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微時代的結果 展開
微時代
文化傳播發展階段
微時代即以微博作為傳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鍊作為文化傳播特徵的時代,微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的內容更具衝擊力和震撼力。人們恍然發現,原來傳播交流信息乃至進行情感溝通,僅僅通過百餘字就完全可以實現。
對於接受者而言,消化信息的時間非常有限,而信息內容與數量卻異常豐富,這就要求信息生產者提供具有高黏度、衝擊力巨大、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吸引受眾並提高受眾的閱讀興趣的內容。
目錄
2013年10月份,無錫市志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志寧“微時代”商標,開啟了商業微時代的大門。該品牌經過發展,已逐步成為微傳播領域的一個知名品牌。微時代,微信公眾平台微網站,微APP為傳播途徑的一種營銷方式。
微時代,即作為微時代傳播媒介代表。
140字微博的流行,促進閱讀進入“微時代”,人們在身體力行地寫微博、讀微博之後,恍然發現,原來傳播交流信息乃至進行情感溝通,僅僅通過百餘字就完全可以實現。微博客的出現推動著“微時代”的到來。從網路的流變的過程來看,它也經歷了一個從加法到減法的過程。大塊文章的時代正悄然褪色,有興趣的人可以深入閱讀,但草根們如今更需要惜字如金,140個字之內解決問題。微博客正在改變媒體的形態,它形如一條帶有敏銳嗅覺的新聞導語,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納,並形成力量的彙集。 Twitter等微博產品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網際網路的新形態,也是媒體傳播的新格局。它們以外包式的新聞聚合每一個微小的個體,由“微信息”和“微交流”共同推動“微革命”。
“微”革命 把微博和革命聯繫起來的,是伊朗在2009年6月圍繞選舉而發生的抗議。德黑蘭在大選之後的騷亂消息像野火一樣在Twitter上傳播,並被BBC和NPR這樣的新聞網拾取並在全世界予以擴散。Twitter的神奇令人驚嘆:由於德黑蘭封鎖了手機簡訊傳送並屏蔽了若干網站,Twitter成為伊朗人滿足信息渴望和對外發聲的替代網路。在伊朗的抗議進行時中,美國國務院竟然向Twitter創辦人發出了一個不尋常的電郵,請求其推遲固定的全球網路維修計劃,因為維修期間,伊朗人將無法登入,德黑蘭示威現場的信息也無法及時傳遞到外部。而Twitter也聽從了國務院的呼籲,將網路維修時間推遲至德黑蘭的凌晨時分才進行,它承認,“我們現在成為了伊朗人的重要溝通媒介”。對Twitter在伊朗抗議當中所起到的傳播和組織功能的分析,業已成為社會性媒體研究者的最新熱門。不過,數字化抗議活動的整體場景其實更為複雜。首先,在伊朗,使用網際網路的多為家境富裕的年輕人及城市人,他們多支持反對派,這較易讓外界產生“伊朗快要革命”的錯覺,而忽略了鄉郊大量保守民眾的想法。Twitter創辦人之一的BizStone就承認,使用Twitter的只是一小部分伊朗人,未必能反映主流意見。其次,YouTube和Twitter這樣的工具更多被用來進行公民報道,抗議活動本身還主要是由反對派候選人在線下集中組織的。儘管對Twitter在社會行動中的作用有高估的苗頭,我們還是要承認,這一面世還不足4年的微博服務在2009年迎來了自己的里程碑。相形之下,數年前依靠中東報道一舉成名的CNN卻出現了異乎尋常的沉寂,以至於Twitter世界的流行風向標——一種叫做hashtag的標籤——當中出現了“失敗的CNN”(#CNNFail)的字樣。這就是Twitter所掀起的傳播革命,也是我說的“未來頭號媒體格局初現”的含義。然而,比傳播革命更重要的是微博可能帶來的社會改革。事實上,在這樣的一場改變中,中國推友(即Twitter友)還走在世界的前頭。從輿論監督到黑色諷刺,從廣州番禺反對垃圾焚燒的“無組織的組織力量”到各種明信片和彩色絲帶紀念運動,所有這些,無一不反映出2009年中國推友的行動力和影響力。而這種力量,同以前推動事物發展的動力的最大的不同是,與其說它是一種偉力或蠻力,不如更恰當地將其命名為“微動力”。