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恰同學少年的結果 展開
- 2007年穀智鑫主演電視劇
- 2002年趙燕國彰執導電影
- 動畫片
- 黃暉2007年出版小說
恰同學少年
2002年趙燕國彰執導電影
本片講述了一群從事藝術的文藝青年的生存狀態。嘉男(趙燕國彰 飾)、姍姍(李郁 飾)與郭青(唐唐 飾)是大學同學,姍姍美艷如花,在學校時就不乏眾多追求者,嘉男也是其中的一位,而姍姍現任男友常博(冉然 飾)則是一個跑組的群眾演員。因在劇組跟導演發生爭執,女友麗麗(張泳淇 飾)又棄他而去,一氣之下嘉男離家出走,住進了常博家,不料碰上以前暗戀的姍姍。同是校友的郭青與姍姍是以相互利用的方式存在的,兩人有時相互攻擊,但過後又和好如初,最後這種關係以郭青與姍姍的又一任男友田松出國宣告結束。幾年過後,大家因拍紀錄片重新相聚在一起,不料卻早已經物是人非......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嘉男 | 趙燕國彰 | ---- |
常博 | 冉然 | ---- |
姍姍 | 李郁(青年演員,李鈺,因患,淋巴癌,醫治無效於2009,03,14已去世) | ---- |
郭青 | 唐唐 | ---- |
麗麗 | 張詠淇 | ---- |
韋能 | 馮雷 | ---- |
法卡斯 | 曹操 | ---- |
老大爺 | 李建國 | ---- |
楊老闆 | 安翅 | ---- |
副導演 | 石維雨 | ---- |
女醫生 | 高寶利 | ---- |
張律師 | 黃鵬 | ---- |
村長 | 陳躍強 | ---- |
村長兒子 | 喬愛寶 | ---- |
出品人 | 楊步亭 |
製作人 | 冉然 |
監製 | 童剛、曹彪、張磊 |
《恰同學少年》的拍攝歷盡磨難,該片從1997年開始構思劇本,1999年9月開機,不到一月即遭撤資,幸無一人離組,所有人工不計報酬繼續拍攝。拍攝完畢后,無後續資金完成後期製作,籌資過程中,影片樣片偶然被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的亞洲電影協調員看到,2000年6月1日,影片收到斯德哥爾摩電影節來信。同年10月9日,電影節再次來函,詢問影片製作情況,彼時為電影節參賽影片的最後期限。但影片苦尋資金未果,面臨流產。2002年2月,中影集團第一製片公司為該片注入後續資金,影片得以再次啟動。
《恰同學少年》通過男主角嘉男的主觀視角來反映一群演員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以及各自對愛情、友情不同的理解與看法。生活的錯位感、不定向性、戲中戲是看完影片后的最初印象。
影片從頭到尾給人一種生活的不確定性的感覺,甚至連道歉也是錯位的。因為是藝術片,趙燕國彰說他開始很擔心觀眾不接受,但幾次試映來看,各種觀眾包括專業人士、電影局的審查領導以及普通的百姓都還比較喜歡這部片子,有的覺得故事好看,有的覺得藝術手法上新鮮,還有的覺得電影結構有趣,總之都“各取所需”。這些反映漸漸給了他一些信心。《恰同學少年》1999年就拍完了,但是因為缺30多萬元資金,沒有完成後期製作。電影集團重組以後看好這部片子又投了資才最終完成。整部片子共投資200多萬元。雖然從導演到演員當時全部是清一色的新人,但是製作上卻不乏大牌,像作曲就由三寶來完成,因此影片的音樂給片子增色不少。
時間 | 獎項簡稱 | 獎項全稱 | 獲獎人 | 所獲獎項 | 結果 |
2002年 | 國際電影節 | 瑞典第13屆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 | 《恰同學少年》 | 最佳觀賞電影獎 | 獲獎 |
有人說這是一部非常規主流電影,有人說它是前衛電影,可是導演兼主演趙燕國彰卻說,只是想抱著一個平和的心態講述一些能夠給人觸動的故事,沒有刻意追求另類或前衛。現年36歲的趙燕國彰寫過劇本,導演過電影、電視、紀錄片、戲曲,也演出過許多豐富的角色。或許是和自身的經歷有關,或許都有著難解的電影夢,對於嘉男這個角色趙燕國彰詮釋得很準確。電影人講述電影人自己的故事,戲中戲,戲外戲,在搖滾樂和京劇的交錯背景音樂中,角色的心情時不時讓人為之一震。該片由於內在的真誠與表現的張力,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節上被稱為“備受關注的電影”、“獨具特色”、“富於創造力的電影語言。(新浪網)
作為一部描當代青年人生存狀態的電影,電影通過了四位年青人對於事業執著的追求,成功詮釋了當今青年人對於友情、愛情的理解。整部影片貫徹著導演趙燕國彰對當代青年生活的獨特思考與感受。在導演巧妙的安排下,這部以演員生活為載體敘述了演員渴望扮演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角色這樣一個看似平常故事,用相對理念的創作手法延伸出故事背後所負載的社會命題——在社會當中的每一個人無論他從事什麼職業,何種性別,在生命歷程中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角色錯位,即本身所從事的與心中所嚮往的不能同步這樣一個現實。而人正是在這樣一種錯位當中走完了生命的整個歷程。(豆瓣評)
本片以非傳統電影的敘述方式來全方位展示常博、姍姍、郭青、韋能、麗麗等幾位不同性格的人的生存狀態,以詮釋人在社會當中所扮演的角色與真實自我之間的錯位,而人正是在這樣一種錯位當中走完了生命的整個歷程。(1905電影網)