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鼎山
董鼎山
董鼎山,1922年出生於寧波,在上海復旦附中讀書時即開始為柯靈所編刊物撰稿。1945年畢業於聖約翰大學英文系,在新聞界任職二年。1947年赴美,先後在密蘇里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曾任報刊編輯、紐約市立大學教授,1989年退休。著書有《紐約客書林漫步》、《西窗漫記》等多種,中英文作品散見於中美報刊。弟弟董樂山是著名英語翻譯家。
董鼎山
合併圖冊
董鼎山在中國成為知名作家,其實是重現昔日輝煌。早在40年代初的上海,他就以“令狐彗”的筆名出版過短篇小說集《幻想的土地》並獲得讚譽。他1922年出生在浙江寧波,後到上海讀書,14歲時曾在家鄉寧波《時事公報》副刊上發表《論戰時寧波中等教育》,轟動一時,17歲起給柯靈主編的《文匯報》文藝副刊投稿。1945年從上海聖約翰大學英國文學系畢業后,他考入《申報》當實習記者,采寫外交、政治新聞,後到《東南日報》作地方新聞編輯,同時為一些刊物撰寫小說、散文,開始在文壇上小有名氣。
1947年,他到美國留學,先後獲密蘇里大學新聞學碩士學位和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碩士學位,在紐約《聯合日報》主持過國際新聞版,受聘於紐約市立大學圖書館任資料部主任,成為英美文學兼亞洲部分的資料專家和資深教授。原打算去美國兩年後就回國,誰知風雲變幻,一別祖國就是31年。直到1978年才有機會回國探親。在美國,他娶了瑞典籍的妻子,有了一個女兒。
在美國的50餘年,董鼎山一直是上班族,沒有專事筆耕,但這無妨他碩果累累的蓄積。他不僅用中、英文雙語進行寫作,而且他的作品題材之廣,發表刊物之多,海內外影響之大,在當前美籍華裔作家中都是少見的。
董鼎山
董鼎山
董鼎山的文章,不是高深的學術論文,也非綺麗的抒情散文,而是讀書與思考的隨筆漫話。這是他心無旁騖地走了多年的一條獨特道路,他忙碌採擷,日積月累,深層思考,融會貫通。如流水行雲般一篇篇而出的作品絕非單是對歐美文學文壇作家作品的研究評述,而是以他的人生感受與文學體驗,對中國文學歐美文學通盤吸收消化之後所釀造出來的他自己的蜜。它們充滿個性特色,極具悟性見地,橫溢智慧經驗。它們的價值已卓然獨立於他的論述對象之外。
定居美國50多年,董鼎山已是美國公民,但卻又是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一個文化意識與感情歸屬上的中國人,是殷殷厚望於祖國故土早日富強統一的中國人。他始終讓他那在美國出生的女兒認歸中國是自己的祖國。從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開始,他每年都向中國駐加拿大使館寄去一份簽證申請。直到1978年,他突然收到中國駐美聯絡處主任黃鎮的一封信,同意給他去中國的簽證。他“漫卷詩書喜欲狂”,趕忙攜眷踏上回家之路。這次歸國,他不僅探望了闊別已久的親人,也和30年未通音訊的文壇老友恢復了聯繫。他後來所寫的每月一篇的“紐約通訊”,就是老友馮亦代、陳翰伯等人這一次向他約的稿,當時,他們正在籌辦《讀書》雜誌。
1978年之後,他又風塵僕僕多次回國探親訪友、寫作、講課。他的文章中就有一部分是寫歸國觀感的。其中,有對祖國巨大變化的興奮與欣慰,有對親朋老友的真情懷念,也有對文藝界、新聞界乃至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的無情抨擊。正如老友馮亦代所說,這后一點正說明了“他愛國之深使他憂國也切”,雖然“針砭時弊,說出這些肺腑之言對他是痛苦的,但是他不能緘默。”
董鼎山
董鼎山先生,無論體態還是精神,猶如年輕人一樣健旺活潑。作為國際筆會會員、紐約文藝協會理事、美中人民友好協會會員,他從未停止讀書、思考、寫作以及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的活動,他仍然是一名活躍的文化使者。董鼎山先生從未停止讀書、思考、寫作以及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的活動。2000年12月,榮獲紐約國際文化藝術中心授予他“終身成就獎”,可謂實至名歸。如今年逾八旬的董老先生,是一個熱愛生命的人。因了與生命的這種天然情份,先生的每篇文章里便蔥蔥鬱結著一股真知赤心之氣,在自然散淡的表述方式中,我們讀出了一種生命的意義。
著書有《診斷美國》、《紐約客書林漫步》、《西窗漫記》等多種,中英文作品散見於中美報刊。國際筆會紐約華文作家筆會會長。
董鼎山
董鼎山先生是中美文學交流傑出的使者,被譽為“美國文學大使”是當之無愧。在二十多年時間裡,董鼎山先生不遺餘力的向中國廣大讀者介紹美國文學的情況,幾乎將美國作家和作品“一網打盡”,為中國廣大的讀者和作家了解美國文學情況和最新發展動態,為中美文化交流做出傑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