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風景區

國家3A級旅遊景區

西塞山風景區位於黃石市城區東部長江南岸,規劃總面積0.495平方公里,區內以西塞山險峻秀麗的自然景觀和紛陳的勝跡為實物主體,以道仕袱古黃石城多經滄桑的變遷史和年代久遠的古詩詞為重要文化內涵集合而成。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景點眾多,屬於國家3A級旅遊景區。

發展沿革


西塞山又名道仕洑磯、磯頭山,海拔176.5米長周18.5公里,歷史上就以其吳頭楚尾的地理位置和險峻的地形集古戰場和風景名勝與一身。從東漢末年到新中國成立前,發生在西塞山的戰爭達一百多次,文人雅士觀賞西塞山晨曦暮色述志言情而吟詩填詞近百篇,並在懸崖
西塞山風景區圖集一
西塞山風景區圖集一
陡壁上留下不少摩崖石刻。市園林部門從1985年5月起,在西塞山著手進行遊覽小道、長廊、上觀亭、桃花亭、沿江鐵鏈護欄和桃花古洞、古釣魚台的維修建設,景點不斷得到開發利用。

主要景觀


桃花古洞

西塞山風景區
西塞山風景區
〔桃花古洞〕在西塞山北側臨江的陡壁間,洞高約3米,上圓下方,形如廟門,入內2米處被鐘乳石封閉。洞門刻有“桃花古洞”四個字。1985年,去古洞必經之險道“一線峽”被拓寬,並安裝了90米長的鐵鏈護欄,以保障遊客安全,洞下是古釣魚台。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山體東北懸崖之中,曾有不少石刻,如“飛來船”、“鰲魚石”、“虎豹關”、“蛟龍窟”、“雲林得意”、“震標仟仞”以及“鍾崖”、“佛掌”等等,有些已隨歲月褪去。在西塞山臨江面的一塊4米多高的碑石上,刻有每字見方1平方米的“西塞山”三個大字,為明朝進士朱其昌手書。由此東移則有明進士吳國倫的“龍蟠虎踞”摩崖石刻。在桃花洞兩側石壁眾多石刻中,當代書法家楚圖南寫的“西塞山”三個大字,鐫刻在洞左側江崖壁上,每字見方5米,甚為壯觀。

西塞山鐵樁

西塞山風景區圖集二
西塞山風景區圖集二
〔西塞山鐵樁〕在桃花洞右側的磯頭上有一鐵樁,高8.2厘米、寬3厘米、厚一厘米,鐵樁中間有槽,旁邊還有一鍥。傳說是吳王孫皓鐵鎖橫江的遺跡。

龍窟寺

〔龍窟寺〕在西塞山東邊山下,是唐代遺址。1986年已部分修復。相傳寺內曾栽有一棵明朝留下來的牡丹花,該地一賈姓人家丫頭逆主人之意助一窮秀才赴京趕考後屈死,功成名就后的秀才尋恩到此,丫頭借牡丹花以表清白,使牡丹花變成潔白芳香、艷色迷人,二戰期間該花被日本人搶走。

北望亭

北望亭
北望亭
〔北望亭〕仿古建築,位於西塞山北峰山巔,此處可俯視江濤奔騰東去,江北散花洲和策湖碧綠萬頃。亭正門“北望亭”三字為樊稼生題寫。亭北面有對聯,上聯:騁懷今古千秋事;下聯:放眼乾坤萬里心。南面亦有對聯,上聯:形勝在吳頭楚尾;下聯:風流於古往今來。該亭於1998年4月16日開工建設,同年10月28日竣工,總建築面積為167平方米,亭高9.647米。總投資40萬元。

西塞山牌樓

〔西塞山牌樓〕仿古建築,位於西塞山西面山腰,1986年6月動工興建,1988年12月竣工,總投資12.3萬元。牌樓上“西塞山”三個大字由中國書法協會主席舒同題寫。全長1.7公里的西塞山專用公路從牌樓下穿門盤山而上,直達山頂。

園林綠化

〔園林綠化〕從1962年起,市人民政府就有計劃地組織市民到西塞山上義務植樹,現山上遍布松、柏、桃樹等樹種。春曖時節,桃花洞四周桃花盛開,與江濤浪花相映,景色誘人。

