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

川楝子

川楝子是楝子科植物川楝的乾燥成熟果實。川楝子味道酸、苦,藥性寒。有小毒。歸小腸、肝、膀胱經。川楝子的成分包括川楝子素、生物鹼、山奈醇、鞣製、三萜類、多糖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規定,本品藥材按乾燥品計算,含川楝素應為0.060%~0.20%;本品飲片炒川楝子含川楝素應為0.040%~0.20%。

簡介


● 正名:川楝子
● 英文名:Chuanlianzi
● 拉丁名:Toosengdan Fructus
● 別稱:練實、楝實、川楝樹子、川楝實、苦楝子、楝子、金鈴子、仁棗、石茱萸、楝樹果

功效與作用


● 川楝子具有行氣止痛、疏肝泄熱、殺蟲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川楝子有抗腫瘤、抗炎鎮痛、抗生育、驅蟲等作用。
● 川楝子可以用來治療肝鬱化火、胸脅、脘腹脹痛、疝氣疼痛、蟲積腹痛、禿瘡、頭癬等。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如果您有川楝子過敏史,那麼禁止使用。
● 脾胃虛寒及大便溏稀者,請謹慎使用川楝子。
●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訴醫生。
● 川楝子有毒,孕婦禁止服用。外用前請請務必諮詢醫生。
● 哺乳期女性避免使用,使用前請務必諮詢醫生。
● 兒童及年老體弱者應該謹慎使用,使用前請務必諮詢醫生。

溫馨提示

● 用藥前,應諮詢專業醫生,並遵醫囑規範用藥,可以有效降低服藥產生的不良反應。

如何使用川楝子


● 川楝子有毒,煎汁內服時,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川楝子的每日常規用量為5~10克。入藥劑量,遵醫囑使用。
● 川楝子烘焙后研成細末,用油調製后外塗患處,可治頭癬、禿瘡。
● 川楝子還可以與其他藥物泡酒使用。
● ● 一捻金酒:與全蠍、延胡索等藥物配伍使用,可理氣、散寒、止痛,用於奔豚氣、痛不可忍。
● ● 橘核藥酒:與橘核、荔枝核、葫蘆巴等藥物配伍使用,有溫陽補腎、理氣止痛的功效,用於肝腎陰寒、陰囊腫大、疝氣偏墜、痛引臍腹等。

服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生冷、油膩、辛辣的食物,以及茶類等,可能會降低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藥物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川楝子有小毒,動物實驗表明,川楝子會對肝組織造成明顯損傷。如果要長時間使用,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過量服用,出現以下情況時,請立即停用。
● ● 面色蒼白
● ● 四肢乏力
● ● 精神疲憊
● 過量服用,出現以下情況時,請立即停用,並就醫治療。
● ● 胃痛
● ● 噁心、嘔吐

我該如何選購川楝子


● 川楝子主要分佈在四川、重慶、貴州、雲南、湖南、湖北、河南、甘肅等地。
● 川楝子為金黃色至棕黃色的類球形,表面有淡淡的光澤,部分表皮有皺縮或凹陷,並且有深棕色的小點。頂端有花柱殘痕,基部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質,與果肉間有空隙,果肉為微淡黃色且質地鬆軟,遇水潤濕有黏性。果核多為卵圓形,質地堅硬,兩端平截,有6~8條縱稜線,內分6~8室,每室含1粒黑棕色長圓形的種子。川楝子氣特異,味酸、苦。
● 炒川楝子由川楝子切片炒制而得,為半球狀、厚片或不規則的碎塊,表面為焦黃色,部分可看到焦斑。氣焦香,味酸、苦。
● 放於通風、乾燥的地方保存,並注意防蟲蛀。

含川楝子的中成藥有哪些


● 慢肝養陰膠囊:具有清熱養陰、滋肝補腎的功效,用於治療慢性肝炎、遷延性肝炎、肝炎后綜合征。
● 蘇南山肚痛丸: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用於治療肚子疼痛、食滯腹痛、脅痛、胃痛、小腸疝氣痛、月經痛。
● 痛經寧糖漿:有調經止痛的功效,可治療月經不調和經前、行經期腹痛。
● 陰虛胃痛顆粒:具有養陰益胃、止痛緩急的作用,用於治療胃陰不足引起的口乾舌燥、胃部灼痛、乾嘔、食欲不振,也可治療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

川楝子和鴉膽子功效一樣嗎


● 川楝子為楝子科植物類中藥,鴉膽子為枯木科植物類中藥。川楝子和鴉膽子的功效不同。
● ● 川楝子具有疏肝泄熱、行氣止痛、殺蟲的功效,可以用於肝鬱化火、胸脅、脘腹脹痛、疝氣疼痛、蟲積腹痛等。
● ● 鴉膽子內服可以清熱解毒、截瘧、止痢,外用可以腐蝕贅疣,用於治療痢疾、瘧疾,外用可治療贅疣、雞眼等。

用藥誤區


● 誤區:川楝子有毒,不能內服
● ● 川楝子雖然有毒,但並非不能內服,只要把握好劑量,嚴格按照醫師的醫囑用藥,就可以達到疏肝泄熱、行氣止痛、殺蟲的功效。但使用時劑量不可過大,否則會出現面色蒼白、四肢無力、四肢抽搐、嘔吐等中毒癥狀。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找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學和藥學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2]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成方製劑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鍾贛生。中藥學。第4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5]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