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趵突
燕京八景之一
玉泉山風景秀麗,泉水清澈,晶瑩如玉,山以泉名,故名玉泉。金章宗于山麓建芙蓉殿,闢為玉泉行宮。由於這裡水清而碧,澄潔似玉,“以茲山之泉,逶迤曲折,蜿蜿然其流若虹”因而當初定名“玉泉垂虹”,成為燕京八景之一。
玉泉徠山在萬壽山之西。金章宗于山鹿建泉水院。玉泉山有三個石洞,一個在山西南,下面有泉,深淺莫測;一個在山南,泉水流出"鳴若雜佩,色如素練";一在山根,有泉湧出,其味甘冽,門刻"玉泉"二字,因其山泉逶迤曲折,婉然其流若虹,故叫"玉泉垂虹"。乾隆改為"玉泉趵突"。他說:"泉噴躍而出,雪涌濤翻,濟南趵突也不過是也,向題八景者,目以垂虹,失其實矣。因此予以正名。詩中並有:"不改千秋翻趵突,幾曾百丈落雲空!"
玉泉趵突
玉泉趵突
在我國古代,人們常以水之輕重衡量水質,輕者優,重者劣,所謂“質貴輕”就是這個意思。歷代古人多以濟南趵突泉水為第一,而以惠山虎跑泉水為第二。時后,乾隆下令內務府制銀斗,較量天下各泉名水,發現玉泉山水最輕。結果是:濟南珍珠泉斗重一兩二厘;揚子江金山水一兩三厘;惠山虎跑泉重一兩四厘;平山水重一兩六厘;涼山、白沙、虎丘、碧雲寺諸水各重一兩一厘。只有玉泉、伊遜兩地之水重一兩,水輕質甘氣美。從此,玉泉水定為清宮專用水。乾隆親題記文:“兩山泉皆泭流,至玉泉山勢中豁,泉噴躍而出,雪涌濤翻,濟南趵突不是過也。向之題八景者目以垂虹,失其實矣。爰正其名,而為之記。”並直言不諱地說:“即予向日題燕京八景,亦何嘗不隨聲云云”而“不能免訛議”。由此一說,群臣附和,人云亦云,長達數百年之久。
玉泉山的水,在古代北京城市供水中佔有極其特殊地位。經遼、金及元代,疏浚河道,使諸水匯入長河,流入都城;明代繼續建設,清乾隆時期又大規模疏浚玉泉諸水。開挖昆明湖、玉淵潭兩大水庫,以解決都城供水和西郊水患之難。由於玉泉山水質好,用以灌溉生產出來的水稻,芳香四溢,成為享有盛名的“京西稻”。不過北京近千年,雖然地形變化不大,但由於植被減少,氣候乾旱,水位下降很大,乾隆帝說的“不改千秋翻趵突”,時至今日,不但趵突翻湧不復存在,就連涓涓細流也已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