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五台山的結果 展開

五台山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境內山峰

五台山又名清涼山,位於山西五台縣東北部,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稱為“金五台”,又因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又稱“五台山”。五台山相傳為文殊菩薩的道場。

五台山是中國唯一青廟和黃廟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最鼎盛時期為唐代,據《古清涼傳》,全山寺院多達三百所,現存寺院共47處。

文殊菩薩道場緣由


在《大方廣佛華嚴經》中載:“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佛說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中說:“爾時,世尊復告金剛密跡主言,我滅度后,於南贍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震那。其國中有山,名曰五頂,文殊師利童子遊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中國古稱震那國,五台山即在印度的東北方,上述二經提到的“清涼山”、“五頂”山,恰好五台山五巒巍然、氣候清涼的特徵與經文描述相符合,佛教徒即把五台山定為文殊菩薩道場。文殊菩薩是大智慧的象徵,法身形象多變,依照其形象,可分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常見的是五髻文殊。一般右手握“智慧劍”,象徵以智慧劍斬煩惱結。左手持的蓮花上放置《般若經》,代表智慧的思維。

歷史沿革


佛教傳入五台山,普遍的說法是始於東漢。相傳漢明帝時,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來到了五台山(當時叫清涼山)發現此地有釋迦牟尼佛所遺足跡,這座山的山勢和印度的靈鷲山(釋迦牟尼佛修行處)相似,並且文殊菩薩有在此顯現,故二人決定在此建寺,寺院落成后,命名為靈鷲寺。又因漢明帝信佛,加“大孚”兩字。后北魏孝文帝時擴建寺院。至北齊時,五台山寺廟猛增到二百餘座。隋文帝時,又於五個台頂各建一寺。唐代全山寺院多達三百所,有僧侶三千餘人,名僧輩出。至唐德宗貞元年間,全山僧尼達萬人之多。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 敕內侍張廷訓造金銅文殊像置於真容院(即今菩薩頂),重修真容、華嚴、壽寧、興國、竹林、金閣、法華、秘密、靈境、大賢十寺。明末又重建了大塔院寺的大塔和顯通寺的銅殿塔等。清代,隨著喇嘛教傳入五台山,出現了各具特色的青廟(漢僧所住)和黃廟(蒙藏喇嘛所住)。五台山五座台頂合圍的地區,稱為台內,其外圍則稱台外。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初步調查,全山有“青廟”(漢僧所住)97處,“黃廟”(蒙藏喇嘛所住)25處。現存寺廟台內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等39座,台外有佛光寺、南禪寺等8座。

主要景點


人文景觀

五台山是既有青廟(漢僧所住)也有黃廟(蒙藏喇嘛所住),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並重的佛教道場。青廟和黃廟相互比鄰,共同發展,這在四大佛教名山中是獨有的現象。主要寺院有:顯通寺、菩薩頂、塔院寺、黛螺頂。
顯通寺,又稱大孚靈鷲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寺,始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年間(58—75),相傳天竺高僧迦葉摩騰、竺法蘭來到五台山,修建寺院,取名大孚靈鷺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名為大顯通寺。現為五台山佛教協會所在地。
菩薩頂,五台山規模最大的黃教寺院。據傳說因為是文殊居住之處,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此寺創建於北魏孝文帝年間(471—499),歷代曾多次重修。明永樂年後,蒙藏傳佛教信徒進駐五台山,遂成為五台山黃廟之首。清康熙、乾隆皇帝曾數次朝拜五台山,住宿於菩薩頂,賜菩薩頂大喇嘛提督印。
塔院寺,原是大華嚴寺的塔院,因院中的大白塔而得名,現為五台山的主要標誌。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歷代屢經修造,明代又重建。據記載,大白塔內藏有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塔院寺中的文殊塔,據傳塔內藏有文殊菩薩的發舍利。
黛螺頂,初名佛頂庵,明萬曆二十年(1592)到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 ,曾名大螺頂,乾隆十五年(1750)改名為黛螺頂,一直沿續至今。清朝的皇帝大多崇佛,多次朝拜五台山。後人把登黛螺頂朝拜文殊菩薩稱為“小朝台”,素有“不登黛螺頂,不算台山客”之說。
此外,還有南禪寺、殊像寺、羅睺寺、萬佛閣、十方堂、廣化寺、龍泉寺、南山寺、金閣寺、竹林寺、普濟寺、尊勝寺、佛母洞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五台山屬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台縣、繁峙縣、代縣、原平市、定襄縣,周五百餘里。介於北緯38°55'—39°66'、東經113°29'—113°39'之間,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峰頂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氣候多寒,盛夏仍不見炎暑,故又別稱清涼山。
五台山
五台山

