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帝斯:失落的帝國

2001年加里·特洛斯達勒、柯克·維斯執導的動畫、科幻類電影

《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是一部2001年的美國傳統動畫動作冒險電影,是歷史上的第41部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也是其中首部科幻題材作品。影片由泰布·墨菲編劇,加里·特洛斯達勒和柯克·維斯執導,唐·哈恩擔任製片人,邁克爾·J·福克斯、詹姆斯·迦納等參與配音的動畫、科幻類電影。該片於2001年6月15日在美國上映。

電影的時代背景是1914年,講述了一位年輕人得到一本神聖的古書,他堅信這本書將帶領他和其他探險家一起找到傳說中的失落城市亞特蘭蒂斯。該影片是黑神鍋傳奇之後的第一部70mm超寬銀幕動畫電影,而且和這部影片一樣都是美國PG級的影片。

劇情簡介


亞特蘭帝斯失落的帝國劇照
亞特蘭帝斯失落的帝國劇照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經在公元前360年兩度在他的著作【對話錄】提及亞特蘭提斯這個文明——“在一個分不清楚晝夜的晚上,亞特蘭提斯沉入了深海。” 1914年華盛頓的市立博物館里,年輕的男主角邁羅是一位語言學家,對於亞特蘭提斯的傳說深信不已。邁羅希望自己能像祖父一樣成為一位偉大的探險家。在得不到博物館的資金贊助下,突然出現一位祖父生前怪怪的好友願意提供邁羅資金,讓他去探索亞特蘭提斯存在的真假。
邁羅領著專家組成最頂尖的探險隊,出發前往深海尋找亞特蘭提斯城。萬萬沒想到,亞特蘭提斯人居然仍然生活在地底的世界里。在亞特蘭提斯的國度里,邁羅與探險隊見到了亞特蘭提斯二萬歲高齡的國王以及八千五百歲的姬妲公主,他們對亞特蘭提斯文明的未來感到憂慮,公主希望探險隊可以幫助她的王國重新找回動力。不料整支探險隊伍除了邁羅之外全都心懷不軌,他們全是為了金錢財富而來。
探險隊準備將公主綁架走,而姬妲公主是亞特蘭提斯城生命的源頭。此時邁羅必須依靠一己之力在亞特蘭提斯人民的幫助下將公主救回。

動畫簡介

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
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
“在一個分不清楚晝夜的晚上,亞特蘭蒂斯沉入了深海。”這是在公元前360年時,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柏拉圖曾經兩度在他的著作《對話錄》中提及的、關於亞特蘭蒂斯帝國的文字。
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
時間來到1914年,在華盛頓的市立博物館里,年輕的繪圖師邁羅·詹姆斯·戴奇始終對有關亞特蘭蒂斯的傳說深信不疑。一天,邁羅無意中得到了一本古老的航海日誌,裡面的記述對人們確定亞特蘭蒂斯這個帝國的最新位置提供了珍貴的線索,於是邁羅決定繼承他的祖父——一個有名的冒險家未盡的事業,尋找傳說中的神秘的亞特蘭蒂斯帝國。邁羅這個看似荒唐的決定沒能得到博物館的資金支持,舉步維艱之際,一位不明身份的百萬富翁的出現,重新給邁羅的冒險之旅帶來了曙光。百萬富翁名叫普雷斯頓·B·維特莫爾,他主動找到邁羅,表示願意無條件地提供給他一艘功能極佳的潛艇,此外艇長萊爾·提比略·羅基以及幾位訓練有素的船員也將與他共赴此次航程。在普雷斯頓的支持下,很快一切便準備就緒,邁羅跟隨著這支無論是人員或者設備都堪稱最頂尖的探險隊踏上了神奇的海底之旅,目標直指消失的亞特蘭蒂斯大陸。
讓邁羅等人萬萬沒想到的是,亞特蘭蒂斯人居然仍舊生活在海底世界里。在亞特蘭蒂斯的國度里,邁羅與探險隊見到了亞特蘭蒂斯帝國那位兩萬歲高齡的國王,以及8500歲的姬妲公主,他們都對亞特蘭蒂斯文明的未來感到憂慮,公主希望探險隊可以幫助她的王國重新找回動力。不料,除了邁羅之外,整支探險隊的隊員都各懷不軌,他們並不關心亞特蘭蒂斯文明的存亡,金錢和財富才是他們此行的目標艇長羅基偷走了關係著亞特蘭蒂斯生死存亡的水晶球,並且計劃綁架姬妲公主。而姬妲公主是亞特蘭蒂斯城生命的源頭,她的安危將直接關係到整個帝國的命運。邁羅必須在整個亞特蘭蒂斯毀於一旦之前阻止羅基的瘋狂行徑。最終,邁羅在亞特蘭蒂斯人民的幫助下,憑藉自己的機智和勇敢,在經歷了種種艱辛之後,成功阻止了艇長羅基等人的陰謀,保護了亞特蘭蒂斯文明。
影片的開發在1996年的動畫長片《鐘樓怪人》完成後開始,製作團隊希望這部作品不再是歌舞片,而是以儒勒·凡爾納著作為靈感的動作歷險電影。影片中採用了漫畫主創邁克·米格諾拉(MikeMignola)的獨特視覺風格。電影上映時,其中使用的計算機繪圖鏡頭比例比迪斯尼之前任何動畫長片都高,並且仍然是為數不多的幾部以變形格式攝製的作品。語言學家馬克·奧克蘭德專門為本片創作了一種語言,電影配樂由詹姆斯·紐頓·霍華德譜寫。本片上映時,觀眾對動畫電影的興趣正逐漸從手繪動畫轉移到完全由計算機繪圖製作的作品。
2001年6月3日,《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在好萊塢的埃爾卡皮坦劇院舉行首映式,6月15日開始全面上映。沃爾特·迪斯尼電影公司負責影片的發行,但其票房表現一般。電影的預算約為1億美元,在北美市場收入約為8400萬美元,全球票房約1.86億美元。由於商業成績不及預期,迪斯尼取消了製作衍生電視劇和迪斯尼樂園水下景點的計劃。部分評論稱讚本片與傳統的迪斯尼動畫長片相比獨樹一幟,但也有部分人對片中缺少歌曲,並且目標觀眾群不明感到不滿。《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獲得了包括7項安妮獎在內的多項提名,並獲得了2002年金捲軸獎最佳音效剪輯獎。影片於2002年1月29日發布VHS錄像帶和DVD,后又在2013年6月11日發布藍光影碟。有看法認為本片屬邪典經典,這其中部分是因為米格諾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2003年,電影的續集《亞特蘭蒂斯2:神秘的水晶》直接通過錄像帶發行。

