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新水泥

中國水泥行業股份有限公司

華新水泥是國內水泥行業中首家通過GB/T19001—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的企業,企業資信為“AAA”級,生產的全部15個水泥品種均為國家首批質量免檢產品,“華新堡壘”為中國馳名商標,在全國水泥質量評比中始終名列前茅。

北京20世紀50年代的十大建築、北京亞運村、葛洲壩、京珠高速公路、長江中下游10多座公路和鐵路大橋、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等國家重點工程,均選用華新水泥。

2018年1月,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發展歷程


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始創於1907年,是我國水泥行業最早的企業之一,被譽為中國水泥工業的搖籃。華新1993年實行股份制改造,是中國建材行業第一家A、B股上市公司;1999年,與全球最大的水泥製造商之一的瑞士Holcim集團結為戰略夥伴關係。2008年2月公司完成A股定向增發后,Holcim集團持有華新水泥的股份由26.11%上升為39.88%,成為華新水泥的第一大股東。

華新史話

1907-2007年,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歷史上的第一個百年。回眸百年,雖歷經清末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歷史時期,華新曆久不衰,始終引領著中國水泥工業發展的歷史潮流。
百年華新,見證了中國水泥工業的發展。
第一部分(1907-1937)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清政府官招商辦的湖北水泥廠,是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湖北水泥廠是近代中國開辦最早的水泥廠之一。
民國初期,陷入嚴重債務危機的湖北水泥廠,在多方利益博弈中,被迫讓渡經營管理權。
湖北水泥廠,1914年更改廠名,其後至1937年,由啟新公司控制生產經營。
第二部分(1938-1949)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938年,華記水泥廠被迫搬遷,1939年,重建華中水泥廠
1939年,昆明水泥公司成立,1940年,昆明水泥公司建成投產。1941年,籌建江西泰和水泥廠,1944年,接辦貴陽水泥廠。
1943年5月,華中、昆明兩公司合併增資改組,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設立。
1946年9月,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投籌資引進美國設備,複員湖北建設“遠東第一”的大冶水泥廠。
第三部分(1950-1978)
1949年5月解放軍事接管后,開展民主改革運動;恢復生產和進行基本建設,調整經濟關係,華新獲新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對工業管理體制及企業領導體制進行過多次調整。政府對華新廠的管理,按行政隸屬關係幾經變化。
20世紀50年代中期,華新生產能力超過設計水平,開發多個水泥新品種,成為國家大型骨幹建材企業。
20世紀50年代後期到70年代,華新在水泥產品深加工、擴大水泥生產能力和新技術研發上,各有一個重大項目引領企業內涵式的發展,成為計劃經濟時期華新廠保持全國行業領先地位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
第四部分(1979-1999)
20世紀80年代,國有企業進行改革,1988年2月,華新和紅旗兩廠組建“華新水泥廠(集團)”。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國有企業改革為中心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展開。1986年,湖北省政府在“六五”計劃中提出全省組建“十大”企業集團,華新水泥集團被列入其中。
1993年,華新水泥廠實行了股份制改組,企業一分為四:水泥主體組成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活後勤部門組建為華新生活服務公司;學校與醫院等部門組建為華新公共事業公司;同時將石棉製品分廠分立出來改組為華新水泥纖維製品廠。1993年9月22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華新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
1996年,作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試點,“華新水泥集團公司”更名為“華新水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同時,按母子公司體制規範運作管理。
1998年6月,著名跨國水泥製造商——瑞士Holderbank公司與華新水泥股份公司簽訂合作意向書,同意認購華新B股。
1994年12月,華新建成2000t/d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1999年3月,再建5000t/d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成功,年水泥生產能力登上350萬噸的台階。
1997年11月,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機修車間改組為機械工程分公司,十年發展,一舉成為湖北省規模最大的建材機械設備製造商。
1999年2月23日,華新成立散裝水泥儲運分公司,開展散貨物流業務和對外經營。
1999年10月,設立武漢武鋼華新水泥有限公司。
第五部分(2000-2006)
2000-2006年,公司累計完成投資42.8億元,先後建成10條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5個大型粉磨站、3座混凝土攪拌站
1997—2006的十年間,企業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健康和諧的發展。2006年華新水泥年生產能力發展到2850萬噸;總資產達78億元。
1997—2006的十年間,公司先後榮獲了全國(百家)質量管理先進企業、全國和諧勞動關係優秀企業、全國普法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內部審計先進單位、全國設備管理優秀企業、全國基層民兵預備役先進單位、中國建材行業知名企業、湖北省優秀企業(金鶴獎)、上市公司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先進單位、湖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湖北省文明單位、湖北省安全生產紅旗單位等國家、省、市各種榮譽200餘個。

公司業務


年度報告

2021年3月26日,華新水泥公告,公司2020年度實現總營收293.57億元,同比減少6.62%,歸母凈利潤56.3億元,同比減少11.22%。擬10派10.8元。

