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

法國1935年讓·雷諾執導電影

《托尼》的故事改編自四名義大利移民在法國南部小鎮當礦工的故事,線索由當地的警察局長提供,而後經過讓·雷諾阿和一個朋友的加工共同編寫成了電影劇本。

劇情簡介


影片講述了一宗因愛生恨的謀殺案,整個故事結構彷彿多米諾骨牌,嫉妒是推動其滾動的動力,一環扣一環,最後水到渠成。雖然故事本身沒有太大的新意,但是導演雷諾阿從關注小人物的真實內心世界的角度出發,展示了貧民在性格上的局限性和狹隘性,探討了最終導致悲劇發生的整個過程及其根源。影片採用實景拍攝,由當地居民擔任群眾演員,遂將一個簡單的故事講得自然生動,這對後來的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具有一定的影響。

演員表


角色演員
Antonio 'Toni' CanovaCharles Blavette
MarieJenny Hélia
GabyAndrex
Jacques Bozzi the GuitaristPaul Bozzi
AlbertMax Dalban
FernandEdouard Delmont
SebastianMichel Kovachevitch
JosephaCelia Montalván

影片評價


TONI
TONI
《托尼》的演員表演卻多多少少作為布式理論的反面案例。特別是瑪麗自殺前後的一場戲。那位扮演瑪麗的女演員,對於角色的情緒變化起伏的把握可以說有明顯的舞台化痕迹。換句話說,就是看著比較做作,比較假。兩位法國電影大師都在追求自然、真實。但他們在對待演員表演的認識上,卻幾乎持完全相反的觀點。殊途真的可以同歸。結尾,悲劇發生的同時,又一列滿載移民勞工的列車進站。人們像三年前托尼一樣提著行李唱著歌走出站台。貌似一種命運的輪迴的感覺。但仔細想想卻不然。電影至始至終都沒有表現過外籍勞工在法國當地受到了歧視和不公。相反,托尼還與本地女房東和農場姑娘先後墜入愛河。因此,這場愛情悲劇並不具有明顯的時代和社會特徵。沒有任何理由相信託尼的後繼者們會有誰走上同他一樣的命運軌跡。那麼又何來輪迴之說?對此,還是MOC上的這篇文章的解讀更準確一些,“它意味著,我們剛剛所目睹的這場令人震撼的悲劇,在社會和時代的洪流中留不下許久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