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脾胃虛弱的結果 展開

脾胃虛弱

脾胃虛弱

脾胃虛弱,為中醫名詞術語。脾胃虛弱含義比較籠統,包含了脾氣虛、脾陽虛、脾不統血、中氣下陷、胃陽虛、胃氣虛、胃陰虛及脾胃虛寒等中醫證候。

其中脾氣虛是脾胃虛弱的基本類型,脾氣虛證是指脾氣不足,失其健運所表現的證候。多因飲食不節,勞累過度,久病耗傷脾氣所致。

“脾氣虛”一詞出於《內經》,如《靈樞·天年》篇中有“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的論述。其後歷代醫家對脾氣虛證進行深入研究及發揮,指出脾主運化,是氣血生化之源,為後天之本。

若先天稟賦不足,或素體脾胃虛弱;或後天失於調養,或飲食不節,饑飽失常,或勞倦過度,憂思日久,損傷脾胃;或年老體衰,或大病,久病之後,元氣未復,失於調養,均可使脾氣虧虛,運化功能失常,導致氣血生化乏源,形成脾氣虛證。

簡介


● 英文名稱:Spleen-Stomach Weakness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病機

古籍摘選


● 夫脾胃虛弱,必上焦之氣不足,遇夏天氣熱盛,損傷元氣,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精神不足。(《脾胃論》)

名詞解釋


● 脾胃氣虛,受納運化功能減退的病理變化。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脾胃虛弱是指脾胃氣虛,導致其受納運化功能減退的病機。

脾的生理功能

● 脾的主要生理機能是主運化與主統血。
● 生命過程的維持以及人體需要的精氣血津液等營養物質產生,均依賴於脾胃運化所化生的水谷精微。
● 脾主運化是說脾氣將飲食水谷轉化為水谷精微,並將其吸收、轉輸到全身臟腑的功能。脾氣還具有向上運動以維持水谷精微的上輸和內臟位置相對穩定的生理特性。

脾胃虛弱

● 脾胃虛弱是指脾與胃俱虛的病理變化,表現為胃中如空狀,少氣不足以息,四肢逆寒,注瀉不已。
● 脾胃虛弱,運化失職,導致輸精、散精無力,水濕不運,因此出現食欲不振,脘腹脹滿,進食量少;食后脾氣愈困,導致腹脹愈甚;飢餓之時,脾氣更乏,中虛氣滯,因此飢餓時飽脹;脾虛失運,水濕下注腸道,可見大便稀溏;脾虛化源不足,不能充達肢體、肌肉,故有肢體倦怠,形體消瘦;氣血不能上榮於面,因而面色淡黃或萎黃;脾氣虛,氣血化生不足,臟腑功能衰退,可見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脾氣虛弱,水濕不運,泛溢肌膚,有形體肥胖,或肢體浮腫。
● 脾胃虛弱常用補中益氣丸、歸脾丸、理中丸等方。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新世紀第四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