演員表


演員角色配音
飾 邁羅·詹姆斯·戴奇 邁克爾·J·福克斯
 飾 萊爾·提比略·羅基 詹姆斯·迦納
飾 姬妲公主CreeSummer
飾 PrestonB.Whitmore 約翰·瑪哈尼
 飾 Gaetan'TheMole'Moliere CoreyBurton
 飾 HelgaKatrinaSinclair ClaudiaChristian
飾 Dr.JoshuaStrongbearSweet PhilMorris
 飾 KingKashekimNedakh 倫納德·尼莫伊
 飾 Vincenzo'Vinny'Santorini DonNovello
飾 AudreyRocioRamirez 傑奎琳·奧拉德絲
飾 WilhelminaBerthaPackardFlorenceStanley
飾 FentonQ.Harcourt大衛·奧根·斯提爾斯
亞特蘭帝斯失落的帝國
亞特蘭帝斯失落的帝國
演員簡介
邁克爾·J·福克斯邁克爾·J·福克斯為邁羅·詹姆斯·戴奇(Milo James Thatch)配音,他是位語言學家兼製圖師,獲招募負責破譯《牧羊人之書》,並指揮一支探險隊前去尋找亞特蘭蒂斯。導演柯克·維斯表示,選擇福克斯來為主角配音是因為他們相信福克斯可以在角色身上注入自己的個性,讓銀幕上的人物更加真實可信。福克斯表示,配音與自己之前的真人演出相比要輕鬆多了,因為他無需擔心自己在鏡頭前講出台詞時的形象。兩位導演還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福克斯本來還獲得了另一部動畫長片《冰凍星球》(TitanA.E.)的邀約,他讓自己的兒子從兩部中選一部,後者選擇了《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有部分電影觀眾曾指出邁羅的人物形象與電影的語言顧問馬克·奧克蘭德(Marc Okrand)存在相似之處,片中使用的亞特蘭蒂斯語就是來自他的研究。奧克蘭德表示,邁羅一角的監督動畫師約翰·波默羅伊(JohnPomeroy)稱自己不知道語言學家應該是長了幅什麼模樣,也不知道其日常行為舉止又有些什麼特點,所以就按他的形象勾畫了這個角色。
詹姆斯·迦納詹姆斯·迦納為萊爾·提比略·洛克(LyleTiberiusRourke)中校配音,他是獲聘參加亞特蘭蒂斯探險的雇傭軍指揮官。維斯選擇迦納出演主要是考慮到他在動作片,特別是戰爭片和西部片上擁有的豐富經驗,表示這個角色“就像手套一樣適合他”。迦納本人則在面對自己是否對這個角色有興趣時表示:“我一眨眼的工夫就決定了要接演。”
克里·薩莫克里·薩莫為姬妲配音,她是亞特蘭蒂斯的公主。監督動畫師蘭迪·海科克表示,自己在第一次看到薩莫時她表現得很“害怕”,所以他決定讓姬妲公主第一次見到邁羅時也有類似的表現。而姬妲小時候的對白則是由娜塔莉·斯特羅姆(NatalieStrom)配音。
唐·諾韋洛唐·諾韋洛為文森佐·“文尼”·聖托里尼(Vincenzo"Vinny"Santorini)配音,是位義大利爆破專家。柯克·維斯和角色的監督動畫師拉斯·埃德蒙茲(RussEdmonds)都發現諾韋洛有著在台詞上即興發揮的獨特能力。埃德蒙茲對此回憶稱,諾韋洛一開始的時候“會看過劇本,熟悉裡面寫下的台詞,但之後他就再也不看了!然後我們一句寫下的台詞也沒用上,整部電影里都是在即興發揮。”
菲爾·莫里斯(PhilMorris)菲爾·莫里斯(PhilMorris)為約書亞·斯壯比爾·斯維特大夫(DoctorJoshuaStrongbearSweet)配音,這是位擁有非裔和美洲原住民血統的軍醫。監督動畫師羅恩·哈斯邦德(RonHusband)表示,莫里斯的台詞速度非常快,所以他工作上的一項挑戰就是要讓斯維特的語言動作與莫里斯保持同步,並且讓角色真實可信。莫里斯表示,這是個“沒有中間地帶”的極端角色,稱“當他高興時,他就‘真是’很高興,當他嚴肅時,他又‘真是’很嚴肅”。
克勞迪亞·克里斯蒂安(ClaudiaChristian)克勞迪亞·克里斯蒂安(ClaudiaChristian)為海爾格·卡特里娜·辛克萊爾中尉(LieutenantHelgaKatrinaSinclair)配音,她是洛克的副手。克里斯蒂安覺得這是個“感性”而“引人注目”的角色,還稱自己在看到角色的形象后鬆了一口氣,並開玩笑稱:“你應該理解,我可不希望經歷了這一切后卻發現自己的角色是只癩蛤蟆”。
傑奎琳·奧拉德絲傑奎琳·奧拉德絲為奧黛麗·羅西奧·拉米雷斯(AudreyRocioRamirez)配音,探險隊中最年輕的成員,是位波多黎各少女技工。奧拉德絲表示這個角色讓她“感覺回到了童年”,而且她一直希望自己的戲份能夠再長一點兒。
佛羅倫斯·斯坦利(FlorenceStanley)佛羅倫斯·斯坦利(FlorenceStanley)為威廉敏娜·伯莎·帕卡德(WilhelminaBerthaPackard)配音,一位經常說風涼話並且吸煙的年長無線電操作員。斯坦利認為這是個“憤世嫉俗”和“安全”的角色:“她會做自己的工作,要是不忙,就會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
戴維·奧格登·施蒂爾斯(DavidOgdenStiers)戴維·奧格登·施蒂爾斯(DavidOgdenStiers)為芬頓·Q·哈科特(FentonQ.Harcourt)配音,是位史密森尼學會董事會成員,駁斥了邁羅對亞特蘭蒂斯存在的信仰。施蒂爾斯之前曾與邁克爾·J·福克斯合演過《好萊塢醫生》(DocHollywood),並曾為迪斯尼的《美女與野獸》配音,之後還將為《星際寶貝》配音。
約翰·馬奧尼(JohnMahoney)約翰·馬奧尼(JohnMahoney)為普雷斯頓·B·惠特莫爾(PrestonB.Whitmore)配音,是位有些古怪的百萬富翁,贊助了這次亞特蘭蒂斯探險。勞埃德·布里奇斯(LloydBridges)原本是惠特莫爾的配音人選,並已經參加了錄音工作,但影片尚未完成就已去世。馬奧尼的熱情和活力令電影中的這個角色經過了改寫。馬奧尼表示,配合工作讓他感覺自由自在,可以和自己的角色一起變得“很大很無恥”。
吉姆·法尼(JimVarney)
吉姆·法尼(JimVarney)為傑比迪·阿勒戴斯·“曲奇”·法恩斯沃斯(JebidiahAllerdyce"Cookie"Farnsworth)配音,是位西式流動炊事車廚師。法尼於2000年2月因肺癌去世,這時電影尚未全部完成,片末也以字幕表示對他的紀念。製片人唐·哈恩對法尼沒能看到電影完成深感悲痛,不過他表示法尼還是看到了自己角色的一些表演片段,“他很喜歡。”曲奇一角的監督動畫師肖恩·凱勒(ShawnKeller)表示,法尼“知道自己過世前看不到這部電影了,這真讓人感到難受。他在這次配音工作上的表現實在太完美了,但他偏偏又清楚地知道自己沒法看到這最後的謝幕。”史蒂夫·巴爾之後為這個角色補充了一些對話的配音。
科里·伯頓(CoreyBurton)科里·伯頓(CoreyBurton)為蓋爾唐·“摩爾”·莫里哀(Gaëtan"Mole"Molière)配音,他是位法國地質學家,行為有些類似於鼴鼠(英文為mole,和他的綽號“摩爾”相同)。伯頓表示,他詮釋這個角色的方式就是令其在一躍而出同時又發出滑稽的聲音。他還稱,為了在錄音工作中進入角色,他會讓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感覺就像真的身在這個虛擬世界中一般。
倫納德·尼莫伊倫納德·尼莫伊為基舍金·內達克(KashekimNedakh)配音,他是亞特蘭蒂斯國王、姬妲公主的父親。監督動畫師邁克爾·塞德尼奧(MichaelCedeno)對尼莫伊的配音天賦留下了深刻印象,認為他通過自己的表演讓角色變得非常豐滿。塞德尼奧稱,劇組人員會在尼莫伊說起自己的台詞時坐在一邊觀看,並且滿臉的驚訝之色。