“微”動力 2009中文網誌年會的口號是“微動力,廣天地”,旨在展望越來越細微的信息分享手段和管道,如何促進社會進步與協作,並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帶來直接效應。“一段媒母(meme),一張照片,或者一枚明信片,都可能帶來積極的社會改變,更不用說有千千萬萬的可能性正在孕育中,帶給我們一片廣闊的思想天地。”一個人分享了一個觀點,更多人看到之後繼續分享給其他人。通過這樣不斷地分享,就可以實現群體決定。這跟水滴聚集成雲的過程相似——著名博客毛向輝把個體比作水滴,而當個體因為認同某個觀點而不斷分享時,他們就聚集起來,形成一股力量,一股甚至可以改變國家政策、社會秩序的力量。微,也可以指日常化的微觀政治。政治可以分為宏觀政治和微觀政治,宏觀政治是結構性的,微觀政治是日常化的。微觀制度的改變並不必然地在邏輯上可以推導出宏觀結構的調整。但是,假如這些小單位能治理好,因為人民是生活在微觀政治中的,我們也能夠極大地提升人民的福祉。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需要“大革命”而需要“微革命”,由“微信息”和“微交流”共同推動的“微革命”。 “微”時代 屬於2009記憶中,包括“開心農場”里的“耕耘偷菜”,我們通過虛擬的小行為獲得減壓的小滿足;我們的記憶中一定還包括微博客里不足140字的瑣碎記錄,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別人的粉絲並擁有自己的粉絲,每個人都可以與明星大腕對話調侃;我們的記憶中一定還包括奧巴馬訪華時我們以純民間的姿態對其行動的細微關注,探究他的弟弟是否在深圳開燒烤店的意義在於體現了民間的歡迎與友好;我們的記憶中一定還包括身為職場里忙碌的“麥兜”,在紛雜的工作后那些微小的幸福和憂傷;我們的記憶中一定還包括諸多的微語錄,比如“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式的自嘲自戀,“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式的寂寞,“生活像一個茶几,上面擺滿了杯具”式的慨嘆…… 2009的大事件中,我們以小人物的微形態和微行動低調地呈現自我,發出聲音,這樣的呈現和聲音最終凝結成不可小覷的力量。 2009的小生活里,我們的日子被多元的信息和多樣的內容劃分成更多的細小片段,每個片段都精彩紛呈,與其他人的生活一起,共同構建了整個大時代。但是我更喜歡說,2009,微時代。“微”詞語微民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每個人,我們曾經做著微不足道的事,發出微小的聲音。微動力當微民的行動和力量在無組織狀態下集結,那將是一股推動事件發展的強大動力。微時代微民造就微動力的當今時代。微生活生活原本細微瑣碎,微生活的意義在於小民生活融入時代洪流,帶來廣泛影響,或者,你也可以將之理解為“微笑著生活”,因為那是普通如你我原本該有的生活態度。基本特徵流動的傳播 3G技術的發展解決了信息接收終端的移動難題。3G網路以及相應技術已經融入到手機應用中;隨著電子紙技術的發展,電子紙也將與3G技術融合,增加上網功能。電子紙的重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可摺疊的性能能夠允許受眾將電子紙直接裝進口袋。未來的信息接收終端將不會僅僅局限於手機或是電子紙,特別是隨著物聯網的逐步建設,各種物品將被賦予智能,兼具傳播功能,人類的信息接收終端種類不斷增加。這些小巧便捷的信息接收終端可以使人類的傳播活動範圍大大拓展,進一步突破時空的限制。迷你的傳播 進入“微時代”,各類移動便攜的終端將大行其道,他們的體積將大大縮小,屏幕等信息展示框的面積將相應變小。一台筆記本電腦的平均顯示屏為13英寸,而一部手機的平均尺寸為100mm×40mm×20mm。在這種情況下,原有的傳播內容已經不合時宜,迷你的傳播內容將備受青睞。不僅如此,信息接收或發送設備的體積將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塑造受眾的時空觀。移動終端使得人類的傳播更加流動,也將人們的傳播時間分割得更加瑣碎,人們會選擇無聊與零散的時間來進行信息的傳播或接收活動。