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S現場管理法
日本流行的管理法則
7S現場管理法簡稱7s。“7S”是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素養(Shitsuke)、安全(safety)和速度/節約(speed/saving)這7個詞的縮寫。因為這7個詞日語和英文中的第一個字母都是“S”,所以簡稱為“7S”,開展以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和節約為內容的活動,稱為“7S”活動。“7S”活動起源於日本,並在日本企業中廣泛推行。7S”活動的對象是現場的“環境”。“7S”活動的核心和精髓是素養,如果沒有職工隊伍素養的相應提高,“7S”活動就難以開展和堅持下去。
把要與不要的人、事、物分開,再將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處理,這是開始改善生產現場的第一步。其要點是對生產現場的現實擺放和停滯的各種物品進行分類,區分什麼是現場需要的,什麼是現場不需要的;其次,對於現場不需要的物品,諸如用剩的材料、多餘的半成品、切下的料頭、切屑、垃圾、廢品、多餘的工具、報廢的設備、工人的個人生活用品等,要堅決清理出生產現場,這項工作的重點在於堅決把現場不需要的東西清理掉。對於車間里各個工位或設備的前後、通道左右、廠房上下、工具箱內外,以及車間的各個死角,都要徹底搜尋和清理,達到現場無不用之物。堅決做好這一步,是樹立好作風的開始。日本有的公司提出口號:效率和安全始於整理!
整理的目的是:增加作業面積;物流暢通、防止誤用等。
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通過前一步整理后,對生產現場需要留下的物品進行科學合理的布置和擺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規章、制度和最簡捷的流程下完成作業。
整頓活動的目的是工作場所整潔明了,一目了然,減少取放物品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保持井井有條的工作秩序區。
把工作場所打掃乾淨,設備異常時馬上修理,使之恢復正常。生產現場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灰塵、油污、鐵屑、垃圾等,從而使現場變髒。髒的現場會使設備精度降低,故障多發,影響產品質量,使安全事故防不勝防;髒的現場更會影響人們的工作情緒,使人不願久留。因此,必須通過清掃活動來清除那些臟物,創建一個明快、舒暢的工作環境。
目的是使員工保持一個良好的工作情緒,並保證穩定產品的品質,最終達到企業生產零故障和零損耗
整理、整頓、清掃之後要認真維護,使現場保持完美和最佳狀態。清潔,是對前三項活動的堅持與深入,從而消除發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使職工能愉快地工作。
清潔活動的目的是:使整理、整頓和清掃工作成為一種慣例和制度,是標準化的基礎,也是一個企業形成企業文化的開始。
素養即教養,努力提高人員的素養,養成嚴格遵守規章制度的習慣和作風,這是“7S”活動的核心。沒有人員素質的提高,各項活動就不能順利開展,開展了也堅持不了。所以,抓“7S"活動,要始終著眼於提高人的素質。
目的:通過素養讓員工成為一個遵守規章制度,並具有一個良好工作素養習慣的人
清除隱患,排除險情,預防事故的發生。
目的是保障員工的人身安全,保證生產的連續安全正常的進行,同時減少因安全事故而帶來的經濟損失。
就是對時間、空間、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以發揮它們的最大效能,從而創造一個高效率的,物盡其用的工作場所。
節約是對整理工作的補充和指導,在我國,由於資源相對不足,更應該在企業中秉持勤儉節約的原則。
各企事業和服務行業的辦公室、車間、倉庫、宿舍和公共場所以及文件、記錄、電子本檔,網路等的管理。
生產要素:人、機、料、法、環的管理;公共事務、供水、供電、道路交通管理;社會道德,人員思想意識的管理。
就是徹底的將要與不要的東西區分清楚,並將不要的東西加以處理,它是改善生產現場的第一步。需對“留之無用,棄之可惜”的觀念予以突破,必須挑戰“好不容易才做出來的”、“丟了好浪費”、“可能以後還有機會用到”等傳統觀念。經常對“所有的東西都是要用的”觀念加以檢討。
