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體位性低血壓的結果 展開

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

體徠位性低血壓是一種少見的心血管疾病。體位性低血壓病因不明,可能與神經系統疾病、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藥物、自主神經病變的等因素有關。體位性低血壓表現為卧位時血壓正常,直立位時血壓迅速降低,輕者可出現眩暈,重者立即出現暈厥。體位性低血壓的治療以一般治療及藥物治療為主。體位性低血壓可能會誘發心絞痛、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等併發症。體位性低血壓無合併症者一般預后較好。

就診科室


● 心血管內科或內科

病因


● 體位性低血壓病因不明,可能與神經系統疾病、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藥物、自主神經病變的等因素有關。

癥狀


● 體位性低血壓主要表現為卧位時血壓正常,直立位時血壓迅速降低。
● 輕者可出現眩暈,重者立即出現暈厥。
● 可出現皮膚乾燥,出汗少,排尿、排便障礙,性慾減退。
● 部分患者可出現眼外肌麻痹、肢體僵硬、語言不清、眼球震顫。

檢查


● 確診體位性低血壓主要依靠血壓測量、血常規、內分泌功能檢查、激素檢查、心電圖、超聲檢查、心導管檢查、血管造影、X線檢查、脊髓造影等。
● 體格檢查:正確測量血壓,觀察患者有無陽性體征,有助於明確診斷。
● 血常規:查看有無紅細胞、白細胞改變,有助於疾病診斷。
● 內分泌功能檢查、激素檢查:查看是否為內分泌疾病引起的低血壓。
● 心電圖:幫助診斷有無心律失常、心動過緩等情況,有助於診斷。
● 超聲檢查:心臟超聲及外周血多普勒超聲檢查,有助於診斷是否為心血管疾病所致的低血壓。
● 心導管檢查、血管造影檢查:可明確是否有外周血管疾病及心臟疾病,有助於疾病診斷。
● X線檢查:可觀察有無腫塊壓迫血管,有助於疾病診斷。
● 脊髓造影:檢查可了解有無脊髓空洞,有助於疾病診斷。

診斷


● 醫生主要依據癥狀、體格檢查、血常規、內分泌功能檢查、激素檢查、心電圖、超聲檢查、心導管檢查、血管造影、X線檢查、脊髓造影等診斷體位性低血壓。
● 癥狀、體格檢查:卧位時血壓正常,直立位時血壓迅速降低。一般認為,站立后收縮壓較平卧位時下降20mmHg或舒張壓下降10mmHg,即為體位性低血壓。
● 血常規、內分泌功能檢查、激素檢查、心電圖、超聲檢查、心導管檢查、血管造影、X線檢查、脊髓造影:可明確病因。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生理性高血壓等進行鑒別。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體位性低血壓目前主要依靠藥物治療及一般治療。

一般治療

● 起床走動及體位改變時,動作要慢,避免驟然起立,平時宜穿彈力襪、緊身褲或用彈力繃帶,以減少直立時下肢靜脈血液淤積。
● 飲食方面除攝入富含營養的食物外,可適當增加食鹽量以增加血容量。

藥物治療

● 藥物治療可使用地塞米松、左旋多巴、谷維素等。其他支持療法,如三鹼腺苷(ATP)。鋪酶Q10、肌苷、B族維生素也可選用。
● 中藥可按低血壓病處方隨症加減。

危害


● 體位性低血壓可能會誘發心絞痛、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等併發症。

預后


● 體位性低血壓無合併症者一般預后較好。

預防


● 戒煙戒酒。
● 多參加力所能及的運動,增強抵抗力。
●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
● 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長期高度緊張。
● 在起床走動及體位改變時動作要慢,避免驟然起立。
● 平時宜穿彈力襪緊身褲或用彈力繃帶,以減少直立時下肢靜脈血液淤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