地質地貌

地層完整豐富,特別是前寒武系地層典型奇特,是中國地質科考的重點地區。五台山境內的絕大部分地層組段,都是以該地區的山、水、村、鎮命名的,它們在地質學領域具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
五台山由古老結晶岩構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聳立,峰頂平坦如台:東台望海峰、西台掛月峰、南台錦繡峰、北台葉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稱台外,五峰之內稱台內,台內以台懷鎮為中心。五台山最低處海拔僅624米,最高處北台頂海拔3061.1米,有“華北屋脊”之稱。山中氣候寒冷,台頂終年有冰,盛夏天氣涼爽,故又稱清涼山,為避暑勝地。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為主,由草甸、草原、灌叢構成,是優良的夏季牧場。
五台山地質古老,地貌奇特,地處華北大陸的腹地,與恆山-太行山連續,相對高差達2400多米,大面積出露了地殼不同層次的岩層和地質構造,展示出中國大陸基底的地質構造和地質組成,是由大於25億年的世界已知古老地層構成的最高山脈。在漫長的地球演進中,五台山經過了“鐵堡運動”、“台懷運動”、“五台運動”、“燕山運動”,形成了以“五台群”綠色片岩及“豆村板岩”構成的“五台隆起”,具有高亢夷平的古夷平面、十分發育的冰川地貌、獨特的高山草甸景觀,更有第四紀冰川及巨大剝蝕力量造成的“龍磐石”、“凍脹丘”等冰緣地貌的奇觀。
五台山擁有獨特而完整的地球早期地質構造、地層剖面、古生物化石遺跡、新生代夷平面及冰緣地貌,完整記錄了地球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地質演化歷史,具有世界性地質構造和年代地層劃界意義和對比價值,是全球地質科學界研究地球早期演化以及早期板塊碰撞造山過程的最佳記錄,是開展全球性地殼演化、古環境、生物演化對比研究的典型例證。因此,五台山被譽為“中國地質博物館”。

氣候特點

五台山氣候寒冷,又被稱作“清涼山”。雖然處於與北京大致相同的緯度,但氣候特徵卻和中國東北部的大興安嶺差不多。全年平均氣溫為零下4℃,7至8月最熱,分別為9.5℃和8.5℃,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零下18.8℃。台懷地區比台頂早一個月入春,遲一個月入秋,溫度相差6℃左右,全年平均氣溫2-3℃,最低氣溫零下30℃,最高氣溫為30℃。台懷地區夏季空中雲層較低,濕度大,常有雨水。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五台山共有植物100科、386屬、661種。其中,草本植物501種,木本植物160種。低等植物中,藻類有地皮菜可供食用,綠藻可作飼料;菌類有木耳、蘑菇、馬勃、豬苓、茯苓,均可入葯,木耳、蘑菇又是山珍佳肴。高等植物中的蕨類有瓦松、卷柏、銀粉、背蕨,無為等。其餘高等植物分牧草、森林、果木、藥材、花卉等。
五台山
五台山

木質植物

五台山森林面積29.43萬畝,覆蓋率44.83%,其中天然林佔63%,人工林佔37%。森林群落主要由木本植物——喬灌木組成。植物群落因海拔變化呈一定規律性,即亞高山分佈著耐寒矮小的高山草甸灌木,中山、低中山分佈著高大的針闊葉樹種及伴生灌木。木質植物資源共42科,71屬,160種。

野生草本植物

五台山野生草本植物大部分是天然牧草,草地面積384.4萬畝,佔山西省天然草地的7%。野生草本植物共470多種,其中產量高、品質好的有58種。野生草本植物類型有亞高山草甸、高中山地草甸、低中山地草甸。

野生花卉

五台山野生花卉分木本、草本兩種,馳名的品種有30餘種。

藥材

五台山所產野生藥材,按藥用功效,可分為15類。

動物資源

陸生脊椎動物63科,149屬,205種。主要有:石貂、金錢豹、狐狸、獾、黃鼠、山羊、野豬等。鳥類有142種,16目,36科。其中有9種為山西省所罕見:黃斑葦雞、栗葦雞、紅胸田雞、鳳頭麥雞、赭紅尾鴝、白項溪鴝、黑眉葦鶯、棕肩尾菅、黑尾蠟嘴雞。

礦藏資源

據勘察,五台山有金屬、非金屬礦藏有30餘種,礦點160餘個。其中尤以鐵礦為多,以沉積變質型(鞍山式)鐵礦床為主,銅礦主要有台懷、觀音洞、虎山、葦地坪銅礦等。金礦有五台鎮海寺、繁峙寬灘、代縣張仙堡、灘上等地的岩金,張仙堡、峨口等地的白砂金。此外,還有硫鐵礦、稀土元素礦、鈾礦、綠柱石礦、水晶礦、雲母礦、硼礦、大理石礦和花崗岩礦、黑曜石等。

