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門櫧葉種

祁門櫧葉種

祁門櫧葉種是黃山地區的國家級茶樹良種,祁門櫧葉種新梢植株灌木型,分枝密度中等,葉形為橢圓或長橢圓形,葉質柔軟。三月中旬越冬芽萌動,發芽整齊,芽頭較密。一公頃產干茶1500千克以上,適應性和抗逆性強,尤抗低溫,氣溫在9.3°C時,無明顯凍害。

形態特徵


祁門櫧葉種(有性系) 又叫祁門種。祁門全縣有資源十餘萬畝,主體類型比例高的有歷口、平里、閃里等區鄉。植株灌木型,樹姿半開展,分枝密度中等,葉片呈上斜或水平著生,橢圓或長橢圓形。越冬芽3月16日萌動,需活動積溫79.1攝氏度,3葉展期4月16日,需活動積溫435.7攝氏度。百芽(1芽3葉)重48.8克,發芽整齊。抗低溫性能強,氣溫-9.3攝氏度時,無明顯凍害。成茶品質好。鮮葉化學成分:多酚類31.11%,兒茶素總量14.66%,氨基酸5.42%,水浸出物44.72%。適制紅、綠茶。制工夫紅茶,條索緊細苗秀,色澤烏潤,回味雋永,具有果香或似花香的獨特香氣,稱祁門香,是制祁紅的當家種。制綠茶,色綠潤,香氣高爽,味鮮醇。公頃產干茶一般在1500千克以上。栽培適應性廣泛。全國各茶區都有栽培,喬治亞、俄羅斯、印度、日本、越南、巴基斯坦等國都有引種。

生長環境


適應性和抗逆性強,尤抗低溫,氣溫在9.3°C時,無明顯凍害。

分佈範圍


黃山地區的國家級茶樹良種,主要分佈在祁門縣歷口、閃里、塔坊、城區,有資源面積6670餘公頃。植株灌木型,分枝密度中等,葉形為橢圓或長橢圓形,葉質柔軟。具獨特“祁門香”。1982年被定為安徽省地方良種,1984年被全國茶樹良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全國推廣地方良種。適制紅,綠茶。制祁門紅茶,品質最佳,具獨特“祁門香”。

國內

主要分佈於祁門縣歷口,閃里,塔坊,城區,有資源面積6670餘公頃。國內有浙,粵,閩,桂,蘇,贛,湘,鄂,貴,滇,陝,魯等省引種,安徽省內有六安,安慶,滁州等地引種栽培,均能正常生長。

國外

祁門櫧葉種最早在1848年開始就被英國人福均引種到印度等國種植,解放后多次被作為良種引種到國外,如今在喬治亞,俄羅斯,印度,日本,越南,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東非諸國均有種植。

實驗數據


一芽二葉蒸青樣化驗主要內含物為:多酚類含量31.11%,水浸出物44.72%,兒茶素總量146.59mg/g,氨基酸總量5.42%。
祁門櫧葉種新梢
祁門櫧葉種新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