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梅毒

神經梅毒

神經梅毒為蒼白密螺旋體(梅毒螺旋體)感染神經系統所引起的疾病。神經梅毒是蒼白密螺旋體感染引起的,約10%未經治療的早期梅毒患者最終發展為神經梅毒。神經梅毒侵犯部位較廣,包括腦脊髓膜、血管、腦、脊髓實質等,侵犯部位不同,表現也不一樣。神經梅毒的治療主要包括病因治療和對症治療。神經梅毒可引起失明、癱瘓、腦梗死、痴獃等併發症。大多數神經梅毒經積極治療和監測,均能得到較好轉歸。但神經梅毒的預后與梅毒的類型有關。

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皮膚性病科

病因


● 神經梅毒是蒼白密螺旋體感染引起的,約10%未經治療的早期梅毒患者最終發展為神經梅毒。

癥狀


● 本病常見類型有無癥狀型神經梅毒,腦膜神經梅毒,腦膜、脊髓膜血管梅毒,脊髓癆和麻痹性神經梅毒及先天性神經梅毒。

無癥狀型神經梅毒

● 一般沒有明顯癥狀,可能通過檢查發現。

腦膜神經梅毒

● 常發生於原發性梅毒感染后1年內,可出現發熱、頭痛等癥狀,偶見雙側面癱或聽力喪失。

腦膜、脊髓膜血管梅毒

● 腦脊膜與血管的聯合病變出現於原發感染后5~30年,可出現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和失語等,發病前可有持續數周的頭痛、人格改變等前驅癥狀。脊髓膜血管梅毒可表現為運動、感覺及排尿異常。

脊髓癆

● 見於梅毒感染后15~20年,起病隱匿,可出現下肢針刺樣或閃電樣疼痛、括約肌障礙、性功能障礙等。可出現肢體麻木、發冷,痛溫覺減退等淺感覺障礙,以及振動覺、關節位置覺減退等深感覺障礙。
● 10%~15%的患者可出現內臟危象,胃危象表現為突然胃痛,伴嘔吐,持續數天;腸危象表現為腹部絞痛、腹瀉和里急后重;咽喉危象表現為吞咽和呼吸困難;排尿危象表現為排尿痛和排尿困難。

麻痹性神經梅毒

● 多見於初期感染后的10~30年,發病年齡通常在40~50歲,常見記憶力喪失、精神行為改變,後期出現嚴重痴獃、四肢癱,可出現癲癇發作。

先天性神經梅毒

● 多出現頭大臉小、餵食困難、眼球下垂至下眼瞼等腦積水的癥狀,以及眼睛怕光流淚、畸形齒、聽力喪失等癥狀。

檢查


● 醫生需要通過腦脊液檢查、非特異性螺旋體檢測、特異性螺旋體血清學實驗診斷神經梅毒。
● 腦脊液檢查
● ● 可發現腦脊液中淋巴細胞、蛋白質、糖等物質的含量是否有異常,用於了解腦和脊髓是否受損,為診斷提供依據。
● 非特異性螺旋體檢測
● ● 包括性病檢查試驗、快速血漿抗體試驗、梅毒螺旋體凝集試驗,如試驗陽性,則提示可能為神經梅毒。
● 特異性螺旋體血清學實驗
● ● 特異性螺旋體血清學實驗包括螺旋體固定術實驗、熒光密螺旋體抗體吸附試驗,可作為神經梅毒的確診實驗,但不能用於療效評價。

診斷


● 診斷神經梅毒主要依據如下:
● 患者有不良性生活史、艾滋病的病史或先天性梅毒感染史。
● 患者有神經系統受損的臨床表現,如腦膜和腦血管損害癥狀體征,特別是阿-羅瞳孔。
● 腦脊液檢查發現淋巴細胞數增多,血清和腦脊液梅毒試驗陽性。

鑒別診斷


● 神經梅毒與血管性神經認知障礙、額顳葉神經認知障礙、神經認知障礙伴路易體痴獃等疾病有相似的癥狀,醫生需要通過病史、癥狀、腦脊液檢查、遺傳學檢查、影像學檢查、神經心理學測試、腦電圖等進行區別。
● 當出現認知功能下降、精神癥狀和行為障礙、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等癥狀時,不要自行診斷和用藥,以免延誤病情,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治療


● 神經梅毒的治療主要包括病因治療和對症治療。

病因治療

● 主要是通過青霉素G、頭孢曲松鈉等藥物針對神經梅毒的病因進行治療。
● 對β-內醯胺類抗生素過敏的患者可以使用多西環素。

對症治療

● 有閃電樣疼痛的患者可使用卡馬西平。
● 內臟危象的患者可使用阿托品和吩噻嗪類藥物。

危害


● 神經梅毒可影響美觀,進而影響患者心態。
● 如沒能及時治療,還可能引起失明、癱瘓、腦梗死等併發症。

預后


● 大多數神經梅毒經積極治療和監測,均能得到較好轉歸。
● 但神經梅毒的預后與梅毒的類型有關。35%~40%麻痹性神經梅毒患者不能獨立生活,未經治療可於3~4年死亡;脊髓梅毒預后不定,大多數患者可停止進展或改善,但部分病例治療開始后病情仍在進展。

預防


● 避免不良的性生活方式。
● 如果與梅毒患者發生過性關係,儘早做檢查,以便早期發現並及時治療。
● 發現患有梅毒后,應積極規範治療。
● 注意生活細節,自己的內褲、毛巾等要及時單獨清洗,避免與他人共用洗漱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