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淑蘭
民間工藝美術大師
庫淑蘭(1920--2004),女,陝西咸陽旬邑縣赤道鄉富村人,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被譽為“剪花娘子”。
徠庫淑蘭,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六歲開始隨母親學剪紙、作畫。其剪紙風格構圖大膽、人物形象飽滿、色彩鮮麗,很快受到了藝術界關注。她的藝術剪紙也先後在西安美術家畫廊、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展出。1996年,她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授予“傑出民間藝術大師”稱號,系首位獲此稱號的中國人。以庫淑蘭為代表的彩貼剪紙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04年12月19日,因肺結核、氣管炎等病情突然加重,經搶救無效,庫淑蘭在家中病逝,享年84歲。
庫淑蘭生前照
1996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庫淑蘭,小名桃兒,祖籍旬邑縣赤道鄉富村(俗稱王村),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庫淑蘭從小就跟父親逃荒要飯。四歲纏腳,六、七歲開始隨母親學剪紙、作畫。曾讀過幾年書的庫淑蘭,17歲時出嫁,後來因故回到娘家赤道鄉富村。她一生中有過13個孩子,但被災荒、疾病奪走了10個。婚後,為打發時日,庫淑蘭繼續剪紙;但一次偶然的遭遇改變了她的剪紙風格和人生態度。由於剪紙構圖大膽、人物形象飽滿、色彩鮮麗,庫淑蘭的作品很快受到了關注。她的藝術剪紙也先後在西安美術家畫廊、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展出。
庫淑蘭照片
生前,她還曾擔任過第二屆中國民間剪紙研究會會員代表大會理事,陝西省農民畫協會理事。
因為貧困,她長期被病痛困擾。氣管炎令她晚年時,說話頗為費勁,時不時弓著腰長長喘氣。
2004年12月19日,庫淑蘭在家中病逝,享年84歲。
庫淑蘭小名桃兒。小時候的桃兒精幹伶俐、爭強好勝,村裡人都稱她為鬼精靈“猴桃兒”。庫淑蘭11歲時,家中稱得上是中產戶,父母把她送到三原縣一個姑姑家去讀書。身著藍士林布學生短袍、掛著繡花書包的庫淑蘭,無論識字、唱歌還是畫畫都很出眾。學校不遠處的城隍廟,是她的最愛。這裡有她既敬畏又神往的神像,也有精雕細刻的佛龕和綉工華麗的錦帷、綉片;廟裡的彩繪壁畫上還有很多動人的故事。庫淑蘭的母親吃齋向佛,這裡的一切都與她有一層更加親近的關係。在庫淑蘭後來的許多作品中,這些神靈們圖像對她剪紙藝術有很大的影響。愉快的學校生活使她的心中充滿歡樂。“一樹梨花靠粉牆,娘到繡房教賢良。一學針線毛簾綉,二學裁剪縫衣裳。三學人來客去知大禮,四學鶯歌把家當。”庫淑蘭總能比別人唱得好,總能給同學們講這講那,幾千年深厚的傳統文化就在這樣的歌謠中悄無聲息地傳承著。
早在4歲那年,父親就給庫淑蘭訂下了娃娃親。由於公公家再三上門催婚,15歲后庫淑蘭沒能繼續上學,回家跟著媽媽學做女紅,為自己備辦嫁妝。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中,心靈手巧的庫淑蘭很快就掌握了剪花綉葉。庫淑蘭17歲就被婆家迎走了,嫁到了赤道鄉富村。她帶上精心綉制的嫁妝,連同她念過的書、硯台和一把口琴,這都是一個女孩子歡樂和幸福的夢。
庫淑蘭
婚後庫淑蘭共生了13個孩子,最後只養大兩男一女,生活便是在這種絕望和艱辛中一天天熬過。然而這一切,並沒有泯滅庫淑蘭的天性,她總是在艱難的夾縫中,在自己和鄉親們做手工活時,極力尋找生活的一絲絲樂趣。