道仕洑

〔道仕洑〕道仕洑在西塞山腳下東側,這裡在歷史上先後設置過京都、西陵縣、土復鎮、楚雄鎮、道仕洑鎮、市和黃石城等。在漢、晉、隋、唐、宋、元、明、清時期,這裡曾是繁華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鎮。公元1935年8月中秋夜,日寇海、陸、空三軍猛攻西塞險隘,使道仕洑這個千年古鎮變成了一片廢墟,古鎮雄貌現已蹤影全無。

古錢窖

〔古錢窖〕儘管道仕袱的古鎮雄貌現已蕩然無存,但在此處的六次古錢窖發現,卻能證明其古代的繁華。
第一次,明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發現一金窖及一墓葬的隨葬物品。
第二次,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發現一錢窖,方中丈余皆滿,錢貫鐵線已朽。
第三次,清乾隆甲子(公元1744年)春,發現一錢窖,坎土長二三里,挖掘時間長達數月。
第四次,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發現一窖銅錢,被日寇用船滿載而去。
第五次,1955年5月,大冶鋼廠水利工程指揮部在西塞山下取土時,發現一銀窖,出土銀292錠,共重133.38公斤。
第六次,1967年11月15日,維修西塞山下江堤時,發現宋代錢窖,掘出方孔銅錢串近30萬斤。
以上六次發現均在西塞山東,官至宋朝衛國公的呂文德故宅附近。前四次發現僅有文獻資料可查,后兩次發現則有大量實物為證。最後一次罕見的發現時值文革期間,發掘的實物除文物部門留有千餘斤外,所余部分被運到武漢冶鍊廠銷毀,實為一大罕事。據長年居住在道仕洑的村民傳說,西塞山麓埋藏有九個錢窖,按此傳說尚有三窖仍埋在地下。

古墓葬

〔古墓葬〕解放后,在西塞附近,曾多次發現古代墓葬。

漢墓群

〔漢墓群〕1955年,在道仕袱取土修築江堤時,發現八座漢代磚室墓。出土文物有鑿金片、五銖錢、貨泉、銅鏡、鐵刀、四耳壺等。

晉墓

〔晉墓〕1982年3月,發現兩座魏晉時期的磚室墓葬,一號墓出土青瓷碗等16件;二號墓曾被盜掘,僅存瓷碟一件。

元墓

〔元墓〕1983年9月,發現元代墓葬一座。墓內發現印有“西方凈土”、“西方極樂”字樣的“制錢”,反映死者信奉佛教。
解放后在西塞山附近一共發現從東漢至明代的墓葬40多座。因保護不周,存者極少。

古詩詞

〔古詩詞〕歷代名士六朝有江淹、何遜,唐有劉禹錫、韋應物、李白……,宋有蘇軾、黃庭堅、陸遊……,明有吳國倫、王世貞、易應斗……,清有宋湘、詹應甲以及現代的董純才等共40餘人,留下吟西塞山的詩詞。
寫與戰爭有關的詩有:明代張居正的“指點吳魏爭雄處,萬軍一日蛟龍吞。至今西塞山頭色,猶是當年戰血痕”;顧澍的:“西塞山前百戰場,當年將士有輝光”等。
寫西塞山美景的有:陸遊的:“戲招西塞山前月,來聽東林寺里鍾”。
寫西塞山古迹的有:唐詩人王周的:“千尋鐵鎖無人問,石壁空存道者形”;王可象的:“龍窟寺前新漲急,玉虛殿後碧峰圓”;李增榮的:“桃花洞口常盟鷺,流水聲中獨釣魚”等。
寫西塞山雄偉氣勢的有:李白的:“回巒引群峰,橫蹙楚山斷”;韋應物的:“勢從千里奔,直入江中斷”;張文潛的:“危磯插江生,石色擘青玉”等。

古戰場

〔古戰場〕由於西塞山崖陡水急,易守難攻,並由綿延起伏的黃荊山作依託,成為扼守長江中游的戰略要地。歷史上在此出戰事一百多次。

孫策攻黃祖

〔孫策攻黃祖〕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冬,孫策為報殺父之仇和向西擴張的需要,發兵攻黃祖,在西塞山激戰獲勝,再攻夏口亦勝。整個戰役獲黃祖妻息男女七人,船六千餘艘,財物山積。西塞山成為孫氏轄地。

