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自行車的人
1948年維托里奧·德·西卡執導電影
《偷自行車的人》是由義大利導演維托里奧·德·西卡執導,朗培爾托·馬齊奧拉尼和恩佐·斯泰奧拉等人主演的劇情片。
二戰過後,羅馬同許多城市一樣,充斥失業和貧困,人們常常為一個工作機會爭得頭破血流,電影通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義大利工人的悲涼遭遇,反映了當時義大利的社會狀況。
故事發生在二戰後的羅馬。職業介紹所前人群涌動,無數人在等待工作。賦閑達兩年之久的安東終於被介紹到廣告張貼所工作,但有個條件,他必須有自行車才能工作。妻子當掉了家裡所有的床單才贖回被當掉的自行車。第二天一早,兒子布魯諾就為爸爸擦好自行車,妻子為他準備好午餐。安東從廣告張貼所領到任務,一位有經驗的工人給他指點完工作要領,留下他獨自工作。一小夥子乘安東工作之時,騎上他停靠在路邊的自行車飛馳而去。安東跑去追趕,卻被眼線干擾,失去目標。安東向警察報案,卻得不到任何幫助,他只得向好友求援。好友建議第二天一早到自行車市場去找,因為偷車人可能在那兒脫手。次日清晨,安東帶著兒子和好友來到自行車市場。一陣尋找后毫無結果。他們又來到另一個自行車市場繼續尋找。不想一場大雨,把市場衝散。父子擠在屋檐下避雨時,發現那個偷自行車的小伙在不遠處和一個老乞丐交談。安東追了過去,那人騎著自行車逃走。安東急忙回來尋找老乞丐,盤問他小伙的下落。老乞丐拒絕回答,安東父子緊盯他來到一座教堂,安東再三要求老乞丐陪他去找小伙。無奈下老乞丐只得告訴他一個地址,但不肯陪他去。他們的爭吵聲引來教堂工作人員,老乞丐趁機溜掉。
按老乞丐提供的地址,父子來到一個貧窮的居民區,在那兒碰到偷車的小伙。小伙看到他們撒腿就跑,安東把小伙揪到大街上。沒想到圍觀的居民都是他的鄰居,偏偏這時小伙抽搐起來。居民們紛紛為小伙開脫,指責和恐嚇安東,儘管布魯諾找來警察也無能為力。面對一張張充滿敵意的眼睛,安東只得知難而退。
《偷自行車的人》影片截圖
安東木然地行走在大街上,布魯諾緊緊地拉著父親的手。看到身邊的兒子,安東流下了眼淚,握緊了兒子的手。父子倆消失在茫茫人群中。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備註 |
Antonio Ricci | Lamberto Maggiorani | 李緯 | ---- |
Bruno | Enzo Staiola | 劉小滬 | ---- |
Maria | Lianella Carell | 保琪 | ---- |
Baiocco | Gino Saltamerenda | 胡慶漢 | ---- |
The Thief | Vittorio Antonucci | 張捷 | ---- |
The Beggar | Giulio Chiari | 富潤生 | 乞丐 |
The charitable Lady | Carlo Jachino | ---- | ---- |
警察 | ---- | 夏天 | ---- |
(演員表來源)
製作人 | 維托里奧·德·西卡 |
導演 | 維托里奧·德·西卡 |
副導演(助理) | 賽爾喬·萊昂內、Luisa Alessandri、Gerardo Guerrieri |
編劇 | 維托里奧·德·西卡、素索·切奇·達米寇、西薩爾·薩瓦提尼等 |
攝影 | Carlo Montuori |
配樂 | Alessandro Cicognini |
剪輯 | Eraldo Da Roma |
藝術指導 | Antonio Traverso |
(職員表來源)
偷自行車的人 | Antonio 演員 Lamberto 賦閑達兩年之久才終於被介紹到廣告張貼所工作,但有個條件,他必須有自行車才能工作。妻子當掉了家裡所有的床單才贖回被當掉的自行車。不想,他的自行車在上班第一天就被盜了。 |
偷自行車的人 | Bruno 演員 Enzo 安東的兒子,十分熱愛自行車,對自行車的了解程度比安東還要多。誠實可愛,當安東被路人抓住,他跑過去哭喊著“爸爸”拚命地拉著父親,車主看到哭泣的他才讓大家放了安東。 |
偷自行車的人 | Maria 演員 Lianella 安東的妻子,十分支持丈夫的工作,當掉了家裡所有的床單才贖回被當掉的自行車。同時她還迷信於一個中年婦女的話,經常會去那接受排憂解難。 |
偷自行車的人 | The Beggar 演員 Giulio Chiari 認識偷車人的乞丐,面對安東的粗暴逼迫行為總是緘口不言,一口咬定不認識偷車的人。有信仰,常去教堂。 |
偷自行車的人 | The Thief 演員 Vittorio Antonucci 偷自行車的人,幾次逃過安東的追趕,即使被抓到后還是因為證據不足而逍遙法外。 |
(角色介紹來源)
歌曲類型 | 曲目名稱 | 作曲者 |
片尾曲 | Ladri di biciclette | Alessandro Cicognini |
(註:原聲資料的參考資料來源)
• 在電影的後半部分有一幕,是布魯諾在穿過大街的時候差不多向前跑了兩次,這並是不在預演排練之中的。因為當時在現場拍攝的時候,正好同時有兩輛汽車經過。
• 在電影殺青之後,男主角朗培爾拖·馬奇奧拉尼(Lamberto Maggiorani)倒是真的開始為尋找工作而發愁起來。
• 前期的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原來打算是讓加里·格蘭特出演男主角,而維托里奧·德·西卡則更加青睞於亨利·方達,當然了,這都是在他們決定採用全體業餘演員之前的想法。
年份 | 屆數 | 獎項 | 類別 | 結果 |
1949 | 第4屆 |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評審團特別獎 | 獲獎 |
1950 | 第22屆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劇本 | 提名 |
榮譽獎 | 獲獎 | |||
第7屆 | 美國金球獎 | 最佳外語片 | 獲獎 | |
第3屆 |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最佳影片 | 獲獎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義大利 | 1948年11月24日 | 澳大利亞 | 1950年11月3日 |
香港 | 1954年1月7日 | 丹麥 | 1950年12月15日 |
法國 | 1949年8月26日 | 西德 | 1951年8月24日 |
美國 | 1949年12月12日 | 東德 | 1953年4月17日 |
瑞典 | 1950年2月27日 | 芬蘭 | 1952年2月1日 |
西班牙 | 1950年6月5日 | 奧地利 | 1953年7月10日 |
日本 | 1950年9月26日 |
(發行信息參考資料來源)
《偷自行車的人》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經典之作,是世界電影史上十大不朽的影片之一,它集中代表了新現實主義的美學特徵。影片觸及到了義大利下層社會的生活,深刻地反映了義大利的社會現實。其結構巧妙,演員的表演也真實自然,使影片看上去更具真實性且富有親切感。影片中沒有眼淚,卻比後世大賣苦情的作品更令人痛徹心扉,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傑出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