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張村

魯張村

《房山石經題記彙編》中收錄有複葉鄉白水裡、董村,觀音鄉成村,昌樂鄉北陶村,尚義鄉北樂城村,金山鄉中繼村、五口村及未見鄉屬的北鄭村、團圓村、弁城村、交道村、磚頭村、上落村、北張村、南張村、北李村、獨樹村、魯張村等,良鄉縣已見六鄉。

簡介


汝州市轄5個街道、4個鎮、11個鄉:煤山街道、風穴路街道、鐘樓街道、洗耳河街道、汝南街道、寄料鎮溫泉鎮臨汝鎮小屯鎮、楊樓鄉、蟒川鄉王寨鄉陵頭鄉廟下鄉紙坊鄉尚庄鄉騎嶺鄉、大峪鄉、夏店鄉、焦村鄉。
2006年,轄20個村委會:新村村、夏東村、夏西村、夏南村、夏北村、孔寨村、魯張村、上魯村、磨庄村、八里王村、西湖村、路庄村、陳庄村、毛寨村、孫庄村、呼窯村、甄窯村、河口村、關帝廟村、黃溝村。

讓殘疾人走向健康之路


讓殘疾人走向健康之路
——中國移動河北滄州分公司扶殘助殘工作實錄
中國移動河北滄州分公司於2006年在全市5000多個行政村率先建設了中國移動農村服務站,使廣大農民足不出戶便可辦理充值、入網等業務,為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建站初期,他們便明確要求各縣市分公司主動盡社會責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優先考慮在殘疾人中發展服務站代辦員,並為他們提供量身打造的特色服務,以實際行動踐行企業責任。兩年多來,殘疾人代辦員認真學習,努力工作,積極推動移動業務發展,為改善和提高農民生產和生活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殘疾人也從中找到了發家致富的新路子,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下面記錄的是部分縣市農村殘疾人代辦員的故事。

在任丘


任丘是農業大市,面積大,分佈不均,部分村落較偏遠,出行也較困難。呂公堡鎮周村有位少一隻胳膊的殘疾人小趙,在村裡經營一家個體商店。因該村位置較偏僻,交通也不太發達,全村幾百個移動客戶都要趕往十幾里以外的鎮上交費,有時候趕上營業廳人多還要等很長時間,又麻煩又誤事。任丘移動分公司了解到這一情況,決定在這裡建移動服務站,並主動邀小趙加盟。當公司向其介紹了辦理農村服務站后可以給村民帶來的方便和對殘疾人特有的優惠政策后,小趙激動的說:“真的是太及時,太方便,太好了!像我這樣一個殘疾人,本以為什麼也不能幹,現在好了,有了農村服務站,既能幫著村裡人們交交費,我又能掙錢!”在移動員工的幫助下,小趙的服務站順利開業並很快有了起色。他認真學習移動業務,自己花錢印廣告進行宣傳,業績也屢創新高,由原來的每月放號兩三張到現在的十幾張,月充值額達一萬多元,每月返利達到了400多元。如今,小趙的服務站已成為任丘移動分公司的優秀農村服務站之一。
香城鋪村的殘疾人劉國路經營著一個小賣店,過去僅僅能維持基本生活,當他在移動公司幫助下開辦移動服務站並開辦空中充值業務后,收費額一直很高,他自己也從中得到了實惠。移動員工張艷峰考慮到放號能夠給他帶來更多收益,老百姓也更加方便,便建議他開辦放號業務。但他開始就是不接受,總怕出點差錯影響了個人收益。經張艷峰多次做工作,並對他手把手的進行業務輔導后,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勉強接受了。沒想到第一個月,他就賣了20張手機卡,個人收益也迅速提高。現在,他由最初的每月獲利三四百元達到1300元,小賣店也擴建成了超市。他多次向村民們誇讚:“移動的信號好,服務更好,真正的上門服務,我對移動那是百分之百的信賴!”

在泊頭


泊頭市的農村移動服務站中,有15家由殘疾人經營,絕大部分辦的紅紅火火,其中營子鎮劉潘村的張連兵算是突出代表。張連兵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痹,身材矮小,並有一條腿殘疾,過去也經營著一個小賣部。由於自身行動不便,貨物搬進搬出都是大問題,但為了維持家庭的基本生活,他也只能慘淡經營。泊頭分公司的渠道業務員們了解到了這一情況,決心幫助這個身殘志堅的年輕人。當為其介紹了辦理農村服務站后不但可以提高收入還可以給村民帶來的方便時,張連兵表現了很高的熱情。在安裝了空中充值設備后,他積極配合渠道業務員認真學習業務。張連兵雖身患殘疾,智力卻優於常人,移動的每種業務給他一說就懂,一教就會,而且能用農村人特有的思維方式,附之通俗易懂的語言說出來,很受農民歡迎。經過努力,目前張連兵經營的農村服務站每月能充值7000-8000元,放號30多張,純收入達到500餘元,比原小賣部的收入高出了一倍多。張連兵高興的說:“自從開了農村移動服務站,到我店裡的人比以前多了很多,賣貨的收入也提高了,真是一舉兩得”。
郝村鎮魯張村還有這樣一個家庭:哥哥孟繁祥,腿部有殘疾,還要照顧同樣是殘疾人的弟弟,日子過得很艱難。泊頭移動分公司在得知這一情況后,主動將農村移動服務站設在了這一特殊家庭,並針對兄弟二人行動不便的實際情況,積極幫扶,為其提供多種便利和優惠服務:為其在渠道部門開闢了專門的“綠色通道”,採取電話隨時溝通的方式,方便、快捷的了解服務站的各種需求,並在第一時間上門予以滿足。移動開展的各項新業務及優惠活動,員工們不僅將各種宣傳資料、所需物品等送貨上門,而且幫他張貼在牆,同時手把手教會他才離開。在移動公司的幫助和支持下,孟繁祥經營的農村服務站月收入達到了300多元,已初步擺脫了生活困境。每談及此,他總是由衷的對移動公司表示感謝。

在青縣


青縣的農村服務站中殘疾人經營的也較多,其中曹寺鎮馬家場村服務站經營者馬玉濤比較典型。他右腿殘疾,安了假肢,老兩口都已年過半百,家有一雙兒女,分別念大學和高中,支出較大。而他又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僅靠種地維持生活。縣移動公司領導對他的情況非常重視,要求給予特殊照顧,渠道經理谷偉則更是全力配合。由於老馬兩口年齡偏大,接受能力較差,開始在學習設備使用和辦理移動業務時遇到了一定困難,通過谷偉不厭其煩的幫助和兩位老人的努力,他們的業務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谷偉還主動徵得村委會主任同意,利用村裡的廣播室向村民們介紹服務站的功能及給村民帶來的種種好處,同時為馬玉濤的服務站專門製作了一個宣傳牌,設在村裡最醒目的地方。考慮到老馬的服務站設在了公路旁,流動人口較多,谷偉還特地為服務站加裝了燈箱,讓那些晚上路過的司機朋友們都能看到這個移動服務站,以更多的增加客戶,方便群眾。公司每次推出新業務和優惠活動,公司都會特意開來宣傳服務車,谷偉和他的同事有的在車上廣播,有的去村裡和路旁發宣傳單,有的在服務站現場為客戶辦理業務。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服務站門口都圍滿了諮詢和辦業務的村民,大大提高了業務量,有時一天時間就能賣出十張號,收費千元以上。服務站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了,生意越做越火了,老馬兩口子的收入也越來越多了,每月能達1000多元,老馬過去緊鎖的眉頭早已被上臉上燦爛的笑容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