三國戰亂

〔三國戰亂〕孫策死後,黃祖又經常侵擾西塞山,孫權也三次征伐黃祖,使西塞山狼煙不斷。吳人設置“鐵鎖橫江”重點把守。晉咸寧五年(公元279年)冬,晉傾舉國之兵分道伐吳,晉將軍王睿、唐彬浮江東下,激戰西塞山後東下建業,“受皓之降”。三國分立局面終結。

西塞山

〔農民起義軍血灑西塞山〕元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農民領袖徐壽輝設重兵紮寨西塞山,后被卜顏鐵木兒摧毀。明末李自成取南京途中“兵敗富池口”,后取西塞山轉戰鄂南。清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三月,洪秀全率太平軍棄武昌東下,在西塞山、道仕袱戰勝清將向榮的追兵,東進南京建都。第二年太平軍西征,第三年太平軍與清軍爭奪武漢均在西塞山展開惡戰。
一九三八年十月八日,國民黨七十四、八十二、九十三等師,在西塞山與日寇混戰五晝夜,重創日軍。這是發生在西塞山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戰爭。
此外,晉末劉裕攻桓玄,南朝宋時蕭道成戰沈攸之,唐朝唐曹王皋復淮西等均在西塞山留下過血風腥雨。
長江岸邊遠望西塞山
長江岸邊遠望西塞山

文化活動


藝文作品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西塞山》
唐·韋應物
勢從千里奔,直入江中斷。
嵐橫秋塞雄,地束驚流滿。

湖州西塞山

浙江湖州西塞山區域位置
西塞山,在湖州西南部十公里許的弁南鄉樊漾湖村霅溪灣。
教科書里的西塞山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清雍正《浙江通志》卷十二載:“吳興南門二十餘里,下菰青山之間一帶遠山為西塞山。山明水秀,真是絕境。其謂之西塞者,下菰城為(楚春申君)屯兵之處,坐西向東故也。”這就把西塞山的命名講清楚了。《湖州市地名志》亦載:“舊郡志謂嚴尚書震直墓在西塞山,尚書自號西塞翁,歿葬其山,土人至今曰西塞山。”
說起西塞山,就必然吟誦起唐代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據《竹坡詞話》載:“當時和《漁歌子》者無算”,意即和這首詞的人多得數不清。張志和的《漁歌子》詞也曾傳入日本,日本平安朝嵯峨天皇就曾和詞五首,皇女智之內親王也有和詞兩首。這首詞同張繼抒寫蘇州寒山寺景色的《楓橋夜泊》一同被列入日本的教科書。千百年來,唐代這兩位張姓詩人的佳作,分別成了描繪湖、蘇兩州獨特風光的千古絕唱。
西塞山傳神寫照
為西塞山傳神寫照的唐代隱逸詩人張志和,號玄真子,婺州金華人。肅宗時官待詔翰林,才高志潔,不諧於時,乃去官泛遊江湖。唐大曆七年(772),顏真卿為湖州刺史。九年,志和來謁。真卿以舟敝漏,請更之。志和曰:“願為浮家泛往來苕霅間”。(見清同治《湖州府志》)當時,詩人就日夕泛舟徜徉於景色清麗的苕霅兩溪一帶,以真情實感寫出了這一帶青山碧水,煙波迷濛,桃紅鷺白,風雨垂釣的美景逸情。郡志載張志和作《漁歌子》共五首,獨以第一首最負盛名。此詩色彩明麗,意境雋永。從此,“山以詩傳”,西塞山的詩情畫意,成為湖州一大勝景,明萬曆《湖州府志》中,就把“西塞晚漁”列為吳興八景之一。南宋毗陵(今江蘇常州)太守,著名山水畫家李結(次山),也曾卜居吳興西塞山,作《西塞漁社圖卷》,並請好友范成大、周必大等題跋。著名詩人范成大於淳熙十二年(1185)題了290餘字的長跋,中有“候桃花水生,扁舟西塞,煩主人買魚沽酒,倚棹歌之”等語,筆力洞達,神態俊逸,深得米黃之神。此題跋曾歸國畫大師張大千收藏,原件現在美國紐約。