職員表


製作人唐·翰、KendraHalland
導演加里·特洛斯達勒、柯克·維斯
編劇TabMurphy、柯克·維斯、加里·特洛斯達勒、喬斯·韋登、BryceZabel、JackieZabel、大衛·雷諾茲、Plato
配樂詹姆斯·紐頓·霍華德
剪輯EllenKeneshea
配音導演MaryHidalgo、RuthLambert
藝術指導MattCodd、RicardoF.Delgado、JimMartin、邁克·米格諾拉
美術設計DavidGoetz
視覺特效MarlonWest
編劇喬斯·韋登是第一位參與本片製作的編劇,但很快就退出了別的迪斯尼項目。泰布·墨菲完成了劇本,還表示從開始就對故事情節展開討論到完成一部能夠讓劇組滿意的劇本“大概需要三到四個月的時間”。迪斯尼之前的動畫長片劇本大多為90頁左右,但本片的劇本初稿達到了155頁。根據計時,影片的前兩幕就有120分鐘長,於是兩位導演刪剪了一些角色和橋段,將關注重點放在邁羅身上。墨菲稱,他之所以設計一本有數百年歷史的《牧羊人之書》是因為,他需要為片中角色準備一份地圖,讓他們可以依次展開旅程。經過修訂的劇本取消了探險隊前往通向亞特蘭蒂斯的地下洞穴過程中所遇到的考驗,這讓影片的節奏得以加快,因為發現亞特蘭蒂斯的時間點在全片中得到大幅提前。
製片人唐·哈恩邁羅·戴奇一角原本的設定是愛德華·蒂奇(EdwardTeach,也稱海盜黑鬍子)的後代。導演之後將他和探險家聯繫起來,讓人物能在前往亞特蘭蒂特的征程中發現自己的探險天賦。莫里哀一角起初本是位教授,但據維斯所稱,劇情藝術家克里斯·尤爾(ChrisUre)將角色更改成了“身穿古怪外套、頭戴奇特頭飾、眼珠向外凸出的可怕穴居小動物(指鼴鼠)”。唐·哈恩指出,片中缺少歌曲這點給習慣於製作動畫歌舞片的團隊構成挑戰,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整部電影就不得不純粹依靠動作場面支撐。不過柯克·維斯則認為這給予團隊更多的契機來發展銀幕角色:“我們擁有更多的銀幕時間來製作像邁羅及眾探險隊員了解另一段歷史這類鏡頭,還有一整段場景是描繪他們吃晚飯再上床睡覺。一般來說我們並沒有這麼多的時間來製作這樣的內容”。
哈恩表示,製作期間完成的第一個動畫鏡頭是影片的序。起初的版本中有維京人利用《牧羊人之書》尋找亞特蘭蒂斯,但很快就被利維坦消滅的情節。但到了電影製作接近尾聲時,劇情總監喬恩·桑福德(JonSanford)對導演表示,他覺得這段序無法讓觀眾對亞特蘭蒂斯產生足夠的情感。雖然明白這段鏡頭已經完成,如果要做改動還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金錢,但兩位導演同意這一看法。特洛斯達勒回家後於當天晚上完成了分鏡。片頭以描繪亞特蘭蒂斯沉入海底的內容代替,這一做法從亞特蘭蒂斯和姬坦公主的角度拉開了影片的序幕。包含維京人情節的序則作為花絮內容包括在電影發行的DVD中