人文歷史


文物遺存

五台山有浩如煙海的佛像,數量多達30000餘尊,不僅有佛、菩薩、羅漢、脅侍、供養人、護法神,而且還有儒教、道教、地方宗教、帝王將相、僧侶居士等。這裡的佛像分為八種類型:泥塑,金屬,石刻,木雕,燒瓷,脫紗,刺繡,畫像。此外還有佛塔、影壁、牌樓、碑碣等。
五台山
五台山

佛事活動

跳布扎
跳布扎是每年的農曆六月十五前後,起源於西藏,是五台山黃教舉行的重大佛事活動。在活動前一天,寺內喇嘛就開始念護法經,跳金剛舞,在菩薩頂“鎮鬼”;十五日,百餘名有身份的喇嘛走出菩薩頂,穿街繞巷,最前邊架著彌勒菩薩像,其後大喇嘛坐轎,二喇嘛騎馬,其餘僧眾吹奏廟堂音樂,前往羅睺寺去“跳神”;十六日,又在菩薩頂“斬鬼”,大、二喇嘛穿戴皇賜服飾,外列僧人頭戴面具裝扮28宿,就地畫圓,按圓行步,並輔以身形手勢。通過此活動以驅除邪惡,迎來吉祥安泰。
騾馬大會
每年農曆六月舉辦,期間舉行大型佛事活動、民間文化活動、騾馬牲畜交易大會。朝會活動內容豐富,其主要一項是四方僧侶雲集台懷鎮做道場、誦經,使五台山充滿了神秘的宗教色彩。
其他
九項特色旅遊活動:佛國聖地採摘游、朝台登山健身游、佛教文藝欣賞游、鎮海松濤紅葉游、秋冬美景攝影游、金色世界生態游、銀色五台踏雪游、寺廟法會祈福游、佛法禪宗探訪游。
美食
五台山地區有許多獨具特色的菜肴和風味小吃,在這裡可以品嘗到肉片熗香蘑、清炒台蘑、小雞燉台蘑等傳統名菜,口味清香而不油膩。
過年
“五台山上過大年”受到了海內外佛教界、旅遊界等社會各界的歡迎,拓展了五台山冬季旅遊發展新路。2002年五台山舉辦首屆佛俗民情年。活動集中展示佛教聖地禪門僧尼過年習俗和特有的地方“兩節”風情的創意,迎合了很多中國人“逃離”緊張而喧鬧的城市生活、追尋古樸而純正的過年過節情趣的心理需求。每年春節期間來山的遊客達數十萬之多。

價值意義


綜述

1982年,五台山以山西五台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歷年來獲得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世界文化景觀遺產”等榮譽。

宗教價值

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永平十一年(68年),攝摩騰和竺法蘭來到清涼山,興建了大孚靈鷲寺。這座五台山的開山寺,也就是現今的顯通寺,為中國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又可視為中國辟山建寺的最早的記錄。
中國佛教史上曾經發生過四次“滅佛”事件,五台山都首當其衝。隋興,隋文帝、隋煬帝都是佛教信徒,熱衷於扶植佛教,命在五個台頂都建寺廟。唐代的初、中期,是中國佛教的全盛時期,中國佛教走向成熟,當時五台山寺院多達360餘處。敦煌莫高窟第61窟內的《五台山圖》壁畫,畫面60多平方米,寺院林立,香客雲集,反映了五台山全盛時期的風貌。
五台山又一特色,就是既有青廟,也有黃廟,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並重,青廟和黃廟相互比鄰,共同發展,這在四大佛教名山中是獨有的現象。菩薩頂是五台山黃廟之首,總管五台山藏傳佛教事務的大喇嘛就住在這裡。清康熙、乾隆,多次來五台山朝拜,都在菩薩頂住宿,曾賜大喇嘛提督印、斬殺劍,並命山西全省向大喇嘛進貢。據1956年五台山文物保護所的調查,在五台山範圍內還有寺廟124處,其中青廟99處,黃廟25處。