時間的瑣碎決定了人們不可能有大量時間來接受大篇幅的電影、電視劇、漫畫或是小說。不僅如此,移動的信息終端也在無形中改變著人們進行傳播活動的心態,人們更青睞一種“快餐式”的文化消費內容,沒有耐心和精力接受冗長沉重的內容。瞬時性的傳播 微時代帶來了信息傳輸的高效率,傳播活動也隨之具有瞬時性的特點,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的內容更具衝擊力和震撼力。對於傳播者而言,小的信息量提高了傳播速度,加快了信息內容更新,更可以通過手機等便攜通訊設備在很短的時間內發布信息。像微博客,只允許使用者發布140個字元之內的信息,但可以通過手機、IM軟體等多種途徑發布,所以,微博客內容的更新速度非常迅猛。對於接受者而言,接收信息、消化信息的時間非常有限,而信息內容與數量卻異常豐富。這就要求信息生產者提供具有高黏度、衝擊力巨大、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吸引受眾並提高受眾的閱讀興趣的內容。扁平化的傳播 數字技術使傳者與受者位置互換、重疊並且逐漸變得模糊;傳播活動逐漸“去中心化”,甚至出現“無限中心化”的趨勢。在Web2.0的技術平台上,信息傳播交互的每一個節點上都可能是一個傳送或接收的中心,傳播活動早已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單向式傳播,而是呈現信息傳播的網狀結構、雙向結構。在微時代,傳播的扁平化趨勢更加明顯:每一個手持移動終端的個體都是一個傳播節點,相比之前,人們進行傳播活動更加便捷、高效、平民化。微時代使得人人在對話中實現決策參與,成為傳播活動的主體,使得傳播的長尾效果更加明顯。理性面對微時代危險與機遇並存通過便捷高效扁平化的傳播,人們可以收集或提供信息、發表意見或建議。但是,當信息在較高程度上實現聚合的時候,微時代的傳播活動也面臨著如下弊端:首先,人們之間的信息差距將顯著擴大。信息移動終端的持有與上網條件這兩個方面的不平等將會影響信息知情權、傳播參與權的享有或行使,使得一部分人在很大程度上被排除在公共事務的討論和決定過程之外。而且這種鴻溝會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而逐漸擴大,人們在信息傳播方面的不平等程度會加劇。第二,小群體內的微型傳播將帶來“信息繭房”效應。無數的網站、微博、社會網路化服務點的林立,很容易導致網民內部分離為大量的小集團。人們只選擇與自己想法相似或有共同點的集團,形成一個個小的“信息繭房”和迴音室,在其中人們只傾聽自己所選擇的東西和愉悅自身的信息,很容易製造偏激的錯誤、過度的自信和沒道理的極端主義。第三,傳播的扁平化會帶來信息垃圾和信息過剩的流弊。信息技術使人們可以在對話中實現決策參與,原來的主導信息不復存在,來自不同傳播節點的“傳播中心”卻可以將信息源源不斷地發送。同時,個人的好奇心、表現慾望以及志願者精神,成為提供信息和交換信息的動力,這必然會帶來信息垃圾和信息過剩的流弊。在微時代,受眾排除無謂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將比自由選擇信息更加重要。選擇樂觀主義人類的傳播活動正在經歷一場全新的“革命”。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的進步推動人類的傳播活動大踏步向前發展。微時代的到來將進一步顛覆傳統的大眾傳播模式:數字化技術的對象將是一個個身份清晰、個性鮮明的個人,而不再是勻質的、無差別的傳統概念中的大眾;社會成員信息需求的多樣化導致了信息產品的多樣化,同時也促使信息產品形態以及服務方式的改變;傳統媒體的機制和功能將發生變革,原來的宣傳平台將演變為公共話語平台,傳統意義上的權威媒體將成為信息內容的製作商和提供商。在微時代,傳播的明星效應、長尾效應以及二次挖掘效應將進一步顯現。傳播技術的進步也為今後的傳播學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聯網技術如何更好地服務於傳播活動,它將為傳播活動帶來哪些方面的具體影響,如何處理好傳播平台的拓展與信息泛濫之間的矛盾,如何避免傳播“微化”造成的“信息繭房”弊端,這些問題期待在今後的研究中得到進一步解決。
微時代
微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