角色介紹


演員角色配音 簡介
邁羅·詹姆斯·戴奇邁克爾·J·福克斯語言學家兼博物館的繪圖師,他死去的祖父曾是縱橫七海的大冒險家,他和祖父一樣想尋找尋找傳說中神秘的亞特蘭蒂斯帝國。他破譯《牧羊人之書》,並指揮一支探險隊前去尋找亞特蘭蒂斯。在經歷在種種的艱辛之後,他終於找到了那座失落的帝國。但是興奮中的邁羅卻陷入一場陰謀中,他必須挺身而出拯救亞特蘭蒂斯。
萊爾·提比略·羅基詹姆斯·迦納參加亞特蘭蒂斯探險的雇傭軍指揮官,一身軍裝,身材魁梧。除了發號施令之外,他很少與他人接觸,喜歡獨來獨往。他生性貪婪,假借探險之名行個人私慾之實。關鍵時刻他背叛了邁羅,並偷走了關係著亞特蘭蒂斯生死存亡的水晶球,還計劃綁架亞特蘭蒂斯的公主。他的陰謀最終被邁羅和亞特蘭蒂斯人挫敗。
姬妲公主 CreeSummer亞特蘭蒂斯的公主,已經八千五百歲的她在與世無爭的環境下成長,外型猶如少女。公主對亞特蘭提斯文明的未來感到憂慮,她希望探險隊可以幫助她的王國重新找回動力。不料探險隊伍除了邁羅之外大多數人都心懷不軌。雇傭軍指揮官準備將綁架走公主,而姬妲公主是亞特蘭提斯城生命的源頭,她必須和邁羅一起擊敗心懷不軌的敵人。

音樂原聲


台灣配音中邁羅的配音為著名歌手陶喆,姬塔配音則是張惠妹;蔡依林演唱主題曲《情不自禁》。
本影片配樂為JamesNewtonHoward。片中沒有歌曲,片尾流行曲為Mya演唱的WheretheDreamTakesYou,中文版為蔡依林演唱的《情不自禁》,這首歌曲是JamesNewtonHoward和DianeWarren創作的。此外,陶喆在為本片配音過程中也產生了靈感,作詞作曲,並由他和tention組合配歌中文歌曲IBelieve。
這次也特別加入了韓文版,由H.O.T的主唱安七炫演唱,這件事轟動韓國娛樂圈,因為這是第一次由韓國歌手演唱外國電影的主題曲,6月27日迪士尼亞太區副總裁還飛到韓國參加安七炫及文熙俊的聯合記者會。擅長寫抒情歌曲的安七炫,一口氣為《失落的帝國》唱了兩首歌,包括韓文版的主題曲《夢》Dream,及一首形象曲imagesong《信心》Faith,一次收錄兩首安七炫的作品,可以說是迪士尼空前的記錄,而且迪士尼LA的製作人聽到安七炫的作品都很興奮。

音樂和音效

電影中不會包含任何歌曲,兩位導演請來詹姆斯·紐頓·霍華德譜寫配樂。霍華德得知影片類似於真人電影,於是決定為其中的地上世界和亞特蘭蒂斯譜寫不同的音樂主題。他為亞特蘭蒂斯挑選了一種印度尼西亞管弦樂音色,並且與編鐘、鈴鐺和銅鑼的聲音相結合。兩位導演告知霍華德,片中將有多個沒有對白的重要場景,所以需要用音樂來傳達觀眾在銀幕上看到的情感。
嘉里·瑞德斯托姆(Gary Rydstrom)和他在天行者音效的團隊獲聘負責電影的音效製作。與霍華德一樣,瑞德斯托姆也為兩種不同的文化選擇了不同的音效。來自早期工業時代的探險家們擁有機器和機械式的音效,而亞特蘭蒂斯的音效則通過利用陶瓷和陶瓷來令之“更有機化”。亞特蘭蒂斯飛魚車輛的音效製作帶來了特別的挑戰。瑞德斯托姆透露,一天他在高速公路旁錄音,有輛半掛車高速駛過。他用計算機把這段聲音加速后,覺得聽起來非常有機化,這也就成為電影中的實際音效。他還通過用手指沿香檳笛子邊緣磨擦來創作出亞特蘭蒂斯之心的鐘聲諧波,再用口腔沖洗器製作出逃生艙在水裡活動的聲音。

