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警備區
正師級單位
中國人民解放軍陝西省西安警備區(簡稱西安警備區)隸屬於蘭州軍區陝西省軍區,正師級單位,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西安市委員會的軍事部門和西安市人民政府的兵役工作部門,接受陝西省軍區和西安市的雙重領導。
1953年3月西安市郊區人民武裝部成立,1954年10月改稱西安市兵役局,1958年9月改編為西安軍分區,幾經變革后,1970年4月改稱西安警備區,1983年3月復稱西安軍分區,2003年12月恢復為西安警備區。
1953年3月11日,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市郊區人民武裝部,隸屬西北軍區。下轄雁塔區、長樂區、未央區、阿房區人民武裝部。
1954年1月1日西安市郊區人民武裝部劃歸陝西省軍區序列。
1954年10月16日,西安市郊區人民武裝部改稱西安市兵役局,轄4個區兵役辦事處。局機關設6個科。
1958年9月27日,西安市兵役局改稱西安市人民武裝部。機關設4個科,下轄7個兵役辦事處。12月下旬,陝西省軍區直轄的長安縣人民武裝部,渭南軍分區所轄的臨潼、藍田縣人民武裝部,寶雞軍分區所轄的戶縣人民武裝部劃歸西安市人民武裝部序列。
1960年3月16日,蓮湖區、新城區、未央區、阿房區、灞橋區、碑林區、雁塔區兵役辦事處改稱區人民武裝部。
1960年5月12日,西安市人民武裝部改編為西安軍分區,下轄7個區和4個縣人民武裝部。機關設司令部、政治部、後勤處。
1965年11月30日,撤銷雁塔區、灞橋區、未央區、阿房區人民武裝部,成立西安市郊區人民武裝部。
1966年7月,西安市公安大隊改歸西安軍分區建制。9月14日,咸陽市人民武裝部劃歸西安軍分區。
1967年3月9日,增設了閻良區人民武裝部。
1970年4月5日,西安軍分區改稱西安警備區,後勤處改編為後勤部。12月,西安警備區所轄的咸陽市人民武裝部交歸咸陽軍分區。
1976年3月21日,陝西省軍區獨立第二團交由西安警備區領導。
1980年8月25日,西安市郊區人民武裝部改稱雁塔區人民武裝部,增編灞橋區、未央區人民武裝部。
1982年,陝西省軍區獨立第二團交歸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陝西省總隊。
1985年,西安軍分區撤銷了科的編製。
1986年5月,蓮湖、碑林、新城、雁塔、灞橋、未央、閻良區人民武裝部和長安、臨潼、藍田、高陵、戶縣、周至縣人民武裝部交由地方政府領導。
2003年12月,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命令,原陝西省西安軍分區改為陝西省西安警備區。
2013年,西安警備區始終著眼應急應戰中可能擔負的任務特點,緊緊圍繞區域性中心城市動員潛力優勢,結合地區性軍事需求實際,狠抓國防動員工作落實。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民兵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壓縮規模、整合結構、實現三個轉變”的思路,初步完成應急、支援、儲備新的三類民兵組織結構調整。新城區、碑林區、雁塔區組織民兵接受蘭州軍區考核拉動,齊裝滿員,受到表揚。不斷發揮西安科技動員潛力優勢,持續加強網路攻防等高技術民兵分隊建設,雁塔區試編的《網路攻防分隊訓練》教材針對性強、質量較高。
針對徵兵時間首次調整於夏秋季實施的實際情況,精心籌劃,積極應對,紮實搞好軍地各項協調工作,圓滿完成新兵徵集任務。蓮湖、雁塔、未央、灞橋、長安、周至6個區(縣)實現“一好三無”(一好:完成任務好;三無:無責任退兵、無嚴重違紀、無告狀信)目標,其中灞橋區實現“零”退兵。
中國人民解放軍陝西省西安警備區
司令員楊國棟
政治委員楊秉琦
副司令員王偉
參謀長王巨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