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舍基

克萊·舍基

克萊·舍基(Clay Shirky)(1964年-) 是一個研究網際網路技術的社會和經濟影響的美國作家,顧問和老師。舍基在紐約大學的(NYU) 畢業互動電信項目 (ITP)擔任客座講師講授新媒體。此外,舍基的課程報告還包括社會性網路和技術網路的拓撲結構之間相互關聯的影響,以及網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反之亦然。

生平


從1996年起,舍基撰寫關於網際網路的報道,被多次採訪。他的專欄文章和著作刊登在 Business 2.0,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哈佛商業評論 和 連線。
舍基投身於關注網際網路技術的社會和經濟影響,並做參謀顧問,教學和寫作。舍基諮詢實踐的重點是分散化科技的興起,例如點對點技術,Web服務和無線網路,這些科技給有線客戶端-伺服器結構上萬維網帶來便利。

早年生涯


1986年,舍基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耶魯大學,獲得美術專業文學學士學位。
2010年秋天, 舍基將擔任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客座講師,指導一個題目為“新媒體與公共行動”課程。

觀點


舍基在《未來是濕的》一書中,講述他長期以來發現在線眾包或者外包和協作工作。他引用“網際網路是愛的大本營。”來表述這樣協同合作的必要性。在《未來是濕的》書中,舍基探討了一群人的集體行動並不僅僅是指個體行動的匯總。
他提出4個關鍵步驟。第一個步驟是分享,基於一種“始於自我協作”,這樣的社會影響隨之增大;人們分享連接,統一資源定位符網頁地址,標籤,最終彙集成一種類型。這種共享類型是所謂的舊有分享秩序的顛覆,參與者首先聚集,然後分享(例如Flickr和Delicious)。第二步驟是對話,也就是人與人的同步性對話,彼此了解更多的東西,並使之變得更好。第三個步驟是協作,一群人出於共同努力協作的目的。協作需要分工和團隊合作。它的特點往往是人們想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
第四個步驟是集體行動,舍基說它主要還是指未來的集體行動。集體行動關鍵是一群人作為整體變得很重要。在一個叫“美酒,電視,社會盈餘”的演講中,舍基推廣認知盈餘的概念,人們利用看電視的休閑時間去做點社會事業,這會產生極大的影響。舍基也提出人們正經歷一個樂於創造和分享的年代,相對於消費而言。由於技術使創造和分享變成可能,舍基說,我們將看到一個人人參與的新時代,這將導致巨大的變化。
舍基還出版過《權威演演算法》一書,它描述了通過多種渠道來證明一些未經核實的信息的可信度和這過程。
在2010年4月,凱文·凱利由這句話“機構將努力維護它們自身的問題,也自行找到解決方案。”想到彼得原理,就稱這句話為“舍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