄉政府駐峙浪街而得名。

交通


峙浪鄉境內寧愛二級公路、(防城)桐中至(憑祥)夏石邊境公路過境。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峙浪鄉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9個,各類文化專業戶26戶;各類圖書室10個,藏書0.3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創作人員6人。
教育事業
2011年,峙浪鄉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260人,專任教師18人;小學9所,在校生1420人,專任教師9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50人,專任教師4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小學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99%。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33萬元,比上年增長36%,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15%,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
2011年,峙浪鄉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床位10張,每萬人擁有病床4張;固定資產總值143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3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4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91萬人次。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
體育事業
2011年,峙浪鄉有全鄉有籃球場15個,村級體育公共服務中心9個。2011年,在縣文化體育部門的協助下,每年春節期間鄉里都舉辦籃球、氣排球、拔河等比賽項目,各村自發組織舉辦各種卡拉OK比賽和體育項目比賽,2011年2月、3月長橋、洞漫成功地舉辦了歌圩節,同時還進行了拔河、籃球、山歌等比賽項目,有近800人蔘賽,觀眾達4000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峙浪鄉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9戶,人數216人,支出42.8萬元,比上年增長0%,月人均165元,比上年增長22%;醫療救助6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10人次,共支出4.53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70戶,人數1400人,支出104.16萬元,月人均62元,比上年增長24%。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1.66萬元,比上年增長26%。敬老院1家,床位4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5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1950人,參保率93%。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峙浪鄉有郵政代辦所1處。全年郵政業務總量1800萬元,其中純收入3.6萬元;報紙、期刊累計發行3萬份(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3000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0.2萬門,固定電話用戶0.05萬戶,電話普及率35%;行動電話用戶1.1萬戶,網際網路用戶25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0萬元。

基礎設施

轄區內建有那馱、谷民兩座小型水庫,其他山塘水庫有62座,峙浪河呈東西流向貫鄉而流,生活和生產用水用電均可滿足需要。該鄉與越南接壤,距離愛店口岸市場僅有12公里,距寧明縣城有45公里,寧愛公路橫貫南北,(防城)桐中—(憑祥)夏石國邊防公路經過該鄉,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