出於生計所迫,庫淑蘭和丈夫、孩子遷回了她的出生地王村。上世紀80年代初,旬邑縣文化館在組織民間藝人創作時,發現了庫淑蘭不同凡響的剪紙天賦。後來經過推薦,陝西美術學院教授楊學芹女士對庫淑蘭剪貼畫藝術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並把她推介給社會。從此,庫淑蘭的名字和她獨樹一幟的作品,走出了山溝溝,走出了中國國門,登上了大雅之堂。她的作品在北京展出。甚至在香港展出。
在上世紀80年代初之後的20年時間裡,慕名前來探訪庫淑蘭的人不計其數。人們發現庫淑蘭在創作每幅作品時,從不打草稿,信手剪來,隨手貼上。而且作品構圖豐滿,人物造型質樸,色彩運用絢麗而又統一。2004年12月19日,庫淑蘭病逝。
看著這當年風光不再、人也衰老了的庫淑蘭,如此這般沉浸在自編自造的剪紙神話里難以自拔,聽著她那夢囈似的念詞,讓人不得不為傳統剪紙藝術的衰落而辛酸,而感慨萬千。庫淑蘭反覆提到、念念不忘的那個所謂“剪花娘子”,實際上是她在為自己建立的一個虛幻的神話偶像。
1937年一個春意融融的日子裡,黃土高原上廣袤而死寂的黃色里正長出幾點綠意,庫淑蘭嫁到了富村。黃土地上的富村其實並不富裕,貧困就像影子一樣的跟著她。為打發時日,庫淑蘭開始學剪紙。幾十年間,她和村裡的其他姑娘婆姨一樣,紙剪了幾大車,就是少為人知。1985年的一天,她不慎失足,掉在十幾米深的崖下昏了過去,幾天幾夜不省人事。家人開始為她準備後事時。不想她一日醒來,精神蠼爍,口稱自己就是“剪花娘子”。
從那以後,庫淑蘭的剪紙有如神助,一改過去風格,用光、用色精彩絕倫,剪花娘子的造型也屢屢出現在她的文案中。庫淑蘭的名聲也很快大噪起來。
庫淑蘭剪紙
晚年後(1989--2000年)80多歲的她重複的表現著一個神秘主題“剪花娘子”的創作。這個女神雍容華貴儀態萬方。她既是庫淑蘭的心中偶像又是一個完美的藝術構圖。這個藝術構圖充分的標誌著當地人樸素的審美觀,也即“大臉盤高鼻樑,膚色白皙眼睛大眼黑多口型小”的人是為美人。
庫淑蘭在中國的民間藝術中,歷史性地開創了二方面的先河:
1、庫淑蘭打破剪紙藝術中以單純的模仿來傳承的傳統;
2、庫淑蘭獨創了一種前無古人的表現其自我靈魂中真善美的藝術模式--剪貼畫。
庫淑蘭代表作品被法國、美國、德國、東南亞等國家收藏。1980年,旬邑縣文化館民間剪紙普查中發現庫淑蘭的剪紙才能,並引導她多次進縣城剪紙班創作,提供材料在家堅持不斷剪紙。
1986年-988年,其剪紙先後隨旬邑縣民間剪紙展覽在西安美術家畫廊和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並爭相收藏。其剪紙在《中國婦女》(英文版)和《漢聲》19期上發表與介紹。
1989年庫淑蘭用自己的創作贏來了來自全國23個省、市的有關專家學者,民間藝術工作者前來考察、學習。
1992年,第二屆中國民族文化博覽會民間美術大展中她的剪紙獲特別獎。
1994年,作品獲“中國民間美術一絕大展”金獎。
1995年,世界婦女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庫淑蘭剪紙個展應邀在中央美術學院陳列館展出。
1996年,庫淑蘭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授予“傑出中國民間藝術大師”稱號。
1997年,《剪花娘子庫淑蘭》(上、下冊)由台灣漢聲出版社編輯出版。同時,在台灣舉辦“庫淑蘭剪紙展覽”。
1997年11月,庫淑蘭應邀赴香港參加中國民間傳統藝術節做剪紙表演和相關學術講座活動。
2000年10月,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呂勝中配合日本執導前來旬邑探訪庫淑蘭,歷時3天,共同合作營造了一所剪紙藝術小紅人裝制的招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