地域之爭

張志和代表作《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中的西塞山到底位於湖北省黃石市西塞山區還是浙江省湖州市西面存在很大爭議。
黃石西塞山應叫“東塞山”
2004年,由於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行游三國》一書將西塞山列入三國重要景點之一,再度引發“西塞山”地名之爭。
隨後,浙江學者巢雲子對張志和筆下的西塞山位於黃石市的說法進行撰文反駁,認為西塞山位於湖州。
2010年6月,湖州市文化研究所所長沈文泉來黃石考察后也在一篇公開發表的“考察記”中稱,黃石和湖州都有西塞山,已是不爭的事實。張志和流寓湖州時常去湖州的西塞山,而他被貶為南浦縣尉(在今重慶萬州一帶)時,走長江水路赴任和東歸時都須經黃石的西塞山,即便不曾登臨,也必得經過此山,這也是多數學者認可的史實。因此,其《漁父詞》中所說的西塞山既有可能是湖州的西塞山,也有可能是黃石的西塞山。
但沈文泉隨後筆鋒一轉,以為要考證張志和筆下的西塞山,不能只局限於這兩座同名的山和張志和曾經到過的史實,而應該從這首詞所描寫的風物、特產中加以更加深入的考辨。而“經過此番考察,筆者更加確信,張志和筆下的西塞山是湖州的西塞山,而非黃石的西塞山。”
沈文泉的理由有五點。一是“黃石的西塞山名不副實”,二是“黃石不見白鷺”,三是“鱖魚不是黃石的特產”,四是“桃樹在西塞山上水土不服”,五是“黃石西塞山的玄真子釣台不適宜垂釣”。
“從地理位置上考察,它應名東塞山,而不應名西塞山,因為黃石市的西塞山不像湖州的西塞山在城市的西郊,而是在城市的東郊,又是萬里長江最東面的關口。”在該篇文中,沈文泉這樣寫道。
對此,不少黃石市民一笑置之。“桃花在西塞山水土不服?我們想請沈先生春天來西塞山看看。”對此,在街頭接受訪時,西塞山居民朱和貴表示。
張志和漁歌子五首及鱖魚生活習性
詩作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釣台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舴艋舟。
能縱棹,慣乘流,長江白浪不曾憂。
霅溪灣里釣魚翁,舴艋為家西復東。
江上雪,浦邊風,笑著荷衣不嘆窮。
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蒓羹亦共餐。
楓葉落,荻火干,醉宿漁舟不覺寒。
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連。
釣車子,橛頭船,樂在風波不用仙
逐首分析
1、從第五首分析,青草湖、巴陵不一定在湖北嶽陽。湖州周邊也有此地名。
張志和曾在唐肅宗時代被貶為南浦尉,但未到任,還本籍,親喪不復仕。張志和根本沒去當南浦尉,之後就因親人去世不再當官。
而且這首從時間上看排第五首,應該是最後寫的。
2、從第四首分析,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區),猜測松江蟹舍也有可能是唐朝專賣松江蟹的場所(和21世紀專賣陽澄湖大閘蟹的店一樣),但唐朝的交通不方便,只能在附近地區售賣。菰飯蒓羹(湖州又稱菰城,蒓菜又主要生長於太湖)),此詞肯定是描寫在湖州及周邊地區。
3、從第三首分析,霅溪這個地名只有湖州才有(霅這個字只有湖州人使用),這是不爭的事實.。
4、從第二首分析,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時,張志和是顏公座上客。顏公又親自看見張志和的死,還替他作了墓碑文,就是現存《顏魯公文集》中的《浪跡先生玄真子張志和碑銘》。顏真卿的碑文中還提到他曾為張志和重造一條新的漁船。此事亦有皎然的詩可以參證。詩題曰:《奉和顏魯公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詩云:“滄浪子后玄真子,冥冥釣隱江之汜。刻木新成舴艋舟,諸侯落舟自茲始。得道身不系,無機舟亦閑。從水遠逝兮任風還,朝五湖兮夕三山。停綸乍入芙蓉浦,擊洑時過明月灣。”可知當時顏公為張志和造成新船,還為此舉行了落至典禮。
第二首和第三首中舴艋兩次出現,“江”也兩次出現,基本證明是相同的地理區域。而且舴艋是極小的船(最多只能站2,3人)。而且當年顏真卿在湖州為張志和造過蚱蜢船。唐朝時長江比21世紀的水流更湍急,小船很難行駛,更不要說三三兩兩在長江上縱棹。也反過來證明此處的“長江”不是地理上的長江。
5、回到第一首,這詩詞的意境非常優美,證明詩人張志和當時應該是處在一個極其放鬆的氣氛中才能寫出來。
先不說鱖魚喜歡棲息於清潔、透明度較好、有微流水(長江里的水可是很湍急的)的環境中,就算黃石西塞山上的桃樹,長江里的鱖魚能適宜生長。但在黃石西塞山所謂釣台上釣魚可是一個極其危險的工作,要先翻過海拔100多米的山,再翻到北面絕壁,最後經過一條上百米的窄而險的山道,才能到釣台(唐朝的路比21世紀肯定更難走),這條山道一邊可是懸崖峭壁。而下雨天更可怕,風(斜風)吹,下雨石滑,還要穿上箬笠,蓑衣,視覺和行動都不方便,想象一下:張志和一隻手要拿魚竿,一隻手要護住箬笠不被風吹掉,他靠哪個手去扶著山壁上山下山?這可能嗎?不摔跤都算運氣好,難道還會有意境?會不會魚竿背身上?這樣更危險,封建時代的魚竿可是很長的,不是21世紀的伸縮桿。

