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
美國《時代雜誌》主辦獎項
年度風雲人物(英語:Person of the Year)每年年底由美國《時代雜誌》選出。雖然稱為“風雲人物”,但獲選對象可以是男人、女人、夫婦、一群人、意念、地方甚至機器。
其評選的宗旨是“選出對新聞和人們生活影響最為重大的人,不管是好是壞。”
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
從羅斯福開始的每一任美國總統(除了傑拉爾德·福特之外)都至少一次或以上被選為年度風雲人物,現任總統獲選已成為時代雜誌的政策。
1999年12月31日的時代雜誌,選出愛因斯坦為世紀風雲人物,羅斯福及聖雄甘地亦獲得提名。
時間 | 獲獎人 | ||
1927年 | 查爾斯·林白(1902─1974)(首位男性獲選) | ||
1928年 | 華特·克萊斯勒(1875─1940) | ||
1929年 | 爾文·揚(1874─1962) | ||
1930年 | 聖雄甘地(1869─1948) | ||
1931年 | 皮埃爾·賴伐爾(1883─1945) | ||
1932年 |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1882─1945) | ||
1933年 | 休·塞繆爾·約翰遜(1882─1942) | ||
1934年 |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1882─1945)(第二次) | ||
1935年 | 海爾·塞拉西一世(1892─1975) | ||
1936年 | 華里絲·辛普森(1896─1986)(首次婦女獲選) | ||
1937年 | 蔣介石(1887─1975)與宋美齡(1898─2003)(首次夫婦獲選) | ||
1938年 | 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 | ||
1939年 | 約瑟夫·斯大林(1879─1953) | ||
20世紀中期 | |||
1940年 | 溫斯頓·丘吉爾(1874─1965) | ||
1941年 |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1882─1945)(第三次) | ||
1942年 | 約瑟夫·斯大林(1879─1953)(第二次) | ||
1943年 | 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1880─1959) | ||
1944年 | 德懷特·艾森豪威爾(1890─1969) | ||
1945年 | 哈利·S·杜魯門(1884─1972) | ||
1946年 | 詹姆斯·F·伯恩斯(1879─1972) | ||
1947年 | 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1880─1959)(第二次) | ||
1948年 | 哈利·S·杜魯門(1884─1972)(第二次) | ||
1949年 | 溫斯頓·丘吉爾(1874─1965)(第二次)(半世紀風雲人物) | ||
1950年 | 美國戰士 | 以朝鮮戰爭中的美國戰士為代表(首次“抽象”概念獲選) | |
1951年 | 穆罕默德·摩薩台(1882─1967) | ||
1952年 | 英女皇伊麗莎白二世(生於 1926) | ||
1953年 | 康拉德·阿登納(1876─1967) | ||
1954年 | 約翰·福斯特·杜勒斯(1888─1959) | ||
1955年 | 哈洛·科迪斯(1893─1962) | ||
1956年 | 匈牙利自由戰士 | ||
1957年 | 尼基塔·赫魯曉夫(1894─1971) | ||
1958年 | 夏爾·戴高樂(1890─1970) | ||
1959年 | 德懷特·艾森豪威爾(1890─1969)(第二次) | ||
1960年 | 美國科學家(代表 | 萊納斯·鮑林、伊西多·拉比、艾德華·泰勒、喬舒亞·萊德伯格、唐納德·A·格拉澤、威拉得·利比、羅伯特·伍德沃德、查理斯·特拉珀爾、威廉·蕭克利、埃米利奧·G·塞格雷、約翰·恩德斯、查爾斯·湯斯、喬治·比德爾、詹姆斯·馮·阿倫與愛德華·珀塞耳) | |
1961年 | 約翰·肯尼迪(1917─1963) | ||
1962年 | 若望二十三世(1881─1963) | ||
1963年 | 馬丁·路德·金(1929─1968) | ||
1964年 | 林登·約翰遜(1908─1973) | ||
1965年 | 威廉·威斯特摩蘭(1914─2005) | ||
1966年 | 25歲及以下人士 | ||
1967年 | 林登·約翰遜(1908─1973)(第二次) | ||
1968年 | 太空人 | 弗蘭克·博爾曼(生於1928)、吉姆·洛威爾(生於1928)、威廉·安德斯(生於1933) | |
1969年 | 中產階級美國人 | ||
1970年 | 維利·勃蘭特(1913─1992) | ||
1971年 | 理查德·尼克松(1913─1994) | ||
1972年 | 理查德·尼克松(1913─1994)(第二次)與亨利·基辛格(生於1923) | ||
1973年 | 約翰·西里卡(1904─1992) | ||
1974年 | 費薩爾·伊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1906─1975) | ||
