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偵察局

美國的16個情報機構之一

美國國家偵察局(National Reconnaissance Office),簡稱國偵局(NRO)美國國家偵察局位於美國弗吉尼亞州,是美國的16個情報機構之一。該機構為美國政府設計、組裝併發射偵察衛星。並協調、收集和分析從中央情報局以及軍事機構的太空梭、衛星收集到的情報。該機構得到國家偵察計劃(外國情報收集計劃的一部分)的撥款。該機構是國防部的組成部分之一。

基本信息


美國國家偵察局的職能範圍非常廣泛。它加入了許多政策性委員會。
如1962年肯尼迪總統成立的156號國家安全行動備忘錄委員會,其目的在於審查美國衛星偵察政策中政治方面的問題,它在偵察計劃的保密方面亦起過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寫給肯尼迪總統的一份關於SAMOS—II發射器(SAMOS為衛星導彈觀測系統、是空軍的第一顆圖像偵察衛星)的備忘錄中,負責公共事務的國防部副部長阿瑟·西爾威斯特寫道:新聞獲悉的有關發射器及其計劃的資料“表明它比原來公開的材料有大幅度的刪節”。
西爾威斯特還指出:“查里克博士(國家偵察局局長)審查過這些改動,證實這些改動符合他及其衛星導彈觀測系統計劃主任格里爾准將的安全要求。
”最近,國家偵察局正積極參與制定一種安全規定,發布有關由太空運輸系統置入軌道的軍事衛星的有效負荷量。

日常工作


國家偵察局還負責衛星的日常工作,包括進行啟動和關閉,以及迫使衛星進行面向或背離太陽等技術操作。更為重要的是,國家偵察局執行並幫助制定聯合偵察進度表,詳細記錄偵察系統助中標情況。
儘管國家偵察局表面上附屬在空軍副部長和太空系統辦公室下面,但恰如其名,它是一個國家級的機構,實際上,它直屬中央情報主任主持的兩個國家執行委員會之一的國家偵察執行委員會管理。

相關介紹


國偵局和相關太空、情報機構密切合作,包括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NGA)、中央情報局(CIA)、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IA)、美國戰略司令部、海軍研究實驗室等高級機構。負責運作在世界各地的地面站,用於收集併發布來自偵察衛星的情報。

成立資料


國家偵察局成立於1960年8月25日,在此之前,白宮、國防部、空軍和中央情報局內部及相互之間就該組織的性質和任務進行過數月的辯論。
它的成立是對困擾著早期導彈和衛星計劃的各種問題的反應,也是1960年5月1日在蘇聯上空擊落U—2飛機事件的結果。
鑒於后一事件的發生,國防部辦公室和空軍探索修訂計劃,以便能儘早地利用從衛星導彈觀測系統試飛中獲取的各種偵察數據。6月10日,艾森豪威爾總統責成國防部長小差茨重新評價達一計劃,並向國家安全委員會作了情報的要求,以及符合這些要求的技術可行性和國防部計劃的指示。

技術理事會


蓋茨於是委任了一個三人小組:
空軍副部長約瑟夫·查里克博士,國防研究與工程局副局長約翰·H·魯貝爾,總統科學與技術特別顧問喬治·B·基斯塔科夫斯基博士。根據官方空軍史料,他們最終寫出了一份8月25日簡報,隨後,因家安全局和總統打消了原來的疑慮,做出一項重要決定,標誌著使人難忘的戰時曼哈頓工程——一項最優先計劃的開始,即國家偵察局的成立。它取代了空軍參謀長協調衛星發展工作的機構(先進技術理事會)。

特點介紹


該組織具有國家級的特點,這對其成員來說至關重要。艾森豪威爾總統的科學與技術特別顧問喬治·基斯塔科夫斯基博士指出:重要的是,“該組織有其明確的權力界限,最高級的指示具有國家級特點,它包括國防部辦公室、中央情報局,而不僅只是空軍一家的指令”。毫無疑問,設立該機構的理由之一是不讓空軍獨享“拍攝”圖像的使用權。
1973年前的13年時間裡,國家偵察局一直鮮為美國公眾和政府大部分其他部門所知。1960年9月12日的《航空周刊》上含糊地提到它的成立,但沒有指名。該刊指出:衛星導彈觀測系統的發展工作已交由空軍部長直接領導……里查德·B·柯廷准將將在新的機構里領導衛星導彈觀測系統的工作。”
1973年,由於參議院委員會報告的編輯錯誤,國家偵察局第一次公諸於世。參議院委員會在介紹情報機構公開預算的名單中忽略了,沒有刪去國家偵察局的名字。出於這一疏漏,幾個月後,《華盛郵報》發表了一篇文章,詳細地論述了國家偵察局的職責、預算及其化名等。第二年,中央情報局未能阻止馬凱蒂和馬克斯在《中央情報局與情報崇拜》一書中再次論述國家偵察局。

日冕計劃


國偵局的第一項照片偵察衛星計劃被成為“日冕”計劃(Corona program),根據1995年2月的解密資料,“日冕”計劃存在於1960年8月到1972年5月,儘管首次試飛是在1959年2月。“日冕計劃”的衛星所釋放的攝影太空艙(有時用多個)由軍方的飛船來校正。
最成功的一次,對發現者13號的校正於1960年8月12日進行。第一張來自太空的圖片在六天之後問世,分辨度達8米,後來被改善至2米。一張照片平均能顯示大約16到190千米的範圍。日冕的最後一次任務(第145次)在1972年5月25日進行。此項任務的最後一張照片拍攝於1972年5月31日。
從1962年5月到1964年8月,國偵局主持了Argon計劃中的12次地圖繪製任務,但只有7次成功。
1963年,國偵局開始用更高的解析度進行Lanyard計劃中的地圖繪製部分。國偵局1972年之後的任務仍然是機密,之前計劃的剩餘部分也不再為公眾所知曉。國防部副部長在中央情報局局長的建議下於1992年9月18日證實了國偵局的存在。