駁黃石

駁黃石市文史研究員喬長安之說:
1、《喬長安說,與過去相比,西塞山的白鷺的確減少了很多,但這是加快工業建設步伐所造成的必然結果》湖州屬浙江發達地區,發展要比湖北黃石早的多,而湖州西塞山前的白鷺至2014年還是有很多。
2、《鱖魚喜歡生活在激流,石頭縫等地方,這與西塞山的特點也十分吻合。》這句回應更不值得推敲。鱖魚根本不是生活在激流里。
鱖魚喜歡棲息於清潔、透明度較好、有微流水的環境中。常鑽入洞穴石縫中或草叢內,夜間喜出來覓食,的特性。這和唐朝乃至21世紀的長江的水流環境和鱖魚棲息環境更是相差甚遠。
3、《黃石西塞山的玄真子釣台不適宜垂釣”的說法。》西塞山釣台很危險是不爭的事實(因為危險,1985年才進行拓寬並加上欄桿),大部分人肯定都不會去此處釣魚,這是最起碼的常識。除非不怕死的人,而且天晴都很危險,下雨呢?風大雨大,下雨上山石頭肯定很滑,旁邊可是懸崖絕壁(很少人去的地方更會長青苔,唐朝可沒水泥,也沒90米的護欄,安全係數極低,還想舒舒服服釣魚?)請問喬長安本人,您有沒有過一次在風雨天,去黃石的西塞山釣台上釣過魚。)這是探險家乾的事,與唐朝張志和詩詞的意境更是相差甚遠。
綜上所述,因此可以推斷這五首應該是張志和在江浙一帶所著,與湖北黃石西塞山根本無關。