幕後製作


沃特-迪斯尼影業公司和才華橫溢的3人影片製作黃金組合----唐-漢恩(Don Hahn)和導演加里-特利斯戴爾(Gary Trousdale)、柯克-懷斯(Kirk Wise)(代表作有《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鐘樓駝俠》“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將觀眾們帶入了一個全新的夢幻和藝術領域,向人們展示了尋找失落的亞特蘭帝斯帝國的海底奇妙之旅。這部十分搶眼的寬銀幕影片大膽、生動地描繪了前往神秘之地探險過程中發生的一系不尋常的事情。片中人物極富表演力,加上數字技術和手工特殊效果相得益彰,故事情節又是那麼引人,給這部動畫片又添色不少。以邁克爾-J-福克斯為首的配音演員,包括詹姆斯-迦納、倫納德-尼莫(Leonard Nimoy),7次奧斯卡配樂獎獲得者加里-里德斯德羅姆(Gary Rydstrom)的音響設計和效果,以及著名作曲家傑姆士-牛頓-霍華德(James Newton Howard)的加盟,使得這部影片的聲響效果與影片的包裝一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傳遞著的正是那種喜劇、動作、舞台劇的效果。
製作公司發行公司
ToonCityInc.博偉電影公司博偉國際
BuenaVistaHomeVideoFalcon
WaltDisneyFeatureAnimationFilmesLusomundoProoptiki
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WaltDisneyHomeVideo
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GaumontBuenaVistaInternational(GBVI)
TheWaltDisneyCompanyIberiaS.L.
影片創意來源
1996年10月,唐·哈恩、加里·特洛斯達勒、柯克·維斯和泰布·墨菲一次在加利福尼亞州伯班克的一家墨西哥餐館吃午飯。這時他們剛剛完成了《鐘樓怪人》,製片人和兩位導演希望能讓原班人馬再度合作拍攝一部探險世界背景的電影,《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的製作理念也就由此產生。他們從儒勒·凡爾納1864年的著作《地心歷險記》中汲取靈感(其中有對亞特蘭蒂斯的驚鴻一瞥),決定製作一部全面探索亞特蘭蒂斯的作品。雖然對亞特蘭蒂斯的神話研究主要是通過網際網路進行,但幾位主創人員對愛德加·凱西的透視超感官知覺產生了興趣,並且決定在片中融入他的一些理念,例如由一顆母水晶為亞特蘭蒂斯提供能量,還可以令傷口癒合、讓人長壽等。由於電影的時代背景設置在20世紀初,因此他們也參觀了多個博物館和舊軍隊設施,研究當時的科技,還前往位於新墨西哥州地下約240米的卡爾斯巴德洞窟,這裡的地下步道將成為電影中通往亞特蘭蒂斯通道的模型。
維斯表示,他們希望能夠避免把亞特蘭蒂斯描繪為“坍塌的水下希臘世界”的俗套。“從一開始,我們就致力於要從上到下對其全面地進行設計。他們的建築風格、服飾、傳統、習俗,他們又如何睡覺、說話等等。所以我們就把那些能夠幫助我們發展這些理念的人士請了過來”。藝術指導設計師大衛·戈茨(David Goetz)表示:“我們看過了瑪雅建築和世界各地的許多遠古風格、不同尋常的建築物,導演們非常喜歡東南亞建築的外觀”。製作團隊之後還從其他建築形式中獲取了靈感,其中包括柬埔寨、印度和西藏的建築作品。對此哈恩還補充道:“如果你對世界各地的建築進行解構,再匯聚成一種建築風格,那就是我們亞特蘭蒂斯的模樣”。亞特蘭蒂斯的整體設計和環形布局還汲取了柏拉圖的構思,他著作中的語句:“在這一個不幸的晝夜裡,亞特蘭蒂斯島消失在大海深處”則對電影開頭的鏡頭設計產生了影響。迪斯尼之前的所有動畫長片都屬歌舞片,但劇組不打算讓本片落入這一俗套,大家都穿上了統一的T恤,上面印有“ATLANTIS—Fewer songs, more explosions”的字樣(意為“亞特蘭蒂斯——歌曲少一點,爆炸多一點”)。

語言

主條目:亞特蘭蒂斯語
之前曾為《星艦奇航記》設計出克林貢語的馬克·奧克蘭德獲聘為《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設計亞特蘭蒂斯語。根據導演們的設想,這種語言應該屬於“母語”,為此奧克蘭德創作了一套包含有獨立語法結構的印歐語系辭彙,並且一旦這些詞開始與真正存在的詞發音過於相近就會做出更改。約翰·愛默生設計了書面文本,對各個字母製作了數以百計的隨機草圖,由導演選擇最合適的來代表亞特蘭蒂斯語的字母。書面語言採用牛耕式轉行書寫法:第一行從左向右閱讀,第二行從右向左,之下一直保持這一循環模式。
亞特蘭蒂斯語(的字母A)形狀是由約翰·愛默生設計,是亞特蘭蒂斯城的微型地圖(最外圍的入口即是洞口,內部的形狀則正是城市的形狀,中間的點即是能量水晶的位置),是一幅藏寶圖。——導演柯克·維斯

