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竹王

湖南、貴州侗苗各族的民間活動

“賽竹王”,既是晃州侗苗各族人民對竹王的崇敬和懷念,也是祈求保佑一方平安,保佑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心愿。賽竹王活動一結束,就開始緊張的春耕下。

目錄

正文


晃州的竹王廟和“賽竹王”影響很廣。清乾隆初年修建的白善化(長沙)去貴州的驛道經過晃州,井設有“晃州驛”站。當時有一位名叫王協和的貴州主考,由楚去黔,途經晃州,看到蜈蚣關險峻的地理形勢,看到酒店塘開採的水銀硃砂,看到驛道旁肅穆的竹王廟,留下一首題為{晃州道中)的五律詩:“楚塞行將盡,江流去轉長。萬峰懸馬首,一線入羊腸。土禁丹砂穴,風吹白芷香。牂牁猶數驛,此處竹郎王。”他在詩中說,離貴州目的地還有好幾個驛站,到晃州就看到有竹王廟了。還有一位名叫王漁華的官員走驛道去貴州上任。經過溪口時,正好碰上當地群眾“賽竹王”的盛況,他停輿觀看后,即興寫下一首《題竹王廟》七絕。詩曰:“竹山溪口水茫茫,溪上人家賽竹王。銅鼓蠻歌爭上日,竹林探處拜三郎。”他把侗、苗民族祭祀竹王神會的場面,記述得多麼熱烈。清道光初年,晃州直隸廳訓導梅峰在一首(夜郎覽古)詩中,從”英聲剖出大竹兒”,到“廟祀猶上竹王祠”,用24句古風,把竹王(夜郎王)“自侯自王”、“跨有楚蜀”、“衛(青)霍(去病)北伐”及“沅有夜郎”的興衰經過包含得一覽無餘。但不知什麼原因,到清末竹王廟不復存在了。清末晃州一位名叫李大的貢生,在其《西溪雜詩》第一首中。就發出了“竹王遺跡嘆幽遐”的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