整理的目的是:改善和增加作業面積;現場無雜物,行道通暢,提高工作效率;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錯事故;有利於減少庫存、節約資金。
把經過整理出來的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簡而言之,整頓就是人和物放置方法的標準化。整頓的關鍵是要做到定位、定品、定量。
抓住了上述幾個要點,就可以製作看板,做到目視管理,從而提煉出適合本企業的東西放置方法,進而使該方法標準化。
就是徹底的將自己的工作環境四周打掃乾淨,設備異常時馬上維修,使之恢復正常。
清掃活動的重點是必須按照決定清掃對象、清掃人員、清掃方法、準備清掃器具,實施清掃的步驟實施,方能真正起到效果。
清掃活動應遵循下列原則:
(1)、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設備、工具等,要自己清掃而不要依賴他人,不增加專門的清掃工;
(2)、對設備的清掃,著眼於對設備的維護保養,清掃設備要同設備的點檢和保養結合起來;
(3)、清掃的目的是為了改善,當清掃過程中發現有油水泄露等異常狀況發生時,必須查明原因,並採取措施加以改進,而不能聽之任之。
是指對整理、整頓、清掃之後的工作成果要認真維護,使現場保持完美和最佳狀態。清潔,是對前三項活動的堅持和深入。清潔活動實施時,需要秉持三觀念:
(1)、只有在“清潔的工作場所才能產生高效率,高品質的產品”;
(2)、清潔是一種用心的行為,千萬不要在表面下功夫;
(3)、清潔是一種隨時隨地的工作,而不是上下班前後的工作。
清潔的要點原則是:堅持“3不要”的原則——即不要放置不用的東西,不要弄亂,不要弄髒;不僅物品需要清潔,現場工人同樣需要清潔;工人不僅要做到形體上的清潔,而且要做到精神的清潔。
要努力提高人員的素養,養成嚴格遵守規章制度的習慣和作風,素養是“7S”活動的核心,沒有人員素質的提高,各項活動就不能順利開展,就是開展了也堅持不了。
就是對時間、空間、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以發揮他們的最大效能,從而創造一個高效率的、物盡其用的工作場所。
節約是對整理工作的補充和指導,在企業中秉持勤儉節約的原則。
就是要維護人身與財產不受侵害,以創造一個零故障,無意外事故發生的工作場所。實施的要點是:不要因小失大,應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對操作人員的操作技能進行訓練;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全員參與,排除隱患,重視預防。
做任何工作都應有它基本應該遵循的規律,7S也不例外。通常我們說7S的原則有四個,第一是效率化原則,第二是持久性原則,第三是美觀原則。第四是人性化原則。很多企業一開始做的時候,因為7S更多提到環境的優美,所以大家往往就以美觀為終極目標,第一時間就去研究怎麼漂亮,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中看不中用”的尷尬結局。
第一原則:效率化原則
便於操作者操作。因為一個新的手段如果不能給員工帶來方便,就算是鐵的紀律要求下也是不得人心的,不得人心者不得天下。所以,推行7S工作必須考慮把定置的位置是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作為先決條件。
第二原則:美觀原則
隨著時代的發展,客戶不斷追求精神上寄託,當你的產品做到不再只是產品,而是文化的代言人時,就能夠征服更多的客戶群。就像當麵包不再只是食物,巧克力不再僅僅是零食,而是用來作為饋贈的禮品被賦予更深層次的情感的時候,你不能不讚歎一聲:“只要你真正熱愛你的事業,你就能為它創造神話。”
第三原則:持久性原則
所謂持久性原則就是要求整頓這個環節,需要思考如何拿取更加人性化,更加便於遵守和維持。維持不好的企業,你到現場一看,往往是人性化做得不夠好,只站在製作者自己的立場看待問題而導致的。
第四原則:人性化原則
這裡所講的人性化原則,其實就是說通過7S的實施推行,進一步提高了人的素養,人是現場管理中諸要素的核心,在推行過程中,所制定的標準流程都是由人來完善,而所有步驟的進行也都充分考慮了人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