動畫製作

亞特蘭帝斯失落的帝國
亞特蘭帝斯失落的帝國
最多時,有350位動畫師、藝術家和技術人員一起參加《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的製作,他們的工作在迪斯尼分別位於伯班克、奧蘭多和巴黎的三個動畫工作室展開。本片是為數不多的幾部採用70毫米變形格式攝製的動畫長片。兩位導演認為,採用寬銀幕圖像對本片至關重要,因為許多經典的動作冒險電影都是通過寬銀幕電影格式呈現,《奪寶奇兵》就是個典型的例子。轉換格式需要購買用於寬銀幕的動畫平台和設備,迪斯尼高層對此感到有些不樂意。對此製作團隊找到了更簡單的解放辦法,採用的仍然是迪斯尼動畫電影的標準高寬比設備,再用較小的框架把鏡頭內容框出來。布局總監埃德·切爾特納(Ed Chertner)針對寬銀幕格式為布局藝術家撰寫了工作指南,並且介紹了寬銀幕的一項優勢,可以讓鏡頭中的角色出場時間更長,因為同一個鏡頭裡可以有更多的空間。維斯還從大衛·利恩和黑澤明的作品中汲取了更多這一格式的靈感。
電影的視覺風格受到邁克·米格諾拉的強烈影響,他是創作漫畫小說《地獄男爵》的藝術家。迪斯尼公司一共為本片聘請了4位藝術指導設計師,除米格諾拉外,另外3位分別是馬特·科德(Matt Codd)、吉姆·馬丁(Jim Martin)和里卡多·德爾加多(Ricardo Delgado)。據稱米格諾拉主要負責提供風格指引、初步特徵、背景設計和故事創意。對此維斯表示:“米格諾拉的圖形和稜角分明的風格對角色外形產生了關鍵性的影響”。米格諾拉起初在得到電影公司邀請時感到很意外,他的藝術影響使本片之後成為一部邪典電影。
我記得看到電影的初剪版本時,裡面角色的手很大,而且四四方方的,看上去很怪異。我對旁邊一個人說:“這手很酷嘛。”而他回答:“是啊,這都是你的手。我們專門開了會來討論怎麼把你的手做出來。”這些手卻不是我自己想出來的,這感覺真是很奇怪。——邁克·米格諾拉
兩位導演稱,電影片尾字幕前的最後一個拉出式場景是迪斯尼動畫史上最難製作的鏡頭。他們之前在《鐘樓怪人》中也試圖應用這樣的鏡頭,但非常困難而且“缺乏深度”。但在多平面攝影機已經取得進步后,他們決定在本片中再度嘗試使用這一技術。鏡頭以顯示邁羅和姬坦的特寫開始,載體是一段16英寸長的紙張。隨著鏡頭拉開,觀眾可以逐漸看到重新恢復的亞特蘭蒂斯,整個鏡頭由大量小於或等於24英寸的紙張拼成,全尺寸高達1.8萬英寸,每張小紙張都是精心繪製,並與動畫交通工具飛過的鏡頭相結合,讓觀眾可以看到完整的合成圖像。
由格雷格·阿羅諾維茨繪製的“尤利西斯號”潛艇比例模型,用來給數字動畫師的製作工作提供參照。
《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上映時創下了迪斯尼動畫長片使用計算機繪圖鏡頭的新紀錄。為了提高製作效率,兩位導演讓數字藝術家同傳統動畫師在整個製作過程中一起合作。許多重要鏡頭都需要大量採用數字動畫,例如利維坦、“尤利西斯號”潛艇和救生艙、亞特蘭蒂斯之心以及石體巨人等。製作期間,馬特·科德和吉姆·馬丁先在紙上繪出“尤利西斯號”,然後再請來格雷格·阿羅諾維茨(Greg Aronowitz)製作潛艇的比例模型,用於給數字動畫師繪出“尤利西斯號”的3D圖形做參照。最後完成的電影共有362個數字特效鏡頭,並採用了計算機程序來把2D和3D圖像無縫連接。片中3D“尤利西斯號”從停靠海灣進入水中時的救生艙鏡頭就是通過這一技術來完善。隨著鏡頭拉進,以2D形式展現的邁羅出現在船艙內部並引領鏡頭前進方向。技術人員表示,他們必須要讓2D和3D圖像完美結合,避免觀眾看出破綻,這對他們的工作構成很大挑戰。數字製作還讓導演們可以使用獨特的虛擬攝影機製作電影中的複雜鏡頭。這種鏡頭可以在z平面上運行,通過數字線框模型來移動;背景和細節內容則是之後通過手繪加到線框圖上。電影開頭亞特蘭蒂斯上空的飛翔鏡頭和水下潛艇與利維坦的追逐鏡頭都使用了這一技術來拍攝。

播出信息


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國家/地區上映/發行日期
新加坡2001年6月14日美國2001年6月15日瓜地馬拉2001年6月15日
馬來西亞2001年6月21日哥倫比亞2001年6月22日委內瑞拉2001年6月27日
巴西2001年6月29日菲律賓2001年7月4日智利2001年7月5日
以色列2001年7月5日墨西哥2001年7月6日香港2001年7月12日
秘魯2001年7月12日阿根廷2001年7月12日韓國2001年7月14日
巴拿馬2001年7月20日紐西蘭2001年9月13日澳大利亞2001年9月20日
英國2001年10月19日捷克2001年11月8日瑞典2001年11月9日
芬蘭2001年11月9日挪威2001年11月9日斯洛維尼亞2001年11月15日
荷蘭2001年11月15日西班牙2001年11月23日波蘭2001年11月23日
法國2001年11月28日比利時2001年11月28日匈牙利2001年11月29日
義大利2001年12月6日德國2001年12月6日葡萄牙2001年12月7日
希臘2001年12月7日保加利亞2001年12月7日拉脫維亞2001年12月8日
愛沙尼亞2001年12月8日俄羅斯2001年12月21日冰島2001年12月21日
中國上映
該片在中國台灣已上映,中國大陸於2010年3月20日在cctv-電影台佳片有約欄目上映。

獲得榮譽


名稱獎項獲提名人結果
第29屆安妮獎導演個人成就加里·特洛斯達勒和柯克·維斯提名
分鏡個人成就克里斯·尤爾提名
藝術指導個人成就大衛·戈茨提名
動畫效果個人成就馬龍·韋斯特(MarlonWest)提名
女演員配音個人成就佛羅倫斯·斯坦利提名
男演員配音個人成就倫納德·尼莫伊提名
配樂個人成就詹姆斯·紐頓·霍華德提名
2002年DVD專屬獎原創回顧性紀錄片邁克爾·帕勒林提名
2002年金捲軸獎最佳動畫長片音效剪輯嘉里·瑞德斯托姆、邁克爾·西爾弗斯(MichaelSilvers)、瑪麗·海倫·里斯曼(MaryHelenLeasman)、約翰·K·卡爾(JohnK.Carr)、香農·米爾斯(ShannonMills)、肯·菲舍爾(KenFischer)、戴維·C·休斯(DavidC.Hughes)和蘇珊·桑福德(SusanSanford)獲獎
2001年在線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動畫長片提名
2002年政治電影協會民主獎提名
人權獎提名
和平獎提名
世界電影原聲獎最佳原創歌曲黛安·華倫和詹姆斯·紐頓·霍華德提名
青年藝術家獎最佳長片劇情家庭電影沃爾特·迪斯尼動畫長片提名