產品與服務

產品:水泥、混凝土、骨料、裝備製造、包裝袋。
服務:營銷網路、銷售服務、業務合作。
1、售前服務
向您介紹公司相關情況,與客戶直接簽訂供貨合同,開展產品推介,宣傳、為用戶無償提供技術諮詢,介紹產品性能和使用方法,製作產品宣傳標牌,為客戶排憂解難。
2、售中服務
公司嚴格按照ISO9001標準建立崗位服務制度,從顧客進門開票到提貨出廠,為顧客提供全過程無憂慮服務。工作人員在崗位上做到百挑不煩,百問不厭,微笑服務,禮貌待人,努力將顧客的煩惱降為“0”,讓顧客高興而來,滿意而去。
3、售後服務
華新有嚴謹的投訴處理制度和工作重點;隨時跟蹤顧客使用水泥情況,華新水泥銷到哪裡,服務工作就做到哪裡;搜集您對公司產品、發運、服務的意見,及時、有效地處理各種問題;有始有終,坦誠相待,維繫良好的客情關係,維護華新品牌形象。
4、服務承諾
①以全過程優質服務讓顧客滿意;
②華新水泥銷到哪裡,服務工作就做到哪裡;
③凡接到客戶投訴,省內24小時,省外48小時派人到現場處理,真正做到產品合格率100%,投訴處理率100%.讓產品形象、企業形象在客戶心中長盛不衰。

信息化建設

隨著華新水泥的業務規模不斷擴張,利用完善的CRM系統實現客戶關係的有效管理被提上管理層的議事日程。經過細緻的考查,華新水泥決定藉助鼎捷軟體DIGIFLOW平台實現CRM部分功能,以滿足其緊迫需求。據悉,本期CRM項目將上線並應用客戶服務平台、內部協作交流兩個模塊,項目完成後將實現華新水泥對客戶關係管理的大力提升,幫助其在激烈的市場博弈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加快水泥行業信息化建設的戰鼓已經敲響,信息化將支撐起水泥產業結構升級的重任。華新水泥的協同管理項目已初步實現了“建立華新集團級協同平台,打造企業核心管理流程平台,實現全面業務集成,釋放信息化能量”這一管理目標,後續的CRM系統的全面推進,必然將加快企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助力實現轉型升級。鼎捷軟體將繼續以專業的服務為華新水泥打造全方位的協同辦公環境,引導其實現更加高效、完善的管理機制,在信息化科學指引下向國際化企業大踏步邁進。

公司文化


我自豪——我是華新一員
我的言行影響著公司的形象;我的工作關係著公司的興衰
公司價值觀
更大、更強、更多奉獻
公司精神
誠信奉獻業績創新
公司宗旨
提高效益回報股東滿足用戶奉獻社會
管理理念
嚴格認真追求高效
公司服務[銷售]理念
真誠凝聚你和我
質量理念
一絲不苟
人才理念
我們造就人才
公司工作作風
雷厲風行充滿激情
公司形象
凝聚百年企業管理的底蘊展示當代先進技術之風采
員工行為準則
忠誠守則盡職勤勉
職業道德
忠誠=敬業、遵章、團結、奉獻
員工形象
健康文明熱情正義

公司管理


公司總裁

公司總裁、董事:李葉青先生
公司總裁、董事:李葉青先生
公司總裁:李葉青先生
1964年2月出生,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公司總裁,兼任華新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李葉青先生於1984年畢業於武漢建材學院(今武漢理工大學硅酸鹽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2年畢業於武漢工業大學工業管理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1984~1987年,任武漢工業大學硅工系教師、團委副書記;
1987年11月加入華新水泥廠(前身),先後任中心化驗室質量控制工程師、石灰石礦副礦長、擴改辦副主任、生產技術處長,1993年1月任華新水泥廠副廠長,1994年6月任公司副總經理,1999年12月任公司總經理,2004年3月任公司總裁。
1994年起,出任公司董事。
2002年6月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獲管理學博士學位。
現亦兼任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

獲得榮譽


2018年1月,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中國近代最早開辦的三家水泥廠之一;中國現存最早的濕法水泥生產線;3台極為珍貴的大型水泥濕法旋窯,其中一、二號窯為1946年美國原裝進口,目前在世界已十分罕見;3號“華新窯”為中國自產,於1977年正式投產,代表了當時我國水泥行業的先進水平,被國家列為水泥工業的定型設備。
2020年11月28日,獲得“2020年中國道德企業獎”。
2021年1月,榮登2020中國上市公司500強榜單,排名第447位。
2020年12月28日,位居2020年度裝備製造業上市公司100強榜單第24位。
2021年7月5日,塔吉克駐華特命全權大使薩義德佐達·佐希爾向華新水泥頒發“塔中友誼貢獻獎”,表彰公司為推動中塔經濟交流促進雙方友誼做出的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