預算調查


1995年,一篇《華盛頓郵報》文章指出,在中情局、五角大樓和國會不知情的情況下,國偵局秘密保留了10億至17億美元的未盡專款。中情局接到投訴,國偵局在一年前從秘密預算中拿出私留3億美元在維吉尼亞州的尚蒂伊建造一個新的總部,因此介入國偵局的預算調查。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獲得的一份建築許可中的藍圖則泄露了國偵局秘密新總部的情況。
在9.11后該藍圖便被列為機密。國偵局挪用資金確有其事。發起這項調查的前中情局首席律師傑佛瑞·史密斯(Jeffrey Smith)表示:“我們的調查顯示,國偵局數量驚人的‘私房錢’已經積蓄多年了。”

終止與失敗


1999年,國偵局和波音公司開始著手名為“Future Imagery Architecture”的項目,即開發新一代的成像衛星。紐約時報在2007年11月11日發表的一篇調查報告指出:根據國偵局的記錄,自2002年開始該項目進度就遠遠落後於計劃,並可能超出預算20至30億美元。美國政府開始施壓,提出應努力完成該項目。
但兩年之後,因新增的評審小組和數十億美元的額外開銷,該計劃被迫中止。紐約時報報道:“也許50年來最引人矚目和最昂貴的失敗就是美國的間諜衛星項目。”
2008年1月,美國政府宣布,國偵局的一顆偵察衛星將在數月後無法挽回地墜入大氣層。衛星觀測愛好者們稱這顆衛星可能是Lockheed Martin公司製造的USA-193,在2006年12月進入軌道后不久就失效了。
2008年2月14日,五角大樓稱與其任衛星墜入大氣層,不如用海軍巡洋艦的導彈將其擊落。此次擊落行動最終在2008年2月21日進行。

偵察報告


國家偵察局仍被官方視為秘密或“黑色”機構,至少國家偵察局和國防部是這麼認為的。國防部在年度報告和執行命令中提到它時,稱它是“通過偵察計劃搜集特殊的外國情報的機構”。
墨菲委員會的報告是行政部門文件中最接近於承認國家偵察局的一份報告。該報告指出,“它是國防部里的一個半自治機構,其財政預算超過整個情報界從事空中偵察計劃的任何情報機構。”同時,在中央情報局“出版評論委員會:批准出版的兩本由前中央情報局高級官員(包括前局長威廉·柯爾比)所寫的書中,也提到過國家偵察局。
“太空系統辦公室”
國家偵察局的總部設在五角大樓4C—956,它的公開名稱是“太空系統辦公室”,由負責太空系統的空軍副部長領導。太空系統辦公室主任和空軍副部長都是國家偵察局的高級領導官員。
從傳統上講,局長由空軍副部長兼任,國家偵察局的第一任局長約瑟夫·查里克就是由空軍副部長兼任的。卡特政府的漢斯·馬克亦兼任此職。顯然,只有馬克國家偵察局局長的繼承人羅伯特·J·赫爾曼是例外,他當時只是分管研究、發展和後勤的空軍部長助理。突破這一慣例的主要原因在於馬克的副部長繼承人安東尼亞·蔡斯對偵察工作的無知。另一方面,赫爾曼曾負責過國家安全局W組的工作,一直負責管理破譯工作。然而,這種慣例的突破只是暫時的,里根政府任命的空軍副部長愛德華·C·奧爾德里奇又兼任了國家偵察局的新局長。
如上所述,國家偵察局負責管理整個衛星偵察工作。同時,眾所周知,中央情報局的科學技術處通過其發展與工程辦公室,以及信號情報辦公室,積極地參與偵察衛星的發展工作。具體地講,負責鎖眼—11和流紋岩—11號衛星發展工作的正是這些辦公室。
同時,海軍電子系統指揮部的海軍太空工程處也負責海軍衛星的發展工作,其中包括“白雲”號海洋監測衛星。因此,這些機構都是國家偵察局及其分支機構的附屬單位。

附屬單位


空軍特別計劃辦公室也是國家偵察局的一個附屬單位,它設在加利福尼亞州埃爾塞貢多的宇宙空間處。在討論任命特別計劃辦公室新主仟的問題時,《航空周刊》和《太空技術》寫道:特別計劃組織負責搜集供國家情報組織使用的衛星戰略偵察數據,它負責獲取圖像和其他型號軍事偵察衛星及其分支系統的設計、發展工作。年經費為2.5—3.5億美元。
該組織歸屬……空軍(的宇宙空間處),但直接向空軍部長報告工作。國家偵察局在埃爾塞貢多有一個分支機構,這樣就可以同發展和製造偵察衛星的一些公司,如湯普森—拉莫—伍爾德里奇公司、休斯飛機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以及航空和宇宙航行空間公司等具有諮詢資格的公司保持直接的、經常的聯繫。
國家偵察局目前的經費預算為30—40億之間,其僱員人數尚不清楚,但與國家其他情報機構相比可能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