票房成績

該電影在北美的票房成績僅僅為8千5百萬美元,甚至低於製作成本1.2億美元。這在當時讓很多業界人士失望,也正是這個電影,開始了迪士尼2000年以後的一系列票房失敗電影:《變身國王》、《星銀島》還有《放牛吃草》。
電影上映前,多位記者預計影片面臨來自夢工廠的全計算機繪圖動畫長片《怪物史萊克》和派拉蒙電影動作冒險片《古墓麗影》(Lara Croft: Tomb Raider)的競爭,票房上恐怕很難大展拳腳。對於市場從傳統動畫向計算機動畫的轉變和競爭,柯克·維斯表示:“包括我在內的任何傳統動畫師都難免會感到陣痛。我認為(電影)歸根究底還是圍繞劇情和角色展開的,一種形式也並不就會完全被另一種取代,就像照片不能取代繪圖一樣。當然,也有可能我對此只是視而不見。”《娛樂周刊》的傑夫·詹森(JeffJensen)認為,像《怪物史萊克》這樣的計算機動畫電影可能對於那些通常對動畫不感興趣的青少年更具吸引力,他認為本片無論是在營銷還是創意上都是一場賭博。
2001年6月3日,《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在加利福尼亞州好萊塢的埃爾卡皮坦劇院(ElCapitanTheatre)舉行了全球首映式,6月8日再在紐約和洛杉磯限量發行,6月15日起全面上映。首映式上還放映了《目的地:亞特蘭蒂斯》,其中可以看到電影的幕後道具以及亞特蘭蒂斯傳說的資料,還有電子遊戲、激游標識等多種宣傳品。太平洋水族館還借出了多種魚類與宣傳品一起展出。這部拍攝成本達到1億美元的作品上映首周登上票房榜亞軍位置,在3011家電影院共計進賬2030萬美元。9月20日,電影在澳大利亞上映,拉開國際市場發行序幕。影片共計在影院上映了25個星期,全球總票房1億8605萬3725美元,其中美國和加拿大市場一共進賬8405萬6472美元。這一成績沒能達到迪士尼的預期,該公司動畫長片部門總裁托馬斯·舒馬赫(ThomasSchumacher)表示:“當時看來,拍部不是甜美童話的電影似乎是個好主意,但我們弄錯了”。