社會事件


“史上最長廣告語”引爭議
“屈原的神舟盛會,三國的英雄故事,張志和的詞,劉禹錫的詩——湖北西塞山等你來”,2013年,湖南嶽陽籍著名青年作家和文化旅遊策劃人張一一為湖北省黃石市西塞山景區創意的這一條長達32個字的廣告語在網路上不脛而走,引髮網友不小爭議。
湖南籍著名青年作家張一一曾因撰寫“醜陋地理志”系列文章、“三難”諾獎得主莫言以及撰文“中華民族是蛇的傳人”和策劃《新四大美女圖》等文化娛樂事件而一直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備受社會各界的爭議和質疑,而此次為西塞山景區打造的“史上最長廣告語”沒有意外又遭到不少網友的批評和炮轟。
位於“吳頭楚尾”險峻地形的西塞山自古以來便有“千年詩壇百戰場”之譽,關乎三國始終的孫策攻黃祖、周瑜破曹操以及“鐵鎖沉江”等中國歷史上的上百次重要戰爭發生在此,唐代著名詞人張志和《漁歌子》中“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著名詩人劉禹錫《西塞山懷古》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等千古詩詞名句俱出於此,而完整保存了古老端午習俗的“西塞神舟會”更是與屈原故里端午習俗、汨羅江畔端午習俗、蘇州端午習俗共同以“中國端午節”名稱聯合申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景區桃花古洞、報恩觀、元真子釣台、北望亭、古炮台、飛雲洞等景點也都有著厚重文化底蘊,引得中外遊人如織,而張一一為西塞山創意的這條廣告語雖較好地概括了景區的文化內涵,但仍有不少網友提出批評“這廣告語比王婆娘的裹腳布還長,遊客怎麼能記得住?”
對於網友的質疑,湖南鳳凰古城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文智認為“西塞山景區這條廣告語言簡意賅、一步到位,字數雖長卻瑕不掩瑜”;而中國旅遊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林也表示,“景區廣告語最大的功能是為了傳播,新穎獨特最重要,字數長短並沒有限制,也不一定非得要每個遊客都能過目成誦,網友的批評並沒有太多道理”。
清明遊客背詩可免票
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詩詞文化,緬懷和感恩唐代著名詞人張志和為西塞山風景區旅遊做出的傑出貢獻,湖北黃石西塞山景區在清明節前後(4月2日—6日)推出了系列主題文化活動:“凡是姓張的遊客半票;抽樣背誦張志和《漁歌子》、劉禹錫《西塞山懷古》、杜牧《清明》能過關者本人免票;能應和張志和《漁歌子》一詞,平仄、韻腳、對偶等詩詞格律基本相符且具一定意境者,全家人終身免費游西塞山。”
“游西塞山,做文化人”主題文化活動得到包括鳳凰古城文化旅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文智、中國旅遊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魏小安、中國旅遊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林等我國旅遊界權威人士和專家學者的一致肯定,認為該活動的開展對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社會意義,而截至到2013年4月3日晚,西塞山風景區該項主題文化活動首日背詩詞免門票的遊客竟不足10人,另外更無一名遊客作詞應和張志和《漁歌子》,“中國古體詩詞文化出現斷層”、“炎黃子孫還需不需要學習詩詞寫作”等聲音不絕於耳,引髮網友熱議。
對此,作為此次清明節主題活動的策劃人張一一表示,由於西塞山風景區是第一次開展這樣的活動,遊客可能還“不太適應”,鑒於國人相對拘謹和保守的習慣性思維,有些遊客即使能背詩、作詞也“不好意思”或者是“不屑為之”,西塞山景區隨後將加大宣傳力度,弘揚社會正能量,鼓勵遊客背詩、作詞,“要讓凡是去西塞山旅遊的遊客都以背不出《漁歌子》和《西塞山懷古》等詩詞名作為恥,要引導一種積極健康的社會風氣,讓文學素養成為今後的一種主流時尚”。
張一一即興唱和張志和《漁歌子》
黃石西塞山因張志和的詞、劉禹錫的詩以及完整保存了古老端午習俗的“西塞神舟會”和歷經了三國孫策攻黃祖、周瑜破曹操等上百次經典戰役而天下聞名,被譽為“千年詩壇百戰場”,內地著名青年作家張一一2013年3月在遊覽西塞山時一時技癢,不免“班門弄斧”即興創作了一首《漁歌子·和張志和》“西塞山前逸興飛,周瑜曹操每相違。尋釣叟,送神舟,何妨縱酒醉一回。”引發頗多熱議。有網友表示,張一一竟敢與張志和這樣級別的一代大詞人詩詞唱和,“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但也有網友指出,張一一該首詞作平仄、對仗、韻腳等格律都頗為相符和工整,且具豪邁而不失溫婉的一種意境,“80后的年輕人能剔除浮躁,在短時間內寫出這樣高水平的古體詩詞作品實屬難得,理當鼓勵,不應棒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