文化價值

五台山有眾多的佛塔寶剎。建築使用材料,有磚塔、石塔、琉璃塔、木塔、鐵塔、銅塔、銀塔、玉塔、水晶塔等等;建築形制有車堵波式塔、密檐式塔、樓閣式塔、亭閣式塔、金剛寶座式塔、組合式塔;性質有佛塔與墓塔之分。佛塔中為舍利塔、靈跡塔及一般的供奉塔。墓塔中可分為高僧墓塔與一般性紀念塔;時代上最早的是北魏石塔,以後各個時期均有,最遲的是近年來為五台山圓寂高僧建的舍利塔;規模上大者高56.4米,刺破蒼穹,欲與天公試比高。小者僅0.05米,精巧玲瓏。在全國現存佛塔中,圓果寺的元建阿育王塔,塔院寺的釋迦文佛舍利寶塔,顯通寺的組合式銅塔以及《華嚴經》字塔,均屬珍品。五台山的塔,沿革之久,數量之多,用材之廣,形制之全,性質之繁,都是全國同類地區罕見。
五台山的佛像,在使用材料與製作方面,大致可以分為八種類型:泥塑(含懸塑與模拓),金屬鑄造(有鐵、銅、鎏金、金),石刻(含玉雕,可分為全雕、浮雕、摩崖石刻),木雕,燒瓷,拓紗,刺繡,畫像(含壁畫、軸畫、經卷插圖樹葉畫)。最早的佛像為南北朝時期遺物,鍵陀羅藝術手法明顯。最多的佛像為泥塑,自唐到現,連續不斷,形成了獨特的完整的沿革體系。最罕見的是明代著名畫家丁雲鵬在菩提樹葉上彩繪的十八羅漢圖,共12幅,單數繪單,雙數繪雙,工筆重彩,共成一冊。五台山佛像,原料不同,工藝有別,時代手法各異,整個作品嫣紅奼紫,斑駁陸離,將五台山充實成一座罕見的佛像藝術寶庫。
五台山寺內寺外保存下來的鐘、鼓、缽、板、碑、碣、幢、匾、牌、聯、詩、文等等,數量浩繁。其中不少屬於國家珍貴的文物。
在長期的歷史演進中,五台山保存下了世界上鮮有的古建築群、罕見的佛教造像群、獨特的佛教音樂,被譽為“文殊信仰中心”、“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寶庫”、“中國佛教造像藝術展覽館”、“中國佛教音樂奇葩”,積澱了非常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
五台山
五台山

歷史傳說


中國有四大佛教名山,它們分別是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九華山,傳說這四座山分別是佛教中四大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地藏的修行地,因此都有悠久的宗教文化淵源,同時它們也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五台山位於中國中部山西省境內,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座山峰的頂端平坦寬闊,好象土砌的平台,分別稱為東台、西台、南台、北台、中台,合稱“五台”。五台山是華北的海拔最高點。
相傳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氣候異常惡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飛沙走石,夏天酷熱難當,農民們根本無法到田裡種莊稼。文殊菩薩碰巧到這裡傳教,看到人們遭受苦難,決定改變這裡的氣候。
文殊菩薩了解到東海龍王那裡有一塊神石叫“歇龍石”,可以把乾燥的氣候變得濕潤,於是變成一個化緣的和尚,到龍王那裡借歇龍石。
文殊菩薩來到東海,見龍宮外面果然有一塊巨石。還沒有走到跟前,已經感覺到一股涼氣迎面撲來。文殊菩薩見到龍王,說明來意。龍王很抱歉地說:“大法師借什麼都行,唯獨這塊歇龍石不能借。因為它是花了幾百年工夫從海底打撈上來的,清涼異常,龍子們每天工作回來,汗水淋漓,燥熱難耐,便在上面歇息養神,你若借去,龍子們就沒有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薩反覆說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為了造福於人間特地來求援的。
龍王心裡不願意把神石借人,又不便直接回絕文殊菩薩的請求。估計這位老和尚一人無法將石頭運走,龍王勉強答應說:“神石很重,沒有人能幫助你,你如果能拿得動,就拿走吧!”
文殊菩薩謝過龍王,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語,立刻使巨石變成了小小的彈丸。文殊菩薩將彈丸塞進袖筒,然後飄然而去。老龍王驚得目瞪口呆,後悔莫及。
文殊菩薩回到五峰山時,正是烈日當空,因為久旱不雨,大地乾裂,人們遭受著深深的苦難。文殊菩薩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間的一條山谷中,奇迹發生了:五峰山立刻變成一個清涼無比的天然牧場。於是,這條山谷被命名為清涼谷,人們又在這裡建了一座寺院,起名叫清涼寺,五峰山也改名叫作清涼山了。

所獲榮譽


2020年4月,入選“2020世界避暑名山榜”。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山榜”。

旅遊信息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台懷鎮,中心地區距太原市230千米,距忻州市150千米
時間:全天24小時開放
門票:旺季135元/人淡季118元/人

門票優惠政策:

1、半價優惠人群:6周歲(不含6周歲)-18周歲(含18周歲)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學生憑合法有效證件實行半價優惠。
2、免票人群:6周歲(含6周歲)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兒童、殘疾人、現役軍人、革命傷殘軍人、年滿60周歲(含60周歲)的老年人憑合法有效證件免票;五台山景區內宗教活動場所所屬的宗教教職人員及其工作人員、與景區內宗教活動場所所屬的宗教是同一宗教的宗教教職人員,憑戒牒證等合法有效證件免票;在職、退休、殘疾消防救援人員和消防救援院校學員,憑有效證件免票。
3、中國旅遊日(5月19日)和世界旅遊日(9月27日)8:00-18:00,對國內外遊客實行半票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