作品評價


該片能夠真正做到引人入勝,給觀影者帶來驚喜。這部動畫作品不僅是一部視覺盛宴,還充滿了儒勒·凡爾納風格和維多利亞時代的魅力。影片哦故事也不落俗套,劇本設計充滿了智慧。(《ThePitch》評)
在這部動畫電影中,迪斯尼刻意減少歌舞表演,該片的重點不是浪漫,而是“奪寶奇兵”式的冒險。在視覺效果上,該片尤其令人讚歎。(《舊金山紀事報》評)
該部動畫電影是迪士尼在動畫領域的技術革新之作,迪士尼在視覺特效上的努力得到觀眾的肯定。同時該片也是一部充滿激情的冒險電影,儘管影片的故事比較老套,其內容完全就是早期科幻小說的模式,但電影高潮迭起,海底宮殿的場景宏大,製作水準出色,讓觀影者驚嘆。(影評人羅傑·約瑟夫·埃伯特
影評人對《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的評價褒貶不一。爛蕃茄上收集的141篇專業評論文章中有69篇給出了“新鮮”的正面評價,“新鮮度”為49%,平均評分5.5。該網站的共識評價中稱本片雖“提供了快節奏的舞台場面,但在人物發展和情節連貫性等方面的表現還不夠理想”。而Metacritic上收集的29篇評論中則有12篇給出好評,4篇差評,13篇褒貶不一,平均得分52。CinemaScore在影片開映首周的民調結果表明影迷的平均評分為A(最高A+,最低F)
影評人對整部電影的看法通常褒貶不一,一些稱讚了其中的視覺、動作冒險元素,以及吸引年長觀眾觀看的嘗試。羅傑·埃伯特給予本片三星半的好評(最高四星),他稱讚了動畫“乾淨明亮的視覺外觀”和“漫畫風格的經典能量”,認為這是邁克·米格諾拉的功勞。埃伯特特別表揚了電影的劇情和最終的大戰場景:“《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以一種老科幻紙質小說的方式講述了一個扶正祛邪的故事,但高潮戲卻成功超越了自身,成為最偉大的動畫動作場景之一”。《紐約時報》的埃爾維斯·米切爾(ElvisMitchell)給予影片高度評價,稱這是“一部紀念碑式的作品”,他還認為本片是繼沃爾特·迪斯尼的“4個手指的手套”(指米老鼠)以來最搶眼的迪斯尼動畫片。在線影評人詹姆斯·伯拉迪尼(JamesBerardinelli)也對本片予以三星的正面評價(最高四星)。他在評論中寫道:“總體上講,《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給予觀眾90分鐘的紮實娛樂,再次證明迪斯尼或許對製作優秀真人電影一無所知,但一旦涉及動畫製作,他們就馬上變得無所不知。”。《舊金山紀事報》的韋斯利·莫里斯(WesleyMorris)稱讚了電影對吸引年長觀眾所做的努力:“雖然有些流於表面,但《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仍然充滿著成熟的可能性”。
其他影評人認為電影的劇情和人物有些平庸,並且沒能向迪斯尼電影的傳統觀眾交出一部他們期待的歌劇片。《娛樂周刊》的歐文·格雷伯曼(OwenGleiberman)對電影的評分為C+(最高A+),覺得其中的人物塑造陷入公式化,從本質上來說缺乏想像力。肯尼斯·圖蘭(KennethTuran)在《洛杉磯時報》撰文指出,影片的故事線索和刻畫都很“老套”,並且看起來有周六早間動畫的風格,不過這些不足之處還是由其“輕快的動作”和狂亂的節奏抵消掉了。《綜藝》雜誌的托德·麥卡錫(ToddMcCarthy)則毫不留情地批評道:“迪斯尼進入了一片說個不停但又不唱不跳、到頭來也一點意思都沒有的領域。”。Salon網站的斯蒂芬妮·扎克拉克(StephanieZacharek)對影片感到厭惡,特別是其中試圖讓成年觀眾接受這部電影的做法讓她反感,稱:“《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這部迪斯尼最新動畫長片的大問題在於:看起來根本就不是為孩子們準備的,它是如此成人化,而且非常無聊”。麗塔·坎伯利(RitaKempley)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批評了這部電影,稱影片看似新潮,但骨子裡卻很老套,她還寫道:“諷刺的是,迪斯尼本期望通過這部歷險片的轉向之作讓自己的形象煥然一新,但本片並沒有真正擺脫原有模式,表現上也遠遠不及《怪物史萊克》”。
多位影評人和學者指出,《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有著強烈的反資本主義和反帝國主義主題。專門研究媒體中傳達的隱含信息的學者兼作家M·基思·布克(M.KeithBooker)認為,洛克一角是由“資本家的貪婪”驅使,明知自己的偷竅之舉將導致亞特蘭蒂斯毀滅后仍然選擇追求“自己的經濟利益”。宗教新聞工作者馬克·平斯基(MarkPinsky)在對流行迪斯尼電影的道德和精神主題進行探索的過程中斷言,本片是“對美帝國主義一次毀滅性的無情抨擊”,並且“不可能還會有別的方式來解讀這部電影”。FilmCritic.com網站的麥克斯·梅西爾(Max Messier)認為:“迪斯尼甚至還設法打擊了意圖找到這座失落城市的冒險家們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該死的帝國主義!”。在布克看來,本片還“傳達了一種偏向種族隔離的道德觀”,發現亞特蘭蒂斯的人們會向其他居住在地面的人保密,以求保持兩個極為不同文化的隔離狀態。還有學者把本片視為了解烏托邦哲學的有趣方向,這種哲學還可以在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和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中找到。
電影上映時,一些觀眾指出本片與1990至1991年的日本動畫電視節目《冒險少女娜汀亞》和吉卜力工作室1986年的動畫長片《天空之城》存在多處類似,特別是其中的人物設計、劇情和設定。迪斯尼從未對抄襲的指控作出正式回應,不過導演柯克·維斯曾於2001年5月在迪斯尼動畫新聞組發表新聞郵件,表示自己除了在這個新聞組外之前“從未聽說過《冒險少女娜汀亞》。我還想補充一下,即便是在電影製作完成很長時間以後,我也從沒聽說過”。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和《冒險少女娜汀亞》都受到儒勒·凡爾納小說《海底兩萬里》的啟發,對此動畫新聞網的李錫安(LeeZion)在報道中稱:“要說這都只是巧合的話,兩部電影仍然有太多與《海底兩萬里》沒有關聯的相似之處”。評論家還看到本片與1994年電影《星際之門》的相似之處,稱邁羅一角同該片及衍生電視劇《星際之門:SG-1》的主人翁丹尼爾·傑克遜(DanielJackson)非常類似,更巧的是,該劇又推出另一部衍生作品,名為《星際之門:亞特蘭蒂斯》(StargateAtlantis)。

相關作品


根據最初的計劃,《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將成為動畫電視劇《亞特蘭蒂斯隊》(Team Atlantis)的跳板,該劇會展現電影中角色的進一步歷險。但由於影片的票房成績不及預期,電視劇也就沒有製作。2003年5月20日,迪斯尼通過錄像帶首映發行了續集《亞特蘭蒂斯2:神秘的水晶》,其中包含已取消電視劇的三集節目。此外,迪斯尼樂園還曾計劃以本片為主題重振其潛艇航行項目,其中包括電影中的多種元素,遊客來到景點時還會得到片中人物的迎接。這一計劃也因電影商業回報不佳而取消,但景點還是在2007年以尋找尼摩潛艇航行之名重新開放,使用的是基於2003年迪斯尼與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共同製作動畫長片《尋找尼莫》的主題
電子遊戲
本片還衍生出多部視頻遊戲。《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尋找牧羊人之書》(AtlantisTheLostEmpire:SearchfortheJournal,又名《亞特蘭蒂斯:尋找牧羊人之書》)由殭屍工作室開發,博偉遊戲發行。這是款基於MicrosoftWindows平台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於2001年5月1日發布,之後殭屍工作室還將開發一部基於本片的遊戲,這款遊戲將成為凱洛格促銷活動的一部分。《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火之審判》(Atlantis:TheLostEmpire—TrialbyFire,又名《亞特蘭蒂斯:火之審判》)是殭屍工作室開發,且由傅偉遊戲發行的第二部遊戲,於2001年5月18日發布,同樣是基於MicrosoftWindows平台。
2001年7月12日,由Eurocom針對PlayStation平台開發,基於電影改編的同名遊戲發布。玩家可以控制邁羅、奧黛麗、莫里哀和文尼周遊亞特蘭蒂斯並尋找財寶,在遊戲中找到一些隱藏物品后可以解鎖其它寶物。THQ發布了《迪斯尼的亞特蘭蒂斯:失落的帝國》(Disney'sAtlantis:TheLostEmpire),這是一款面向GameBoyAdvance和GameBoyColor的平台遊戲,玩家可以控制電影中包括邁羅在內的共計4個角色經過14個關卡,以求發現亞特蘭蒂斯。遊戲發布后獲得的評價褒貶不一,GameRankings和Metacritic分別對其PlayStation版給予73.83%(最高100%)和73(最高100)的評分,GameBoyColor則為64.50%,GameBoyAdvance的評分分別是55.86%和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