1975年 | 美國婦女 | (代表 | 貝蒂·福特、卡拉·希爾斯、艾拉·格拉索、芭芭拉·喬丹、蘇茜·夏普、吉爾·康維、比莉·簡·金、蘇珊·布朗米勒、艾迪·維艾特、凱瑟琳·拜爾利、卡羅·塞頓與艾莉森·奇克) |
1976年 | 吉米·卡特(生於1924) | ||
1977年 | 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1918─1981) | ||
1978年 | 鄧小平(1904─1997) | ||
1979年 | 魯霍拉·霍梅尼(1902─1989) | ||
1980年 | 羅納德·里根(1911─2004) | ||
1981年 | 列赫·瓦文薩(生於 1943) | ||
1982年 | 個人電腦(首次非人物獲得) | ||
1983年 | 羅納德·里根(1911─2004)(第二次)與尤里·安德羅波夫(1914─1984) | ||
1984年 | 彼得·尤伯羅斯(生於1937) | ||
1985年 | 鄧小平(1904─1997)(第二次) | ||
1986年 | 科拉松·阿基諾( 1933-2009) | ||
1987年 | 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生於1931) | ||
1988年 | 瀕危的地球(“年度風雲行星”) | ||
1989年 | 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生於1931)(第二次) | ||
1990年 | 喬治·H·W·布希(1924-2018) | ||
1991年 | 特德·特納(生於1938) | ||
1992年 | 比爾·柯林頓(生於 1946) | ||
1993年 | 和平締造者 | 納爾遜·曼德拉(1918─2013)、費德里克·德·克拉克(生於1936)、亞西爾·阿拉法特(1929─2004)及伊扎克·拉賓(1922─1995) | |
1994年 | 若望·保祿二世(1920─2005) | ||
1995年 | 紐特·金里奇(生於1943) | ||
1996年 | 何大一(生於1952) | ||
1997年 | 安迪·葛洛夫(生於1936) | ||
1998年 | 比爾·柯林頓(生於1946)(第二次)與肯尼思·史塔(生於1946)(美國總統和獨立檢察官) | ||
1999年 | 傑夫·貝佐斯(生於1964)(網上書店亞馬遜CEO) | ||
世紀風雲人物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 | ||
21世紀前期 | |||
2000年 | 喬治·W·布希(生於1946) | ||
2001年 | 魯道夫·朱利安尼(生於1944) | ||
2002年 | 吹口哨者 | 美國世界通訊的辛西亞·庫珀(生於1963)、安然事件的莎朗·沃特金斯(生於1959)、及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科琳·羅利(生於1954) | |
2003年 | 美國大兵 | ||
2004年 | 喬治·W·布希(生於1946)(第二次) | ||
2005年 | 樂善好施的撒瑪利亞人 | 波諾(生於1960)、比爾·蓋茨(生於1955)、及梅琳達·蓋茨(生於1964) | |
2006年 | “你” | 指使用用戶分享網站(User-generated content,例如Youtube、維基百科、MySpace等)的一眾網民。 | |
2007年 | 弗拉基米爾·普京(生於1952) | ||
2008年 | 貝拉克·奧巴馬(生於1961) | ||
2009年 | 本·伯南克(生於1953) | ||
2010年 | 馬克·扎克伯格(生於1984) | ||
2011年 | 示威者 | ||
2012年 | 貝拉克·奧巴馬(生於1961) (第二次) | ||
2013年 | 方濟各(生於1936) | ||
2014年 | 埃博拉病毒醫護人員(Ebola Fighters) | ||
2015年 | 默克爾 | ||
2016年 | 唐納德·特朗普(生於1946年) | ||
2017年 | 打破沉默者(敢於站出來揭發性侵犯者醜聞的群體) | ||
2018年 | 守衛者(為真相而辛苦付出的記者) |
從1927年起,美國知名新聞周刊《時代》每年年末都會評選當年的“風雲人物”(Man of the Year),在歲末以雙周刊的篇幅介紹、評價當選的年度紅人。從1999年開始,Man of the Year的名字改成Person of the Year,
《時代》周刊一再宣稱,“年度風雲人物”的稱號並非代表著某種榮譽。事實上,希特勒(1938年)、瓦文薩(1981年)等人都曾經榜上有名。價值評判的差異導致“年度風雲人物”的評選遭到種種指責和非議。在輿論的壓力之下,2001年“9·11事件”發生后,紐約市長朱利安尼當選“年度風雲人物”,製造恐怖襲擊的本·拉登反而落選。另一位引起爭議的“年度風雲人物”是2006年的“你”。那期雜誌封面是一台電腦顯示器,像鏡子般照得出讀者自己的影像,中間一個黑色的單詞"YOU"。
《時代》周刊的解釋是:“風雲人物”是我們每一個人,因為隨著博客、網路社區、視頻網站的興起,在2006年網際網路發生了重大的轉變,網路不再是公共機構或組織,網民正在成長為所謂的“新數字民主主義公民”。媒體評論2006年《時代》“年度風雲人物”是“一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